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攤和夜市,絕對是今夏休閒的主角。
聽到魔都要大肆推廣「夜生活」,要全面推動「夜經濟」的發展的消息,整個朋友圈都蠢蠢欲動。畢竟,這座城市夜裡廂的煙火氣,已經淡了很久了。
作為我局出了名的「夜貓子」,又是魔都土著,這一探夜市的重擔就狠狠的砸在了我的肩上。作為呼吸著煙火氣長大的上海小囡,我對它的理解一向簡單粗暴——甭管有啥「花頭精」,好吃才是王道。
搜一搜,現在魔都活躍的夜市還真不少,有些是限定出沒的,有些則是長期的。東西南北中各選了幾個有代表性的,去了一圈,先上結論——
以下長文預警,建議收藏後再看。
要說今年魔都上朋友圈次數zui多的夜市,外灘BFC楓涇路夜市絕對是榜上有名。事實上,這也是我逛下來體驗感zui好的市集型夜市。其實嘉裡中心的安義夜市口碑也不錯,不過已經結束了。
要形容BFC楓涇夜市的第一感覺,那就是——人人人。還好主辦方在管理和安保方面工作做得很到位,秩序不錯。
站在BFC的入口處,漂亮的風車隨風轉動,折射出曼妙光暈的同時,還會發出清脆的聲響。
BFC比其它夜市更多了些藝術氣息,廣場及過道小路兩旁,擺放著各種首飾和文創小攤,珠光寶氣的,很多女生都會走上前買買看看,形形色色的活動也讓人應接不暇,但要說更讓我值得關注的,那還得是美食。
莆 田
莆田餐廳,相信大家都蠻熟悉了,剛進上海的時候宣稱是「林青霞最愛」,幾乎每家店都大排長龍。它家在BFC本就有店,這次也算是近水樓臺了。夜市上拿出來的菜單,連我們的福建探員也直呼地道——土筍凍和炸肉燕。
土筍凍
12塊一份(2個)
土筍凍是經典的福建小食,外層的凍類似肉凍、皮凍的口感,味道卻更鮮,嚼到裡面的「土筍」,有些爽脆,像嚼一塊深海魚的魚皮,卻比魚皮更有韌性。
特製的鹹鮮蒜蓉辣椒醬,帶出了更多的鮮味,有點鹹腥味,卻異常的鮮美,越嚼越感覺停不下嘴了。
這就是「土筍」的樣子。其實它叫沙蟲,吃起來類似海腸,脆中帶鮮。別笑話我,我是第一次吃土筍凍,但妥妥地愛上了……幾口就把它全消滅完了。連福建籍攝影師都嘖嘖稱奇,居然還能在大上海吃到那麼地道的土筍凍。
--------------------------------------------------------------------------------
炸肉燕
15塊一份(8顆)
皮子都是用肉做的肉燕,早些年間就是餛飩屆的網紅本紅了,水煮的吃了不少,但油炸的還是挺少見到的。
肉燕皮晶瑩剔透、薄可透光,經過熱油炸過後,好像賦予了額外的生命力,一個個滿載著美妙的金黃色。
入口鬆脆酥香,內裡彈牙滑嫩口感,肉感直接翻倍,有趣。澆在肉燕上的蒜蓉酸甜汁也異常開胃,跟炸物很搭,我特別喜歡。
植 愛
老實說,在人造肉這個領域開拓的品牌不少,但真正能把味道的不多。況且,他們家還聚焦在中餐上,想要做得好吃,難度很高哦~
試過之後,植愛居然給了我驚喜,能出來擺攤到底還是有幾把刷子的。
植物肉水餃
10塊一份(四個)
餃子的個頭很大,餡料豐富,蔬菜和「肉」融合的不錯,皮子很薄,夾在筷子上就能感受到流動的湯汁。
雖然它們家是植物肉,但是肉質軟嫩卻又不乏顆粒感,一口下去,十分滿足。
用大豆製成的植物肉,豆腥味很淡,加上餃子的調味很好,菌菇香氣完美掩蓋平衡了大豆味,一連吃了幾個,也感受不到油膩感。
植物肉雞塊
10塊一份(4塊)
雞塊被高溫炸至金黃,長著一副「肉慾橫流」罪惡的樣子,卻是低脂的植物肉,外酥裡嫩,幾乎沒有一絲豆製品的味道,香氣也足夠濃鬱。
