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和宋柯,兄弟消失在2020|高曉松|宋柯|蝦米音樂|刀郎|阿里音樂

2020-12-27 騰訊網

作者:尹磊

編輯:江嶽

全文10838字,閱讀預計需要20分鐘

當蝦米音樂傳出要關閉的消息,輓歌就開始不絕於耳。

這是一場早有預兆的死亡。早在阿里星球倒下之時,蝦米音樂就失去未來,傳聞只是加速了它的死亡。

失意收場的音樂故事裡,曾經有兩位關鍵先生。他們當年為阿里星球和蝦米音樂締造了宏大藍圖,如今都在各自生活中閒庭信步,並默許了這場死亡。

阿里音樂的總設計師高曉松最近剛剛減掉了26斤肉,挽著13歲的女兒遨遊飯局;而另一位領袖——宋柯,在去年出任LIVE NATION中國地區董事長之後,便從公開場合人間蒸發。

懸崖

高曉松在年輕時,就領教了死亡的深刻。

他錄取清華時,得到犒賞,前往青島旅行。途中偶遇算命先生,算了幾卦,悉數全中,高曉松預感神算子顯靈,一狠心問了個極其沉重的問題,「我啥時候死?」

老先生掐指一算——35歲,你必死。

隨後十幾年,高曉松驚魂不定。35歲生日前日,他孤身前往五臺山,借佛渡劫,決定做個了斷。

11月的五臺山空空蕩蕩,正值封山,他遇到一個男孩,說能帶他上山。高曉松感覺蹊蹺,封山還有導遊?但他不想浪費口舌,還是隨男孩和司機上路尋佛了。

在佛像前一個人莊嚴地嘀咕了半天之後,高曉松決定聽天由命,隨即下山。司機還在路邊撒尿,他先上車擰開暖氣,結果一打火,停在斜坡的車子竟往前出溜了一步。他不知道手剎已經壞掉,一緊張,一下把擋給摘了,車子順著斜坡直奔懸崖開去。

高曉松恍然大悟——死神來了。

千鈞一髮之際,後座一個身影跳到前面一踩剎車,車子剎住,距離懸崖已經不到半米。高曉松轉身一看,救他一命的就是那個導遊男孩。高曉松傻了,感覺男孩是佛祖顯靈,臨走時,飽含深情地掏出3000塊,讓男孩無論如何也要收下。

次日回京,高曉松心有餘悸中醒來,打開手機,收到暴風雨般的祝福簡訊。35歲生日,他感到活著如此美妙,默默告訴自己:「從今以後,我啥都不怕!」

死裡逃生之後,高曉松徹底解放了天性,此後他徜徉於文藝的海洋,寫歌、拍電影。雖然還兼著麥田唱片的領導,但更多時候,如同閒雲野鶴。

當然,這也是因為,他有宋柯。

宋柯從1996年就和高曉松創辦了麥田,後來又一同加入恆大音樂,操持阿里音樂。他們就像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好萊塢的科恩兄弟,雖無血緣關係,但在事業上形影不離。

高曉松學識淵博、出身書香門第,有驚人的口才和浪漫的理想,但遺憾的是他寫歌不會唱,創業不守業。所以有兩個人出現在了他的身旁,一個是老狼,一個是宋柯。

如果說老狼是高曉松的「嘴」,那宋柯就是高曉松的「屁股」。

「他大手一揮,我就得每天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裡,仔細把計劃做了。」宋柯說高曉松是一個企劃大師,講話極富煽動力。

今年6月,高曉松直播翻車,公眾形象陷入危機,隨後一則「小餐館因疫情難以經營,高曉松花萬元吃頓飯以示支持」的消息,讓輿情峰迴路轉。

高曉松負責開炮,宋柯負責執行。2015年的阿里星球發布會,是兩人最後一次雙打配合。二人與何炅別彆扭扭地在臺上跳完一支太空舞之後,開始輪番上臺講述阿里星球的雄謀大略。

當時在高曉松眼中,阿里星球格外崇高,它是一種商業的理想主義樣本。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音樂生意——阿里星球把歌手、粉絲、唱片公司、演出單位一籃子承包,讓他們在自己的平臺上買賣、社交,在最底層給中國音樂「通電入網」,對當時版權戰爭的對手騰訊,簡直是降維打擊般的嘲笑。

高曉松講到一半,把肯德基老總拉上臺,強調企業與企業的強強聯手。肯德基老總沒和高曉松過過招、盤過道,沒說兩句就開始情不自禁地打廣告,高曉松站在一旁,一手舉話筒,一手叉腰,忍了一會,最後還是把他趕下了臺。

等到宋柯上臺,高曉松坐到了楚楚動人的林允兒身邊。他一向自詡由姑娘引導價值觀,此時卻顯得格外冷酷。他矜持地扭到另一邊,手裡夾著電子菸,遞在嘴邊,沒有一點跟姑娘多搭話的意思。

那天的高曉松,沐浴在職業經理人的光輝中,心裡只有事業。對腳下的「懸崖」,那時他毫無察覺。

投資大佬徐小平評價音樂賽道:「音樂是藝術,投資也是藝術,除了懂音樂、愛音樂的必要,創業團隊中一定要有懂音樂的管理者。」而高曉松是中國民謠的旗手,宋柯是內地唱片業的頂尖操盤手。藝術和管理,倆人都佔了,阿里音樂,似乎不成都難。

阿里音樂的醞釀,足足八個月,阿里星球也被寄予厚望——但半年之後,它就涼了。

宋柯委屈地說,「那時候我們的產品已經逐漸有商家和粉絲入駐,但平臺覺得我們的速度太慢。」

沒有人能和宋柯比耐心,從1996年和高曉松創立麥田音樂,他們被盜版和網際網路噁心了十幾年,但依然壯心不已。他持續地在業內抱怨內容版權賺不到錢,直到2015年加入阿里,才告別音樂產業上遊飽受壓迫的角色,轉身成為版權採購方。

宋柯如釋重負,但命運弄人,他十幾年來對版權的呼籲竟突然奏效!2015年7月國家大力推動音樂版權法規——用人家的音樂,你怎麼能不付錢?

