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宋這模式,能行嗎?」這是自阿里星球四月份上線以來,不少人對宋柯說的話。
確實,阿里星球在誕生之初遭遇了一些非議,這裡面,有天天動聽原住民用戶對不適的吐槽;有對這款APP過於龐大複雜的質疑;也有李易峰粉絲見面會售票過程的一些「紕漏」。
但這些問題,都沒有動搖宋柯對於將阿里星球做成一個「可交易的粉絲娛樂交互平臺」的信心。
在接受娛樂資本論採訪時,他感覺大家還在用一個音樂播放器的思維在討論阿里星球,「大家暫時還沒理解我們,我們要解決的是整個音樂行業的問題,你想想國內年度音樂產值大概在2700億元,播放器才能佔多少?」至於音樂播放器的部分,則由阿里音樂雙輪驅動戰略中的另一輪——蝦米音樂來承擔。
至於之前的非議,宋柯表示,「李易峰那件事情就是賣票賣淤了,我們畢竟第一次做」,「我們接下來做吳奇隆歌友會就非常順了,整個團隊基本上3秒鐘解決戰鬥,票就賣光了」。
而給予宋柯更大信心的是阿里音樂這一年來的業績:從四月份到現在,阿里星球月成交量達到千萬級;阿里音樂前五個月收入是去年全年的六七倍;現在,蝦米音樂和阿里星球雙平臺加在一起的日活量翻了三倍。
但對於宋柯而言,這些都不是他願意選擇在阿里音樂「幹到退休」的原因,最核心的是,他和高曉松都相信阿里星球能改變傳統音樂行業,通過網際網路解決行業各環節的資源、效率和變現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我和馬雲說,音樂行業有2000多億的產值,我們要做的是把這麼多產值的30%搬到阿里星球上來。」
而馬雲要求他們千萬不用急著賺錢的思維,也給了宋柯以信心,「今天外界對我們的所有疑問,都像當年淘寶被質疑一樣。」
在接受娛樂資本論採訪之前,李宗盛大哥剛剛在金曲獎上批評音樂從業者,「在坐各位的審美決定我們這個時代音樂的面貌。」,但是「你們都去餵豬食了」。
說到這些,宋柯苦笑道,「我就是大哥批判的那類人。」
「大哥是帶有精英主義理想的,這沒有錯,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像大哥那樣能寫出《山丘》,他是大哥,所以他能說那樣的話。」相比於音樂人,宋柯給自己的定位更傾向於是職業經理人,願景是幫助音樂人獲得收入上的尊嚴,「音樂行業特別不愛講『賣』這個詞,但是音樂人和電影人一樣,需要養家餬口。」而他去到阿里星球的立意,就是幫助音樂人。
「應該有他(李宗盛)這樣的人,時常站出來告訴音樂行業從業者們『你們做的很爛』,但是我不同意他的後半部分,」宋柯直言,音樂圈既要生產好的內容,但也需要好的商業模式,網際網路不會蠶食音樂行業。「網際網路其實就是跟電網、高速公路網、高鐵網是一樣的,都是基礎建設,基礎建設是不會影響內容生產的,反而是會幫助內容的生產和銷售更加通暢。」
至於為什麼要把天天動聽從一個播放器,變成阿里星球這樣涵蓋了粉絲遊樂、星球直播、幕後英雄等多種功能板塊的形態?