剛入口便能聽到咔嗞咔嗞的聲音,內裡的植物蛋白纖維似乎呈現網狀結構,絲絲分明,肉眼可見。
當然,相對於水餃而言,雞塊的仿真度略有欠缺,比較難還原雞肉多汁的口感,當然僅限於口空吃,蘸上番茄醬足以以假亂真了。
立烤王純羊肉大串
純羊肉大串
23塊一串
這裡幾乎是整個BFC夜市最紅火的攤位,長長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頭,人手一根仿佛是基本操作。
粗狂豪邁的肉串被電烤的滋滋冒油,孜然、辣椒麵進一步激發肉的香氣,這味道瀰漫在空氣中,真是絕了。
不知道是不是用電烤而不是炭烤的關係,和一般的羊肉串相比,這家的肉頭更緊實,建議要趁熱吃,否則放冷了就容易變硬,就沒那麼香了。另外要價23一串,稍微有些貴了。
CURRIFY咖喱狀態
Currify 是阿花挺喜歡的一家印度餐廳,在BFC裡也有店。這次擺攤,他家帶來了一些著名的印度街頭小吃。
炸水球
20塊一份(2顆)
「炸水球」是印度大街小巷常見的小吃,球裡面一般會放各種料汁,但每家的製作方法都不一樣。老實說,20塊錢2個水球有點貴,但是無論是樣子還是味道,都非常好。
用餐過程很有意思,廚師會先把炸的脆脆的空心小球挖出一個洞,舀一勺土豆泥,再淋上泡了香料的綠咖喱汁,以及浸潤了甜辣味型紅咖喱汁的胡蘿蔔。
我特別喜歡綠咖喱的味道,特地有問大廚裡面加了什麼,出於保密,大廚只透露了裡面有羅望子和伏特加。
拿起水球一口吃下去,外殼的酥脆、土豆泥的軟糯粘口和酸甜辣的味道混在一起,神奇。
--------------------------------------------------------------------------------
土豆煎餅
25塊一份
觀察了一會兒,另一個點單率比較高的產品是土豆煎餅,整個餅烤得噴噴香,外酥裡脆,口感很不錯,與中式煎餅相比,麵皮的韌性更強,是讓人容易上癮的味道。
印度菜嘛,對咖喱製作自然是很有一手的。
包在煎餅裡的土豆餡料,被大量的紅咖喱浸潤得格外濃鬱,在唇齒間留下強烈的刺激感——它家印度咖喱的辣度很高,吃起來格外上過癮。
MY LAB分子冰淇淋實驗室
雙球
37塊一份
MY LAB也是BFC夜市上熱門的攤檔,他家主打分子冰淇淋,攤位上有著冰淇淋機,現點現做。
下單之後立刻會給你做新鮮的冰淇淋,液氮倒出來的瞬間還是蠻有觀賞性的。
所謂分子冰淇淋,其實就是直接把液氮和「冰淇淋混合物」混合,最後做出來的冰淇淋口感嘛,個人覺得是奶味更濃厚,口感更細膩並且融化更緩慢。
很ins風的罐子和冒著冷氣的冰淇淋,超美的,隨手一拍就能發個美美的朋友圈。
攤主推薦了應季的荔枝味,入口冰冰甜甜,帶點微微的酸,能吃到荔枝的果肉纖維,但口感特別細膩。除此之外,他們家還售賣各種好吃無負擔的盲盒冰淇淋(據說有茅臺,辣條等神奇的口味),就等你們自己來試一試啦。
潘達家
如果你喜歡水果茶或者氣泡飲料這類飲品,我推薦你來這裡買一杯拿在手裡慢慢喝,再去其他攤位排隊。
青檸氣泡飲料
19塊一瓶
我手裡的這瓶青檸氣泡水,現做加氣,入口很自然清爽,配上個網紅瓶,只要19塊,在整個BFC會場內,算是相當高性價比了。
和牛烤串
50塊一份(兩串)
整個BFC夜市隊伍第二長的攤位,人多到拍不到門面。牛肉算不上多優秀,但是調味不錯,吸飽了紅酒的牛肉粒一口下去會爆汁,配上酸酸甜甜的醬汁,清爽又解膩。
黑胡椒給的夠量,梅拉德反應造成的焦化脆殼也是格外迷人。不過考慮到50元兩串的價格,hmmm……不如試試前面的幾家?