坐在阿里的辦公室裡,宋柯憶苦,卻無法思甜。騰訊音樂在版權大戰中的速度讓他大開眼界,這些外行做音樂怎麼都這麼著急?他感覺所有人都瘋了。

高曉松很少來公司,何炅壓根不來公司,宋柯孤獨地守著他們的星球,沒人再與他跳太空舞蹈。

邊緣人

宋柯對網際網路的自信,來的與高曉松死裡逃生的時刻大抵相近。

2003年,中國移動找到宋柯,要買他的版權做mp3彩鈴。當時還在華納麥田的宋柯有些詫異,做這麼多年音樂,從來都是別人不打招呼直接侵權,沒聽說過還有上門送錢的。激動的宋柯連忙找華納領導匯報,華納領導一聽他說mp3,立馬火氣就上來了,mp3那一套我們不搞。

當時的國際唱片公司很抗拒數位音樂,一聽到就容易聯想起降質和盜版。

對唱片業那一畝三分地苦大仇深的宋柯,覺得這可能是潦倒的轉折,他琢磨了很久,在華納鍍金結束,翅膀足夠硬了。

在高曉松的牽線下,宋柯帶著麥田音樂加入太合集團。太合麥田高調成立。

剛成立的公司,總共加起來只有6個人,但宋柯充滿自信,他深刻地感覺到,中國年輕人需要自己。當時的年輕人,生活枯燥乏味,只有彩鈴能讓中國青年擁有自己的Style。

當然,更大的誘惑是版權分成。

以往他們賣一份十塊錢的正版卡帶,只能分到八毛。盜版猖獗和畸形的銷售分成,讓宋柯多年來除了四處狀告,別無他法。而中國移動的許諾是,自己只要15%,剩下的85%由SP(服務提供商)和麥田按五五或者四六分成。

簡直是正義的回歸。

宋柯帶著兄弟孤注一擲地投入到彩鈴業務中。而最輝煌的戰績,莫過於和刀郎的合作。

為了和刀郎合作,宋柯跟他喝了5天酒。第一天是刀郎到北京找宋柯,兩人混了個臉熟。第二次是宋柯到新疆找刀郎,連續喝了四天。第四天,兩人喝得面紅耳赤,刀郎終於憋不住,豪邁問道:「大哥,你過來找我肯定是有事兒。」

宋柯一抹嘴邊的陳釀:「我還真有一事。」

宋柯想籤刀郎,但當時他已經有了經紀人和發行商,宋柯覺得這兩個人給過刀郎很大幫助,不忍心橫刀奪愛。「我不會搶他們倆的生意,唱片發行合約和演藝經紀約我不會搶。」宋柯喝得滿臉通紅,豪情萬丈:「我跟你籤另一個合同!」

「什麼合同?」刀郎問。

宋柯想了半天也不知道他要籤的這個合同叫什麼名:「這樣吧,就叫新技術版權合約!」

刀郎感覺宋柯酒品一般,喝多了胡說八道:「大哥你趕快拿走,我都不知道你在說什麼。」

宋柯解釋:「你注意,你一點都不了解它是什麼,其實,我也不太了解它是什麼。」

他越說越神秘:「但很有可能,它帶來的是比你演出和賣唱片更高的收入。」

說完,兩人又接著喝。坐著喝,倒著喝,宋柯暗下決心,這四天,不能白喝。臨走時,他語重心長地留下一句話:「我能讓你在新疆掙一套別墅!」

刀郎當機立斷:「大哥,這個合約我給你!」

這個合約後來給刀郎帶來了八位數的收入。在當時的彩鈴排行榜上,TOP5裡頭,刀郎佔了三席;TOP10裡佔到五席。那時候他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在全國迴蕩了一年,現在回想起來都讓人渾身發抖。

從1996年入行,宋柯從來沒有得到過這樣的名利雙收,一時間他成為了商界典範、音樂人的楷模。在權威風投機構評選的「2006年中國最具投資價值企業50強」中,太合麥田名列第13;而在《商界中國商業評論》的「2005-2006年度最佳商業模式」評選中,它名列第14。

彩鈴讓太合麥田成為了一家時髦的公司。

他覺得當時太合麥田的數位音樂已經領銜全球。他的故事也打動了投資人,2005年,宋柯拿到軟銀賽富900萬美元的投資;2008年,韓國SK電訊投來1000萬美元。

那時候軟銀賽富的閻焱為人強勢,投項目500萬美元起步,項目方談錢得先拿出時間表。但投資宋柯的時候,閻焱特別爽快。每次兩人見面,閻焱都會苦口婆心地叮囑:「我投這個項目就是投你啊。」宋柯每次聽完,都感覺自己不僅是被資本選中,而是被歷史選中。

「彩鈴一響,黃金萬兩」,宋柯的戰績感染了同行。就在宋柯出走華納第二年,華納製作人盧中強也拿到IDG的投資,進入彩鈴大戰。他一天寫八首彩鈴,節奏越來越強,歌詞越來越通俗。盧中強的努力沒有白費,最終捧紅了一個歌手,他叫郭德綱,和他的相聲一樣,他的《剛剛好》圈粉無數。

