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消寒 風雅藏在聽雪敲竹中

2020-12-25 瀟湘晨報

北宋 趙佶梅花繡眼圖頁

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

清雍正 梅花鹿皮行裳

劉俊雪夜訪普圖軸

董其昌關山雪霽圖卷

清胤禛行樂圖冊·圍爐觀書

清十二美人圖·烘爐觀雪

黑漆描金山水樓閣圖手爐

銀燒藍暖酒壺

銀壽字火鍋

銀鍍金壽字火碗

杭州日報訊

冬日暖陽裡,陽光灑在我們的臉上身上,溫和溫馨。落葉飄零,白雪漸舞,收穫之後,大地開始調養生息,一切都那麼淡然從容著,松在風雪中傲立,梅在冰霜中綻放。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在藝術家善於發掘的眼中,冬日之美自也各有風貌情趣,他們創作的詩畫物什,就藏著冬日裡最溫暖的感動。有記載,冬月裡,咱那些前輩士大夫約同好數人圍爐飲酒作詩,迭為賓主,謂之「消寒」。

圍爐夜話,湖心亭看雪,或者,「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要不,「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就去折一枝紅梅吧。當然,你可以怕冷,「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也得多照顧照顧自己的身體,進補正當時,「擊鐘列鼎」而食,將牛羊肉等放入鼎鍾煮熟分食,這火鍋的歷史據說近兩千年。

冬日風雅,與君烹茶煮湯,聽雪敲竹,溫酒讀書,細賞名畫,可否?

火鍋 暖酒:古人過冬的養生之道

在保暖上,古人為了禦寒就會選擇在冬季吃一些養生的食物來補充能量,在食物的選擇上,會挑一些性熱的,比如生薑、羊肉和狗肉等。除了吃以外,楚人還會飲酒抗寒取暖,如天氣冷的北方一帶,人們都喜歡在冬天喝烈酒取暖。火鍋在清宮中又稱熱鍋,其質地有陶瓷、純銀、銀鍍金、銅、錫、鐵數種。其基本形式為組合式和鍋中帶爐兩種。此外,用來溫熱食品的器具也有許多,如火碗、溫鼎等。

清代晚期慈禧太后經常使用的火鍋——銀壽字火鍋,用料講究,做工精細,造型完美。火鍋由鍋、蓋、煙囪、閉火蓋組成,鍋內帶爐,可用於燒炭。火鍋的閉火蓋上雕有鏤空「卐」字紋,鍋體滿布金銀圓「壽」字、長「壽」字、蝙蝠紋等,寓「福壽萬年」之意。

作為清代皇家專用酒具之一的銀燒藍暖酒壺,造型獨特,做工考究,紋飾生動,色彩豔麗。高9.7釐米,口徑6.8釐米,足徑6.8釐米。清宮舊藏。壺銀質,由內壺和外套兩部分組成。外套為六稜柱形,六角下各有一足。套身六面分別鏨刻梅、蘭、竹、菊、荷花等紋樣,並施燒藍琺瑯彩。內壺為圓柱形,有流、蓋及雙提梁,與外套之間有較大空間,用於盛裝熱水。

「熱炕頭」「湯婆子」:讓手腳不再冰冷的神器

寒風刺骨的冬日,最可惱的事情之一便是手腳容易凍著。燒炭火取暖一直是宮中最主要的取暖方式,帝王家用「西涼國進炭百條,其炭青色,堅硬如鐵,名之曰瑞炭」。為了不挨凍,古人發明了各種神器,有「火爐」「手爐」,甚至是「暖椅」「椒房」。

《清 胤禛行樂圖冊·圍爐觀書》中,描繪了雍正皇帝身著漢族文人服飾,手捧書冊專心閱讀,足下是熱氣騰騰的火爐,槅門外迎寒綻放的梅花悄然開放,顯示了他對雅士閒居生活之嚮往和其清麗典雅的審美情趣。清初宮廷畫家創作的工筆重彩人物畫《十二美人圖》,絹本設色12幅,每幅98×184釐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烘爐觀雪》為其一,描繪了仕女臨窗而坐,輕掀帳帷,觀雪賞梅的場景。戶外翠竹披霜帶雪,遇寒不凋,顯現出頑強的生命力;白色蠟梅則以「萬花敢向雪中擊,一樹獨行天下春」的風韻盡情綻放。梅花不僅是著名的觀賞花,又以花分五瓣,而擁有「五福花」的美稱,被人們用以寓意幸福、長壽、吉祥。