麟燒肉
因為這家店是現點現做的,所以要等,同一批的產量又小,只有6份,所以要排很長時間。店家的管理比較混亂,漏單和插隊的現象比較多,所以實際等待的時間更長。
牛排
48元一份
味道還可以,但不夠驚豔。肉比較薄,儘管肉汁還算飽滿,嚼起來依舊比較幹,也因為牛排薄,所以熟度不均勻——不過畢竟現場太混亂,沒做成全熟,我覺得自己幸運值已經點滿了。配菜方面,麵包不夠酥脆,蔬菜也不太新鮮。
除此之外,牛肉自身也不夠出色,剛出爐時肉香濃鬱,涼了之後香味就直接跑光了,透出各種腥味。不過也難怪啦,條件有限的夜市攤檔想拿出一份好牛排,是蠻難的。一邊吃一遍感嘆,我局小賣部上架的牛排真是各方面秒殺啊!
BFC 夜市有的吃,當然還有的玩。許久不見的撈魚遊戲,小朋友們玩得不亦樂乎。講真,要用薄薄紙網撈魚真心不是一件容易事。
還有一些我們小時候常見的市集遊戲,真的是相讓人懷念啊~
除了吃喝玩樂,拍照打卡也是去BFC夜市的一大樂趣。除了廣為人知的BFC露臺之外,我再私人推薦一個拍照的好去處,那就是復星藝術中心的露臺,能一覽外灘江景,連對面陸家嘴的風貌也盡收眼底。如果還覺得玩的不夠盡興,還可以去文創裡逛上一圈,看看新潮的創意產品。
總的來說,BFC夜市是市中心比較優秀的集市,食物、環境、氛圍都會給你一種不虛此行的感覺。如果你在雙休日想要找個好去處,又不想出遠門,那可以去那兒逛逛。
--------------------------------------------------------------------------------
BFC 夜市雖然洋氣又漂亮,但老實說,它可能不是老底子魔都人印象裡的夜市。
在我這個上海小囡的眼裡,真正的夜市是這樣的——沒有多乾淨,但一定是攤檔肯定整整齊齊一大排;燒烤是必備項目,啤酒當白開水喝;開到凌晨只是基本操作,通宵才是常態。交通便利,臨近地鐵口的藍村路夜市就是這類社區形夜市的典型代表。
在昌裡路被整治後,藍村路接過了它的衣缽,在坊間的名頭是越來越響,趁著振興夜經濟的東風,生意也是越發紅火。
這裡是小龍蝦燒烤火鍋各種夜宵的天堂,至於這條路有多少好吃的,看看這個GIF就知道咯。
話不多說,開吃了!
澳門陳光記燒味飯店
門面很不起眼,一不小心就會錯過。它家澳門本店是一家斬獲米其林的餐廳,在上海開了好幾家分店,還未進門就可以從燒味櫃檯處聞到濃鬱的黑胡椒香氣。
燒鴨是陳光記的金字招牌,追隨者不計其數,據說,連已逝的澳門賭王「何鴻燊」也是它家的忠實粉絲。
黑胡椒燒鴨飯
33塊一份
燒鴨外表看似普通,但是只要一口就立馬可以吃出不同。
鴨皮酥脆多汁,油亮不膩,鴨肉鮮嫩,黑胡椒的「辛辣」帶著鴨子的「香」,瞬間就能俘虜口腔。
米飯上淋上的醬汁也是格外的香醇,讓平平無奇的白米飯煥發生機。
鴨下巴
9塊一個
鴨下巴是和燒鴨差不多的調味,只是醬感更重,充足的滷煮讓鴨下巴變得格外緊實,黑胡椒風味完全滲透進了鴨下巴,鮮香甜辣,連帶著骨頭都有味。
鴨紅菜
18塊一份
鴨紅菜就是滷煮鴨血,可能因為煮的時間太長了,不配白飯吃的話,非常鹹,小份的價錢也不算便宜,這裡就不作推薦了。
亞克西烤肉
藍村路上的每家店幾乎都做燒烤和小龍蝦,這兩個品類的競爭可謂是相當激烈。亞克西是三位新疆大叔一起開的烤串店,屹立藍村路十餘年不倒,我想靠的還是它道地的口味吧。
這裡的點餐是自助式的,肉串可以自己手工挑選。
