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宋柯聯手打造的「阿里星球」是個什麼鬼?

2021-02-13 藍莓會


高曉松作詞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引發的兩極分化評論,事實上幫阿里音樂實現了為即將推出的新娛樂平臺——阿里星球來進行造勢。目前,天天動聽名稱已改為「阿里星球」。

近日,筆者收到了阿里星球的內測邀請。在試用之餘,筆者先就其「自媒體內測邀請函」中的模式設定做一番拆解,供各位參考。

|這可能是娛樂行業史上最複雜的商業模式

阿里音樂官方用這張圖來定義阿里星球——

在這張包含藝人、用戶和商家的關係圖中,囊括了粉絲經濟,演藝活動,粉絲互動,商演代言,衍生品等娛樂產業環節。

對於這個宋柯口中「獨一無二」的史上最複雜商業模式,筆者有兩個感覺:

1.深度涉足音樂的巨頭在面對轉型中的音樂產業,通常沿用各自賴以起家的商業思維套路來應對。海洋音樂沿用傳統的「線下+資本」路徑、QQ音樂則沿用大IP戰略,阿里星球雖然號稱「史無前例」,但這種試圖無死角覆蓋娛樂業背後,仍有「萬能淘寶」的電商影子。 

2.「阿里系」的社交功能再度豐富。主打泛娛樂的阿里星球也是個有潛力的「興趣社交」工具,它不僅提供粉絲互動,還為Twitter、Instagram、微博等提供接口,意在為其導流。社交為媒體提供生存土壤,這才是娛樂自媒體在阿里星球上存在的理由。

|阿里星球眼中的娛樂媒體:徹底渠道化

在上述「藝人-商戶-用戶」的三角商業關係中,並沒有樂評人/娛樂媒體等角色設定——這並不是阿里星球有意忽略,而是專為這些媒體人開起了小灶。

接著來看這張圖:

以粉絲+交易的「名利場」模式,吸引來自微信娛樂大號與主題粉絲貼吧的自媒體大號、粉絲。這是阿里星球對「娛樂媒體號」的預設,它與那些主打「娛樂八卦」和「泛娛樂產業評論」的微信公眾號定位並無二致。

儘管阿里星球未將娛樂自媒體納入其「商業三角」,但它在邀請函中用大篇幅講解娛樂媒體入駐的好處。阿里星球這次真把娛樂媒體人當成了座上賓,但這會是「上座賓」嗎?

我們再來看這張圖:

阿里星球為娛樂媒體人設定的「入駐-發聲-互動」的發展路徑,也與微信自媒體公眾號類似(但內測版的阿里星球中,用戶在選擇了「自媒體人」和「樂評人」的標籤獲得身份通過之後,後臺並沒有發布原創內容的功能,遑論互動或收益)。任何人進駐這個「交易平臺」都需要有相應「收益」,這將成為娛樂媒體人後期持續產生優質內容的動力。考慮到了這一點,阿里星球針對「收益」模式作了如下設計——

若論自媒體人的收入模式,微信是個範例。微信自媒體的收入模式:微信導流(打賞、廣點通)、植入(俗稱「軟文」)、企業年單、線下活動、創投(FA與基金)、接受投融資或被收購。大部分自媒體停留在前三個階段。

再來看阿里星球的收益模式,看得到現金的只有商家對自媒體的「廣告採買」與「欄目冠名」,未見類似微信打賞功能的承諾——阿里星球的變現承諾依然只是簡單粗暴的廣告。

從「內容」到「粉絲」資訊的設定,阿里星球與微信/今日頭條的思路一致,而從「粉絲」到「圈子」的互動,思路與貼吧一致。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圈子」是娛樂媒體人的粉絲圈子(而非藝人粉絲圈子),我們不妨將之理解為自媒體人的主題貼吧+朋友圈。

官方在演示Demo中特別提示了其「平臺認證標識」和「原創保護功能」,不過並未詳述原創保護功能的原理,其做法可能依然參考微信或今日頭條。

|這張圖體現了阿里星球對媒體本質的理解:媒體即渠道

阿里能給娛樂自媒體的,不僅僅是一個發稿渠道,還能打破以往大部分微信娛樂公眾號利用「二手信息」加工、提煉和寫文章的現狀。但阿里星球能在多大程度上來打破娛樂圈裡信息不對稱的現狀,還有待正式發布之後再觀察。

|總結:阿里星球給娛樂媒體人的選擇題

在簡單拆解完自媒體內測邀請函後,我們談談對阿里星球的總體看法:

