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杯裡的中國之戰 星巴克終迎不服者

2021-02-26 中國新聞周刊

600家!很難想像,星巴克在上海的門店數量已是紐約一倍。

霍華德•舒爾茲坦率承認了這點,哪怕作為一個卡車司機的兒子,1953年他正是出生在後者的布魯克林。

一次偶然米蘭之行,令這個直至34歲還碌碌無為的紐約人充分意識到意式咖啡的魅力,並從25個人手中籌措到380萬美元——期間另有217個人直接說「NO」——買下曾經工作過的星巴克。更準確地說,是鑲嵌斯堪的維尼亞淡棕綠雙尾美人魚標記的六家門店。而此時距starbucks面世已過去16年。

後面的故事幾乎眾所皆知。1992年,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的星巴克擁有1658家連鎖店,年營業收入9300萬美元;至2000年時,上述兩個數字又變成3500家和22億美元。

2001年2億美元買下NBA西雅圖超音速隊,當然不止是因為「手套」佩頓的存在,或僅僅是對發跡之城的某種反饋。要知道,曾給舒爾茲帶來無數靈感且成就其一生事業的米蘭,直至2017年才迎來點綴式的首家星巴克。「超音速」,他應該非常喜歡這個詞彙,也被稱為全球咖啡產業第二次浪潮,即連鎖店業態迅速崛起的真諦。

只有這些,或只是在本土,就能讓星巴克成為繼可口可樂、麥當勞後最新一個影響世界的美式消費文化符號?答案仍然是「NO」。

中國市場成就星巴克

2017年7月最後一天,舒爾茲在電話裡明確告訴《紐約時報》記者:「我真的認為星巴克在中國的業務規模將會大於美國。」事實上,當天下午他就飛赴上海,為當年12月5日開幕的烘焙工坊召開一系列會議。剛剛卸任CEO而只保留董事長一職的舒爾茲親自出馬,有他精細的考量。

請注意一點,所謂「承載咖啡、戲劇和浪漫的魔毯」,這種升級版講究沉浸式體驗的手衝咖啡新樣板店,2014年才在星巴克總部所在城市開出第一家,面積為1393平米。但只過三年頭戴「海外首店」光環的上海南京西路門店:2700平米。

除了滿足東方消費者特有的「虛榮心」,舒爾茲清楚,務必鞏固這個對公司未來命運至關重要的市場。

一方面,星巴克確實迎來又一個業務爆發期。截至2017年12月31日的2018年第一財季,星巴克總淨營收60.74億美元(約合387.3億人民幣),同比上升5.9%,淨利潤則達到22.5億美元(約合147.9億人民幣),同比上漲199.3%。雖然冬季素來是咖啡業者的黃金賺錢點,不過2013年、2014年同期數據只是5.407億美元和9.831億美元。

不妨再和麥當勞全球的當季數據對比一下——6.987億美元,僅是星巴克的31%。

另一方面,華爾街上的分析師早已洞察箇中奧妙。在星巴克目前近27400家門店中(截至2017年數據,含加盟店),其美國本土的8000家門店已接近天花板。否則,舒爾茲斷不會在2012正式拍板進軍高端茶店市場,且於次年花費6.2億美元收購Teavana茶葉集團。

很可惜,這次多元化冒險以失敗告終。就在舒爾茲搭上跨越太平洋的飛機之前四天,星巴克宣布全球關閉379間Teavana零售店。

問題來了,星巴克的股價卻並未受到衝擊。截至2018年5月18日,該公司市值依然達到831億美元,雖較2015年12月創下的910億美元歷史高點還有差距,然而距2008年時的53億美元仍大漲1570%。

理由只有一個,中國市場的表現給出了巨大想像空間。

星巴克正在慶祝自己進入中國整整20年,從1999年1月北京東三環國貿那間底商開始。但有一個重要環節被有意無意淡化了,那就是很長時間內,星巴克更多是以許可協議售予人名義持有5%股權,而手握重權的是北京美大集團、臺灣統一集團和香港美心集團,分別統管京津、江浙滬和華南市場,後兩家公司亦同時是星巴克在臺灣地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合作夥伴。

