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6年開始的女團元年,到2018年的《創造101》時代,再到如今火箭少女解散,the9和硬糖少女橫空出世,國內偶像女團市場似乎一直充滿變數,而就在這一起伏不定的路中,有一個女團迎來了她們成團的五周歲生日。
成立了5年的SING女團,憑藉一首B站神曲《寄明月》出圈外,已經發行了4張專輯80多首單曲,憑藉著一眾優秀的作品奠定了電子國風女團的定位。
而此次五周年粉絲線上見面會,不僅揭幕了SING女團新LOGO,更是有三位新成員加入,很顯然,時值5周年之際,從「不拘一格 颯爽國風」到「電子國風 銳意前行」的SING女團已然用「煥然一新」的面貌,做好了迎接挑戰的準備。
升級蛻變 SING女團全新啟程
長久以來,同質化一直是業內關注的重點問題,每年都有無數靚麗少年被送到臺前,而其中99%都會在曇花一現後黯然凋零,一些大廠資金雄厚有大筆預算可以篩選新人,用數量去拼1%,而SING女團所代表的則是偶像領域的另一種出路。
弘揚國風、擁抱圈層文化,既不失小我個性,又扛起歷史使命,小而精的打法並不遜於大廠排山倒海之勢。偶像養成體系的優劣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不用再過多分析,SING女團5周年線上見面會上所透露出的野心更值得關注。
這場周年活動最值得關注的,或許是關於團標和成員的兩個升級。
SING女團的新LOGO在見面會上露出廬山真面目,傳統書法和現代設計相結合的字體,與運用中國山水畫漸變暈染手法的「色彩扇面」背景交相輝映,扇子SING女團標誌性的招牌,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角,扇子舞令SING女團擁有人氣,而國風則鑄造SING女團之神魂。
SING女團關於五周年的升級不僅僅是LOGO的革新,更有三位新成員加入:林嘉慧在未出道前就有著「古風才女」的稱號,在今年參加《創造營2020》時,不遺餘力宣傳漢服文化還一度有了「行走的漢服宣傳委員」的稱號;擅長rap的單眼皮四川姑娘馬雪嬌,對於電子國風的表現力有相當大的優勢;來自中國傳媒大學聲樂表演系的鐘穎則是名副其實的vocal擔當,相信這三位各有所長的新成員的注入,也隱隱透露SING女團對未來的野心和規劃。
姑娘們的成長令人驚喜,早期《寄明月》或許在不少人心裡還停留在「圈層」印象中,但不管是在《炙熱的我們》舞臺上技驚四座,還是在本年度發布的主打曲《幻變》的詭譎瑰麗,又或是走到第五年依然選擇煥新升級的決心,女孩們都在用實力證明,SING女團在不斷地華麗蛻變。從頭到尾,都是那個銳意進取,不斷求變的SING女團。
破局 另闢蹊徑挑戰偶像紅海
早在2015年,偶像養成在國內還是藍海一片,不少資本入局此種娛樂形式,像SNH48、1973等組合都如雨後春筍一般浮現,其中也不乏驚才絕豔之輩。而同樣誕生於這段時機的SING女團卻略顯單薄。
正如所有偶像團體做的那樣,SING首發單曲《青春的告白》,走的是傳統的少女風格,但在當時女團爆發的大背景下,這首單曲並未引發多少關注。於是,SING團背後的公司將目光轉向轉向了年輕人聚集的二次元視頻網站B站。
隨後,SING女團推出了於她們而言意義非凡的《寄明月》,團隊成員人手一把的小扇子上下翻飛,歌詞中滿是國風繾綣的含蓄,旋律又是極具動感的電子音樂,如此新穎的音樂形式,讓其在B站在短時間內播放破百萬,更引發翻跳熱潮。捨棄模仿痕跡過重的日韓路線,SING開闢出屬於自己的道路,在風格與定位上成為那個敢突破敢嘗試的先鋒,電子國風也成為SING女團最鮮明獨特的標誌。
五年,後選秀時代的求索
《創造101》裡唯一的國風舞臺《紅昭願》至今讓人津津樂道,而SING女團也因賴美雲、蔣申、許詩茵三人被更多人了解,與之相對的是,這個團是否還能堅持以往的「電子國風」?這個曾另闢蹊徑破局的女團,下一步究竟落子何處。
但從SING女團角度,她們的前路依然堅定。今年6月,在主打偶像音樂團體正面舞臺的《炙熱的我們》裡,SING團毫不避諱的表示,國風應該在這裡佔據一席之地。
不論是極具仙俠氣的《大碗寬面》,還是對西班牙神曲《Despacito》,加入大量琵琶、古箏、二胡等民樂樂器,又輔以冬不拉等具有異域風情的少數民族樂器的大膽改編,這群強大的姑娘用極強的舞臺感染力,宣告著她們在電子國風領域的地位:可以被模仿,但我們始終在創新!
5年時間,SING女團從未停止過前進,「用作品說話」依然是她們的唯一信念。
一路以來,SING都在求一個「變」字。如何變,怎麼變,變以後原有觀眾群體是否能接受?這些壓力都是直接壓在SING女團的大山,但相信只要她們牢牢抓住「電子國風」這一精髓,這些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