主要還是解決音樂播放器變現困難的問題,宋柯說「因為這個領域至今沒有一個讓內容方滿意的模式,沒有一個良性的商業模式」。
他回憶道,「2014年,我和高曉松在洛杉磯一起吃飯,聊關於平臺的想法,最後聊出來這麼一個平臺模式」。但最初這個想法的起源,並不是建立在一個音 樂播放器上的,而是從MySpace的成功和衰敗引發的思考。
「MySpace裡的音樂人一度很火,他們解決了音樂人和粉絲的連結,但問題是沒在這個連結裡嵌入交易功能,它的所有變現過程都需要在其他平臺實現的。所以無論音樂人在這平臺上再火,無法變現,最終導致音樂人流失。」
第一次打開阿里星球的幕後英雄板塊,可能會感到來到了一個音樂淘寶店:詞曲作者、演出商、經紀公司等都可以入駐開店,明碼標價,提供試聽,並在線上實現交易閉環。
雖然娛樂資本論也採訪過鄭鈞的《合音量》、幕後圈等服務於幕後音樂人的獨立APP,但是他們都沒有做到阿里星球這樣的大而全。對此,也有不少音樂人表示疑問:「我要是需要找作詞、作曲或者錄音室,在自己的朋友圈子裡問一下就可以了,為何去一個APP上面找?」
但在宋柯看來,這個時代已經變了,正因為音樂資源依然集中於小圈子,所以有更多「偏遠地區的年輕人沒有資源」,好比成名前的民謠新生代陳鴻宇(點擊藍字複習)。
阿里星球很願意為年輕人提供支持,不久前,陳鴻宇為自己策劃了一個徵集賀詞的活動,阿里星球為他做了執行,短短一個月時間就收集到作詞投稿1000多份,宋柯表示:「如果只在自己的小圈子徵集,可能一個月只能收到10首詞」。
阿里星球希望能幫助年輕音樂人們整合資源。
「音樂的可交易平臺雖然不能幫草根成長為大明星,但是對於小音樂人來說,至少今年是可以有收成的,先把今年給過了」,陳鴻宇徵詞一次,交易額幾千塊,雖然金額不大,但阿里星球更看中末交易的份數。
而對於成熟音樂人來說,阿里星球能夠幫助他們更大程度上地實現市場化,宋柯說:「小柯的人脈資源可不少吧,他都需要阿里星球」。原因有二,「第一,他朋友再多,也比不上網際網路上的資源」,宋柯還談到,一定程度上為了避免創作的同質化,音樂人也需要跳脫自己原有的小圈子;第二,「小柯最頭疼的問題是,他不好意思開口要價,如果我去向小柯邀歌,我們可能都不會提錢的事」,但是通過阿里星球的平臺競價,能夠給到小柯一個更加市場化的報酬。
目前,阿里星球平臺上入駐歌手幾千人,包括從蝦米平移過來的2萬音樂人,阿里星球上有4萬音樂人,唱片公司、經紀公司和合作類商家也有近千家。
同時,線下交易線上化也為年輕音樂創作人節省了許多時間成本。
「樸樹開始寫音樂是在1992年,遇見太合麥田是在1996年,出專輯是在1998年,陳鴻宇比他幸運,成名只用了一年多時間,在他創作的每一個階段,從製作、宣發、銷售、演唱會等等都可以通過阿里星球解決。」
不少音樂行業從業者都已經做出了預測,隨著版權領域爭奪歸於BAT三家之後,下一輪音樂變現爭奪的焦點在於粉絲經濟。
談到粉絲經濟,宋柯十分興奮,他說自己在天涯潛水8年,貼吧深度潛水5年,常玩微博匿名小號,算是在粉絲的圈子裡的深度潛伏者,對於粉絲行為早有觀察,「我們是從粉絲需求出發,而不是從網際網路理論出發」。
從數據來看,「粉絲遊樂」確實是阿里星球各個板塊中需求最旺盛的一塊,目前為了刺激粉絲活躍度,阿里星球頻繁出手,推出各種粉絲權益包。粉絲在努力地為偶像打榜,阿里星球在和粉絲發生越來越多的聯繫。
而「粉絲遊樂」板塊為阿里星球帶來的收益,也佔了全部收益的絕大部分。
但阿里星球不只是販賣粉絲權益包和演出票務,粉絲在這裡還可以加入粉圈,查看偶像行程,做任務為偶像做貢獻賺積分,贏取福利。而裡面如蓋樓、衝榜、賺積分等設定,都能看出貼吧、天涯等粉絲聚集地的影子。
粉絲入駐阿里星球粉絲圈之後,在平臺上的任何消費都和其等級勳章相關,可以通過增加貢獻值為自己打榜,登上星球爭霸榜的用戶有機會優先接觸偶像,得到更多的粉絲福利。
在粉絲社群互動上面,阿里運營團隊也有很多花樣玩法,比如為了做一場李易峰粉絲見面會,阿里星球前期先策劃了一個英倫之旅來預熱,維持線上熱度。之後還策劃了一個蓋樓行動,號召粉絲留言,每100層、500層的粉絲,就會獲得權益包的贈送。同時還在平臺上做了「寫給李易峰的情書」徵集、「為李易峰填詞」等活動。
