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變臉》非吳宇森那個好萊塢的《變臉》,而是關於川劇變臉技藝的一部電影
川劇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通過不同的臉譜變化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
可能有點偏,不少人應該都沒看過,電影主要是通過民間藝人的傳藝「傳裡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傳統觀念改變,喚起對於瀕臨失傳的文化技藝的保護延承。(川劇變臉的變化原理作為國家二級機密,傳至國外時也會造成一定的文化流失,若不加以保護,則有可能會像宣紙那樣,被日本人註冊成別國的專利。)
故事並不曲折,但拍攝的很好,舊社會街頭藝人的真實生活刻畫生動,著名演員朱旭主演,小女主演技也很到位,喜歡文藝片的可以去看下。由於我在做海報時,並沒有從電影劇情邏輯入手,所以也不想涉及太多劇透。
先來欣賞下原版電影海報,很可惜,我沒有找到中文版的海報,都是英文版的,為何外文版的海報多呢?估計是想向外國人傳達,這是我們中國的文化吧,雖然電影的中文名稱是變臉,但是英文翻譯是「THE KING OF MASKS」,直譯是「變臉王」,因為片中主角綽號就叫「變臉王」。
這一版是以人物角色為主題的海報,爺爺和孫女同時帶著變臉面具,而且孫女還是特異梳著鞭子——強化了女兒身的身份,說明主角打破了「傳男不傳女」的傳統觀念。而舊觀念的打破正是這部電影裡的最想傳達的核心思想和邏輯。
從旁人的角度或者說從現代人的文化意識來看,傳不下去是中國文化的遺憾,藝人死守自己的技藝有些保守。但電影中也很好的通過現實角度闡釋了「傳裡不傳外」的理由,作為當時謀生的手段,是生存競爭需要,給了你,我就沒飯吃,而且電影中的藝人之間也都默守江湖規矩,互相尊重。而「傳男不傳女」是中國傳統家族觀念和重男輕女的根植,這也是電影裡主要表現的矛盾,最後在真情面前,一切的觀念都顯的微不足道了。
還有很多版本的海報,都是用劇照排版設計的,對於國內觀眾顯的不夠出彩。但是都反應了當時中國街頭藝人的生存狀態,我覺得對於想了解中國的外國人而言,還是比較有吸引力的,包括下面這一版的海報:
海報中臉譜的選擇也是仔細斟酌的,這個臉譜就特別「藝術化」,也不同於京劇裡的臉譜,甚至現代的變臉舞臺表演中也很少見到這樣的臉譜,應該是設計師是想通過這種光怪陸離的臉譜藝術,引起外國人的興趣,畢竟藝術的形式美是相通的,如果形式上不吸引人,觀眾恐怕連探索的興趣都沒有了。
另外臉譜中的眼睛裡是一個建築,因為沒有大圖,而且在片中也沒有特別代表性的建築特寫,我想可能是川劇戲臺,因為其他的建築好像沒有什麼和主題相關的概念了。
字圖同構海報案例解讀
《變臉》
電影字體海報設計
設計思路:
這片子的海報我就忽略了電影打破傳統觀念的主題邏輯,而是直接採用了變臉裡的行為邏輯——臉譜就是遮擋重疊在臉上的,變臉時一張張的換,所以,重疊是最容易把握的邏輯關係。
其中的兩個概念符號:一個是臉譜,一個人臉,既然是要字圖同構,所以其中一個換成文字即可。下圖左邊這張是我最早構思的思路:
但是後來感覺這樣重疊眼睛還是有點嚇人,而且不美觀,所以才將眼睛抹去,抹去就不再是重疊手法了,也暗示不出變臉的行為邏輯,那麼觀眾對於變臉的邏輯把握也就慢半拍,觀看時需要藉助海報裡的小文字來理解。也就是說這張海報只是強化了右腦的感覺印象,而對左腦的邏輯表現上不足。
這也是為何要分析信息邏輯,練習左腦邏輯表現的原因。如果能左右腦都設計表現到位,當然好,但是如果不行,那就篩選一個,所以,我保留了右邊這幅。
設計手法使用:
臉譜的紋理與「變」字的仿形處理,需要一定的嘗試,兩者的特徵都要保留。最後結合筆觸進行處理,就是手繪書法篇的筆觸處理手法。
因為不再是重疊,就看不出變臉的邏輯和藝術特點了,所以,在「變」的邏輯上,我使用了三種不同的顏色來代表不同的臉譜,用速度感的筆刷來暗示變臉的快速動作,也就是將原來本是前後重疊關係的臉譜,進行了平鋪排列,雖然這在信息理解上與變臉的關係疏遠了,但在形式感上,要另一副好些。
就說這些,其他設計過程學員可觀看設計大腦·字體設計視頻教程 案例分享篇。
PS:過去是觀念導致傳統技藝的失傳,如今呢?觀念破除了,可以傳「外」,也可以傳「女」了,但是又很多技藝卻依然面臨失傳的危機~
你有沒有特別想學的傳統技藝?
歡迎留言
掃碼或點擊文章尾部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設計大腦字體設計系統視頻教程
有問題請諮詢牛教練個人微信:designiu
—— 設計大腦·字體修煉相關文章 ——
《瘋狂外星人》字體海報設計
《流浪地球》字體海報設計
《阿麗塔》字體海報設計
《徒手攀巖》字體海報設計
《蜘蛛俠平行宇宙》字體海報設計
《318號公路》字體海報設計
《冰河世紀》字體海報設計
《復聯4》字體海報設計
↙↙↙點擊了解設計大腦·字體設計修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