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5月5日,臺灣「立法院」開會,審議「榮民」保障預算。民進黨籍「立委」(立法委員)陳水扁口無遮攔:「養榮民就像養豬一樣。」
話音未落,一個禿男箭步上前,掀翻桌子,一掌將阿扁打翻。阿扁受傷,住院三天。
「榮民」即榮譽國民,指「國軍」退役官兵。禿頭男子即韓國瑜,「榮民」後代,國民黨籍「立委」。
掌摑阿扁,聲名鵲起,韓國瑜被譽為「真男人」。這一掌,打得驍勇,打得酣暢,也使他與民進黨打下宿怨。
二十五年後,2018年11月24日,民進黨的大本營高雄選舉市長,國民黨的韓國瑜卻高票當選,一舉顛覆高雄的綠色。
臺灣政治顏色歷來「北藍南綠」,北部是國民黨江山,南部是民進黨地盤。此前二十年,高雄市長由民進黨人佔據,穩如泰山。
韓國瑜以黑馬姿態殺進敵營,挑落敵首,大獲全勝,「韓流」席捲全臺。
又一年後,韓國瑜劍指臺灣地區領導人寶座。2020年1月11日,結果公布,韓國瑜大敗,民進黨的蔡英文大勝。
五個月後,韓國瑜又大敗。6月6日,民進黨發起的「罷韓案」高票通過。消息傳出,他的鐵桿盟友、高雄市議長許崑源跳樓自殺。
今天(6月12日),韓國瑜正式卸任,交出高雄市長大印,高雄又要由「藍」變「綠」。
從大獲全勝,到一敗再敗,僅過530天。韓國瑜的政治「過山車」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給。
高雄,是他的福地,也是他的滑鐵盧。大戲收場,劇終人散,韓國瑜說:「政治是一時的,生活還要繼續。」有些無奈,有些悲涼,也有些雲淡風輕。
誰一時選擇了他,又一時拋棄了他?
01
陳哲男
韓國瑜今年63歲,經此一役,他的政治資本已所剩無幾。
三十年政治生涯,他在不斷的選擇與被選擇、拋棄與被拋棄中度過。
第一次選擇,就奠定了他的政治底色。
那是1992年底,臺灣「立法院」進行第二屆「立委」選舉。在「立法院」內,國民黨籍人士分成兩派,一派是「集思會」,由臺灣本土精英組建;另一派是「新連線」,由大陸後裔少壯組成。兩派對外還能攜手,對內勢同水火。
「新連線」要推舉一名候選人,在新星洪秀柱和韓國瑜之間產生。結果洪秀柱勝出,並在其後順利當選「立委」。洪秀柱後來大放異彩,成為國民黨第一位女性主席,被譽為國民黨內真正的「男人」。
韓國瑜原籍河南商丘,其父畢業於黃埔軍校,曾作為中國遠徵軍的一員,赴印度抗日。韓國瑜1957年6月出生於臺北縣一個「眷村」。「眷村」,即大陸赴臺人員居住地。
作為「眷村」二代中冉冉升起的新星,韓國瑜是國民黨大陸派著力培養的新人之一。韓國瑜33歲即當選臺北縣(今新北市)議員,一腳踏入政壇,即是受到代表軍方的「黃復興」黨部栽培。
一心想當「立委」的韓國瑜,被洪秀柱奪去了競選資格,心有不甘。聰明絕頂的他,想到了「新連線」的黨內對手「集思會」。
當時國民黨的主席,是臺灣本省籍的李登輝。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去世,李登輝即位,
國民黨內部逐漸形成兩個派別,一個是李登輝及其親信勢力,臺灣本省籍地方派系,被稱為「主流派」;一個是反李勢力,大陸來的外省籍派系,被稱為「非主流派」。兩派為中央權力,明爭暗鬥。
「集思會」很快就向「主流派」靠攏,成為其在「立法院」的主力軍。相應地,「新連線」則成為「非主流派」在「立法院」的代表。
韓國瑜看得很清楚:「集思會」的後臺是李登輝,如日中天。而「新連線」的後臺,則日漸式微。
政治就是選邊,跟對人才能做對事。瞅準一個機會,韓國瑜私會「集思會」主要成員陳哲男,請其牽線搭橋,投靠了「集思會」。
於是,在李登輝的支持下,韓國瑜和洪秀柱一樣,也在1992年底如願當選「立委」。不過,洪秀柱是「新連線」的「立委」,韓國瑜是「集思會」的「立委」。
韓國瑜的第一次政治選擇,立竿見影,收效甚巨。
02
王金平
此後,在李登輝執掌國民黨和臺灣時期,韓國瑜背靠這棵大樹,仕途順風順水,連續當了三屆臺灣「立委」。
但也不是沒有風波。在1993年,韓國瑜就經歷了考驗。