個中當然有是時法律對於合資企業中外方股東股份比例限制的因素,但不可否認,相較入華早十餘年的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的實力並沒有那麼強大,對於遠東市場,它只能保持著相當克制的「野心」。這也是為何在2003年相關法律做出調整後,它也只是將合資公司持股比例升至50%的根本原因。

要知道,在英國、澳洲市場,星巴克介入之初即選擇百分百持股。

不過很快,舒爾茲便意識到中國作為單一市場巨大的爆發力。星巴克先是回購了美大和美心合資公司的所有股權,2017年7月,又從臺灣統一公司以13億美元代價買下星巴克江浙滬地區1300家門店50%權益。作為對價,後者同樣以1.75億美元買下星巴克臺灣公司五成股權從而得以百分百控股。在此之前,星巴克與香港美心集團曾達成過類似協議。

如果以收購股權金額與當地門店數對應,江浙滬地區星巴克單店權益為200萬美元,而臺灣地區410家門店(截至交易時數據)的單店權益則為85.3萬美元。儘管港臺地區同被星巴克總部列為「優質亞市場」,但相比於整個大陸市場而言,這顯然不是一個「魚與熊掌」的選擇。

有兩個細節可以表明星巴克對中國市場的企圖心已不再有任何掩飾。2012年,星巴克在雲南省推出阿拉比卡咖啡豆種植基地,並將成品運往美國進行烘焙後再輸出中國銷售——某種程度上,這也顯示了中美兩國貿易的交融性和複雜性。來自路透社的消息稱,僅2014年前9個月,每袋重達60公斤的雲南阿拉卡比咖啡豆的出口總量即達到上一年的5倍。

與此同時,星巴克不斷調高自身在中國的門店目標,從最初的5000家至後來的5800家,再到6000家,平均每15小時一家門店意味中國每年將新添加584家星巴克。而時點線則放在2022年。事實上以這個速度發展,至2025年,舒爾茲對於星巴克中美兩國市場的預判將成功兌現。

新物種瑞幸咖啡的狙擊

難道就沒有人想做一次「大衛」去阻擊這位「歌利亞」?除了因內部股權之爭早已分崩離析的上島咖啡之外,一度頗為流行的韓式咖啡店,比如漫咖啡或ZOO,或者背靠華潤與中糧這樣大牌央企的太平洋咖啡和珂菲諾,要不就是「重倉餐品」導入澳洲風格的bunny shop?

智慧的貓頭鷹黃昏才起飛。一家2018年5月8日才正式誕生的公司此刻正準備試試,而它手中的石頭,除了全新的網際網路思維,還有就是已頒布十年卻時常被遺忘,也可以說少人相信它真能管用的《反壟斷法》。

關於瑞幸咖啡的小藍杯,幾個月來確實成為以北京為主一線城市白領之間的熱門話題。湯唯、張震本就是不常見的品牌代言人——從1985年在電視廣告中反覆強調「滴滴香濃意猶未盡」的麥氏咖啡,到1989年首次亮相CCTV的雀巢速溶「味道好極了」,國際品牌一直認為中國演藝界明星與西方主流咖啡文化互不匹配。而所謂旗艦店、悠享店、快取店、快閃店,13個城市525家門店各自不同的定義和定位,也很難不令人聯想到阿里的「盒馬鮮生」以及永輝的「超級物種」。