接著的吳奇隆上海歌友會,也同樣招式多樣,譬如跟粉絲徵集歌友會的玩法,讓粉絲來決定這場歌友會的內容。還策劃了一個許願池的活動,就是大家用留言的方式說出自己希望吳奇隆做的事情,最後吳奇隆會挑選一些適合實現的願望。
另外,此次田馥甄發布新專輯《日常》,阿里星球策劃了一個「衝榜有禮,赴臺看HEBE」的活動,在所有參加打榜的仙草中選出等級最高的一位赴臺觀看HEBE音樂劇,這輪活動也是為HEBE入駐阿里星球預熱。
林宥嘉新專輯發布,阿里星球上幫林宥嘉開了一個「願望商店」,粉絲們參與蓋樓就有機會獲得林宥嘉演唱會門票。
以上羅列的這些,都是阿里星球上線後短短一個多月裡,平臺上湧現的明星活動。表面看來,阿里星球只是在為各種演出、活動以及專輯作品在做推廣,但其實他們的目的,是為粉絲創造更多能與偶像互動的可能性,從而培養出一個新型的粉絲經濟的市場。
譬如,以前一場歌手見面會,粉絲可參與的方式就是去到現場,但現在有了阿里星球,可能在見面會還沒開始前的那段時間裡,粉絲就已經完成了N次跟偶像互動,所以對粉絲而言,這個過程可能比見面會當天去到現場還要好玩。
只是,從大眾的角度考慮,阿里星球的諸多做法顯得複雜,學習成本,無疑是擺在用戶面前最大的一道坎。
但從粉絲的角度來說,這些情況似乎並沒有成為問題,無論李易峰粉絲幾十萬的蓋樓,吳奇隆的幾千個訂單、汪蘇瀧的近千條留言,都能看出粉絲的活躍度很高。或者這也是為何阿里音樂近期瘋狂砸資源的原因,按李易峰的粉絲留言所說:「只要能見到喋喋,蓋幾百萬層都行。」
當然,阿里星球在初期的運作上,並不是一帆風順,談到之前李易峰活動中出現的「訂票不成功」、「頻繁退票」等現象,宋柯也承認,那是第一次對瞬間流量的應對不足,但之後的吳奇隆、汪蘇瀧等活動,都處理的非常快速。
目前,阿里星球在票務方面的合作方是大麥和永樂,另外,憑藉宋、高兩人在音樂圈的人脈,阿里音樂在上遊領域和大唱片公司、大經紀公司、大藝人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我們依然會花錢在演出的合作上面,因為演出是版權之外聯繫用戶和行業最強的紐帶,同時阿里星球也會開發新的產品形態」,不只是歌友會、演唱會、甚至握手會這樣的形態,至於具體會是什麼樣新產品,宋柯賣了個關子。
當小娛將阿里星球和鄭鈞的合音量作比較時,宋柯搖了搖頭:「星球管的是全部,合音量主要是創作領域,我們和合音量做的還是不一樣,合音量注重的是B端和C端的關係,而阿里星球雖然也涉及兩端,但是我們連接的是B端和B端,C端和C端」。
既2B又2C,阿里星球為什麼不將粉絲遊樂和幕後英雄做成單獨的APP?
宋柯認為,2B和2C也可以很好地進行連接。阿里星球中天天視聽和粉絲遊樂兩個板塊的交互在於,粉絲在聽歌的同時可以追星,而天天視聽包括直播的部分,幕後音樂人可以玩直播,粉絲同樣可以玩直播,偶像更可以在這裡直播。而一個熱愛音樂的粉絲,也可以去幕後英雄的板塊,尋找自己喜愛的團隊。
因為音樂行業與其他行業的不同之處,就在於C端的用戶對B端的生產過程有極大興趣和參與度,所以2B和2C完全可以打通,也應該要打通。
說到阿里音樂的兩大APP,蝦米音樂和阿里星球雖在音樂播放器的功能上有所重合,但是「兩個播放器並不會選擇合併」,目前兩個平臺的後臺數據已經基本打通,未來兩個平臺會更多地通過粉絲經濟的方式進行互動,比如粉絲在蝦米音樂上聽歌,如果過程中產生了購買的欲望,會有便捷的渠道被引流到阿里星球去購買相應的粉絲權益包。
前不久,阿里集團成立了文娛工作小組,宋柯和高曉松也在這個小組之內,阿里集團的大生態也為阿里音樂提供了很多便利,UC和優酷土豆會是阿里音樂的流量入口,和淘系的合作則是解決了產品出口問題。
對於阿里星球的新模式,宋柯很有信心,他說,「我自己大膽預測,阿里星球會有大量的跟隨者,模仿者」。
未來,宋柯希望阿里星球會是一個跨類目的平臺,不只是音樂,不只是粉絲娛樂,而且可以通過阿里星球聯繫生活場景,與生活方式類電商相關,比如聽歌做任務贏積分可以換取一張肯德基的早餐券,這樣,粉絲經濟就有了更大的空間。
不過音樂類APP涉及生活場景消費,還是從未有過的事,這絕對是對用戶消費習慣的一次考驗。所以宋柯說:「對於這麼一個全世界都沒有過的、創新的粉絲產品,我們不著急,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