這一年,他的政治引路人陳哲男,看到「集思會」在國民黨內日漸衰微,隨即脫離國民黨,加入民進黨,成為陳水扁的心腹。2000年,陳水扁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陳哲男被任命為辦公室副秘書長。
原來,陳哲男才是「投靠」的高手。但這一次,韓國瑜卻不可能跟著「引路人」陳哲男走,因為他掌摑了陳水扁,就是本文開頭描述的那一幕。
血氣方剛的那一掌,斷絕了韓國瑜與民進黨的後路,也激起了國民黨內對他的批評。尤其是「非主流派」,對陳哲男、韓國瑜這兩個大小「叛徒」,攻擊不遺餘力。
當上「立委」還不到一年的韓國瑜,立足未穩,就風雨飄搖。
但他很快就站住了腳跟。這一次,他選擇的是追隨王金平。王金平不僅新任「立法院」副院長,還被認為是李登輝「主流派」的傳人。1999年,在李登輝執政時期,王金平升任「立法院長」,此後擔任這一要職達十七年之久。
韓國瑜的「大佬」是王金平,王金平的「大佬」是李登輝,風雨不動安如山。
03
張榮味
好日子過了七年,風雲突變,韓國瑜面臨第三次選擇。
2000年,國民黨在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中敗北,李登輝被迫辭去黨主席,並因大搞「臺獨」而被開除黨籍。第二年,親大陸的連戰當選國民黨主席,對黨內臺灣本土派系大加打壓。被貼上「新連線叛徒」標籤的韓國瑜,日子不好過。
2001年,臺灣「立法院」第五屆「立委」選舉,韓國瑜受到黨內壓力,被迫放棄參選資格。至此,連續三屆「立委」生涯終結,韓國瑜人到中年,被迫退出政壇。
此時,李登輝組建「臺聯黨」,試圖東山再起。但韓國瑜沒有跟隨李登輝出走,或許是因為李登輝「廉頗老矣」,失去國民黨大舞臺,政治上難有作為。
何去何從?權衡再三,韓國瑜選擇投奔嶽父,攜妻帶子去了雲林縣,開辦小學,回歸教師本行。
韓妻李佳芬家世顯赫,其父李日貴是多屆縣議員,在雲林也算政治世家。更緊要的是,藉助嶽父的人脈,韓國瑜結識了「雲林大佬」張榮味。
在臺灣,雲林縣被稱「雲張縣」,因為張家在雲林說了算。
張家當家人張榮味,當過八年縣議長,還當過縣長。此人政經通吃,手眼通天,掌控著雲林甚至整個臺灣的農漁水利。其弟是臺灣農業聯合社主席,其妹是臺灣「立委」,妹夫是臺灣農業總幹事;臺灣漁業總幹事是他曾經的機要秘書,臺灣農田水利聯合會會長是他的派系下屬。
高樓平地起,根基先要穩。投靠如此地方大佬,自會潛龍騰淵,東山再起。
韓國瑜在雲林的日子很漫長。國民黨由大陸派系連戰、馬英九連續執掌,馬英九更是在2008年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韓國瑜自知「出山」無望,於是潛心修煉,在張榮味的指點下,先後結識臺中的顏清標、花蓮的傅崐萁等地方派系大佬,感情甚篤。
十年之後,機會終於來臨。2012年,經張榮味力推,韓國瑜回到臺北,轉戰「北農」,出任總經理。
「北農」是臺灣最大的農產品運銷公司,「行政院」佔股51%,臺北市佔股49%。其董事長由「行政院」指定,總經理由臺北市指派,足見其地位之重要。
從下崗「立委」,到「國企」老總,歷經十年,韓國瑜邁出了復出的第一步。這一步,他借力張榮味,背靠地方派系大佬,走了一條曲線。
04
吳敦義
2016年,臺灣地區又一屆領導人選舉,國民黨又敗,民進黨蔡英文上臺。馬英九及其栽培的朱立倫被視為罪人,先後辭去國民黨主席。
在雲林潛修十年、在「北農」蟄伏五年的韓國瑜,看到了重返政壇的機會。
蔡英文上臺後,急於為「恩師」陳水扁復仇,韓國瑜首當其衝。受到民進黨種種刁難和擠壓,韓國瑜乾脆辭去「北農」總經理。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韓國瑜志向本不在此。
2017年初,韓國瑜突然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國民黨內,一時驚得「六宮粉黛無顏色」。
5月,選舉結果出爐。在6名候選人中,吳敦義排名第一,得票遙遙領先;韓國瑜排名倒數第三,得票率僅5.84%。
