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發行的新專輯《自傳》裡,五月天唱道:「在我的時代/還有唱片行/如同博物館/裝滿了希望」,如今,看著遍布大街小巷的咖啡館和電影院,有多少人還記得,曾經那些動輒攻陷街頭每個角落的唱片行?
網際網路的來襲終止了唱片業的黃金時代,實體專輯銷量的逐年下滑,使大眾直觀地發現,音樂行業愈發「不景氣」了。但是,也正是得益於網際網路的諸多新特性,近兩年國內的音樂市場在政府推進版權規範化進程的大背景下,又逐漸顯露出新的發展潛力。
一直以來,全球數位音樂平臺主要存在著兩大盈利模式,一種是以iTunes為代表的專輯付費下載模式,另一種便是以Spotify為代表的會員付費包月模式,而目前,隨著中國智能終端市場佔有率的不斷提升和行動支付的日益成熟,一種結合了「會員包月」和「付費專輯」的新商業模式開始崛起。
挨過了盜版成災的時代,周杰倫、Bigbang、鹿晗、周筆暢、李宇春、林宥嘉、五月天等國內外音樂人在各大數位音樂平臺上陸續發行的正版付費專輯均取得了驚人的銷量成績。國內首創此發行模式的QQ音樂於前段時間宣布,其數字專輯銷售額已經突破一個億;阿里音樂自今年五月推出付費專輯業務以來,銷售額也突破了2000萬元;同時,網易雲音樂向新京報記者透露,其付費數字專輯用戶半年增長超過了350%。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QQ音樂、阿里音樂、網易雲音樂三家數位音樂平臺的高層負責人,從他們披露的直觀數據和一手資料中,你也許能夠更加了解「會員包月+付費專輯」這個音樂盈利模式新生兒的現狀及問題。
微信號:yuleyidian
新京報文娛採編團隊炮製
本號內容均屬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2015年,被阿里巴巴集團收購的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重組為阿里音樂。其中,蝦米音樂繼續專注音樂人領域,不過,宋柯說,阿里星球籤下的全方位合作藝人版權增加,去年用戶量和日活量翻了一倍以上,「蝦米已經不是僅僅專注在小眾音樂人和長尾效應,早已經是一個主流播放器。」
數字專輯銷售額累計排行榜
(註:所有數據均截至記者截稿前)
[第一張付費數字唱片]
2016年5月20日,五月天新專輯《自傳》開始預售(阿里星球還沒上線前,蝦米音樂就已做過不少付費音樂嘗試,包括今年年初的丁當新專輯。)
[擁有哪些版權]
40家以上(BMG、SM、滾石、相信、華研、寰亞、先鋒創意、發現音樂、太陽動力、唐羽文化、擎天娛樂、風潮、巨匠、兵馬司等),擁有環球、貝格、摩登天空等非獨家版權方曲庫,整體曲庫已擁有千萬量級
[發售數字專輯/單曲總量]
10張(其中EXO《EX'ACT》為雙專輯)
[迄今為止數字專輯銷量最高紀錄]
EXO《EX'ACT》(韓文版)+EXO《EX'ACT》(中文版)
2007年開始形成會員服務模式,2013年以來實施正版化戰略,2014年首創數字專輯發行新模式。據悉,QQ音樂下一步發展的核心戰略叫做「MUSIC+」計劃,該計劃把每位加入的明星當成獨立的IP,為其提供全方位的推廣方案,意圖打造出另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
數字專輯銷售額累計排行榜
[第一張付費數字唱片]
2014年12月24日,周杰倫《哎喲,不錯哦》(內地第一張付費數字專輯)
[擁有哪些版權]
超過30家唱片公司(華納、索尼、YG、杰威爾、Believe Digital、少城時代、燦星、福茂唱片、時代峰峻、風華秋實、夢響當然等);不少獨立的藝人工作室(李宇春、王力宏等)
[發售數字專輯/單曲總量]
73張
[迄今為止數字專輯銷量最高紀錄]
周杰倫《周杰倫的床邊故事》105萬張
一直遵循的產品理念是「用戶至上」,通過不斷提升用戶體驗(優質歌單、精準的個性化推薦以及良好的社區氛圍等)而產生的黏性極高的用戶是網易雲音樂的最大優勢。此外,網易雲音樂也注重對小眾藝人的挖掘、扶持和推廣。
數字專輯銷售額累計排行榜
[第一張付費數字唱片]
2015年6月2日,BIGBANG《A》
[擁有哪些版權]
版權曲庫數量超過1000萬首,覆蓋環球、華納、索尼、杰威爾、福茂、英皇、華誼、YG等主流唱片公司。其中,擁有包括傳世樂坊、瑞鳴唱片、無限星空、KT、CJ E&M等數十家版權方的獨家版權。
[發售數字專輯/單曲總量]
約27張
[迄今為止數字專輯銷量最高紀錄]
周杰倫《周杰倫的床邊故事》37.3萬張
👆2015年6月2日,BIGBANG《A》
如今,國內歌手的數字單曲一般為2元/首,專輯一般為20元/張,國外歌手的作品價格則高低不定。這些不同的價格都是基於怎樣的標準制定出來的呢?