手爐是人們冬季常備的用於暖手的器具,一般以圓、橢圓形為基本形狀。熱量通過內外兩層之間的空氣進行傳導,使外殼既溫暖又不燙手。清雍正黑漆描金山水樓閣圖手爐,通高14cm,長18.4cm,寬12.9cm,整體呈不規則卻十分對稱的長圓形,提梁彎曲的形狀與爐身的造型相協調。口沿內掛銅膽,蓋面為銅絲編結而成的密網,用以通風換氣。底心有一圓孔用以散熱。除了手爐外,還有暖腳的「湯婆子」。湯婆子比手爐略大,灌滿熱水後放進被窩取暖。黃庭堅曾誇它:「小姬暖足臥,或能起心兵;千金買腳婆,夜夜睡天明。」

清代的李漁,是古代文人中少見的善於工技的人物。他在《閒情偶寄》中曾記下自己冬天寫書時,為了抵禦嚴寒而發明「暖椅」的經歷:在桌椅下面設計一個抽屜,抽屜裡放入炭爐,相當於一個移動火炕。坐在上面看書、寫字,再也不用擔心雙手凍僵了。李漁還在《一家言居室器玩部》中記暖椅曰:(暖椅)如太師椅而稍寬。彼止取容臀,而此則周身全納故也。如睡翁椅而稍直。彼止利不睡,而此則坐臥成宜,坐多而臥少也。

除此之外,在沒有統一供暖的古代,普通老百姓用火炕、火牆取暖,可帝王的做法也很特別:用花椒塗牆。漢代的皇宮設有溫室殿,用花椒搗成的泥塗在四周牆壁保溫,再掛上錦繡壁毯、羽毛幔帳,鋪上豪華西域毛毯,這就是「椒房殿」。後來,「椒房」還演變為皇后的代稱,成為後宮女權的象徵。

添衣禦寒:帝王保暖的獨門秘籍

如今各式各樣的禦寒冬裝可謂五花八門,在冬天,衣著第一強調的是保暖,用什麼保暖材料是最要緊的。利用動物皮毛、禽鳥羽毛做冬裝,是古人禦寒最早想到的辦法之一。皇帝製衣除了用狐皮、貂皮等毛料外,也用鹿皮等其他皮貨。故宮博物院收存有一件雍正皇帝的灰色春綢裡梅花鹿皮行裳,用的就是梅花鹿皮,毛料輕薄柔軟。清代皇太后和皇后冬季所戴的朝冠形制與皇帝的冬朝冠基本一致,但裝飾所用的珠寶更多。夏朝冠的形制和裝飾與冬朝冠亦基本相同,只是把金累絲鳳變成金鑲樺皮鳳。

清雍正梅花鹿皮行裳,前開裾,裡面兩側分別綴石青色絲帶,綴銅光素扣各一枚。裳上系黃紙籤,其上墨書:「用不得」。梅花鹿皮面,緗色暗花春綢裡,腰間為石青色棉布帶。出行穿行服時,繫於腰間,用裡側的帶子分別繫於兩腿,既禦寒又耐磨。梅花鹿皮為面料,輕薄柔軟,穿用時輕便舒適,適於冬季出行穿用。

清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通高30釐米,口徑23釐米。冠圓式,貂皮為地,綴朱緯,頂以三隻金累絲鳳疊壓,頂尖鑲大東珠一,每層之間貫東珠各一,鳳身均飾東珠各三,尾飾珍珠。朱緯周圍綴金累絲鳳七隻,其上飾貓睛石各一,東珠各九,尾飾珍珠。冠後部飾金翟一隻,翟背飾貓睛石一塊,尾飾珍珠數顆。翟尾垂掛珠穗五行二就(橫二排豎五列),中貫兩面金累絲「心」形結,珠穗飾有金累絲與珊瑚製成的墜角。

踏雪尋梅:筆墨濃情暖人心

梅,花中四君子之一,傲而不俗。其色分紅白及綠,另有蠟梅,色黃如蠟,香氣濃鬱,雖自成科屬,其風韻卻與梅有異曲同工之妙。梅屬喬木,凌寒獨開,君子比德,踏雪尋梅是歷代文人士大夫的雅事,亦為畫家常用的題材。宋代王安石詠梅名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和元代王冕題畫《墨梅》「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充分表現了人們對梅花象徵的高尚品格的崇敬愛戴的情懷。

王諤被明代皇帝稱為「今之馬遠」,其《踏雪尋梅圖》軸,表現一主三僕於雪天往深山尋梅的情景。

《清郎世寧等弘曆雪景行樂圖軸》是清代畫家郎世寧等作於乾隆三年(1738年)的作品。該作品為絹本,設色,縱486cm,橫378cm,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義大利畫家郎世寧與當時幾位著名的中國宮廷畫家合作,描繪乾隆皇帝與眾多皇子新年在宮苑賞雪的情景。圖中人物由郎世寧繪製,而屋宇、樹石背景則為中國畫家補畫,畫面不顯絲毫生硬牽強,反映出宮廷建築畫「中西合璧」的新畫風。

