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記者 李子健)訊,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下稱「小米產業基金」)正不斷擴張自己的戰略版圖。
今日,小米產業基金新增投資常州縱慧芯光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下稱 「縱慧芯光」)及易兆微電子(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易兆微電子」),前者主要研發生產VCSEL晶片、器件及模組等產品,後者則主要設計、研發和銷售用於藍牙及WIFI應用的無線片上系統和射頻晶片。
實際上,上述板塊的投資,並不少見於小米產業基金的版圖中。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成立僅3年的小米產業基金,目前已布局晶片研發、先進材料、AI視覺等圍繞AIOT生態及業務相關的產業鏈,總對外投資已多達55筆。從方向來看,一是國產替代,二是新興技術。
上述產業鏈的布局與小米的產業戰略息息相關。不久前小米集團2020Q3財報顯示,實現營收722億元,同比增長34.5%,其中,公司持續推進手機×AIoT核心戰略。
得益於掃地機器人、智能電視及電動滑板車等若干IOT產品需求增長,OT與生活消費產品2020Q3收入達181億元,同比增長16.1%,佔比25.1%。其中IOT平臺連接全球智能設備2.895億臺,同比增長35.8%。
無論從小米集團還是行業增速看,AIOT都不失為強賽道。根據Gartner數據顯示,至2020年,全球物聯網設備量將達到204億臺,2016-2020 年複合增長率為34%。中國物聯網設備量預計將達到 89億臺,2016-2020年複合增長率預計將達36%,物聯網設備量將帶動WiFi晶片等需求大幅提升。
而縱慧芯光的產品VCSEL(半導體雷射器)晶片,主要應用於高速光通信、生物醫學、工業、汽車和消費類產品中的光學傳感中。據悉,縱慧芯光聯合創始人兼亞太區CEO陳曉遲近日談到,「在消費電子領域,VCSEL晶片起量以後,市場大概規模將百億元人民幣。」
有分析認為,小米龐大生態之下,通過對硬科技布局,有助於其完善產業鏈。除此以外,一定程度上避免如之前熱傳「射頻晶片產能緊缺」的尷尬局面。簡單而言,是實現產品差異化和提升供應鏈安全的重要護城河。
鉑欣資本創始合伙人歐陽子超向《科創板日報》記者分析認為,從國內當前需求與競爭的格局來看,通過產業鏈優勢擴張自身戰略版圖,整體大方向比較樂觀。
數據顯示,截至2020Q3,小米共投資超過300家公司,總帳面價值達395億元。同期內,公司處置投資所得稅稅後淨收益7.135億元。
而小米產業基金投資標的中,已上市或披露招股書的公司還有方邦股份、芯原股份、創鑫雷射、利和興、格科微、奕東電子、珠海冠宇等。其中,方邦股份、芯原股份已上市,且多家公司與小米有深度合作。
歐陽子超稱,很多企業在各自細分領域內都面臨競爭,小米的投資也會給這些產品或公司帶來品牌加持,那麼反過來,小米在投資時也可以獲取很強的價格優勢,「這是小米進行產業鏈布局的主要核心邏輯,而這些投資獲益又非常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