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男子發現血尿被確診為晚期膀胱癌,免疫治療為他重新打開了一扇窗

2020-12-22 瀟湘晨報

「我原以為自己可能活不過一年!」不久前,57歲的李先生(化名)從麗水老家趕到浙江省人民醫院泌尿外科複診。一年多前,他查出膀胱癌晚期,已經無法手術。曾經他以為自己時日無多,能做的只是默默等待死亡。沒想到,經過一年多的免疫治療,他的腫瘤明顯縮小了,看上去完全不像是一個晚期膀胱癌病人。

意外發現血尿後被確診膀胱癌李先生(化名)是麗水人,在當地從事養殖業工作,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兩年前,他無意間發現自己有血尿,但他沒有覺得有什麼不適,並沒有引起注意。

時斷時續的血尿持續了好幾個月,李先生心裡有些擔心,這才到醫院去做了個檢查,沒想到被確診為膀胱癌,而且一發現就是晚期,已經發生遠端淋巴結轉移,無法做手術。

「當時腫瘤已經轉移到鎖骨下的淋巴結,脖子這裡也有了。」李先生回想起當初仍後怕不已,他也查了很多資料,晚期膀胱癌的預後很差,哪怕有機會做手術,術後的生活質量也不好。一想到這些,李先生心亂如麻。

那段時間,他幾乎每天都在絕望中度過。晚期膀胱癌已經沒有辦法做手術,這對他來說,相當於被判了「死刑」。

「你不要放棄,我們一家人都需要你!」後來,家人的鼓勵激起了李先生的信心,經過多方打聽,找到了浙江省人民醫院副院長、泌尿腫瘤學科帶頭人張大宏教授。

張教授仔細評估了李先生的病史資料和檢查結果,雖然病情已經處於晚期,但是如果有機會進行免疫治療,同樣可以在不影響生活質量的前提下延長生命。

「我印象很深刻,這個病人經過3個周期的免疫治療,他頸部淋巴結的腫瘤幾乎消失了,其他部位的腫瘤也明顯縮小。「張大宏教授說,到目前為止已經一年多過去了,這個病人還好好的活著。這放在以前,是難以想像的。

無痛血尿是膀胱癌的典型症狀膀胱癌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但卻鮮為人知,使得很多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期,對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膀胱癌是起源於膀胱尿路上皮的惡性腫瘤,目前已成為世界範圍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之一。膀胱癌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高發年齡為50-70歲,男性膀胱癌發病率是女性的3-4倍。

數據顯示,2018年全世界約有55萬膀胱癌新發病例,其中約有20萬人因膀胱癌而失去生命。在我國,膀胱癌的死亡數均位列泌尿系統第一位,且呈現出年輕化趨勢。

臨床上,膀胱癌以尿路上皮癌為主要病理類型,約佔膀胱癌患者總數的90%以上。根據腫瘤浸潤膀胱壁的程度,膀胱癌可分為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和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兩大類。其中,70%的膀胱癌是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30%是肌層浸潤性膀胱癌。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特徵是高復發率和低死亡率,局部晚期膀胱癌和轉移性膀胱癌的5年生存率分別為36%和5%。

「血尿是膀胱癌患者早期的典型症狀表現,多呈無痛性、間歇性且全程肉眼可見,而且感覺不到疼痛。除此之外,還可能表現為尿頻、尿痛、尿急等症狀。由於血尿並不是持續出現的,很多患者不以為意,可能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最佳治療時機。」

張大宏教授提醒,尤其是40歲以上的男性,如果發現無痛血尿症狀,要引起警惕,及時到醫院去排查。此外,在每年體檢中,最好加做一個膀胱B超,有助於早期發現。事實上,膀胱癌並不是絕症,若能在早期被發現並及時治療,絕大多數患者的預後是不錯的。

手術治療如今可以做到微創儘量在保留膀胱前提下延長生存期對於膀胱癌的治療,臨床上主要以手術為主,並輔以化療等綜合治療手段,但大多數患者對化療不敏感,普遍預後較差。

而手術在非肌層浸潤患者中,治療後約有50%患者會出現復發,約40%患者在5年內進展為肌層浸潤性疾病;超過25%的肌層浸潤患者在2年內進展為轉移性疾病;而對於轉移性或不可切除性的晚期膀胱癌患者,在接受聯合用藥治療後,中位生存期為14-15個月,5年生存率小於15%。當化療失敗之後,患者接受二線治療的中位生存期僅為7-9個月。

張大宏教授領銜的浙江省人民醫院泌尿診治中心以微創技術為特色,近幾年,從腹腔鏡手術逐步走向了「達文西」手術機器人時代,微創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包括腎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泌尿系腫瘤診治是中心的一大特色。

「我們中心每年接診膀胱癌患者近300例,大部分患者術後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時間還是不錯的,隨訪最長的患者已經超過十年。「張教授說,對於膀胱癌的手術治療,不是光開刀就行了,而是要全程化管理,需要有專業的隊伍。我們有專門的醫護人員對腫瘤病人進行管理,從早期診斷到後期的治療,形成了全鏈條一體化管理,最終使腫瘤診治形成規範化,最後讓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