①既想做「綜合平臺」,又不舍「垂直媒體」。這個號稱「中國最大的泛娛樂交易平臺」,商業模式集合了阿里巴巴(B2B)、阿里媽媽(導流)、淘寶(B2C交易)的精髓;產品功能形態則集合了微信公眾號、朋友圈、個性化新聞app、直播app等當下諸多熱門內容app。在產品和內容日益「垂直化」的今天,阿里星球反其道而行之,將阿里星球做得「包羅萬象」,將給運營帶來相當大的挑戰。

不過阿里星球試圖聚攏娛樂自媒體人的想法,倒是個做「垂直化媒體」的架勢。


娛樂媒體人在這個星球上的終極進化形態是IP。如果說阿里星球試圖以「去中介化」,令在藝人和商家之間的「演藝掮客」們失業,那麼它也欲以粉絲與明星直接的交流,來打破「信息不對稱」導致的新聞斷檔和口水八卦。

自媒體人在阿里星球一開始不得不「渠道化」,只有粉絲突破量變之後,他們才有可能實現「平臺化」和「中心化」,因此娛樂媒體人在這裡的最終進化形態可能是「微信娛樂大號+主題貼吧」的媒體IP綜合體;

娛樂媒體人的圈層與分野。因關注對象不同,阿里星球的娛樂媒體可能出現明顯的分化。偏重關注藝人的媒體,將獲得巨量的粉絲和收入;偏重用戶/商家的媒體,可以成為娛評或用戶福利號。

但這並不絕對,媒體圈的一個特點是,一個成功媒體的用戶群體審美、品位都將趨同,有著清晰「畫像」,因此,具備較多用戶數的媒體,編發什麼文章都可以得到多數用戶的理解,簡單點兒說:Top級別的媒體內容更容易泛化,其圈層與分野反而並沒有那麼清晰。

文字與視頻時代,阿里星球如何進化。目前還不清楚阿里星球是否會開通視頻媒體功能,但既然已經如此對標微信、今日頭條和百度貼吧,而且阿里生態中也不缺乏視頻板塊,那麼視頻功能也許是在情理之中。畢竟,這個時代的文字產品,是比視頻、音頻都要原始、低效的引流/增粉工具,它所能帶來的付費用戶也極為有限,但它的生產、互動的成本和門檻都極低,只適合初期打基礎。在2016年,如果一個媒體還停留在文字形態,則它一定是不完美且註定會吃虧的。

如果阿里星球能積聚足夠的藝人、商家與普通用戶,那麼這封邀請函全部疑問將落到一個關鍵詞上——「利益分配」。因而娛樂媒體人所關心的終極問題是:他們如何在微信公眾平臺等現有平臺和阿里星球上權衡,並實現利益最大化。筆者給各位的建議是:先入駐,再調整,觀望只可能會錯過一個內容商業化的機會。