明代劉俊作《雪夜訪普圖》軸,描寫了宋太祖趙匡胤雪夜訪趙普的歷史故事。在門庭寬敞、屋宇數重的樞密副史府內,前廳正中二人圍爐而坐。畫家在著意刻畫主體人物的同時,對景象做了細緻的描寫。近巖遠山,老樹昏鴉,均被夜色籠罩著,竹葉、樹枝、屋脊上覆蓋著皚皚白雪,天氣顯然很寒冷。為突出趙匡胤的天子身份,在大門外象徵性地畫有四個侍衛,他們似乎守候已久。這些細微的描繪,深化了雪夜訪賢的主題。

【來源:杭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詩詞鑑賞」冬日聽雪,一片雪花落在手,感受古人詩意的冬天!
    冬天最傾心的事,莫過於聽雪。茫茫世界,聽雪細細地飄著,可以聽出天地清明的澄澈,也可聽出內心世界的寂靜。明代著名戲曲作家高濂在《山窗聽雪敲竹》裡曾說,「 飛雪有聲,惟在竹間最雅。山窗寒夜,時聽雪灑竹林,淅瀝蕭蕭,連翩瑟瑟,聲韻悠然,逸我清聽。忽爾逥風交急,折竹一聲,使我寒氈增冷。
  • 冬日,十件浪漫而詩意的小事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冬日沒有什麼比雪更令人興奮。裸露的黑土地,風塵僕僕的城市,被一場雪蓋住,大地白茫茫,一片乾淨。雪後中國是素顏,樸素得仿佛一切可以重新開始。於是拿雪橇的人們準備滑雪,更有在道路邊緣堆雪的趕路人,有戲雪的孩童,有野貓從車底探出頭舔雪。
  • 聽雪落下的聲音,賞巴東大美風光!
    聽雪落下的聲音,賞巴東大美風光!在這個寧靜的冬日,巴東人們等待的那一場雪,早已飄落在華中屋脊的山巔。那是最初的水給予冬日的聖潔,那是和雪一樣潔白心靈的期盼。
  • 冬月,寒夜圍爐,享冬日清歡
    一條枯枝影,青煙色的瘦細,在午後的窗前拖過一筆畫;寒裡日光淡了,漸斜……就是那樣地像待客人說話我在靜沉中默啜著茶。有人說冬天過於簡單,一條枯枝影,一片雪花白,寒裡日光淡淡,簡單得甚至有些蒼白。其實,生命的底色又何嘗不是如此?
  • 《九九消寒圖》和消寒文化
    梁代宗懍《荊楚歲時記》中就寫道:「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為寒盡。」 九九消寒圖 文字版《九九消寒圖》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庭(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均為繁體字,九字每字九劃共九九八十一划,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
  • 上遊•文薈丨早讀丨冬月,寒夜圍爐,享冬日清歡
    一條枯枝影,青煙色的瘦細,在午後的窗前拖過一筆畫;寒裡日光淡了,漸斜······就是那樣地像待客人說話我在靜沉中默啜著茶。有人說冬天過於簡單,一條枯枝影,一片雪花白,寒裡日光淡淡,簡單得甚至有些蒼白。其實,生命的底色又何嘗不是如此?褪去繁華喧囂,越簡單,越豐盈。
  • 日曆上的《紅樓夢》:十一月初一開爐節,賈府的「消寒會」啥樣?
    消寒會這個名字,並不是賈府的獨創,大唐時代就有了。冬天裡,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吃喝玩樂,還有個名字:暖冬會。賈寶玉想必很喜歡這個日子,因為可以當作逃學的藉口,所以在前一天就迫不及待了。年年老太太那裡必是個老規矩,要辦消寒會,齊打夥兒上下喝酒說笑。我今日已經在學房裡告了假了。這會子沒有信兒,明兒可是去不去呢?」……麝月道:「依我說,樂得歇一天。就是老太太忘記了,咱們這裡就不消寒了麼?」
  • 冬日,煨詩文
    文/雲在 今天,再次翻看高濂的冬日幽賞錄,看到《雪夜煨芋談禪》一則,不由得莞爾一笑。子見雪之寒乎?則竦然而毛起。五官之為害,惟目為甚,故聖人不為。雪乎雪乎,吾見子知為目也,子其殆矣!」感受:蘇軾文章最喜歡赤壁兩篇與雪堂一篇。一日,問貴州陳老師其中的「智」如何理解。陳老師告知應理解為智慧,心智。然後又跟我說了人生的活法來。如何看得通透,又不為生活所縛?這對於我,可能要參悟好久,甚至要一輩子的時間。
  • 人間最冷時,聽雪讀詩
    讓我們來讀一些關於冬日的詩吧~ 早寒江上有懷 [唐]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 [玩轉消寒圖] 四九專輯(個人來稿)