「早期的膀胱癌,現在我們手術創傷可以做到微創化,對於那些已經發生肌層浸潤的患者,通過藥物介入包括免疫治療的應用,能夠減少復發機率,儘可能延長他們的生存期;對於膀胱全切的患者,我們可以做到膀胱原位重建,也就是說,膀胱切除後不用像以前一樣肚子上掛袋子了,完全可以把膀胱做到原來的位子,與開刀前一樣可以自己小便,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張教授說,如今我們團隊的努力方向,是儘可能為患者保留膀胱的前提下,延長他們的生存期。

免疫治療改善膀胱癌治療現狀讓晚期膀胱癌患者看到希望對於那些已經失去手術機會的晚期膀胱癌患者,以前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這部分患者的病情進展較快,預後普遍不理想。近年來,隨著對膀胱癌病理基礎的深入研究,免疫治療的出現為膀胱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策略。

免疫治療,即利用機體的免疫系統來殺傷腫瘤細胞的治療方法。與傳統治療方式不同,免疫腫瘤治療並不是直接「攻擊」腫瘤,而是通過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腫瘤。

張大宏教授介紹道:「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可以識別並清除腫瘤細胞,但為了生存和增殖,腫瘤細胞會通過一些特定通路如PD-1/PD-L1等,令腫瘤逃避免疫系統的監視。而免疫治療的機制是通過直接激活免疫系統或抑制腫瘤的免疫逃逸機制達到消滅腫瘤的作用。膀胱癌的免疫原性較高,高腫瘤變異突變可能帶來較高的新抗原載量並增加免疫原性,適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免疫治療和原來化療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它不會殺傷正常細胞,精準治療腫瘤,通俗一點講,與化療相比,免疫治療不會帶來脫髮等問題。」

就像上述這位麗水的患者李先生,他在三個周期的免疫治療後,影像檢查顯示腫瘤明顯縮小了。而且免疫治療一旦有效,可能會出現長期有效的超級倖存者。如今一年多過去了,他的生活質量依然不錯。

目前,已有針對PD-1/PD-L1通路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同時,2019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NCCN)發布的膀胱癌指南中也對於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做出了推薦。

張教授表示,膀胱癌最大的高危因素是接觸有害化學製劑和長期吸菸,同時也跟生活習慣有關係。工作壓力大、睡眠不好等,都是一些高危因素。對市民來說,要加強膀胱癌相關知識的科普,提高大眾對膀胱癌的認知,當出現血尿、尿頻、尿痛等症狀時,能夠給予高度警惕,及時就醫檢查,做到早診早治,以免延誤病情,危及生命。