文:李拓  來源:虎嗅

·往期精彩內容·

————  點擊文字連結,即可查看相關詳情  ————


[掃一掃]藍莓會訂閱號

中國領先的品牌公關與營銷傳播高端社群,

致力為營銷精英提供學習、

交流分享與跨界合作

的資源分享平臺

·藍莓會已經入駐以下平臺·

相關焦點

  • 高曉松和宋柯,兄弟消失在2020|高曉松|宋柯|蝦米音樂|刀郎|阿里音樂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音樂生意——阿里星球把歌手、粉絲、唱片公司、演出單位一籃子承包,讓他們在自己的平臺上買賣、社交,在最底層給中國音樂「通電入網」,對當時版權戰爭的對手騰訊,簡直是降維打擊般的嘲笑。高曉松講到一半,把肯德基老總拉上臺,強調企業與企業的強強聯手。
  • 阿里星球首開產品上線發布會 ,CEO宋柯完整揭秘阿里星球
    這是阿里音樂繼上個月正式推出阿里星球體驗版後的盛大「亮相」,經過1個月的公開測試,阿里星球日活躍用戶已取得超百萬的亮眼成績。而張宇、王長田、哈文等影視、體育、IT和投資界大佬組成的超級跨界組合的到來,更是讓人對阿里星球的未來充滿想像。發布會一開場,由阿里音樂集團CEO宋柯、董事長高曉松、CCO何炅組成的鐵三角即以太空人獨特造型登場,在所有嘉賓始料未及之時大跳太空舞。
  • 阿里星球停止音樂服務,宋柯與高曉松顛覆音樂產業的豪言要落空?
    今年六月份,宋柯接受娛樂資本論專訪時就表示,阿里星球並不是音樂播放器思維(點擊藍字複習)。那時,阿里星球的定位是「可交易的粉絲娛樂交互平臺」,而現在它是一個「粉絲娛樂的互動交易平臺」。從「可交易」到「交易平臺」,關鍵詞先後順序的變化就可以看出阿里星球的策略重點正在默默發生調整。
  • 高曉松和宋柯,兄弟消失在2020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音樂生意——阿里星球把歌手、粉絲、唱片公司、演出單位一籃子承包,讓他們在自己的平臺上買賣、社交,在最底層給中國音樂「通電入網」,對當時版權戰爭的對手騰訊,簡直是降維打擊般的嘲笑。高曉松講到一半,把肯德基老總拉上臺,強調企業與企業的強強聯手。
  • 高曉松和宋柯,兄弟消失在2020
    今年6月,高曉松直播翻車,公眾形象陷入危機,隨後一則「小餐館因疫情難以經營,高曉松花萬元吃頓飯以示支持」的消息,讓輿情峰迴路轉。高曉松負責開炮,宋柯負責執行。2015年的阿里星球發布會,是兩人最後一次雙打配合。二人與何炅別彆扭扭地在臺上跳完一支太空舞之後,開始輪番上臺講述阿里星球的雄謀大略。
  • 蝦米音樂關停,高曉松和宋柯,兄弟消失在2020
    高曉松負責開炮,宋柯負責執行。2016年的阿里星球發布會,是兩人最後一次雙打配合。二人與何炅別彆扭扭地在臺上跳完一支太空舞之後,開始輪番上臺講述阿里星球的雄謀大略。當時在高曉松眼中,阿里星球格外崇高,它是一種商業的理想主義樣本。
  • 阿里音樂集團成立:高曉松宋柯你好,劉春寧再見
    本著「詩和遠方」的理想離開綜藝圈的高曉松,轉身與其清華大學校友宋柯一起加入了阿里音樂,這倒也與高曉松此前所說的「在音樂上踏踏實實做事
  • 阿里星球的發布會把大半個娛樂圈都請來了,又透露了哪些信息?
    阿里星球在上線一個月後,阿里音樂為它辦了一場流行音樂裡響兒最大的發布會,阿里星球的仨高層:高曉松、宋柯、何炅靠刷臉刷人脈的,把當紅的大腕兒都用上了。現在阿里音樂這鐵三角,CEO宋柯負責管理、運營,董事長高曉松負責招商、國際業務,首席內容管何炅則更多負責阿里音樂的泛娛樂業務。
  • 阿里星球才不是播放器思維,它瞄準的是音樂產業2700億產值丨專訪宋柯
    但對於宋柯而言,這些都不是他願意選擇在阿里音樂「幹到退休」的原因,最核心的是,他和高曉松都相信阿里星球能改變傳統音樂行業,通過網際網路解決行業各環節的資源、效率和變現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只是,從大眾的角度考慮,阿里星球的諸多做法顯得複雜,學習成本,無疑是擺在用戶面前最大的一道坎。但從粉絲的角度來說,這些情況似乎並沒有成為問題,無論李易峰粉絲幾十萬的蓋樓,吳奇隆的幾千個訂單、汪蘇瀧的近千條留言,都能看出粉絲的活躍度很高。或者這也是為何阿里音樂近期瘋狂砸資源的原因,按李易峰的粉絲留言所說:「只要能見到喋喋,蓋幾百萬層都行。」
  • 高曉松卸任阿里音樂:成也版權,敗也版權
    10月23日,高曉松正式卸任北京阿里巴巴音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及法定代表人。由阿里巴巴創新業務事業群總裁朱順炎接任。從2015年7月加盟阿里音樂,到今年10月離開,4年時間裡,高曉松幾乎沒有做出任何成績。
  • 阿里星球的更新,真的是一場錯誤嗎?
