還在家用棉籤給娃掏耳朵嗎?錯錯錯,正確掏耳朵的方法請收藏

2020-12-25 銀花育兒

文/銀花

有媽媽看到娃耳朵裡有耳屎,忍不住要動手掏一掏,一方面是強迫症,一方面覺得「髒」,「髒東西」堵在耳朵裡不舒,也會影響娃的聽力;但也有父母擔心給娃掏耳朵會損傷耳膜。

那麼,到底能不能給娃掏耳朵呢?在我服務的家庭中,也是常被媽媽們詢問得比較多的問題。

耳屎的由來

人會有耳屎,它的產生可並不是從耳朵深處來的,而是源自於外耳道。被我們掏出來的一坨坨的「屎球」,其實是外耳道分泌的皮脂、汗液和細胞組織,這些分泌物跟外界的細菌、粉塵混在一起,就變成了耳屎。耳屎學名耵聹,主要是用來保護內耳的清潔,不被外界的細菌、粉塵直接侵擾。

耳屎的形狀不同,分泌的多少也不同。有人耳屎分泌會很旺盛、是溼性耳屎,有點潮溼、黏稠,咱們常說的「油耳朵」就屬此類。有些人就還好,是乾性耳屎,比較乾燥,就像小薄片一樣。當然,油耳和幹耳不存在好壞之分,主要跟遺傳基因有關。

要不要清理耳屎?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不要清除耳屎,因為耳屎對人體是有益的。通常情況下適量的耳屎可以保護我們的耳朵,幫助保持耳朵潤滑、抵禦水、灰塵、小飛蟲等外來物的入侵,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細菌,還能起屏障作用,保護鼓膜。

並且多餘的耳屎會在孩子說話、吃飯、打呵欠時,隨著下頜運動,藉助皮膚上汗毛的推動作用,自動被排出。

而經常清理耳屎,反而會向身體發出一個信號去製造更多耳屎,因為經常給娃掏耳朵,容易使外耳道皮膚角質層腫脹,阻塞毛囊,利於細菌生長。外耳道皮膚受破壞,長期慢性充血,就會刺激耵聹腺分泌,耳屎會越來越多。

「耳屎多了娃癢得難受」,「耳屎多了影響聽力」等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也不建議家長在家自行給娃掏耳朵,因為兒童的外耳道和耳膜發育不完善,如果經常挖耳朵會有可能產生這樣的危害:

1.容易損壞鼓膜,甚至鼓膜穿孔

我的朋友是兒童醫院的耳科醫生,她說她接診過的一個案例,一個3歲多的小姑娘,模仿爺爺坐在沙發上掏耳朵,沒坐穩孩子摔了,將耳勺戳到了耳道裡,造成了鼓膜穿孔。

孩子的耳道小且淺,普通的棉籤又過於粗大,不僅不容易把耳屎掏出來,還容易把耳屎推入耳朵深處,造成聽力下降。孩子一般都是好動的,如果掏耳朵時孩子亂動,家長手一抖,棉籤、掏耳勺就會傷及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

2.損傷外耳道,引起感染

普通家庭一般不會備有耳燈,家長給孩子掏耳朵全憑感覺,如果家長手勁比較大,就容易損壞外耳道。

並且有些家庭的掏耳勺是公用的,爸爸用完媽媽用,媽媽用完孩子用,還會把掏耳勺跟指甲刀放一起,如果有腳氣的人剛好用過指甲刀,你再用汙染了的耳勺給孩子掏耳朵,也很可能將細菌或真菌帶入耳道,引起感染,導致發炎。

3.還可能引發癌變

曾有媒體報導,武漢一位61歲的徐婆婆老是覺得耳道癢,一天不掏就覺得難受,30多年頻繁掏耳朵,後被診斷為外耳道鱗狀細胞癌。

醫生也解釋了原因:這是因為頻繁掏耳朵會把耳道的保護層破壞掉,外耳道皮膚變得太乾燥就會癢,越癢越掏就會形成惡性循環,長期刺激會造成炎症、感染,繼續刺激就可能導致癌變。

但這並不是說耳屎就不能清理。適度地積極清理耳屎是有意義的,當耳屎堆積過多時,娃不但會感到不舒服,也可能會短暫地影響他們的聽力,娃還可能會在我們不注意時用力地撓耳朵、摳耳朵,造成感染。