某種程度上,儘管星巴克也在極力推進行動支付和同城外賣,但這一次在中國資本不遺餘力地催谷下,基於網際網路的「新零售先生」無疑是黃皮膚黑眼睛。

當然,利用微信朋友圈買二贈一、買五贈五,儘管單位獲客成本將在10-20元之間,不過經歷了網約車大戰和外賣大戰之後,中國的消費者早已習以為常。

不得不提示一下,掀起這場風暴的錢治亞擔任過神州優車COO,而目前的營銷手段人們很可能會覺得眼熟。

多一種選項從來不錯,直至5月15日,即瑞幸開業整整一周之後那封公開信和一紙訴狀的出現。

以反壟斷的名義,瑞幸將星巴克訴上法院,而相關城市法院也正式立案。

舒爾茲並不害怕陷入輿論漩渦,就如同之前的故宮星巴克事件和因中美兩國價差引發的暴利爭議。

這一切也不會壞了他的心情。哪怕星巴克最終撤出了中國明清皇宮,但不影響主流輿論針對過度「民粹」後的反思。至於暴利的拷問,雖然事實證明無論是單價還是其價格相對中國當地人均收入比,星巴克確實存在大幅「品牌溢價」——別忘了,它從來也不打廣告,但願意支付該筆費用的人始終在增長。

只有杯型問題是個老生常談。不過舒爾茲不會像在德、奧市場那樣為了迎合本地慣例而增設吸菸區。一個光速成長暫時又沒有人能看到它尾燈的中國市場,不足以讓他做出改變。

同時,較舒爾茲年輕4歲的星巴克首任中國區董事長王金龍,不僅曾就職於中國前外經貿部,同時也是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後,在紐約和西雅圖均從事過律師工作,亦是該公司首任法務總監。如此一位「法律大咖」坐鎮,自然能夠解決諸多棘手的法務問題,且在一系列合同中滴水不漏地做到己方利益最大化。

偏偏,瑞幸咖啡不打算輕易輸誠。以十億元投入最快速度擴張線下店面固然有些冒險,利用網際網路思維降維攻擊的效果也需要時間驗證,只是在法律層面上,它似乎並不畏懼這個利維坦式的龍頭同行。只因為瑞幸發現了之前所有試圖與星巴克競爭者都可能面對過的問題:後者與物業籤訂了排他性條款,哪怕來自咖啡的營收只佔三成或公司名稱中具有「咖啡」字樣,那麼就將失去與其為鄰的權力。同時,產業鏈的上遊也已受到潛在壓力,不必明說中的「二選一」將讓其「難為無米之炊」。

700字的公開信就此出爐。弔詭的是,當瑞幸在文字中恭維對手是「一家偉大的公司」的同時,來自星巴克的反應則相當冷淡。一方面舒爾茲的中國夥伴(這是星巴克對員工特有的稱謂)稱讚中國咖啡市場「體量巨大、競爭充分、發展迅速」,一方面則表示「無意參與其它品牌的市場炒作」。

更有意味的是,當星巴克的不屑之氣溢於言表之時,媒介端有關「碰瓷」一說卻陡然升溫。

作為一家面對終端消費者的巨頭公司,星巴克很難迴避法律糾紛。值得注意的,是法院和企業的雙向態度。

2016年6月,美國加州一位聯邦法官對兩位消費者指控星巴克的八項罪名做出判決,其中三項駁回,但保留另外五項指控的權力。

據悉,是年3月美國兩位消費者發起集體訴訟,指星巴克出售的主流飲品較其公開的12、16和20盎司(中杯、大杯、超大杯)的份量少了25%。原告方面稱,星巴克在2009年後即通過使用「量滿」刻度線非常低的奶壺來節省牛奶成本,且其配方要求咖啡師在注入咖啡時至杯沿以下四分之一英寸(合0.6釐米)即可。

星巴克在法庭上的辯詞可以想見:毫無依據。而法官則在判決書中表示:「就這起案件而言,被控的欺騙行為從法律角度來看並非不可信」。這意味著,原告有權力繼續起訴星巴克提供不足量的咖啡。與此同時,同年亦有芝加哥消費者起訴星巴克在冷飲中添加過多冰塊從而導致份量嚴重不足。法院同樣受理了該起訴訟。

很明顯,沒有一位消費者被星巴克斥為「炒作」,也沒有任何聲音指責起訴行為為「碰瓷」。法庭更在反覆權衡後做出有利於弱勢一方的判決。

至於剛剛發生因拒絕兩位有色人種在店內使用廁所而引發的費城風波,星巴克更當即立斷下令全美8000家門店停業一天學習相關法律。據測算,該行為直接導致5300萬美元損失。但相對於可能派生的法律訴訟和高額懲金,市場人士認為此舉是某種技術性主動認罰。按東方俗語,兩害相權取其輕。