而此時,高曉松第一次在KTV聽到朋友唱《雙截棍》,他被這首歌徹底震撼,雖然他的震撼延遲了好幾年,但仍然無法阻擋他的激動和創作欲望,他決心也寫一首天馬行空的歌,與方文山分庭抗禮。

正當他為《殺了她餵豬》《彼得堡遺書》這兩件趁手的作品壯志雄雄之際,宋柯打來急電,讓他立即給李宇春的新歌填詞。高曉松迅速投入創作情緒,從俄羅斯夜校民謠切換到都市曖昧小調。

宋柯籤下了超女冠軍李宇春,經過刀郎一役,李宇春是下一個百萬美元寶貝。

一個大清早,高曉松和李宇春約在車裡,他像一個小記者一樣,拿出一張紙,上面寫了幾個小問題。經過數輪QA,高曉松揮毫寫下標題——《冬天快樂》。

靠這張王牌,宋柯牽頭成立「數位音樂發行聯盟」,搜狐、騰訊、百度、TOM、移動夢網等都被拉入聯盟,作為太合麥田的賣場。每賣出一首歌,它們就能獲得35%~45%的分成。李宇春的歌只要賣出幾萬首就能回本,而最後,它們賣出了幾十萬首。

點擊播放 GIF 0.1M

高曉松O型血,和郭德綱一樣是Givenchy的死忠,愛踩一雙Rick Owens高幫鞋;宋柯AB型血,喜歡Fred Perry網球衫。

此時的宋柯,西裝革履,皮鞋鋥亮,胸口咧開兩枚扣,一身的南洋豪門範兒。他參加企業家聚會,出席頒獎典禮,成為克裡斯蒂娜演唱會座上賓,接受各大媒體採訪,並在周末回到北京約朋友打一場高爾夫球。

游離於大千世界的高曉松,也不甘寂寞。

仿佛受到宋柯的感召,他鬼使神差寫了一篇博客,揭發韓寒在《三重門》一書中全文引用《青春無悔》的歌詞,未經自己授權,應該把書全部下架。他本來只想讓韓寒付一點賠償,給江湖立一立規律,但當時的律師鬥志昂揚,比自己還要激動,堅持要打一場大的,「咱們讓他把書都下架!」高曉松思來想去,覺得自己確實佔理,有理走遍天下,高韓大戰一觸即發。

然而,高曉松始料未及,輿論竟一邊倒地支持韓寒。一群人跑到高曉松的博客,說自己的文章引用了羅大佑的歌,還引用了許巍的歌,每個人都來找他自首。高曉松被推進了道德深溝,最後慘敗收場。自此以後,高曉松發誓不再和人上網吵架。

宋柯的好日子也並沒有持續太久。隨著彩鈴賺來的真金白銀越滾越多,由移動、SP、內容方三者構成的閉環,也發生了內部的傾軋。「誠實」成了一種稀缺的素質——彩鈴下載量被瞞報;銷售終端以各種名目被劃分成多塊,哪塊收益會分給內容提供方,移動說了算。

「290億的無線音樂收入,其中180億被算作功能費,中國移動不承認這屬於無線音樂收入。」宋柯的內容版權,最後又被擠回10%不到的空間。他對這個市場開始失望。

在接受美國記者採訪的時候,宋柯的回答變得抽象。

記者問他未來的計劃是什麼,宋柯說要提供更多的音樂附加值,「就是你買了一塊錢的東西,感覺像是買了一個五塊錢的東西。」美國記者沒聽明白,他又補充說:「當年輕人想要去唱卡拉OK,我們可以提前通過伴奏和歌詞讓你學習這首歌。」老外聽傻了。

彩鈴業務佔到了公司七成收入,宋柯被死死卡在其中,這個業務的下遊搶著吃肉,他只能喝湯。這是宋柯第一次在網際網路乘風破浪,只是短短幾年之後,他就被徹底擠到邊緣。他曾經幻想過網際網路時代音樂行業的標準應該在中國產生,他後來承認,自己過於天真。

智慧型手機的時代來臨,彩鈴開始變得無足輕重。

2011年,不約而同地,宋柯和高曉松紛紛留下一句頗有分量的話,然後各自走向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方向。

宋柯在太合麥田的最後一年,拋出一句「唱片已死」,然後跑到北京CBD賣起了烤鴨;高曉松的酒駕案開庭審理,在被告席上,他舉起皺巴巴的紙條,上頭赫然八個大字——酒令智昏,以我為戒。

宋柯去了朝陽區烤鴨店,高曉松去了東城區看守所。

烏託邦

宋柯從1996年和高曉松創立麥田音樂至今,每一次輾轉都是高曉松牽線搭橋,唯獨賣烤鴨,是自己頭鐵拿的主意。有記者跑到他的餐館,問他為啥放棄了崇高理想。他指著鴨子說,「吃完烤鴨第一件事兒是,我應該付你錢,而且還現結;你做得好,人家還誇你。你看這是什麼態度呀這是!」

版權買賣的失利,宋柯耿耿於懷。

宋柯從清華畢業後,到美國留學,和本科一樣,讀環境工程,高曉松管這叫「固體廢物」專業。留美期間,他讀到一本《音樂商業》,書中描述了怎麼把一首歌變成可以賺錢的版權產品,以及可能與版權發生任何關係的商業行為。宋柯如獲至寶,將其視為「聖經」。