在熾熱炭火上的每一種烤串,都被師傅有節奏地快速翻滾著,散發出誘人的香氣。
「送到胡氏」,「送到隔壁啤酒屋」…類似的聲音此起彼伏,相比起直接在亞克西店裡就餐,熟客們往往會讓他們送到自己就餐的場所,我也嘗試了一下,讓師傅送到隔壁的啤大王去。
羊肉串(普通)
10塊一串
羊肉串(紅柳枝)
15塊一串
10塊錢的普通版和15塊錢的紅柳枝在肉量上其實差別不是很大,點10塊錢的更划算。
烤好的羊肉滋滋冒熱氣,羊肥膘的油脂和瘦肉融合完美,吃起來油膩感不強,更多的是綿軟和油香,表皮略微焦,卻酥酥軟軟,流出汁水。因為羊肉本身質量就不錯,無需大量的孜然粉遮掩,微微的一絲辛辣,卻恰到好處地把羊肉香味烘託出來,讓人食指大動。
牛肚串
10塊一串
牛肚串就很一般了,雖然烤制的不錯,外脆裡嫩的,但是調味不行,內裡沒有什麼味道,不值這個價錢。
啤大王精釀酒館
在藍村路就餐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路人手裡拿著設計風格鮮明的大啤酒袋,本著探員的好奇心跟路人攀談之後,才知道了這家店。
--------------------------------------------------------------------------------
店面不大,但生意卻極好,從入座開始,外帶的生意便沒有停過,甚至沒空來接待我。
比利時小麥精釀啤酒
28元一杯
在老闆的推薦下,點了比利時小麥——這是店家的招牌商品,往往晚上十點左右,就已經全部售空,可見它的人氣之高。
比利時小麥有著典型的芫荽胡椒風味,入口甘洌清爽,酒體不厚重,突出強調了清爽的感覺。微微的苦味是搭配烤肉和小龍蝦的絕佳伴侶,能有效緩解辣味和油膩。
老闆是個很有意思的人,除了自己做的釀的啤酒外,還喜歡調配雞尾酒,近期他在調製因為「周董」而大熱的mojito,取名為「隨緣mojito」,請聊得來或是合眼緣的顧客喝。
隨緣mojito
贈送
至於為啥要叫隨緣mojito,因為從甜度,酸度到酒精含量,一切隨緣,全憑老闆製作時對你的第一感覺。譬如我喝的這杯就是酸度偏高,薄荷味重,雖然不太平衡但還挺有趣。
再來說說夜宵江湖的另一巨頭——小龍蝦。
藍村路上有兩家小龍蝦店非常有意思的,緊緊挨在一起,一家叫胡氏,另一家叫趙氏。從店名到裝修風格,都像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兩家我都試了,在味道上倒是完全不同。
夜、排、檔這三個字,只要連起來用上海話讀,就能立刻喚起上海人對夜市的回憶。在我看來,這兩家店就是典型的升級版「夜排檔」。
首先,升級體現在規模上,看招牌的氣勢就比路邊攤和小飯館要大,那煙火氣自然也是頂頂濃烈的。
如果你們不信,那就看看這快飛出屏幕的「鑊氣」。
胡氏盱眙十三香龍蝦
胡氏盱眙十三香龍蝦的生意可以說是藍村最好的了,從晚上到凌晨,永遠是人頭攢動,足以見其在藍村路的地位。
相比起趙氏,胡氏的生意更加火爆,門口五口爐子一字排開,老闆或者廚師永遠忙到飛起來,只見小龍蝦在旺火的鍋內上下翻騰——看到這樣的陣仗,沒吃就已經覺得十分美味了。
環境就別談了,擁擠吵鬧,地板滑膩,還可能要拼桌,人多的時候,上個菜還會被迫擠到過道裡。魔都人平日裡「疙裡疙瘩」慣了,為何都願意來遭這份「罪」,答案大概只有一個——咪道好呀!