【來源:都市快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麗玲訪名醫丨王東東:介入治療為腫瘤患者打開一扇窗
    西方有一句諺語:當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時,一定會再為你打開一扇窗。腫瘤介入治療就是給腫瘤患者打開一扇窗。 臨床惡性腫瘤很多發現已是中晚期,失去手術治療的機會。腫瘤介入治療彌補了這一缺憾。
  • 50歲以上的男性請特別注意,無痛血尿是膀胱癌的危險信號
    膀胱癌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90%以上的患者最初表現為無痛血尿,早發現早治療尤為重要。11月21日下午,20位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齊聚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南京鼓樓醫院)泌尿外科,參加「新膀胱 新生活」2020年原位新膀胱手術患者交流會。
  • 血尿可能是晚期腎癌「暗號」 瀏陽男子血尿禍起腎癌
    因小便帶血,半個月前,張先生來到湖南省人民醫院馬王堆院區泌尿四科就診,被確診為腎癌並進行手術,4月20日,張先生康復出院。家住瀏陽的35歲張先生是一家外企公司的部門經理,由於平時工作強度大,長期熬夜加班,經常感到腰腹痛。近段時間,他發現小便裡面帶血,半個月前,張先生來到湖南省人民醫院馬王堆院區泌尿四科就診,確診為腎癌,CT顯示腫瘤達14釐米左右。
  • IVF為高齡生育打開了一扇窗
    就在今年中秋期間,郭碧婷在臺灣平安產女,丈夫向佐,公婆向太、向華強也全程陪伴在側,可以說是非常重視郭碧婷這一胎了。郭碧婷生下寶寶後,向太也是難掩喜悅,甚至贈送了一套豪華別墅給剛為向家誕下小公主的兒媳,不得不說向太對郭碧婷真是太寵了。今年剛生一胎的郭碧婷已經36歲了,已經屬於高齡產婦,若要繼續生寶寶,面對的生育風險也會越來越高。
  • 尿血2個月不重視,61歲阿姨查出膀胱癌,專家:出現血尿不可大意
    近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泌尿外科遇到了一例因膀胱惡性腫瘤引起血尿,但因腫瘤體積過大而不得不在腹腔鏡下切除整個膀胱的例子,引人警醒。圖文無關,僅為配圖61 歲的陳阿姨(化名)是廣東梅州人,因為陰道出血 2 個多月,來中山一院東院婦產科就診。
  • 9歲男孩小便出血,竟被查出膀胱癌!這個致病原因每個家庭都會碰到,千萬當心!
    (網絡圖片,文圖無關)一晃又過去了一兩個月。他十分害怕,就告訴了媽媽。細心的媽媽發現,兒子尿中不僅有血,而且還有腐肉樣壞死組織。媽媽覺得不對勁,這才帶孩子來到東陽市人民醫院,找泌尿外科醫生。B超檢查結果發現,滿滿膀胱裡面長了顆大棗大小的腫物。醫生提高了警惕,膀胱佔位+血尿,這很有可能是膀胱腫瘤。
  • 血尿可以提示很多問題,看懂血尿,了解血尿具體原因很重要
    導語:血尿是指的尿液中出現了血液等相應問題,雖然很少有人會注意到尿液中是否出現血液,但是,如果出現了血尿等問題,多半伴有腎臟的損傷,嚴重的者很有可能存在膀胱癌等問題。3、自身性免疫疾病當自身的免疫功能出現了問題的時候,就會導致體內的免疫系統被異常激活,進而攻擊體內的泌尿系統,導致血尿的產生,這種疾病發病較為遲緩,且可以維持較長時間。
  • 專家提醒:警惕無痛性血尿
    其中,有一種癌症最「青睞」50歲以上的人群,而且特別容易盯上有抽菸和憋尿習慣的男性,它就是膀胱癌。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泌尿外科主任秦勇介紹,雖然膀胱癌是常見的泌尿系腫瘤之一,但因它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哪怕出現了徵兆也常被患者忽視,從而使患者失去治療的最佳時機。
  • 家人得了膀胱腺癌,聽說比膀胱癌更可怕,膀胱腺癌還能活多久?
    △血尿。 膀胱腺癌的症狀與普通膀胱癌相似,最常見的是血尿。血尿時沒有疼痛不適。 △膀胱刺激症狀。 部分病人存在尿頻、尿急、尿痛、下腹不適等膀胱刺激症狀。 △黏液尿。
  • 癌症來前,身體已經給了你N次機會,抓緊最後一根救命稻草|膀胱癌|...
    2017年2月,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癌症早期診斷指南》,為了提高衛生服務機構和個人對關注癌症的早發現早治療的能力,提升癌症患者的生存機會。美國癌症學會總結了癌變初期的身體信號,每一個都是一次扼殺癌症的機會,務必牢記於心。
  • 有的癌症,可能到了中晚期,積極治療也能痊癒,最好別放棄
    在生活中可能很多的人一提到癌症就會感覺到非常的恐懼,因為癌症在早期症狀不明顯,可能很多人就會延誤了病情的最佳治療時機,一旦發現的時候已經到了中晚期,最怕的就是癌細胞擴散,而且在手術後接受放化療也會使病人特別的痛苦。
  • 肺癌免疫治療的三把大「斧」!「撬」動晚期患者五年長生存大門!
    三期非小細胞肺癌每年約佔新肺癌診斷的20%,這些患者是可能治癒的,但不幸的是,目前的治療方法使大多數患者會進展為晚期疾病。Imfinzi是近二十年首款獲批用於降低III期不可切除NSCLC疾病進展風險的療法,也是唯一獲批治療該人群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標誌著免疫治療從晚期肺癌患者向更早期患者邁進。
  • 肉眼血尿,尿中還有條形的小血塊?警惕!可能是腎腫瘤中的腎盂癌
    腎盂癌是由腎盂或腎盞黏膜發展而來的腫瘤,大約佔腎腫瘤的8%左右,發病年齡大多為40歲以上,一般來說男性多於女性。大部分可有血尿的表現,主要是以間歇性的無痛肉眼血尿為主,如果腫瘤造成輸尿管的梗阻,還可出現疼痛的症狀。腎盂癌的血尿中偶可出現條形樣血塊,少數為顯微鏡下血尿。
  • 高俊傑:讀書打開了生活的一扇窗
    高俊傑:讀書打開了生活的一扇窗  「
  • 一文盤點腫瘤免疫治療及其相關標記物
    腫瘤免疫治療作為新的治療手段,改變了腫瘤的治療模式,逐步發展成為繼手術、化療、放療之後的第四種治療模式。 但免疫治療應答率有限,如何提高療效,減少免疫治療相關不良反應為研究的重點,亟需更加清晰的腫瘤免疫治療生物標誌物作為靶標或檢測及評價指標,以達到精準治療的目的。
  • 上帝關了一扇門,總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上天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它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必定會打開一扇窗。而窗外的風景,或許更美。
  • 晚期肝癌一線治療從單藥走向聯合, 個體化綜合治療格局正在來臨
    肝切除術是肝癌主要的根治性方式之一,也是實現肝癌患者長期生存的主要治療辦法,可現實中只有不到30%的患者能接受肝切除。在近日舉行的泰聖奇®免疫聯合療法肝癌適應症北京上市會上,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肝膽胰外科一科主任邢寶才教授告訴《醫師報》記者,我國肝癌5年生存率提高的關鍵在於,讓不可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能夠得到更有效的藥物治療,從而使他們中更多的人獲得根治性手術切除或局部治療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