但這份虔誠和激情只維持了短暫的光陰。

當他拿到第一張信用卡,立刻跑到琴行去買設備,看店的小男孩問他玩什麼類型的音樂,宋柯想了半天,冒出一句,搖滾。男孩問哪種搖滾,他又被問住,男孩心裡大概有了數。他拿出各種類型的吉他,輪番給宋柯秀了一遍。宋柯目瞪口呆:「你是專業搞音樂的吧?」小男孩答:「我哪行啊。」

宋柯後來回憶,這孩子去給崔健伴奏都沒問題。

當時在美國最感染他的是張朝陽,那時候他留著一頭長髮,理想是做一個搖滾樂隊主唱,但後來不知為何放棄理想做起了網際網路。看到琴行的小男孩,宋柯大徹大悟,他徹底打消了玩音樂的想法。他也沒去做和環境工程有關的事,讀了兩年書之後就開始做銷售,賣各種東西,包括珠寶首飾。

回國後,宋柯延續了自己的珠寶生意。當時的高曉松,已經是國內頗有名氣的音樂人,《同桌的你》火遍全國。他當時想做專輯,但沒有錢,就找宋柯投了點。

1996年五一假期,高曉松給宋柯打電話,「師哥,來亞運村上班吧,」

「上什麼班?」

「咱們的公司啊,你給我投專輯,我幫你註冊了一個公司,叫麥田音樂。」

在宋柯的朋友圈裡,不管高曉松在不在場,每次吃飯,都會提到這個人。「他是我們的Shadow。」宋柯這樣形容他:「曉松常會有一些令人髮指的、慫人聽聞的言論。但他是個熱心腸。」

高曉松經常會完美地操辦一件事情,等到步入正軌,然後消失於世界各地。他給麥田起的名字,源於對塞林格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的熱愛。樸樹的名字,也是高曉松起的,他本來叫濮樹,高曉松覺得難寫,就改成了樸樹,「倆字兒一寫出來,都是木字旁,枝枝丫丫向上生長著,很好看,就像一片樹林。」高曉松對自己的修改頗為滿意。小柯的名字也是出自高曉鬆手筆,專輯臨近下場,高曉松說柯肇雷這名字筆畫太多,以後你就叫小柯,這樣好記。

雖然高曉松沒有公開說,但阿里星球的名字,和他的審美也脫不開關係。他早年去美國的時候,最喜歡上的網站就叫「孤獨星球」,是一個旅遊網站,這是他那時放眼世界的一扇窗。

麥田成立前後,高曉松每天拿著大哥大,大哥大上還別著一個BB機。只要電話一響,他就掏出這個「大板磚」,倍兒有面子。

電話終於浮誇地響了起來。高曉松接通電話,第一次聽到樸樹的聲音,「我叫濮樹,我想賣歌。」

高曉松把樸樹約到了一個小樹林細談,「你既然想要賣歌,就先唱幾首唄。」樸樹連唱兩首,高曉松大為動容,他問樸樹,「你唱得這麼好,為什麼要賣歌啊?自己唱多好,你形象又那麼好。」

樸樹回答很直白:「我覺得你們音樂圈裡的人都是白痴,我只想賣歌賺錢,賺了錢我自己做唱片,我不想跟音樂圈裡的人打成一片。」

高曉松感覺樸樹說話比自己還沒譜,對他的興趣變本加厲:「就算音樂圈裡白痴多,但也還是有很多有理想的人,比如我。你的專輯就交給我來做吧。」

樸樹成為了麥田音樂第一個籤約歌手,隨後麥田又籤了葉蓓、尹吾。高曉松在《如喪》一書中這樣形容麥田當時的光輝歲月:「在瘋狂暈眩的世紀末安靜地彈琴唱歌的麥田音樂,我們的,驕傲的,麥田音樂。」

他對當年麥田創立的回憶中,總是充滿肉麻的詩意和瘋狂的北京俚語。只有這段話,他多少有些克制。

在北京亞運村的一間小辦公室裡,高曉松和宋柯陷入了一種無法自拔的浪漫主義創業激情中。當時公司電話費的90%都是大家的午夜愛情長途帳單;在公司廚房開辦小飯桌,和樂評人、發行商打成一片;每天收到全國寄來的上百封手寫信件。

高曉松感性,宋柯沉穩,他們的朋友、同事、前同事,無人提及兩人有任何細微的相似性。

在年輕時所有能記住的夢裡,高曉松總握著一把假槍,碰到敵人就落荒而逃,但跑也跑不快,最後只能無數次地裝死,然後悲傷醒來。

在第一本書《畫在牆上的臉》中,高曉松說自己年輕的時候並不自信。

宋柯是他創業路上的那把「真槍」,無論走到哪,只要一提到宋柯,他就得把宋柯在清華的偉岸形象歌頌一番。而每次有記者採訪宋柯,問他大學的時候為什麼那麼風光,他就三番五次地解釋,稱高曉松的很多描述是戲劇化的,他說的一些場景確實存在,但劇情被誇大了。

「但曉松是我的貴人。」宋柯的音樂事業,完全是在高曉松的謀劃中亦步亦趨。

當年做麥田音樂的時機,也許並不明智。

高曉松和宋柯在1996年成立麥田,對未來會發生什麼,他們似乎並沒有看明白,過去的計劃經濟時代沒有給他們提供任何參考意義。他們當時覺得,就算有盜版,只要製作、批發、零售體系的利益分配合理,麥田一樣能賺錢。