十三香小龍蝦
198元一份(三斤送一斤)
起名十三香龍蝦,但其實蠻辣的,我這種無辣不歡的人,吃到後面都有點吃不消。
蝦殼不算太硬,估計用的是青殼龍蝦,個頭飽滿,蝦肉新鮮肥厚,蝦黃紮實,連蝦鉗子裡也有肉。
調味我很中意,湯料裡估計有放啤酒,因此整盤小龍蝦有了一股淡淡的麥芽的香味。整體非常入味,特別是湯汁,融入十三香後也太太太好吃了。
十三香螺絲
15塊一份
在這除了必點的小龍蝦外,螺螄也很有人氣,幾乎是每桌必點的小菜之一。也難怪,炒螺螄從很多年之前,就是上海夜排擋的經典菜式。
螺螄表面是一層細密的紅油,吃口除了秘制的十三香外還帶點回甘,螺螄質量很好,又大又新鮮,螺螄肉很容易就被嗦出來,裡面的調味是又香又鮮,連著吃幾顆之後,辣度會在嘴裡逐漸積累。
唯一的缺點就是要等,連下單到上菜,足足等了我2個小時,現在回想起來還覺得我那天可真有耐心……
趙氏盱眙十三香龍蝦
能夠和胡氏分庭抗禮多年,那自然是幾把刷子的。環境比胡氏好一些,地方也寬敞明亮不少。
金湯蒜蓉小龍蝦
199塊一份(三斤送一斤)
小龍蝦的蒜香味很濃鬱,蝦殼裡面都是豐富的汁水,蒜香氣濃鬱,鹹鮮味適中,調味有迎合魔都人民的口味,做的偏甜,非常入味。
撥開龍蝦殼,白白嫩嫩的龍蝦肉映入眼帘,肉質鮮嫩Q彈,很新鮮。沒有什麼多餘調料味的幹擾,只有蒜蓉樸素的襯託下,蝦肉顯的越發甘甜,蝦肉品質還是很過關的。
將剝完的蝦肉放進蒜蓉汁裡,讓蝦肉充分吸收味道後送入口中,鮮甜的滋味在口中逐漸擴散開。這好吃的蒜蓉湯汁,真想讓店家來份面拌在裡面。
--------------------------------------------------------------------------------
香辣螺螄
20塊一份
螺螄說是十三香,更像是魔都人常吃的醬爆口味,調味不錯,但整體偏小,比較難嗦。
爆炒蛤蜊
30塊一份
花蛤很好吃,火候掌握得非常好,香料和辣椒味都滲透在了裡面,入口鮮香,回味超讚的。
不說有多正宗吧,但趙氏依舊是一家不錯的龍蝦館子,據食客們說趙氏的羊蠍子是整條街第一,可惜現在是夏天,店家不做,只能希望下次有機會再來吧。
名羊天下碳烤羊腿
碳烤羊腿是藍村路的另一大「臺柱子」,這裡算得上是整條美食街,唯一能與盱小龍蝦人氣並肩的地方。
環境還算可以。來這吃燒烤的客人都是衝著烤羊腿來的,不是我誇張,掃了一圈店面,桌桌必點。
特色烤羊腿
249.4塊(四斤三兩),58塊一斤
這裡的羊腿都是4斤起賣,建議三個人一起來吃,不然敦實的羊腿直接就讓人「懵特」了。
上桌的羊腿已經是門口碳烤爐裡烤制完成後的模樣,滋滋冒著熱氣,連腿上的白芝麻都激發出了好聞的堅果香氣。
這家店的吃法和北京烤鴨有些相似,先是片下羊腿表面的脆皮,蘸上孜然辣椒麵等一起食用,直接感受羊肉的奶油香味。不得不說,我愛極了油脂在口腔中瞬間炸裂的味道。
羊腿肉烤的火候十分到位,外脆裡嫩。從肉到羊骨,毫無羶味。放在錫紙上,加熱的時候還能看見不斷有汁水往外冒,真心誘人。
友情提示:羊腿脆皮片完後,會再次拿去加熱,前後兩次烤制加起來時間總共要一小時,時間蠻久的。如果還想吃其他店家,建議同步點單。
每晚12點過後,藍村路的街上還會陸陸續續出現遊擊的攤位,炸串,燒烤、小炒是應有盡有。其中最能吸引我的,還是小辰光熟悉的香酥雞。
香酥雞
10塊一份
老遠就能聞到了香味。老闆說,他這個攤位原先是開在昌裡路附近的,後來因為整治遷移到了藍村路。價格和以前差不多,10塊錢就能買上一大份。
要說這家雞柳有啥特別之處嘛,emm…倒也說不上來。金黃焦香,脆而不膩是有的,雞柳的油脂香融入舌頭根的那一刻,是味蕾最大的享受。