至於瑞幸咖啡起訴星巴克是否具有「傍大腿」的嫌疑,不同觀點已然針尖麥芒。但不可否認,當法院接受該起訴訟,這已成為一宗嚴肅的法律事件。特別是當中國有意重新修訂《反壟斷法》後,針對該法第十四條和第十七條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上述訴訟,很可能具有指標意義。

星巴克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嗎?來看2017年的三組數據:佔中國咖啡店服務市場的58.6%,佔中國連鎖咖啡業市場的80.7%,門店數量佔連鎖咖啡館總量的61%。

毫無疑問,這些數字逾十年來一直處於上升態勢,也正是舒爾茲作出星巴克中美兩國市場比照的依據。

恭喜星巴克!

問題是,他濫用了這種市場支配地位了嗎?星巴克說了不算,瑞幸一方也不能。現在,我們只能聽法院的。

誰是下一個星巴克?沒有答案,或許第三次咖啡革命終會到來,就像1987年霍華德•舒爾茲曾經做過的那樣。那一次,他改變了市場也修正了自己的命運曲線。

值班編輯:韓忠強

▼ 

推薦閱讀

啊~北京七環,你比五環多兩環

川普與金正恩的見與不見

我跟00後兒子說,不給房,自己奮鬥去吧

相關焦點

  • 蔡海鵬:把你的名字寫在咖啡杯上,讓星巴克更值錢
    有些顧客看到寫有自己名字的咖啡杯會很開心,甚至還會把「帶有自己名字的星巴克杯子」曬到網上,無形之中,這就形成了一次對星巴克品牌的二次傳播,所以後來就在星巴克的服務裡演變成了,即使只有一個顧客也會堅持這麼做。 對於星巴克把顧客名字寫在杯子上,能夠引起顧客好感的現象,符合一個心理學原理:稟賦效應。
  • 星巴克用過的「咖啡杯」能回收嗎?答案是不能,店員無奈說出原因
    星巴克用過的「咖啡杯」能回收嗎?答案是不能,店員無奈說出原因!現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於餐飲行業來說,競爭變得越來越大,像我們熟知的快餐炸雞冷熱飲品等等,雖然說這些東西吃起來讓我們覺得非常的美味,價格也不貴,但是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不太環保,這些快餐店裡邊所產生的垃圾可以說是不計其數的,如果不統一回收處理的話,可能會對我們的環境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特別是每天我們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對我們的健康也是會受影響的。
  • 咖啡杯驚現《權遊》!劇組人員失誤,給星巴克打了個155億的廣告
    圖片來源:HBO但實際上,這並不是星巴克的杯子,只是網友弄錯了。即便只是意外,星巴克依然不忘「蹭熱點」。有人測算,這次意外營銷的價值高達23億美元。那麼,這個和中世紀場景極不搭調的咖啡杯到底來自何處?劇組的失誤:中世紀場景出現「星巴克」咖啡在上周日《權力的遊戲》最新一集中,劇中龍母丹妮莉絲·坦格利安面前的桌上出現了一隻疑似星巴克咖啡杯的杯子
  • 《權遊》中龍母桌上驚現星巴克咖啡杯,網友P圖亮了
    (來源:The Verge)權遊最新一集《最後的史塔克》(the Last Of the Starks)中,在17:40左右,龍母丹妮莉絲·坦格利安面前的桌上出現了一隻疑似星巴克咖啡杯的杯子。有網友想像了一下,如果龍母去星巴克點單,龍母的全名「風暴降生丹妮莉絲,安達爾人,洛伊拿人和先民的女王,七國統治者暨全境守護者,大草海的卡麗熙,不焚者,彌林的女王,奴隸解放者,龍之母」恐怕會讓店員寫到崩潰。
