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餐飲界有個大新聞。
藝人張亮的一條微博將「楊國福邀請張亮(模特)代言」送上昨天熱搜第一位。原因是有網友在張亮微博下吐槽「張亮麻辣燙」存在加麻醬收費等諸多問題,讓他「本人」管管,而其實此張亮並非彼張亮。
楊國福麻辣燙則稱 「十分願意邀請張亮擔任代言人」。
這樣一則消息,讓網友在評論區樂開了花。
「我是張亮,麻辣燙我只吃楊國福」
「張亮代言楊國福麻辣燙,你讓張亮麻辣燙怎麼辦」
「楊國福請張亮那真是絕了!估計張亮麻辣燙的老闆臉會綠吧,楊國福麻辣燙,張亮都說好」
「吃瓜吃到這個梗也是沒誰了」
作為麻辣燙的兩大巨頭,楊國福在2007年成立哈爾濱楊國福麻辣燙餐飲服務有限公司,8年後,楊國福將集團總部設於上海。2018年10月,楊國福麻辣燙擁有了「全球中心」。
而張亮餐飲有限公司全國設有23個分公司,直營店70餘家,海外門店20餘家,全球連鎖店面已達5000餘家。張亮餐飲海外版圖正在穩步擴張,全球品牌戰略持續推進。
如何將麻辣燙髮展成商業巨頭,離不開他們的口碑營銷,口碑營銷是常規的營銷方式之一,也是其中給人印象最好、影響性最持久的方法,常常具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能建立良好的品牌效應。但口碑營銷並不是簡單的口口相傳,它需要藉助某些工具來引發、推動和控制。
今天就教大家十個餐飲營銷的辦法~
在營銷當中,產品、價格、廣告和促銷是四個重要要素,而產品是首要的一環。無論是以什麼模式做餐飲,產品都是根本支撐,只有產品好,才能成就過硬的品牌。
因此,我們在開發菜品的時候,要依據自己做的菜系和菜品,並結合當地消費習慣,打造自己的產品特色,獲得消費者的好感,口碑營銷自然啟動。
在體驗式餐飲大行其道的當下,服務顯得更為重要。
當餐廳的氛圍以裝修烘託起來之後,在同等水平的餐廳裡,要想取得顧客的好感,就要用服務創造顧客體驗。
服務必須與餐廳的整體氛圍相配合,與餐廳的定位相一致,一旦具有整體感,服務的個性化就能體現出來。
感情是讓顧客對一個品牌持久忠誠的好方法,因此品牌的創立,需要一個別開生面的故事。
無論是編織,還是真實事件,在講述品牌故事的時候,要遵循人們的普遍情感,不能有讓顧客有虛偽造作的感覺。
一個優美的故事,可以讓品牌迅速獲取消費者的認知,這個故事可以成為客人席間的談資,更是他們在向別人推薦時的有力工具。
就像這兩個麻辣燙品牌都是打造的個人IP,讓人對創始人產生好奇。
口碑營銷通常在於口口相傳,但並不代表不做宣傳和廣告。
作為一種營銷策略,口碑營銷也需要常規的廣告宣傳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使品牌傳播加深加廣。產品和服務都具備之後,就是在傳播上吸引顧客。
此時,一個個性十足的代言吉祥物、一句朗朗上口的廣告語,都是最簡潔方便,並且讓顧客能夠印象深刻的引爆點。
最近的曼玲粥鋪被小s特地誇讚了一番,使企業和品牌迅速傳播,上了微博熱搜,並獲得用戶認知度。
在餐飲企業中,這一招也不妨試試,偶像崇拜往往具有不一樣的魔力,使消費者更忠實地成為一個品牌、一家企業的粉絲。
突發事件,是不是一定會給餐廳招致損失和麻煩?並不一定。
1998年許昌胖東來菸酒店因為信譽好,顧客口碑好,生意紅火引來對手的嫉妒,僱傭黑社會閒雜人員夜間對胖東來的一個旺鋪進行縱火,導致燒死4人,損失幾百萬元貨款。
人們一時議論紛紛,擔心胖東來店還是否能挺過難關。
胖東來反而巧妙地運用了市民的關注,做好了公關,取得了市民和政府的信任。這次事件,從麻煩變成了宣傳,使得餐廳後來的生意更加紅火,逐漸成為當地盡人皆知的餐飲企業。
客戶消費體驗,其實也需要引導,尤其是當餐廳推出新產品和新服務的時候,引導客戶進行消費可以說是必須進行的一步。
此時可以是由服務員口頭推薦,也可以是將新產品放在醒目位置,或者進行試吃活動。體驗營銷其實往往是利用顧客佔便宜的心理,讓顧客認可與接受新產品。
「人氣旺」是帶動顧客產生消費的動力,越是看起來生意興隆,越會帶動更多的顧客,反之亦然——因此保持旺盛人氣的現象,吸引顧客進店,讓顧客自發進行口碑傳播,是餐廳經營的一大妙招。
為了使人氣旺盛的現象活躍,舉行店慶、年節活動等,是常見的手段。
常言說:「做廣告不如做新聞,做新聞不如做公益」。公益營銷是口碑營銷最好的載體。
做公益事業不是需要很多錢,只要奉獻愛心就行。利用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熱點事件和熱點人物,結合餐廳自身情況,經常性的推出公益活動,可以加深顧客對品牌形象的深度認識,樹立品牌的良好形象。
任何行業的發展和傳播都離不開部分消費領袖的影響。
有時,消費領袖的影響可以帶動一個品牌的發展。
一個消費領袖具備以下特徵:個人交際廣泛、經常需要應酬或接受宴請、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餐飲企業只要抓住具備這樣特徵的人,就很快能抓住一批忠誠的消費追隨者,形成領袖示範的作用。
總結
口碑營銷也是需要過硬的產品底子,和一定的常規廣告宣傳的。要做好口碑營銷,餐飲人就要好好研究消費心理,做出預期承諾,帶動消費者的口碑傳播。
關注我,了解更多餐飲新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