這是兩人在創業道路上,第一次對未來的盲目自信。

但從音樂水準上,麥田有能吹的資本。麥田獨立運作四年,發行了高曉松的《青春無悔》、樸樹的《我去2000年》,以及達達樂隊和葉蓓的唱片,每一張都在水準之上。但盜版讓很多努力變得白費。有三個月的時間,麥田發不出工資,好在宋柯打麻將技術精湛,在牌桌上把公司拉出了鬼門關。

兩人完全是在用愛發電。

大家喝酒、吹牛、談戀愛,情到濃時就用菸頭燙自己胳膊。保守估計,宋柯的胳膊上有6個疤,高曉松耐燃性更高,有20個。宋柯說,年輕的時候她覺得這和紋身是一個意思,只不過紋身更好看而已。

在麥田難以為繼的時候,高曉松又發揮了關鍵作用,為宋柯牽線華納唱片。

華納中國副總的身份,讓宋柯在內地音樂圈變得舉足輕重,成為了真正的音樂大佬。

宋柯願意把商人、理性的標籤擱在自己身上,和高曉松的騷柔和扭曲力場有意識地劃清界限。但華納的同事詹華,以及軟銀賽富的投資人羊東,提到宋柯,最後都會落到他的感性。

在和刀郎談論那筆合作的時候,宋柯原本有機會拿到刀郎的所有合約,之所以只籤了新技術版權合約,想法很簡單,「當時突然想到自己的公司剛起步時,那時候我把樸樹做紅了,然後出現一個出價更高的人買走了樸樹,那時我的心裡是不舒服的。」

宋柯出生的時候,父親已經52歲,先有四個女兒。老來得子,老父親決心把宋柯揍成一個男人,當時他的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沒有「愛」這個詞,只有愛黨愛國家,沒有愛父親、愛兒子。成長環境讓宋柯對情感的表達羞於開口。理性是一種不由分說的正確。

高曉松的成長環境則恰恰相反。在他的《矮大緊指北》中有這麼一段故事:

少年時代的高曉松,心情愉快地走在冬季的大街上,忽然間「當」的一聲,他眼前一片發黑,一摸臉,滿手是血。他四處看了半天,結果發現是一個大白菜幫子砸到了自己的腦袋,冬儲的大白菜凍得像塊磚。

高曉松血流滿面地衝到衛生所。護士心疼地在他的腦袋上豎著纏了一圈繃帶,高曉松立即想起電影裡敗退的敵軍才豎著綁繃帶,革命英雄都是橫著綁。於是他就要求護士橫著再綁一圈,護士說:「橫的地兒你也沒受傷啊。」高曉松非常堅持:「我沒受傷我也得這麼綁。」

頂著兩圈繃帶,高曉松自個兒回了家。他母親一看說:「你怎麼回事?」高曉松說:「走到街上不知道怎麼回事,被白菜幫子給開了瓢兒。」一家人什麼都沒說,也沒找人理論,接著吃飯,沒當回事。高曉松就是在這種寬鬆環境中長大。

他說,那次開瓢兒,讓自己的腦子徹底開竅,從此學習總是第一。

工具人

那年冬天的白菜幫子,讓高曉松後來的生活平步青雲,但42歲時的酒後駕駛,又讓他元氣大傷。

入獄前,他剛剛拍完電影《大武生》,還和許家印大老闆商議了一場音樂行業的強強聯手。但2011年的夏天,他蜷縮在東城看守所的鋪蓋卷裡,一想到電影、一想到音樂,就感到焦慮,如喪考妣。

但讓高曉松感動的是,許家印並沒有嫌棄自己,在獄中,他收到許老闆的口信,「不離不棄,一切照舊。」

高曉松人在看守所,但心已屬於許家印。

獲釋後,高曉松為表態度,決定把宋柯也拉入夥。這段時間,賣烤鴨的宋柯一直在研究餐飲聖經《海底撈,你學不會》。高曉松讓他入夥恆大的時候,他懷念音樂,卻又眷戀賣烤鴨,突然他又想起半年來一直想說的那句話,「音樂是一個偉大的行業!」

宋柯重回江湖。

恆大音樂的玩法,許家印給出了一個明確提議——1年要辦50到100場演出。即便這個數字一開始讓高曉松和宋柯覺得不可思議,但許家印很快用他操作恆大足球的邏輯說服了兩人。

2010年,恆大投入足球,當時的中國足球陷入了假球醜聞,產業陷入低谷,許家印找準抄底時機,一舉將恆大足球推向了頂峰,甚至一時間在整個亞洲所向披靡。而他們在音樂市場的打法,就是複製恆大足球。

音樂行業同樣處在低迷的狀態,恆大希望找到最專業的操盤手和最有市場的歌手,像足球聯賽的頻率一樣,大量進行商演,門票和贊助將撐起這套商業模式。而高曉松和宋柯就是那個最專業的操盤手。

許家印左手恆大足球,右手恆大音樂。他往一邊看的時候,是義大利名宿「銀狐」裡皮;他往另一邊看的時候,希望那個人是中國音樂教父宋柯。

宋柯說過:「我最大的驅動力就是虛榮。」他被許家印一語擊中,兩人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為表忠心,宋、高紛紛入股恆大音樂,宋柯熱情高漲,投在恆大音樂的錢,比烤鴨店還多;高曉松更是勢在必得,驕傲地說:「我們希望能建立一家百年唱片公司」。

第一個計劃,就是一口氣舉辦60場演唱會。

2014年年初,宋柯帶著鄭鈞和大張偉,跑到《天天向上》做宣傳,像賈伯斯當年發布iPhone一樣,宋柯用改變世界的口氣宣布:「用一張電影票的錢,看演出!」說完,臺下掌聲雷動。