唯一適合在家自行處清理耳屎的做法就是擦洗外耳口。

對於一些平時耳屎分泌旺盛的孩子,如果只是多,也沒影響聽力,就用用柔軟溼潤的布擦拭外耳口,平時在給孩子洗臉時,用毛巾在孩子的外耳道上擦一擦,或是洗澡時發現其耳道口附近潮溼,用棉籤輕輕擦拭,但千萬不要深入去掏,同時讓他們多張嘴,儘量讓耳屎自動掉出來。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當娃經常去撓耳朵或是提出耳朵不舒服時,可以先觀察耳屎的情況。如果娃出現這些情況,建議請醫生處理:

擦拭3-5天後依然沒有效果,孩子還是跟你說耳朵悶悶的、嗡嗡的,並且瘙癢得厲害,有的不會說話的小寶寶會持續揪耳朵、煩悶哭鬧、拿手或者其它東西戳耳朵,聽力變弱變差,或者遊泳、感冒後耳痛,那就去醫院請醫生處理。

所以,對於娃的耳屎,雖然有很多益處,但「凡事過猶不及」。

平時保護好孩子的耳道,比如不讓孩子的耳道進水,保持耳部的乾燥和衛生,洗臉、洗澡時用軟布輕輕擦拭寶寶的外耳口,但如果孩子覺得有異樣的話,還是要及時就醫,媽媽們千萬不要覺得為了掏耳朵特意跑一趟醫院太小題大做了,就「擼起袖子自己來」,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一定要避免。

願每一位寶寶在家人的呵護下,耳朵無憂,享受大千世界聲音的美妙!

高級育兒師,關注母嬰健康和0-10歲孩子的養育和教育,獲取更多育兒資訊,歡迎關注銀花育兒!