  • 《權遊》中龍母桌上驚現「咖啡杯」 原來星巴克最早誕生在維斯特洛大陸?
    (來源:The Verge)權遊最新一集《最後的史塔克》(the Last Of the Starks)中,在17'40"左右,龍母丹妮莉絲·坦格利安面前的桌上出現了一隻疑似星巴克咖啡杯的杯子。有網友想像了一下,如果龍母去星巴克點單,龍母的全名「風暴降生丹妮莉絲,安達爾人,洛伊拿人和先民的女王,七國統治者暨全境守護者,大草海的卡麗熙,不焚者,彌林的女王,奴隸解放者,龍之母」恐怕會讓店員寫到崩潰。
  • 除了《權遊》的那杯星巴克,還有哪些現代元素穿越到了影視劇裡?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侯佳欣】除了《權利的遊戲》裡的那杯星巴克,還有哪些現代元素穿越到了影視劇裡?7日,《權利的遊戲》因為一個星巴克咖啡杯登上了各大媒體的熱門搜索。《權力的遊戲》第八季中,有這麼一幕場景:瓊恩•雪諾和託蒙德等人在為他們的勝利歡呼雀躍。龍媽面前的桌子上擺著一個不太應該出現的東西,一個現代的、看起來像星巴克外帶咖啡杯。
  • 《權利的遊戲8》驚現星爸爸咖啡杯?你發現了嗎?
    「龍母」丹妮莉絲前面的咖啡杯眼尖的粉絲發現第四集中在臨冬城城堡舉行慶祝宴會的餐桌上,出現了一件不應該出現的物品——一個現代化的紙杯。根據當時的場景,金屬高腳杯和鏤空的動物角餐具才是首選。圖據網絡權遊的粉絲迅速反應過來,這個場景中不該有這樣的杯子出現,並且形成了共識,這就是一個咖啡杯,而且是總部位於西雅圖的星巴克咖啡杯。
  • 星巴克廣告不賣咖啡賣什麼??
    傳導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 廣告畫面中,黑白兩色背景下,用大寫字母呈現出各種針鋒相對的觀點,如「分裂—團結、懦弱—勇氣、排斥—包容、冷漠—同情」等,第二個畫面更是以整版文字來描述人們心中的美國夢,指出「這不是我們四年一次的機會,而是每一天都可以做出的選擇」,在大選之年,倡導每一位美國公民應以更團結、樂觀、人道、公平和負責的態度去重拾
  • 不管最後誰坐上鐵王座,贏的都是星巴克
    就在生死大戰夜王敗北,北境人民狂歡之時,酒杯與蓬勃的情慾交錯之際,一個意外的小細節卻賺足了眼球——女主人公龍媽(丹尼莉絲·坦格利安)桌子前竟然擺放了一杯星巴克。這個走錯片場的故事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不小的震蕩,沒想到一個古代城堡的宴會木桌竟與一個現代社會的杯子同框了好幾秒。
  • 星巴克其實是一家科技公司
    事實上,星巴克顧客在使用行動支付時,的確願意多花一點,因為行動支付的快捷性,常能引發額外的購物衝動。「許多人出門時不會帶錢包,但鮮少有人不帶手機。」星巴克全球首席數字官Adam Brotman表示,「我們的目標,是繼續增長既有模式,同時擴展與顧客接洽的其他數字接觸點。」
  • 全球第二大星巴克落腳泰國曼谷,泰國最美的幾家星巴克,盡顯泰國之美
    繼去年底在中國上海開出全球旗艦店後,泰國最大、號稱世界第二大的星巴克又在曼谷Central World  Plaza 一樓開出佔地3000平方米的泰國最大店,讓曼谷從此又多了一個「觀光景點」。泰國星巴克會有什麼不一樣的泰國風情呢?
  • 不感恩的咖啡 星巴克小白單上豬字惹惱警察
    (綜合二十九日電)總部位在西雅圖的星巴克咖啡今天為了一個不雅的字眼道歉,一位奧克拉荷馬州的警察在感恩節當天外帶咖啡,