QQ音樂總經理吳偉林解釋說:「作品定價一般是平臺項目部與唱片公司協商的結果,根據以往SP(服務提供商)等彩鈴定價基礎,從歌曲成本及渠道成本多方考量,一般是單曲2元,MINI數字專輯(2至3首歌曲)5元/張,完整數字專輯(10首歌曲左右)20元/張。」
這樣的定價是否合理?阿里音樂集團CEO宋柯表示,中國的數字專輯價位,基本是與世界市場定價規則匹配的:「數字專輯最早的鼻祖是iTunes,9.99美元/張,而美國的平均家庭月收入約5000美元,我們中國一些城市每月收入基本也能夠達到5000至1萬元,所以國內每張數字專輯定價15至20元,我認為是合理的。」
👆暢銷的國外歌手專輯
付費數字專輯業務的推出為國內各大數位音樂平臺帶來了新型盈利入口,但這卻引起了部分包月會員的質疑:為何已付費成為平臺會員,卻仍需要為某些數字專輯買單?
網易雲音樂CEO朱一聞給出的解答是:「主要是因為目前的大部分歌手的數字專輯銷售是由版權方統一規劃上線時間和發售價格,而不是單一平臺自己設定,牽涉到的方面比較複雜,因此難以歸入平臺會員體系。」
宋柯在談到阿里音樂關於這方面的運作幕後時,也描述了相似的情況:「銷售策略其實是內容方來決定的。如果內容方願意讓包月會員享受這個付費專輯,那平臺方是不會幹涉的。」
對於以後會不會打破現狀,宋柯補充說,「我個人認為未來也許會出現播放器的付費分層和產品分級,更高級一些的會員包月業務也許便能夠享受到所有付費專輯,我們作為平臺方其實是希望推動這種改變的,現在全世界的數位音樂市場的遊戲規則還沒有固定的標準,正在逐漸制定中。」
👆林宥嘉、周杰倫、薛之謙等熱門歌手的新專都有出現過用戶已為音樂平臺會員,卻還要花費一筆錢專門購買專輯的情況
宋柯曾說,在傳統唱片時代,中間商既不決定產品內容,也不決定產品變現,卻可以拿走整個唱片收益的70%,內容提供方則只能取得百分之十幾的收益,正是這種不健康的分成比例從根本上拉著音樂行業倒退。
而目前,數位音樂平臺的盈利模式是否有所改善了呢?宋柯認為:「今天到網際網路時代,中間方只剩下個別版權代理公司、藝人經紀公司或演出商,如果沒有中間商,五五分成,特別合適。而如果中間商拿走盈利的10%、15%甚至最高20%,不能讓兩邊低於40%,這個實現的話,音樂再往上發展的機會就多了,爆發的機會也就來了。」
當記者問到,現在音樂平臺這邊是否可以拿到40%的分成?宋柯透露:「肯定的,這在未來也一定是個不會被取代的商業模式。可以想像,如果賣一張專輯1塊錢有5毛、或者4毛多落我手裡的時候,我也當然願意做好專輯、把它賣出去。」