高曉松打起廣告也毫不遜色,他到深圳衛視和黃健翔搭檔解說,節目組要求兩人在臺上要假裝很激烈的樣子,這樣節目好看。高曉松十分配合,開始在節目中撒開了吹,最狠的一段,是他宣稱要代表恆大音樂收購中國唱片和樂華娛樂。

高曉松的爆料,立刻引起業內譁然,大報小報紛紛猜測、深刻分析,最後記者跑去問宋柯,收購進展如何?宋柯一臉無奈,解釋說,曉松只是去弘揚一下恆大品牌,但沒想到他會這樣弘揚。

兩人賣力的宣傳,似乎並沒有奏效。

幾個月之後,市場的乏力和盈利下滑開始顯現。歌手號召力下降,除了贊助,再沒有更大的消費力。而且,母公司地產公司給音樂產業帶來的協同力量也並不多。2014年,他們的26場演出共為公司貢獻了4491萬元收入,這筆錢並沒有覆蓋成本,這一年恆大音樂節的毛利率,僅為-6.75%。

放言收購中國唱片和樂華娛樂後不久,高曉松、宋柯與恆大的合約到期,二人並沒有續約。

高曉鬆口中的百年基業,只撐了不到三年,虎頭蛇尾。

高曉松:所有人都老了,再沒有人死於心碎。我數著日子和錢,等著永逝降臨。

離開恆大的高曉松考慮是繼續創業還是讀博。但沒過多久,他就拉著宋柯走進了馬雲的太極禪院。

阿里星球,便在這次商議中,開始了初步的醞釀。

在恆大音樂的成績,讓人很難滿意,雖然宋柯說臨走時已給許老闆一切都料理周到,但他們迫切需要一個機會證明自己,這是對日漸老邁的雄心一個交代。

關於這個夙願,馬雲幾乎能給他們提供一切。

2015年7月,高曉松出任阿里音樂董事長,宋柯出任CEO。痛定思痛的高曉松,在發言的戲劇化處理上變本加厲,又宣布了一個難以挽回的諾言,「這將是我倆音樂職業經理人生涯的最後一站」。

同年,國家推行了「劍網2015專項行動」,首次將音樂版權作為重點治理領域,在嚴令之下,各大網站及App紛紛下線未授權音樂作品。音樂市場版權「紅線」被劃定,大戰正式拉開帷幕。

高曉松和宋柯身處旋渦中央,卻氣定神閒,他們此時做了一個攸關團隊生死的戰略性決策——他們幾乎放棄了播放器版權的戰爭,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另一個新型造物上,那就是阿里星球。

阿里星球由收購的天天動聽改版而成,將音樂製作、演出、場地租賃、購票、廣告宣傳整合在這一個平臺上,希望以此打造「音樂界的淘寶」。高曉松說,版權大戰是在一張大棋盤上下五子棋。簡直糟蹋。

「那麼大的棋盤,空餘的地方沒人落一個子,光擠在中間那一塊血拼。棋盤的中腹部是『音樂版權』,邊角地是音樂產業的其他環節。」那時的高曉松,用一個文縐縐的比喻,彰顯出了對格局的洞若觀火。

他有更大的願景,希望用阿里星球,讓音樂行業徹底改變:「我們爭取在三年內做成一家世界級的音樂機構」。當時,高曉鬆手裡的資源太足了,他說什麼都行。

在關鍵的時刻,他們做出了瘋狂的決定。但瘋狂只持續了幾個月。不滿的聲音開始出現,並甚囂塵上。

2016年初,蝦米音樂的創始人王皓主動調到了釘釘,隨後多個VP陸續出走,原天天動聽的整個市場團隊集體辭職。員工正在用行動向高曉松和宋柯表示抗議。

與此同時,阿里星球的運作也遠不如預期。

平臺最初設置了50個品類,預想每個品類有100個資源進駐。小半年過去後,每個品類只入駐了20個資源。另外,用戶增長緩慢,原來天天動聽的用戶存量也在迅速流失。

阿里失去了耐心。2016年12月11日,打開阿里星球,用戶看到的,是下載蝦米音樂的彈窗。

不久,阿里音樂公布了「阿里星球將在近期停止音樂服務」的公告。

高曉松和宋柯的幻覺,以白紙黑字的形式,破滅。

這款僅存活9個月的產品,下線時,在App store的評分僅有二星。阿里星球一夜之間的衰落,蝦米也受到了影響。整個團隊的氣勢,達到了冰點。

據艾瑞諮詢《2016年中國在線音樂行業研究報告》,2016年,QQ音樂整個矩陣在音樂版權的覆蓋率達到了90%,而阿里音樂只有20%。

2018年12月,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於紐交所上市。騰訊音樂鞭屍,阿里星球覆滅,版權失利,宋柯悄悄離去。

而高曉松則繼續充當他的網際網路「門客」,左右逢源,好像所有遺憾都能被遠方的詩意消化。後來阿里投資網易雲音樂,馬雲對音樂的布局有了新轉移,蝦米音樂受到被拋棄的揣測,命運開始變得撲朔迷離。

2020年年底,人們開始輕易地因一條傳言,為蝦米唱起了輓歌。老用戶的青春被提早鎖進了靈堂。

高曉松在20多年前就在標榜自己為「門客」,門客實現目標的路徑,就是通過依附某個主子,將自己工具化。

三日無君,便惶惶不安,是門客的常態,然而,高曉松卻一直能騰挪於各色顯赫之間,並達成歸屬。

或許,怪就怪高曉松的家訓,把詩和遠方根深蒂固地栽培進他的大腦,他老是望著遠方,然後把每一種德才兼備尊稱為大師,又把每一個大師物化為燈塔,這些燈塔永遠在彼岸誘惑著他。