  • 通知,領取星巴克杯子的活動正在進行中……真實免費送出5000套星巴克咖啡杯
    新春感恩回饋活動活動時間:2016年3月30號—4月10號 說明:活動期間:將本條連結分享至朋友圈集滿18個贊即可到公明西田皇家新娘婚紗攝影免費領取精美星巴克咖啡杯四件套一件皇家新娘婚紗攝影新春感恩行大回饋,更多優惠!更多驚喜!請閱讀以下內容:                                   我猜現在很多人是這麼想的「那麼便宜?東西恐怕也不多吧?」
  • 星巴克「由衷」的感謝瑞幸
    詭異的是,那個時間,恰恰是中國傳統咖啡連鎖業的倒閉潮。韓國咖啡陪你、零點咖啡、上島咖啡……全部倒閉陣亡。 現在輪到造假的瑞幸,以及被瑞幸活活拖成這樣的連咖啡。 瑞幸除了用一己之力損害了中概股的商業信譽,還用一己之力,告訴所有投資人,起源於2018年中國的網際網路咖啡創業潮有坑,千萬別進來了,趕緊撤退吧!
  • 咖啡杯之於咖啡,相當於葡萄酒杯之於葡萄酒
    英國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當受試者在品嘗裝在不同杯子裡的同一款咖啡時,他們普遍覺得容量小的杯子裡咖啡比較苦、形狀較寬的杯子裡咖啡更甜。對於這個現象,研究人員總結,這很大程度是因為心理暗示的作用,人們潛意識裡覺得更「高胖」的杯子裡會兌有更多的牛奶和水,並且這類杯子的形狀更有利於苦味物質的揮發。
  • 保溫保冷,SOG不鏽鋼咖啡杯讓喝咖啡變得如此簡單!
    有段時間喝咖啡必用瓷器杯,但最近對杯子的選擇越來越自由,目前筆者入手了一款SOG不鏽鋼咖啡杯!原因是筆者經常出門在外,有時犯困就想喝點咖啡,如果有一款隨身攜帶的咖啡杯,感覺會很棒!隨時隨地的能喝上咖啡, 而咖啡時光將更加讓人享受。
  • 狡猾的星巴克,把全國咖啡店都帶溝裡了!
    注意,在中國星巴克的定位中,白領是一種狀態,而非身份。都市白領中有相當一個群體是文藝青年,同樣也是咖啡店的重度消費者,但是星巴克絕不會把自己的定位落在「文藝青年」這種狀態上,儘管他們有很大的概率是同一個人。為什麼這麼說,請耐心看下文。說起咖啡館,中國人腦子裡閃現的是陽光燦爛的午後,背靠舒適的椅子,手邊一杯咖啡,你在瀰漫著新鮮咖啡豆的香味的屋子裡消磨時光。
  • 星巴克聖杯之戰!一隻貓爪杯1000元,還有人為此大打出手!
    究竟是什麼樣的魔力讓星巴克一夜之間變成了這樣?小U仔細研究了一下罪魁禍首就是它這款櫻花玻璃杯,只在中國上!變成了聖杯之戰對於這款杯型的火爆,不少網友表示不理解,「這杯子清洗麻煩,而且真的好看嗎?」還有很多網友跑去星巴克官方微博下投訴,認為制度不完善才導致的混亂,沒有採取限購規則。
  • 日本宅男為什麼不敢喝星巴克?
    公司旁邊就有家星巴克,但小哥非要繞遠去一家日式咖啡廳。結果咖啡廳不能外帶,小哥才悻悻地又去了星巴克。等咖啡的時候,小哥終於忍不住吐槽說:「日本很多人從來不喝星巴克!」我聽了大吃一驚。星巴克在日本是遍地開花,比在中國的門店密度高多了,而且永遠客滿,怎麼看也不像在日本被抵制的樣子啊。於是我問小哥為什麼有人從來不喝星巴克呢?
  • 被圍剿的星巴克
    例如星巴克的抖音號「李不拿鐵」,以幽默的方式記錄了店員「李不拿鐵」的職業病和服務日常,星巴克迷們紛紛留言評論。雖然星巴克布局抖音收穫好的反饋與效果,但咖啡領域主戰場上,瑞幸以外的新對手依然層出不窮,例如三頓半咖啡主打精品冷萃還原的概念,已經成為了最新的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