相關焦點

  • 採耳——之棉籤掏耳朵
    現如今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我們的飲食也是越來越豐富,身體的新陳代謝也逐漸加快,人們對於耳朵的保養或許還停留在用掏耳勺或者棉籤掏耳朵,但是這種方式對不對呢?棉籤掏耳朵危害極大用棉籤直接掏耳朵有一定的危害1. 棉籤掏耳朵會損傷耳道的保護黏膜、導致炎症的產生。2.
  • 還在用棉籤掏耳朵?可能不僅會顱內感染,還有3個惡果
    生活中有不少人平時總存在一些壞習慣,特別是感覺到耳朵不舒服的時候就會用棉籤去掏耳朵。如果長時間有這種行為出現對人體健康是不利的,有可能在掏耳朵的過程中方法不正確、力道不合適而導致耳部健康受損,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 用棉籤掏耳朵,看似衛生或許最傷身,正確掏耳屎的方法了解一下
    這讓我想起之前在家時,鄰居用我們經常用的掏耳器給她的孩子掏耳朵,小孩子趴在她腿上,側著一隻耳朵給她媽媽,媽媽也是小心翼翼地把挖耳器伸進耳朵裡,來來回回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因為小孩子說疼疼疼,最後媽媽不得已放棄,不幫小孩掏耳朵了。這時就會想如果小朋友長期沒有掏耳朵會面臨什麼問題,這時就想到一旦耳屎堆積太多,不僅不衛生,而且還會影響聽力。
  • 你還在用棉籤掏耳朵嗎?有人險喪命,還有人得了癲癇,甚至患癌...
    有多少人洗完澡、洗完頭習慣用棉籤掏下耳朵的?看看這些案例你可能會做些改變01澳洲媽媽棉籤掏耳朵,差點喪命!曾有媒體報導,一個武漢婆婆老是覺得耳朵癢,一天不掏都受不了,30年頻繁掏耳朵的後果是引發癌變,患上外耳道鱗狀細胞癌。醫生為患者實施手術切除了整個外耳道,術後患耳的聽力很可能沒有了,後期還需要放療。04那我們該如何正確地「掏耳朵」呢?
  • 掏耳朵被譽為人生三大快活之一,但經常掏耳朵真的好嗎?
    採耳就是掏耳朵,小時候躺在媽媽的腿上掏耳朵…哦…爽到起飛…如果你也喜歡掏耳朵,那你得好好看看這篇文章,掏耳朵這樣爽到起飛的事也是有風險的,最好不要經常掏耳朵!「耳屎」也有人叫「耳蟬」,學名叫「外耳道耵聹」。外耳道皮膚中有許多汗腺和皮脂腺,它們不斷地分泌液體至外耳道中,這些液體量很少,但黏性很大,能將灰塵及皮膚的脫屑粘在一起,經過一段時間積聚就形成「耳屎」。
  • 用棉籤掏耳朵後突然聽不見了
    很多人都有掏耳朵的習慣,經常掏耳朵真的好嗎,有人說掏耳朵掏破鼓,但是耳朵裡有不少耳屎在裡面,掏還是不掏呢?耳屎不掏會堵住耳朵嗎,肯定是不會的,在正常情況下,這種擔心是多餘的。耳朵裡面的耳屎碎片會隨著下頜運動,自然排出耳道。
  • 掏過耳朵的人請注意!有人這樣掏耳朵差點喪命,你都試過!
    很多人都喜歡沒事就掏耳朵,而且掏耳朵的花樣也是相當多。左掏掏,右掏掏…棉籤掏掏,耳勺撓撓……總之是怎麼爽怎麼掏。特別是當不經意掏出一小塊耳屎的時候,那種爽快和舒服仿佛就在耳畔但掏耳朵這件小小事還真沒那麼簡單!日前,澳大利亞《那就是生活》雜誌刊登的一篇報導引發關注。一名37歲的女性因為用棉籤掏耳朵差點進了「鬼門關」。
  • 掏耳朵時不注意這件事,女子險喪命,醫生提醒:耳朵這樣掏很危險
    掏耳朵,又稱掏耳屎,自然離不開棉籤。作為掏耳屎「神器」,棉籤已經慢慢發展成大部分人的家中必備清潔工具。詢問後得知,原來該小夥平時有用棉籤掏耳朵的習慣。而這些,都是其當時掏耳朵不注意的殘留物。一根小小的棉籤,在給我們帶來將髒物清理乾淨快感的同時,沒想到還潛藏著這麼大的危機。而這,並不是棉籤第一次「闖禍」了!據《7 news》報導,澳洲38歲的媽媽small在2016年開始出現左耳偶爾失聰的情況。
  • 耳朵裡長了顆「痘」,竟然是掏耳朵掏出來的?
    今天我們來說說掏耳朵不當可能帶來的另一種壞處——耳朵「發炎」「長痘」!耳垢在醫學上稱為耵聹,是耳道皮膚正常分泌物結合皮屑等形成的一種弱酸性物質,有阻止小蟲飛入、保護耳道皮膚的作用。再看看耳垢怎麼處理 一般少量的屑狀耳垢,會隨運動時的震動和下頜運動自行排出。
  • 警惕方法不當!女子用棉籤掏耳朵險喪命,還有人得了癲癇
    很多人喜歡拿棉籤掏耳朵但是以後大家要注意了!已經有人付出慘痛代價顱內感染、引發癲癇、差點喪命……據外媒報導38歲的澳洲媽媽Jasmine Small有用棉籤棒掏耳朵的習慣情況大概持續了7、8個月後開始慢慢惡化當她再用棉籤掏耳朵時左耳總是感覺很疼有時還會流出棕色的、難聞的液體
  • 腳氣跑到她耳朵裡,又疼又癢!耳朵不能隨便掏
