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是一個相信愛情與神話的少年,如果你曾是或依然是一個痴迷的文學愛好者,或者你只是往來這個城市的1999年的過客,你可能會記得阿鋼——上個世紀末L大文學愛好者協會的教主、唯一曾在L大哲經樓舉辦過個人演唱會——「情花之毒」演唱會的歌者。
17年過去了,17年這個數字總是讓人想起新文學,而當年的文學教主和歌者阿鋼早已化身為一位默默的哲人,一位在象牙塔裡講談西方文學的哲人。A STUDYOF WESTERN LITERARY CLASSICS IN TWENTIETH CENTURY(20世紀西方文學經典研究),即是哲人阿鋼最近推出的一部力作。
通過這部作品,阿鋼完成了他從昔日文學教主、歌者到如今哲人的轉身:
能夠進入文學和文學經典的世界,終生與它們為伴,並以力所能及的洞察力詮釋文學和文學經典世界的精彩和美妙,以之為人生最大的樂趣和唯一願意擁有的事業,我從未後悔,且每每感覺驕傲。在此意義上,本書的寫作一方面是對20世紀西方文學大師及他們所創造的經典作品的致敬,另一方面則是又完成了一次自我內心世界淨化與升華的偉大旅程。
阿鋼也的確是在用他依然保持的純淨的心在寫作,他依然相信愛情,相信文學,相信經典。在這部書中,他選講了一些學術界公認的大師級作品,包括卡夫卡(Franz Kafka)的《變形記》和《城堡》、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追憶似水年華》的第一部《在斯萬家那邊》、喬伊斯(James Joyce)的《青年藝術家的畫像》和《尤利西斯》、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老人與海》和《白象似的群山》、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的《喧譁與騷動》、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生》、加繆(Albert Camus)的《鼠疫》、馬爾克斯(Gabriel Márquez)的《百年孤獨》等。也討論並講解了一些較為流行、富於爭議甚至是出於讀者興趣的作品,包括瑪格麗特•米切爾(Margaret Mitchell)的《飄》、塞林格(J. D. Salinger)的《麥田裡的守望者》以及納博科夫的《洛麗塔》等。這些作品的一大部分,是阿鋼17年前就宣講過的。然而時間讓阿鋼對它們有了新的認識——當然,17年讓阿鋼自己也成了一位大師。所以,閱讀本書,你將沒有任何理由懷疑文學,懷疑阿鋼的經典,無論以往還是現在。
《20世紀西方文學經典研究》,王鋼著,遼海出版社2016年9月版,收錄於「遼海青年哲人經典文庫」。定價40.00元。即將上市,歡迎到遼海社官方微店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