    《中華詩詞》雜誌公眾號[玩轉消寒圖]之四九專輯限「柳」韻 李軍(北京)景山公園滿園槐柏松,偏角一棵柳。 駱琳玲(江西樂平)吟柳凝眸柔骨細絲柳,晨沐霜寒冬日守。一夜絮飛詩羽孤,滿城素裹晶瑩耦。憑欄獨對嬌姿儀,仰樹敬杯麗色酒。冬去春歸會有期,揚眉萌翠展青肘。
  • 慢慢聽雪落下的聲音——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冬日精靈引發的古人智慧,到了今天,我們還能從中受益。詠雪詩詞和雪有關的詩詞不勝枚舉,數不勝數。記憶裡,我們能叫得上來名字的古人似乎都寫過詠雪的詩詞。岑參筆下的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李白筆下的是「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韓愈筆下的是「白雪還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謝道韞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名聲大噪。韋莊的「皓腕凝霜雪」則為後世寫女子軀體之美給出了美好的示範。
  • 在臥龍寺,聽雪落下的聲音~
    在臥龍寺,聽雪落下的聲音~ 2020-12-13 20: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女:聽雪在海上(朗誦/米飯)
    02:57文/天女 朗誦/米飯清晨我寫了一首長詩留在雪地等雪花誦讀我佇立在雪中聽雪飄落的每一個音符雪花帶著我的長詩飄過原野 飛過大山又去了我朝思暮想的大海海上的明月在迎接冬雪的到來伴舞的浪花圍著雪花跳躍船帆的歡呼淹沒了海嘯冬日大海的貴賓
  • 1月已過半,冬日還寒,紅娘相助,鴛鴦傳情,一生執念,幸福美滿
    1月已過半,冬日還寒,紅娘相助,鴛鴦傳情,一生執念,幸福美滿巨蟹座整體運勢並不樂觀,會有很多臨時狀況讓你應顧不暇。事情越堆越多的時候,你就會一個頭兩個大,不知道從何開始解決起,然而又沒有助力,只能硬著頭皮靠自己。而且你的身邊還有小人添亂,建議保留防人之心。
  • 【節氣 | 小雪】我慢慢地聽雪落下的聲音~
    【節氣 | 小雪】我慢慢地聽雪落下的聲音~ 2020-11-22 1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聽雪......
    喜歡聽雪,喜歡在雪天穿了紅色的外衣,靜靜漫步於湖畔。漫天冷凜,漫宇瓊瑤,雪花,似尋夢的蝶,嫋嫋繞繞,與我眸中的笑深情對舞。仰起臉,便有一片、兩片、無數片的雪花嫋娜到發上、睫上,唇上,仿佛少女的吻,羞澀、冰涼而不失溫潤,然後,心,就在那一刻,生出幾多的憐愛和淡淡的暖……
  • 雲上消寒會|培德宅家英文之《冰雪「綺」緣》
    古有風雅之士圍爐品茗畫梅酌酒的消寒會,今有培德小象家Winnie老師凍彩成冰。即使沒有艾莎呼風喚雪的魔力,在這個滴水成冰的時節,我們也可以把所有清新的華麗的綺妙的瘋狂的創意凍進冰塊裡。快來跟Winnie老師一起試試吧!Good morning . I hope you're all well and keeping warm.
  • 用「九」表達熬冬盼春的心情 「九九消寒圖」繪出冬至文化內涵
    本報訊(記者 管有明)昨天上午,長年從事桃花塢木刻年畫傳承與創作的喬蘭蓉老師來到姑蘇區虎丘街道仁安社區,為轄區居民介紹冬至民俗,講解並傳授「九九消寒圖」的畫法。同時,她還帶領居民們學習「九九歌」。「在寒冷的冬天,人們的許多活動都會受到限制,尤其是娛樂活動比較少。
  • [玩轉消寒圖] 七九專輯(個人來稿)
    玩轉消寒圖之七九專輯   七九專輯於2月22日截稿,公眾號用稿以信箱投稿時間先後為序。玩罷消寒援筆快,紅箋綺墨花添彩。巫雲根(四川成都)吟在七九之人月圓風起東方花似海,九州一統同期待。泰山阿里脈相連,人月重圓描異彩。
  • 聽雪,美極了!
    雪小禪說:「聽雪,也是聽心,聽雪的剎那,心裡定會開出一朵清幽的蓮花」。 是的,揚揚灑灑的雪花落下,該有多少寧靜的心,在此刻傾聽與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