出師不捷,但身未死,心更亮。韓國瑜更加清醒:政治沒有靠山,是玩不轉的。
他找到了新的靠山,那就是吳敦義。
吳敦義,1948年1月出生於臺灣南投縣,典型的臺灣本土人。
臺灣省的大權,轉到了民進黨手裡;國民黨的大權,轉到了本土派手裡。所謂民主政治,就是風水輪流轉。
韓國瑜身為外省人,靠的卻是本土派,從「集思會」到「主流派」,從陳哲男到張榮味,從王金平到李登輝,概不例外。
韓國瑜信佛,他相信這是命數。
吳敦義執掌國民黨大印,首要的安排自然是人事。對韓國瑜了如指掌的吳敦義,委韓國瑜以重任:到南方去,殺進民進黨的心臟。
韓國瑜被任命為國民黨高雄市黨部主委,籌劃來年的「九合一」縣市長選舉,奪取高雄市長寶座。
任務艱巨,看上去不可能。民進黨在高雄經營二三十年,高雄早成民進黨天下,豈容撼動。
但韓國瑜深知,其政治生涯成敗在此一舉,勝則雞犬升天,敗則覆水難收。
為此他全力以赴,把前十幾年沉潛修煉的功夫和招數,發揮到極致。
在人設上,他走親民路線。一顆禿頭加不修邊幅,一張大嘴加妙語連珠,徹底顛覆國民黨政客歷來高高在上的形象,深受選民歡迎。例如,「禿頭的不怕別人拔毛,放馬過來」;「蓋愛情摩天輪,上去做愛做的事」。
在口號上,他主打經濟牌。「讓臺北去弄政治,讓高雄來拼經濟」;「貨賣得出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
攻擊對手,他不遺餘力。「高雄又老又窮,各行各業蕭條的不得了」;「我希望陳其邁委員(民進黨候選人)趕快政治斷奶」。
承諾選民,他口若懸河。「如果有一萬個工作機會,我就以身相許,晚上跟你睡覺」;「如果我貪汙,將放棄假釋,在牢裡關我關到死」。
民進黨幹將王世堅攻擊韓國瑜貪腐:「你有罪,等著警方調查你,等著進土城看守所吧!」
韓國瑜說:「我要是進了土城看守所,我吞一盤子曲棍球;我要是沒進看守所,你吞一顆就好了,賭不賭?」
王世堅沉默兩秒鐘,大聲道:「不賭……」
韓國瑜搖頭嘆息:「問世間(世堅)情為何物,問真理為何物啊!」
這段視頻,讓韓國瑜一夜之間爆紅網絡。王世堅的蠢萌,烏龍助攻韓國瑜人氣急升。
2018年,臺灣「韓流」滾滾,銳不可當。是年底,韓國瑜不辱使命,成功拿下高雄市長,向吳敦義交出一份優秀答卷。
05
一出大戲
韓國瑜在高雄雄起,還得感謝一個國民黨大佬,上文提到的王金平。
王金平土生土長高雄人,遊走藍綠多年,人緣極好,至少掌握著高雄三個區鎮的票倉。早在二十多年前,王金平在「立法院」當院長時,韓國瑜就追隨他。現在,韓國瑜競選高雄市長,於情於義,王金平都予以力挺。
王金平還是國民黨本土派系資深大佬。在他和吳敦義的帶動下,本土派系自然不遺餘力地支持韓國瑜。
當然,力挺韓國瑜當高雄市長,王金平有自己的心思,那就是換得韓國瑜和高雄兩百多萬選民,支持他競選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
王金平縱橫政界四十餘年,既未當上黨的一把手,也未染指臺灣最高寶座,是人生一大遺憾。早年,他本被視為李登輝傳人,後反受其累,在黨內被連戰、馬英九打壓了幾十年。如今馬英九早已下臺,本土派吳敦義上位,他也年近八十,再不搏一把,恐無機會。
政治,就是交換的藝術。王金平的心思,他自信韓國瑜能懂。
但是,後來事實證明,王金平既低估了對手馬英九,又高估了隊友韓國瑜。
對國民黨在2016年大選中的失敗,馬英九一直耿耿於懷,勢必在2020年大選中翻身。因此,他力推自己的接班人朱立倫參選。
朱立倫,祖籍浙江,出生桃園,留學美國,是國民黨外省籍少壯派代表。既當過國民黨主席,又參加過2016年大選,實力雄厚。
王金平,朱立倫,一老一少,一本土一外省,對立鮮明。
現任黨主席吳敦義既是本土派,又是守舊派,自然站在王金平一邊。但他明白王金平對決朱立倫,勝算不大。於是,吳敦義決定民主推薦候選人,徵召韓國瑜參選。
韓國瑜此時當選高雄市長不到半年,政績未彰,再參選臺灣最高領導人,於理不宜。但他聲望正濃,內有黨主席支持,外有眾多「韓粉」力挺,大丈夫此時不搏,更待何時!