他還是更適合拿一把假槍,四處流亡,並尋找時機就地裝死。

只是,可憐宋柯在音樂行業24年,從做唱片到演出,再到去阿里改變世界,數次輾轉,卻一直受制於角色的邊緣化和策略的不合時宜。雖然他老說高曉松是自己的貴人,但後者,多多少少,也在向外複製自己,讓宋柯也變成了一個用於侍奉的工具,而難以成為商業世界的傳奇。

就像蝦米的無路可選,在資本的殺伐下,文藝的宿命大抵如此,烏託邦的前提,是資本主義。

相關焦點

  • 蝦米音樂關停,高曉松和宋柯,兄弟消失在2020
    他們當年為阿里星球和蝦米音樂締造了宏大藍圖,如今都在各自生活中閒庭信步,並默許了這場死亡。阿里音樂的總設計師高曉松最近剛剛減掉了26斤肉,挽著13歲的女兒遨遊飯局;而另一位領袖——宋柯,在去年出任LIVE NATION中國地區董事長之後,便從公開場合人間蒸發。高曉松在年輕時,就領教了死亡的深刻。他錄取清華時,得到犒賞,前往青島旅行。
  • 高曉松和宋柯,兄弟消失在2020
    早在阿里星球倒下之時,蝦米音樂就失去未來,傳聞只是加速了它的死亡。失意收場的音樂故事裡,曾經有兩位關鍵先生。他們當年為阿里星球和蝦米音樂締造了宏大藍圖,如今都在各自生活中閒庭信步,並默許了這場死亡。阿里音樂的總設計師高曉松最近剛剛減掉了26斤肉,挽著13歲的女兒遨遊飯局;而另一位領袖——宋柯,在去年出任LIVE NATION中國地區董事長之後,便從公開場合人間蒸發。
  • 高曉松和宋柯,兄弟消失在2020
    早在阿里星球倒下之時,蝦米音樂就失去未來,傳聞只是加速了它的死亡。失意收場的音樂故事裡,曾經有兩位關鍵先生。他們當年為阿里星球和蝦米音樂締造了宏大藍圖,如今都在各自生活中閒庭信步,並默許了這場死亡。當然,這也是因為,他有宋柯。宋柯從1996年就和高曉松創辦了麥田,後來又一同加入恆大音樂,操持阿里音樂。他們就像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好萊塢的科恩兄弟,雖無血緣關係,但在事業上形影不離。高曉松學識淵博、出身書香門第,有驚人的口才和浪漫的理想,但遺憾的是他寫歌不會唱,創業不守業。
  • 阿里音樂集團成立:高曉松宋柯你好,劉春寧再見
    本著「詩和遠方」的理想離開綜藝圈的高曉松,轉身與其清華大學校友宋柯一起加入了阿里音樂,這倒也與高曉松此前所說的「在音樂上踏踏實實做事
  • 阿里星球停止音樂服務,宋柯與高曉松顛覆音樂產業的豪言要落空?
    今年4月份阿里星球開了一場半個娛樂圈都來站臺的發布會,其時,宋柯、高曉松和何炅組成的鐵三角聲勢浩大。後來,高曉松從阿里音樂董事長升任至阿里娛樂戰略委員會主席,宋柯從阿里音樂CEO一職調任至阿里音樂董事長,合一集團(優酷土豆)總裁楊偉東兼任阿里音樂CEO,這似乎暗示著阿里音樂將要發生變動。
  • 阿里音樂集團終於來了!高曉松任董事長、宋柯任CEO
    2015年7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微博宣布,成立阿里音樂集團,高曉松出任董事長,宋柯出任CEO
  • 蝦米音樂關停:高曉松音樂理想主義時空錯位
    2016 年,高曉松、宋柯、何炅加盟阿里音樂。資金、流量、人才的配比給了蝦米很大的支持。 2015年被稱作在線音樂元年,因為當年國家版權局發布了《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要求在2015年7月31日前,無版權音樂作品全部下線。這無疑是國內在線音樂遭遇的最嚴版權令。有數據顯示,當時各網絡音樂服務商共下線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220餘萬首。
  • 高曉松卸任阿里音樂:成也版權,敗也版權
    10月23日,高曉松正式卸任北京阿里巴巴音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由阿里巴巴創新業務事業群總裁朱順炎接任。從2015年7月加盟阿里音樂,到今年10月離開,4年時間裡,高曉松幾乎沒有做出任何成績。
  • 阿里的蝦米黯然離場,音樂的夢想無處安放
    同年,阿里再次出手,收購了用戶量突破兩億的天天動聽。2015年3月,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合併組成阿里音樂,高曉松擔任董事長,宋柯出任CEO,何炅任首席內容官(CCO)。同年7月,國家版權局發布《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的通知》,責令各網絡音樂服務商於2015年7月31日前將未經授權傳播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
  • 蝦米音樂是怎麼被搞垮的?
    阿里請來了著名音樂人高曉松擔任阿里音樂集團董事長,宋柯出任CEO,一年後,宋柯擔任董事長。高曉松改任阿里娛樂戰略委員會主席。蝦米成為阿里25個事業部中的一個。 可是呢,這兩位著名音樂人的加盟以及與背景雄厚的阿里巴巴的強強聯手,卻並沒有讓蝦米擺脫困境雄霸天下,反而每況愈下。
