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楊國福麻辣燙因為代言人問題而上了一波熱搜,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事情是這樣的,8月9日有位網友在模特張亮的微博評論區吐槽「張亮麻辣燙」外賣加麻醬還要錢、菜品貴等種種問題,讓張亮好好管管自己的公司。
但事實上,正在拍攝《中餐廳》的模特張亮並不是「張亮麻辣燙」的老闆,儘管張亮麻辣燙的老闆也叫張亮……所以張亮用自己的微博回復了一句「去吃楊國福啊……」這才引發網友關注熱議。
隨後楊國福麻辣燙官微立即順水推舟、微博三連,先是表示感謝張亮認可自己,然後表示自己去看《中餐廳》了,最後說是想跟張亮合作、「十分願意邀請張亮擔任代言人」……
楊國福一套花裡胡哨的操作後,網友開始狂歡,甚至給楊國福想廣告詞了,比如「楊國福,一個張亮都推薦的麻辣燙」、「張亮:麻辣燙,還是楊國福的好吃」、「張亮愛吃的楊國福」……
隨後,張亮麻辣燙對外表示「無權幹涉『楊國福』請誰做代言人一事」,但無論是張亮還是楊國福,都獲得了全網級的曝光傳播。這背後還有一個花邊八卦,其實楊國福和張亮(麻辣燙創始人)還是親戚關係,根據《財經》記者採訪時張亮透露,「他(楊國福)是我姑家的表姐夫,我們兩個人是平輩」。
當然,事件一出也有網友質疑這是一場「有預謀「的營銷事件,網友發現那位吐槽張亮麻辣燙的微博帳號在三年前註冊後幾乎就沒有與人互動,也從未發過微博。
但回過頭來看,就算是一場預先策劃好的營銷事件,也策劃了一次成功的營銷,截止11日,微博話題已經近7億閱讀,同時也登陸了微信搜一搜的話題榜單中。
假設本次「張亮代言楊國福」事件真實實現策劃的,那就大概率是張亮(模特)、張亮(麻辣燙)、楊國福的三方聯動,通過競品間的爭議反而刺激話題的破圈曝光。這其實不難讓我們想起前陣子喜茶和茶顏悅色的聯動營銷。
今年7月,喜茶與長沙茶飲品牌茶顏悅色來了一波聯名,喜茶公眾號推出了一篇漫畫,喜茶以古代男子形象出現,茶顏悅色則用一貫的古風女子形象出現。網友紛紛評論「奇怪的CP又出現了」。
茶顏悅色後來在淘寶電上上線了300份相關的聯名周邊,10分鐘被搶完,在B站上,喜茶茶顏悅色聯名視頻也被迅速排到熱門前列。
這種競品聯動其實在社交媒體互動中更為常見。曾在微博早期時代,品牌社交帳號比較忌諱提及競品品牌或與競品帳號互動,但如今的話題需要多方推動才能獲得大眾討論,品牌間、甚至競品間的互動也就變多了。
比較典型的是去年5月奔馳與寶馬在微博上的互動,由於奔馳總裁退休,寶馬先發了一條「奔馳一生,寶馬相伴」的微博,隨後奔馳也轉發並回復了一句「寶馬相伴,奔馳一生」,引發了大量網友的關注和認可。
奔馳寶馬這個聯動營銷並不是在評論區的相互蹭熱度,而更多是競品品牌間的相互致敬,很值得更多品牌學習。
由於文化和廣告法規的不同,競品在國外廣告傳播上的PK並不少見,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往的競品廣告PK,更多是集中在如何「踩對手、捧自己」,比如說經典的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的萬聖節海報。但在今天,似乎出現了「與競品一起搞事情」的營銷風潮。
這類「競品聯動」其實通常出現在成熟的品牌和品類中,比如奔馳與寶馬、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張亮與楊國福……這種成熟行業格局也是「競品聯動」的前提條件。
行業格局的成熟性在於,行業中每一個大品牌都構建了自身的商業壁壘,除非出現戰略決策失誤,「競品」很難簡單通過營銷或者傳播來搶佔自身份額,如果百事可樂不犯大錯誤,可口可樂可能永遠無法在可樂品類中消滅百事可樂。
此時,自身品牌與競品出現的是競合甚至相互依存的關係,營銷推廣無法影響任何一方的商業基本盤,反而能通過「搞事情」的方式讓大眾關注到整個行業,這反而對雙方品牌均有利。
時有趣認為,隨著新消費的興起,用戶的商品選擇會越來越趨向於多元化,看上去是「競品」的品牌,實際上未必是競品,只是在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不妨想想,奔馳和寶馬真的是競品?喜茶和茶顏悅色真的是競品?它們或許滿足的是相同品類中的不同細分需求。
總體來說,「競品聯動」或許會成為未來社交媒體中品牌間營銷互動的一大看點,可能有越來越多的奇怪CP將要出現了。
本文視頻素材和導圖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謝絕商用
Empower Crea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