韓國瑜因而高調站出,表面上,和王金平形成聯盟。
如此一來,朱立倫面對兩大強敵,勢單力薄。
商界大亨郭臺銘看不下去,也宣布參選。富士康與美國淵源頗深,郭臺銘自然和有著美系背景的朱立倫,站在一起。
大選還未開始,內鬥已經火熱。這是國民黨的「優良」傳統。2016年大選,國民黨就是臨時「換柱」,受傷的是洪秀柱。
這一次,受傷的是王金平。他權衡再三,放棄競選。
2019年7月15日,韓國瑜在黨內初選中勝出,代表國民黨參選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
現在,韓國瑜的勁敵是蔡英文。面對蔡英文打出的「親美牌」,韓國瑜響亮地喊出了自己的競選口號:「國防靠美國,科技靠日本,市場靠大陸,努力靠自己。」
「韓四靠」一出,全球輿論譁然。
看似八面玲瓏,左右逢源,實則如風中蘆葦,左右搖擺。「韓四靠」,哪一靠都靠不住。
2020年1月11日,大選結果出爐,韓國瑜輸給蔡英文265萬多票,差距巨大,一敗塗地。
06
無人收留
大選失利,只是推倒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
民進黨乘勝追擊,反攻倒算,要奪回高雄失地,精心制定「罷韓案」。
對罷免韓國瑜高雄市長職務,民進黨勝券在握。2020年臺灣領導人大選結果顯示,在高雄,韓國瑜得票率僅為34.63%,蔡英文得票率卻高達62.23%,幾近韓國瑜兩倍。
果然,2020年6月6日,「罷韓案」在高雄以93萬多票通過。一年半前獲選高雄市長時,韓國瑜得票不過89萬張。
一年半時間,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何以至此?
前腳剛選上高雄市長,後腳馬上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讓臺北去弄政治,讓高雄來拼經濟」「讓高雄發大財」的承諾言猶在耳,韓國瑜卻拋棄了高雄,高雄自然要拋棄他。
前腳剛在大陸收取訂單,後腳馬上「國防靠美國」;前腳剛邁進中聯辦,後腳馬上「over my dead body(從我的屍體上踏過去)」,翻臉比翻書還快,大陸自然要拋棄他。
在國民黨內,最有可能保住韓國瑜市長位置的,是王金平。如前所述,王金平手握高雄三個區鎮的票倉,完全可以施展個人影響力,讓這三個票倉傾向韓國瑜。但王金平只說了一句場面話:「必要時候一定出面挺韓國瑜。」直到最後一刻,也不見他出面。
2018年韓國瑜競選高雄市長時,王金平不遺餘力,現在為什麼見死不救?因為韓國瑜不僅沒有支持王金平參選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還自己直接跳出來參選,間接迫使王金平退出。王金平年事已高,下次參選再無可能,無論如何也咽不下這口氣。
獲得黨內支持,有時候比獲得黨外支持更難。這就是國民黨。
2020年大選再次敗北,黨主席吳敦義引咎辭職,「70後」江啟臣獲選接任。無論資歷還是派系,江啟臣都不會過多介入「罷韓案」,他的目標是2024年大選。
黨主席如此,其他人更是明哲保身。只有兩個女人站出來挺韓,一個是洪秀柱,國民黨內最勇敢的人,但她無門無派,下臺之後影響力有限;另一個是張麗善,前雲林縣長張榮味的妹妹,現雲林縣長。張榮味和韓國瑜的關係前文已有表述,挺韓就是挺張。
當然,還有一個人不惜以生命挺韓,就是本文開頭提到的高雄市議長許崑源。許崑源與韓國瑜同齡,已經連任兩屆高雄議長。在6月6日「罷韓案」通過當晚,他跳樓自殺。事前他對妻子說:「社會這麼沒有是非,活著有什麼意思?」
並在社交媒體上寫下遺言:「這一次,誰會是贏家?」
當政治只是一時之選,當民主被人為操控,當社會失去是非,沒有誰會是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