  • 阿里星球才不是播放器思維,它瞄準的是音樂產業2700億產值丨專訪宋柯
    至於音樂播放器的部分,則由阿里音樂雙輪驅動戰略中的另一輪——蝦米音樂來承擔。至於之前的非議,宋柯表示,「李易峰那件事情就是賣票賣淤了,我們畢竟第一次做」,「我們接下來做吳奇隆歌友會就非常順了,整個團隊基本上3秒鐘解決戰鬥,票就賣光了」。
  • 12歲的蝦米音樂消亡,是被阿里耽誤了嗎?
    2015年國家版權局組織的音樂版權正版專項整治之後,版權競爭變得更加激烈,隨後以QQ音樂為代表的騰訊,整合了蝦米音樂與天天動聽的阿里音樂,還有網易和海洋音樂集團,為了音樂資源的網際網路獨家代理權,版權費被抬高到數百萬。
  • 阿里星球首開產品上線發布會 ,CEO宋柯完整揭秘阿里星球
    此次發布會現場更是星光熠熠,黃渤、蔡康永、老狼、鄭鈞、郭德綱、李亞鵬等文娛明星悉數登場;環球唱片大中華區總經理張松輝、索尼音樂大中華區主席兼CEO徐毅等音樂機構高層也現身發布會;更有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司長於慈珂、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王炬和中國音協流行音樂學會主席付林等政府主管部門以及行業協會的領導出席。
  • 蝦米之死:健康的音樂商業模式到底在哪?
    宋柯和高曉松接手阿里音樂不久,剛好在2015年 10 月 31 日迎來「最嚴版權令」,阿里音樂下架了所有版權不清晰的歌曲。身為阿里音樂CEO的宋柯對媒體說:「這個行業很多人想渾水摸魚,這種狀態以後不會再有了。」
  • 蝦米音樂倒了,爺青結
    再到2019年,蝦米音樂的數據就更為慘澹了。根據極光大數據和易觀數據顯示,2019年,蝦米音樂的市場滲透率僅為1%,月活躍用戶量500萬——而同期QQ音樂的數字是它的50倍。甚至在2020年由於疫情影響,不少主流的音樂在線APP都獲得了一定流量增長,而在QuestMobile《2020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秋季大報告》中關於在線音樂APP用戶規模部分,都沒有蝦米音樂的身影。市場上的數據都在強調這一點,蝦米音樂已幾無存在感。阿里不是沒有拯救的想法。2019年6月,市場傳出網易雲音樂與蝦米音樂 「合併」的消息。
  • 沒人能救蝦米音樂
    再到2019年,蝦米音樂的數據就更為慘澹了。根據極光大數據和易觀數據顯示,2019年,蝦米音樂的市場滲透率僅為1%,月活躍用戶量500萬——而同期QQ音樂的數字是它的50倍。甚至在2020年由於疫情影響,不少主流的音樂在線APP都獲得了一定流量增長,而在QuestMobile《2020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秋季大報告》中關於在線音樂APP用戶規模部分,都沒有蝦米音樂的身影。市場上的數據都在強調這一點,蝦米音樂已幾無存在感。阿里不是沒有拯救的想法。2019年6月,市場傳出網易雲音樂與蝦米音樂 「合併」的消息。
  • 蝦米音樂關停:網友淚崩 一代人的青春落幕
    2013年1月,帶著這樣的想法,加上曾在阿里工作過幾年,蝦米音樂創始人王皓同意了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對蝦米音樂的收購。同年,用戶量超兩億的天天動聽,也迫於版權壓力賣身阿里, 2015年3月,阿里巴巴將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合併組成阿里音樂,高曉松擔任董事長,宋柯出任CEO,何炅任首席內容官(CCO)。
  • 蝦米之死:音樂是一種理想主義?
    情懷之外,蝦米的消失不會對王巖這些老用戶有實質性的影響,大家在朋友圈曬完「我和蝦米的故事」海報,喊一聲「爺青結」之後,依然照常打開網易雲和QQ音樂,度過擁擠的地鐵通勤或難熬的失眠夜晚。蝦米作為一個音樂流媒體產品的歷史結束了,但是蝦米用戶對於音樂的熱愛,和蝦米曾對中國音樂市場做出的貢獻成果保留下來,也留給了行業許多思考。
  • 宇博證券郭泰來:蝦米音樂的宿命使然
    前半生盜版橫行,付費艱難,後半生版權大戰,錯失良機,「純粹」造就了蝦米,同時也毀滅了蝦米,回到過去任何一個時間點上,不管蝦米創始人王皓,還是被阿里收購後的歷任負責人劉春寧、高曉松、宋柯,亦或是納入阿里大文娛體系後的俞永福、楊偉東、朱順炎,都做出了當時看起來最合理、最正確的決定,但最終的結果就是這樣。「蝦米是在夾縫中走過來的,能延續這麼多年已經很不容易了。」
  • 孵化音樂人,高曉松的網際網路+思考
    不過,當一切喧囂過後,是時候靜靜觸摸一下這情懷背後至深至切的夢想了。高曉松說:「這將是他職業經理人生涯的最後一站」,語氣裡蘊藏了他在音樂夢想上的執著,以及他對阿里音樂新平臺的期待。暫且不知道,加盟阿里音樂之後的高曉松,會在音樂事業上做哪些新舉措以及新突破,但在酷狗、QQ、百度等在線音樂平臺群雄爭霸的當下,高曉松為何偏愛阿里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