一個簡單的攤位,賣著似乎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炸雞柳,凌晨時分卻吸引了許多食客。也許,他們和我一樣,就想回憶一下記憶中的味道吧。
到了凌晨2點我離開時,藍村路依舊不曾停歇——像這樣熱鬧的路邊攤,魔都已經不多見了,各位且吃且珍惜。如果你也像我一樣喜歡這座城市的煙火氣,熱衷於夜宵和小吃,那就在晚上來藍村路逛上一圈吧。
青衫夜市是最近開幕的夜市,主打的特色是精釀啤酒。這一塊本就是出了名的老外街,酒吧文化氛圍很濃,選這樣一個主題還挺合適的。
這裡簡直是像我這樣的酒鬼的天堂,形形色色的啤酒讓人大開眼界,我覺得自己可以在這裡從早喝到晚。這就來說說喝到的幾款有意思的精釀啤酒。
拾貳12
這家攤位前有許多外國友人簇擁著,瞬間就引起了我的注意。點的人最多的是Candy Belgian,我也來了一杯。
--------------------------------------------------------------------------------
Candy Belgian
30元暢飲
喝了一大口,從舌尖一直瀰漫到鼻腔的是芫荽混合苦橙皮的濃鬱酯香,洋溢著地中海風味。泡沫豐富細膩,酒體輕盈,但我想來想去,這也和Candy扯不上關係啊。
之後和攤主溝通,才知道這裡的Candy指的是比利時糖,它是一種高發酵糖。能在不改變酒體的情況下,增加酒精度、顏色和香味,也會給啤酒帶來美妙的太妃糖風味。
店主還給我喝了他的試作品桃子啤酒,這個風味很有趣。像極了人間水蜜桃,但又有典型的比利時芫荽味道,酒體飽滿醇厚。聽起來有點複雜,簡單的說,就好像是液體的水蜜桃融化在了酒體中,每口都是滿滿的桃子香。
巴蘭德真味啤酒
15塊一瓶
這是我在啤酒節上喝到最爽快的啤酒了,很多超商也可以買到。
剛入口是濃鬱的水果香氣,慢慢的,屬於蘇打和啤酒的細密氣泡簇擁在舌尖,伴隨著明亮的麥芽香氣,輕盈優雅的酒體伴隨滑過芬芳,帶出清爽愉悅的滋味,逐漸霸佔整個口腔。
四款中,我最喜歡西柚,微妙的柚子苦味,令口感更柔和順暢,層級感更豐富,仰著脖子「噸噸噸」喝上幾大口,氣足到能把你一下子從煩悶中帶回來。如果你是嗜甜的小仙女,草莓味的甜味更重,能直觀感受果味+酒味的雙重暴擊。
這個系列的酒真的會讓人越喝越快落,不由自主的貪杯。不過喝多了還是會有點辣嗓子,絕對不要像我一樣,連喝四瓶哦。
蘋果西打酒
商家贈送
很多果酒香精味道太重,喝起來味道很假很空,但這款西打有讓我驚豔到。果味的香氣和層次做的太好了。
單一,濃鬱的蘋果甜香,淡爽的酒體,伴隨著微弱的酒精,不苦不澀,甜中帶酸,口感很像果汁,大量小氣泡在舌尖引爆,又爽又有趣。
「這款西打是用煙臺的蘋果釀的,度數不高,口感輕盈,更重要的是這款酒是我釀的,蘋果也是我挑的,外面你想買都買不到。」攤主一邊介紹,一邊幫我倒酒。
它的酒精度極低,酒味並不濃烈,更強調水果的香甜,不管是對於小白還是酒鬼,都能輕鬆暢飲。
相對於啤酒而言,夜市的食物就顯得有些遜色了,除了一款小食外無甚亮點。
SHANGHAI BREW HOUSE
玉米片配莎莎醬
20塊一份
這款下酒小菜,原料沒有被打的很碎,保留了番茄和洋蔥的顆粒口感,清爽脆甜。酸甜度很平衡,一口下去太舒服了,不輸許多餐廳的出品。
Tabsco的嗆辣也是異常過癮,給玉米片帶來了更多的層次感。邊喝啤酒邊吃,嗲的。
其它的食物真的挺一般的,傳統打糕太過甜膩,豆沙餡不夠綿密,外殼稍稍偏硬,口感不是很好。
烤冷麵口感較爛,在嘴裡散作一團,調味亂七八糟的。
