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90%以上的患者最初表現為無痛血尿,早發現早治療尤為重要。11月21日下午,20位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齊聚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南京鼓樓醫院)泌尿外科,參加「新膀胱 新生活」2020年原位新膀胱手術患者交流會。
這20位患者手術後擁有了新膀胱。「新膀胱」對他們意味著什麼?鼓樓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張士偉解釋說,膀胱癌分為淺表性和浸潤性。浸潤性膀胱癌,意味著惡性腫瘤通過肌肉層浸潤至膀胱深處,甚至轉移至淋巴結,必須切除膀胱。膀胱是人體儲存尿液的器官,傳統手術中,膀胱切除後患者的尿路必須改道,腹壁造口是常用的處理方式。「尿液直接排向貼在腹壁造口的袋子,很多患者接受不了。」
張士偉主任介紹說,近年來鼓樓醫院泌尿外科泌尿上皮癌治療團隊採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術+膀胱癌原位新膀胱重建」手術方式,取患者的一段迴腸再造新膀胱,保留原有尿路。這種手術方式大大提高了患者術後的生活質量,特別是和機器人手術相結合時,能較好得保留患者的控尿功能、性功能等。
新膀胱「安家」後,與主人的默契度要依靠訓練。張士偉主任介紹說,重建的膀胱沒有神經反射,不會主動提醒主人要排尿了。「這就是今天舉辦這場活動的意義。通過和患者的交流,醫護人員幫助他們了解和使用新膀胱,訓練定時排尿的習慣。」讓醫護人員欣喜的是,20名患者中有17位能較好得排空膀胱。鼓樓醫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醫師楊榮認為,原位新膀胱手術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質量,但是術後膀胱功能的維護有賴於患者和主治醫生共同努力。「我們希望通過類似的患教活動,讓患者更好的了解和使用新膀胱,開啟和擁抱新生活。」
楊榮副主任醫師告訴記者,膀胱癌的致病病因複雜,既有內在的遺傳因素,又有外在的環境因素。較為明確的兩大致病危險因素是吸菸和職業接觸芳香胺類化學物質。膀胱癌發病隱匿,症狀不明顯。大約有90%以上的膀胱癌患者最初的臨床表現是無痛性血尿。但出血量與血尿持續時間的長短,與腫瘤的惡性程度、大小、範圍和數目並不一定成正比。臨床上50歲以上的男性是膀胱癌主要的發病群體,男性發病人數約為女性的3倍。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做一次膀胱B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出現無痛血尿第一時間就診。
通訊員 柳輝豔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蔡蘊琦
【來源:揚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