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興大曲,中國老八大名酒之一,曾經也是輝煌無限,價格親民,口感好喝,連續多年銷售額破十億,在當時的白酒行業名列三甲,一時風頭無兩,為何如今卻無人問津?
/
全興大曲最初的輝煌
/
全興大曲的前身是四川成都酒廠的一個白酒品牌——成都府大曲。起源於清代乾隆年間,距今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
1963年,在中國政府舉辦的第二屆「名酒」評比中,全興大曲入圍八大名酒,和貴州茅臺、四川五糧液、安徽古井貢酒、四川瀘州老窖、山西西鳳酒、山西汾酒以及貴州董酒並列。
圖片來自網絡
老八大名酒
1984年,在中國的第四屆「名酒」評比中,全興大曲再度入圍,成為中國十三大名酒之一。
1989年,第五屆評酒會在安徽省合肥市舉辦,全興大曲有三款酒被評為「十七大名酒」之一,這三款酒分別是:大曲濃香38°、大曲濃香52°、大曲濃香60°。當時不少人看好這個品牌,全興大曲也自信滿滿。
同年,成都酒廠抓住時機,以成名核心品牌全興大曲中的核心品牌「全興」為核心,將成都酒廠更名為四川成都全興酒廠。
圖片來自網絡
四川成都全興酒廠
1997年9月,重組成立了四川成都全興集團有限公司。同月,全興集團以「四川全興股份有限公司」的名義成功上市,股票簡稱為「全興股份」。自此,全興酒業以四平八穩的姿態屹立於中國十大強勢品牌之列。
1997年,是白酒廣告轟炸手段造就強勢品牌驟然崩塌的一年。然而正是在這種混亂的競爭環境中,全興股份藉助「全興大曲」的名牌效應,將「品全興萬事興」的名酒「興」文化叫響了大江南北,更創下了傲人的戰績:三年中,銷量年年突破12億大關。
/
分叉路:水井坊的出現
/
1998年,水井坊遺址被發現,這是一座經歷了元、明、清三代仍然保存完好的釀酒作坊,被譽為「世界最古老的釀造作坊」,是當時全國以至世界發現的最古老、最全面、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釀酒作坊,也被稱為「中國白酒第一坊」。在2001年還成為了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圖片來自網絡
水井坊博物館
原水井街酒坊遺址
不同於老八大名酒中的其他七個品牌,全興大曲本來一直做的是中低端產品,藉此機會,全興公司推出全新的高檔白酒品牌「水井坊」,全興在水井坊幾乎傾注了自己的全部資源,企圖打造自己的高端王者產品,一舉打入高端白酒市場,甚至喊出了「中國最貴的酒」的口號,不出所望,水井坊迅躥紅。
圖片來自網絡
水井坊
然而,隨之而來的是核心品牌全興大曲的發展停滯,水井坊集中了集團幾乎所有的資源和資金,完全壓縮了全興大曲的生存空間,致使其在各個市場上節節敗退、迅速萎縮。
無獨有偶,壞事也是一件接一件,2005年年底,全球最大的的洋酒公司帝亞吉歐(Diageo)瞄準中國白酒市場,第一槍便指向了水井坊,這對全興大曲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圖片來自網絡
帝亞吉歐logo
2006年,帝亞吉歐以5.17億元的價格買走成都盈盛投資持有全興集團(水井坊第一大股東)43%的股權,間接持有水井坊16.87%的股份,成為水井坊第二大股東,然而這只是收購全興集團的開始,隨後又進行了多次操作,他們一步步侵蝕吞噬水井坊的股份。
2013年7月23日,帝亞吉歐以2.33億英鎊全資收購水井坊,而全興大曲則花落上海糖酒集團,成為一個下屬企業。
至此,老八大名酒之一的全興旗下產品走向分裂、各立門戶,高端產品「水井坊」變身外資,「全興大曲」及系列酒遠嫁上海。
令人唏噓的是,中國最老的白酒坊,變成了一家外國酒。
/
全興大曲最終的命運
/
全興推出高端白酒品牌水井坊,本意是進行雙品牌戰略。然而,資源與資金等全方位的完全傾斜, 讓全興大曲被拋棄,等到水井坊被剝離出來,全興就只剩下一個空殼。
2002年到2011年,是白酒行業的黃金十年,眾多白酒品牌如雨後春筍一樣冒出來,野蠻生長,快速發展。
名優酒也在十年間快速發展、上升,五糧液淨利潤從6.13億增長至99.35億,而茅臺的出廠價從218元調整到819元,逐步開始神話。2005年以來,洋河股份連續七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長,高於行業平均增幅近30個百分點。
然而在這個時期,全興幾乎是 完全被『雪藏』的,雖然是八大名酒之一,實際上剝離了水井坊已經被掏空,一路下行,最終一蹶不振。
一直到現在,全興大曲都沒有東山再起,成為白酒行業的一個小透明,甚至於很多年輕人都沒有聽說過它,直接淪落到幾乎無人問津的地步,何其唏噓。
全興大曲的沒落,完全是全興集團咎由自取的後果,本來雙品牌策略是一個機遇,一副王牌卻被他們打成了散牌,不僅在高端市場沒有闖出名堂,把自己的命根子也丟了,得不償失,說狠點,它們是自取滅亡,如今說起全興大曲,有幾個人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