除了吃吃喝喝,樂隊演出和燈光秀也是青衫夜市的一大特點。
如果你是個酒鬼,不妨去青衫夜市小酌一杯,那裡的精釀啤酒一定會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韓國街的首爾夜市離青衫夜市不遠,大約十幾分鐘步行的路程,全年365天都有在營業,前一陣子受到疫情影響被取消,近期回歸後,比以往更熱鬧了。若是恰逢雙休日,還會有著名DJ和說唱歌手前來演出。
首爾夜市嚴格說起來算是虹泉路的衍生,我局C探員曾經兩探虹泉路,掃蕩地道韓國街美食,詳細戳這裡(第一次, 第二次),這裡我只做補充。
在各大夜市中,首爾夜市相當有辨識度,那韓式餐車與沿街一字擺開的透明帳篷,像極了韓劇中的景象,愣是有一種身處「異國他鄉」街頭的味道。
--------------------------------------------------------------------------------
瑪麗瑪麗韓式小吃店
韓式魚餅
6元一串
魚餅的調味比較清淡,需要蘸上一些店家自製的醬汁,鹹度方面控制得很好,可以稍微多蘸一些,微微辣能帶出更多的鮮味,特別香。
韓式辣炒年糕
13元一份
年糕軟糯彈牙,香香滑滑,可惜調味過辣,一般人承受不了,而且價格相對比較高。
弘大辣雞爪
名字叫「辣雞爪」,但實際上沒什麼關係,主營的是烤肉。帳篷內還是挺乾淨的,除了光線太暗之外,幾乎沒有什麼缺點,反倒很有氛圍。
豬肉套餐(豬五花,豬梅肉及松板肉)
88元一份
上來的那刻就讓我嚇到了,像這樣厚實的肉肉,真是震驚了第一次在帳篷中吃飯的我。誒,韓國人吃烤肉都這麼厲害的嘛???
五花肉的豬油在烤制過程中都流掉了,所以吃起來一點也不肥膩。正因為五花肉切片很厚,肉裡的汁水在烤制中被完美地保留了下來。
蘸上些醬,包個紫蘇葉,既清爽又美味。
粉嫩的豬梅肉在烤盤上慢慢變成深棕色,誘人的肉香也四溢開來,肉質軟嫩,有嚼頭,但不塞牙,更多的是脆嫩感。
松板肉就是豬頸肉,肉味濃鬱,在口腔中的每一口都能感到有油脂在口腔中咘嘰咘嘰飛濺的感覺。
在二師兄身價翻倍的年代,88塊能吃到這樣夯實的一餐,性價比真的還不錯。
除了去透明帳篷飽餐一頓之外,首爾夜市也有不少各具特色的小攤子,鮮花、餐具、小飾品一一囊括,喜歡的話,也可以逛一下。
首爾夜市和青衫夜市各有千秋,我個人建議去青衫夜市喝酒,來首爾夜市就餐,兩個夜市一起玩,快落直接double。
與其說是夜市,我對它的定位更傾向於美食市集,因為它沒有夜市的娛樂要素在內。據攤主們,說這已經是錦江樂園開辦夏季夜市的第八年了。由於受到外面夜市的衝擊很大,所以現在全年營業。
臺灣蚵仔煎
這裡生意最好的要數臺灣蚵仔煎,排隊等候的人很多,店主是臺灣人。
因為疫情的關係,樂園不讓賣海產,使用了淡水蝦仁來替代,但是改賣的蝦仁煎也很好吃。
蝦仁煎
18塊一份
金燦燦的蛋皮下,是若隱若現的蝦仁,香氣撲鼻~
攤主製作的時候,先煎蝦仁,之後煎雞蛋,滋拉滋拉的聲音不絕入耳~再倒入調好的木薯粉和翠綠的蔬菜,端到你面前的這盤蝦仁煎,簡直閃閃發光。
--------------------------------------------------------------------------------
飽滿的蝦仁,晶瑩剔透的薯粉,雞蛋被煎的外焦裡嫩,淋上精心調配的酸辣醬,薯粉Q韌爽彈還帶著一股脆勁,整體相當出彩。
閩臺腸粉
雞蛋豬肉腸粉
17塊一份
老闆做腸粉多年,手法嫻熟。結實的蒸屜已輕輕刷上一層底油,調好的濃白米漿不稀不稠。用勺把米漿倒入蒸屜,稍稍用力,一會兒就將米漿攤得勻,隨著邊沿滿鋪成一層平實的腸粉皮。