    但,阿里星球的這次更新,真的是媒體所描述的那樣,是一場錯誤麼?我想從阿里星球不做什麼、要做什麼和未來將要做什麼,簡單分析一下。所有的積怨都始於5月份的那場發布會,當在線音樂、粉絲遊樂、大牌直播、幕後英雄這4個板塊推出之後,業內一直持懷疑態度,正如耳東老師所言:「好像什麼都有,又好像什麼都沒有」。
  • 阿里星球正式停止音樂服務,是阿里音樂的一次「壯士斷腕」?
    這宣告著上線8個月的阿里星球,上線初時阿里音樂鐵三角(高曉松、宋柯、何炅)「顛覆音樂產業」的豪言猶在耳側,現在卻徹底與音樂播放器剝離,一路奔著粉絲運營社區去了。如果說這次改版是阿里星球在網絡音樂產業進程中的一次競爭戰略,那麼停止音樂服務大概就一個不可避免的環節——於阿里星球而言——拆卸掉身上無用的盔甲。這次變動一直是早有跡象的。今年6月,宋柯曾對媒體表示,阿里星球並不是音樂播放器思維,而是一個「可交易的粉絲娛樂交互平臺」,這個定位其實才是阿里星球的初衷。
  • 上線一個月後,阿里星球究竟怎麼玩粉絲經濟?
    阿里星球分為粉絲遊樂、天天視聽、幕後英雄三個板塊,這既在產品功能上形成了區隔,也給粉絲運營提供了空間和可能。 要真正做好粉絲經濟,以下幾個問題可能是阿里星球需要重點考慮和解決的: 作為從傳統音樂行業老炮與網際網路電商大神結合的產物,阿里星球自產生之初,始終存在著兩股力量的博弈:音樂思維和電商思維。集團CEO宋柯、董事長高曉松在音樂行業浸淫多年,此番從恆大音樂轉投阿里音樂,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阿里巴巴的大平臺及背後的優勢資源。
  • 阿里音樂集團終於來了!高曉松任董事長、宋柯任CEO
    2015年7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微博宣布,成立阿里音樂集團,高曉松出任董事長,宋柯出任CEO
  • 別說阿里星球放棄夢想了,阿里大文娛生態的協同大幕已經拉開!
    今年6月,時任阿里音樂CEO的宋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阿里星球並不是音樂播放器思維,而是一個「可交易的粉絲娛樂交互平臺」,這個定位才是阿里星球的初衷。近日阿里星球CEO楊偉東也曾表示,阿里星球將發布新版本,進一步強調阿里星球本身的粉絲社區的定位。
  • 一波三折音樂夢,阿里音樂路在何方?
    在新的發展階段,從任何方面來看,阿里音樂都是一支無法忽視的力量,但是在在線音樂市場進入戰略決戰期間,阿里音樂卻犯了發展路線上的錯誤。2015年7月15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高曉松、宋柯已正式加盟阿里音樂,分別擔任董事長、CEO兩大要職。宋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加入阿里音樂以後,兩人分工會很明確:高曉松主外,負責內容和戰略;宋柯主內,負責經營和管理。
  • 12歲的蝦米音樂消亡,是被阿里耽誤了嗎?
    雖然阿里花費巨資購買滾石、華研音樂等知名唱片公司的獨家音樂版權,也和貝塔斯曼音樂有音樂數字版權分發協議,但其對手強強聯手,在2016年,海洋音樂集團與騰訊QQ音樂合併後上市,新的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已擁有超過2000萬首歌曲,擁有中國最大的音樂版權曲庫,此後,阿里進一步失去滾石、華研、相信三家公司的獨家授權,騰訊音樂可以算是階段勝利了。
  • 搭上大麥網之後,折騰了三年的阿里音樂終於走上正軌
    俞永福執掌下的阿里大文娛集團,至今已經歷了多輪調整。上周剛剛整合完電影業務,現在又將手伸向音樂,如果算上高曉松和宋柯的職務變動,這已是阿里音樂經歷的第二次人事與業務調整了。阿里和QQ音樂的版權互授談判,因為價格問題而談崩,時任阿里音樂CEO的宋柯喊出了「雙App時代」的口號。2016年4月,阿里音樂推出了新品牌「阿里星球」——依託於天天動聽的音樂播放+粉絲經濟+交易平臺。宋柯和高曉松的心思也一目了然:他們希望將早年在唱片公司造星的經驗搬到網際網路。
  • 蝦米音樂關停:高曉松音樂理想主義時空錯位
    我的幾千首音樂要儘快找個音樂平臺把我喜歡的這些音樂重新下載收藏。」 2013 年,蝦米音樂投入阿里懷抱,屬於阿里巴巴創新業務事業群。次年,蝦米音樂斥資 3000 萬元買下了《中國好聲音》第三季的音樂版權。 2016 年,高曉松、宋柯、何炅加盟阿里音樂。資金、流量、人才的配比給了蝦米很大的支持。
  • 阿里為什麼做不好「音樂」?
    想當年,阿里巴巴先後收購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請來高曉松、宋柯、何炅組建阿里音樂集團,意氣風發,野心勃勃,卯足了勁要顛覆中國音樂產業。 然而,8年過去了,曾經3億用戶的天天動聽早已被阿里玩死了,蝦米音樂也一直沒什麼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