    她說:「特別是耳朵,我以前都是自己掏,別人掏還真蠻舒服的。」可讓她沒想到的是,返回揚州家中沒幾天,她耳朵就出現問題了。「先是癢得厲害,特別是閒著沒事,還有晚上睡覺時。那種癢不像身上被蚊子叮了個包,可以抓搔。只能用棉籤在耳朵裡搔。」王女士形容說。過了幾天後,耳朵裡不僅癢,還有些疼。接著疼痛感加劇,棉籤伸進去搔時,上面有明顯的黃水和血跡。
  • 沒事經常掏耳朵的人,會怎麼樣?可能會有哪些結果?
    掏耳朵這件事情會讓人上癮。人們將耳朵裡面的耳屎掏出來之後,就會覺得耳朵裡乾淨了,也會有一種聽覺變好的感覺。還有不少人會隨身攜帶掏耳勺,綁在鑰匙串上,沒事經常掏一掏耳朵。但是你知道嗎,有人因為掏耳朵險些丟了性命。並非小題大做,確實有人因為掏耳朵引發顱內感染。
  • 寶寶有耳屎,可以幫寶寶掏耳朵嗎?如何正確處理?
    掏耳屎一時爽,一直掏一直爽。不少家長看到寶寶也有耳屎,就想幫寶寶把耳屎掏乾淨,其實,寶寶和大人不一樣,耳屎也不是想掏就能掏的。調查顯示,美國平均每年有12000多名兒童因為棉籤而被送進急診,其中85%的孩子,都是在試著用棉籤清理耳道的時候,受到了傷害。
  • 用棉籤掏耳朵,可能會造成鼓膜穿孔,要注意!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感覺到耳朵奇癢難耐,忍不住用外物去掏耳朵,殊不知這個習慣會給我們的耳朵帶來傷害,特別是我們的鼓膜這個區域。我們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內耳三部分組成。人體耳朵中的外耳和中耳通過鼓膜隔離開,也就是說,當鼓膜完整時,作為一層保護的屏障,外界的物體(不論是水、異物還是氣體等)都不會進入中耳,以保護中耳和內耳形成一個相對潔淨的環境。鼓膜非常脆弱,長時間的戴耳機,可能會引起鼓膜穿孔發炎等。大家平時的一些小習慣可能會傷害到鼓膜。例如,很多人喜歡「掏耳朵」。
  • 棉籤掏耳朵壞處多又多,別下意識地忽視了自己
    現在掏耳朵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習慣了,沒事的時候掏一掏,睡覺前掏一掏。現在看來,掏耳朵成為了一種減壓的方式,無論是你一天遇到什麼事,掏一掏耳朵,那帶來酸爽的感覺,讓你的心情豁然開朗。很多人就會疑問,為什麼掏耳朵會讓人帶來酸爽的感覺?沒錯,大部分人對掏耳朵是情有獨鐘的,而且一天不掏就渾身不習慣。以前小時候趴在媽媽或者外婆的大腿上,暖暖的陽光灑在臉上,舒服地眯著雙眼,一個髮簪、一根火柴棍亦或是一隻小木條就可以讓耳朵著迷,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我也愛上了掏耳朵,那是一種足以讓你神魂顛倒的享受。
  • 耳朵裡痒痒,掏卻掏不出什麼?2個因素,是時候該重視起來了
    耳朵癢?用挖耳勺掏一掏就好了,掏出一大塊耳屎時,心裡還會有種莫名的成就感。但是耳朵裡痒痒,卻什麼也掏不出來,這是怎麼回事?是生病了嗎?提醒大家,2個因素,是時候該重視起來了,接下來就具體跟大家說一下,看你中招沒?並告訴大家耳朵癢正確的止癢方法。
  • 為何醫生說別經常用棉籤掏耳朵?提醒:3個後果,有的還不可逆轉
    想必在你的鑰匙上都缺不了「掏耳勺」的影子,有很多人在閒來無事時,都會拿起掏耳勺對耳道一通清潔。挖出「耳屎」來,看著那個酸爽、心情那個舒暢,似乎聽力也變得清晰了起來。然而,這樣有事沒事掏耳朵真的是一個好習慣嗎?未必。
  • 男孩掏耳朵引發癲癇:千萬別亂掏耳朵,耳屎的這些好處你不知道!
    說到生活上那些爽翻天的小癖好,小編第一反應就是想到掏耳朵。 尤其是耳機戴久了感覺耳朵發癢,或者洗澡後耳朵進水的時候,把棉籤伸進耳道輕輕旋轉,那感覺真的太爽啦!
  • 去醫院可以掏耳朵嗎?小心掏出一坨耳粑粑
    網友對於耳屎能不能自己掏,一直持有多種意見。其中包含多個派別。人的耳朵從外向內依次是外耳,中耳,內耳。我們的耳屎主要集中在外耳道。耳屎的成分包括脫落的耳道上皮,耵聹腺分泌的油脂及分泌物混合形成。耳朵分為油耳和幹耳,油耳的耳屎不易自然脫落,會伴有異味。掏耳朵這個事情,有些人經常掏,有些人幾十年不用掏,因人而異,不過,一些錯誤的工具,會導致不好的結果。經常掏耳朵的人會準備掏耳勺,掏耳勺為勺子狀,易於對耳內耳屎的清理。
  • 你真以為寶寶耳朵不能掏?有孩子因此做了全麻手術
    裡面人掏了半個小時,太硬,孩子閒疼,採耳的人就不敢再掏了,建議去醫院,後來去醫院,醫生開了7.7元的藥水回家早晚滴入耳朵泡耳屎,一周時間。昨天醫生不費什麼力就掏出來了,太大的耳屎了,看的我一臉懵逼!」「我家女兒也在這個年齡,耳朵被耳屎堵住,掏出來,感覺有花生米那麼長,稍微有點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