各大數位音樂平臺進行「版權大戰」的過程中,不少聽眾在詬病,「手機裡需要安裝好幾個APP,才能滿足日常聽歌需求。我們才是受苦的人。」對於此,騰訊數位音樂部產品經理計鳴鐘早在日前就表示,版權大戰其實應該叫版權規範,因為如果好的內容得不到版權的重視,也就不會有好內容繼續產生。
那麼關於未來各平臺的資源是否有整合的可能呢?雖然沒有給出確切日期,但是QQ、阿里、網易雲音樂三家音樂平臺負責人的態度倒是驚人的一致:「我們希望未來各平臺的音樂版權資源能夠實現互通和共享,以開放的心態,努力促進音樂產業共同繁榮。」
在2014年開始籌備專輯時,就提出了要做數字專輯的概念。在歐美,數字發行的模式已經相當成熟。在中國,很多人也是通過手機網際網路聽歌,對於主動購買實體專輯的訴求越來越低。在歐美盛行的數字發行方式既然可以受到當地受眾的廣泛認可,我想在中國也具有可行性。生產數字專輯相比生產實體唱片省去了灌制出版發行的環節,但具體製作音樂的成本並不會因此降低。並且,當初發專輯時,銷量並非第一考慮的因素,更多的其實是希望通過這種新穎的模式來讓更多人關注到我的音樂。我暫時不會有出實體唱片的計劃,實體專輯可能會成為歌迷收藏作為紀念的一種方式吧。我也偶爾還會購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歌手唱片作為收藏。
輸入以下關鍵詞查看精彩內容
吳亦凡丨李光洙丨劉雯丨陳意涵丨華晨宇丨全智賢丨楊冪丨金星丨郭敬明丨周冬雨丨郭採潔丨郭碧婷丨周華健丨倪妮丨劉愷威丨張歆藝丨竇靖童丨趙寅成丨張惠妹丨李晨丨鄧超丨筆筆聲音丨昆凌丨吳秀波丨劉亦菲丨孫儷丨張晉丨金秀賢丨蔡康永丨馬伊琍丨李鍾碩丨張震丨宋智孝丨諾一丨Ella丨井柏然丨尹恩惠丨陳冠希丨黃渤丨朱茵丨娜扎丨張曼玉丨陳妍希丨湯唯丨王菲丨鹿晗丨周星馳丨徐崢丨林心如|姚晨丨張鈞甯丨佟麗婭丨石原裡美|楊洋丨大S丨張智霖丨F4丨崔始源丨蘇志燮丨吳彥祖丨鍾漢良|劉亞仁丨周星馳丨阮經天丨黃秋生丨小宋佳丨陳坤丨吳秀波丨張天愛丨黃致列丨張栢芝丨樸寶劍丨徐佳瑩丨吳磊丨範曉萱丨李玟|鞏俐丨關曉彤丨宋仲基丨容祖兒丨金鐘國丨宋慧喬丨謝霆鋒丨高曉松丨老狼丨許魏洲丨滿江丨餘文樂丨黃景瑜丨晉久丨王子文|張雪迎丨竇靖童丨賈靜雯丨白敬亭丨宋茜丨湯唯丨薛之謙丨蔣欣丨俞飛鴻丨草蜢丨紅白CP丨孫紅雷丨李安丨黃軒丨金晨丨蘇打綠丨唐嫣丨江疏影丨李政宰丨鍾漢良丨SNH48與粉絲
微信號:yuleyidian
新京報文娛採編團隊炮製
消滅無趣,慣走冷幽默
做粉絲心中的知心樹洞,偶像明星眼中的非主流舞臺
你喜愛的一切,在這裡都會遇到
若您對我們有什麼建議或想看到的好玩選題、投稿,歡迎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