閩南一帶的腸粉是泡在濃湯裡的模樣,相比內餡,更強調湯頭,吃法上要一勺湯一勺腸粉。
湯汁看起來有琥珀色的透明質感,較為渾厚,入口帶著鹹,味道鮮美,而且還加了點蔥酥用來提升葷氣。
用勺子把細膩的腸粉皮挖了上來,肉末的鮮,酸豆角的脆,即使燙口也要趕緊趁熱吃下,只為體驗腸粉薄如蟬翼的質地。
士林大香腸
這家店是蚵仔煎老闆推薦的,老闆娘同樣也來自臺灣,和我在臺灣當地吃到的味道幾乎一模一樣。
士林大香腸配蒜片
18塊一份
香腸入口後是超預期的好吃,外層脆香可口,內餡香軟嫩滑,肥瘦相間完全不會膩,跟我們最愛的黑橋牌有得一拼。
香腸被烤到外脆裡嫩,調味偏甜,若是搭配上大蒜一起食用,微微的刺激感能夠完美平衡,讓美味加倍。
臺灣臭豆腐大王
臺式泡菜臭豆腐
15塊一份
臺灣的臭豆腐和長沙的臭豆腐不太一樣,它絕大部分的美味,要依靠臺式泡菜來提升——它通常是用檸檬,捲心菜和胡蘿做成的。
回歸臭豆腐自身,臺灣臭豆腐不同於長沙臭豆腐,臭的更加含蓄卻又連綿不絕。臭豆腐一夾一個凹陷,酥到了骨子裡。
蒜蓉糖醋汁正好陷入凹槽中,加入少許泡菜,豆腐瞬間釋放發酵後獨有的豆香氣,加上脆爽開胃的泡菜,多層次的味道襲來,好吃。
上面四家攤檔真的很值得一試,其餘店家的表現就比較一般了:
爆漿玉子燒
25塊一份
雖然飛魚籽很Q,雞蛋軟嫩,但沒有味道是真的不行,何況這份夾心玉子燒要價25元,作為錦江樂園夜市最貴的選手,只有這點表現可不行。
--------------------------------------------------------------------------------
小鮮肉串
15塊一份
15塊一把價格不貴,調味也不錯,但是用大量孜然粉和辣椒麵來掩蓋肉腥味,不太行。
總得來說,如果你是美食愛好者,那麼錦江夜市還是值得一逛的,八年沉澱下來了一些口味非常不錯的攤位,100塊錢可以吃得很開心。不過,這裡的風味比較單調,我個人推薦裡面的臺灣小吃。
這個夜市,我就不太推薦了。一方面是食物的因素,另一方面是管理的問題。簡單說一下食物方面吧。
炒酸奶
30塊一份
口感很粘,也沒啥技術含量,這樣的一份炒酸奶要價30,而且足足等了我一小時,真心不推薦。
缽缽雞
30塊一份
淡而無味,魷魚須水分不足,吃起來又幹又硬,這一把三十塊,我虧了。
烤香腸
15塊一份
沒有烤熟,裡面是冷的,而且香腸的麵粉感很強。
另外,young夜市的管理欠佳,攤位之間間隔大,不夠密集,垃圾堆放比較隨意,小吃拉垮且要價較高,並不值得專門一去。
最後附送一個彩蛋——
昌裡路夜市
說到夜市,昌裡路永遠是繞不開的話題。前幾年的整頓,讓夜市屆的輝煌不得不落幕,但今時今日,它依舊是我心中的「白月光」。
整改後的歷城路,乾乾淨淨。新開了的雙喜老鋪,雙皮奶軟軟滑滑,奶味極重,不必細說,就能感受水牛奶的威力。
蔡記熱乾麵還是原來熟悉的味道,麻醬均勻的掛在面上,又香又濃,變的是地方,不變的是10塊錢的價格。
蔡記隔壁的光頭羊肉湯十裡飄香,大老遠的就看到奶白色的大鍋煙霧繚繞。湯頭自然不用多說,鮮香可口,羊肉潔白細膩,剛入口便化了。
三鋼裡的網紅餐廳和小食換了一茬又一茬,但不變的是夜生活的情調。
在寫這篇的時候,我還不斷地看到有新夜市或者集市開張的消息。魔都的夜經濟,是真的火起來啦,但願這不是曇花一現。
今夏這張夜市推薦榜單,還請收好咯~
本文來源:魔都食鑑局 作者: 責任編輯:程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