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音樂旗下新籤藝人陳立農發布的首張個人全新數字專輯《格格不入》最近火了一把。這張專輯上線一分鐘就賣了500萬,而且數字還在持續增長中。根據公開數據顯示,由於超過90%的用戶在QQ音樂上購買這張專輯,《格格不入》一口氣刷新了平臺七項認證紀錄。看著這樣的銷量成績,八姐不由為現在藝人、粉絲和音樂平臺的共創能力以及智慧財產權意識在新一代的普及率感到欣慰,而現在的QQ音樂更是超越了以往播放器的老印象,儼然變成了粉絲們追愛豆的「星粉互動」社區。
事實上,近年來,在音樂行業中,數字專輯已悄然從黑馬變成了主流。粉絲們紛紛把購買愛豆的數專,作為他們支持愛豆的表現。至少,八姐身邊的小盆友們已經把購入數字專輯作為行動標配。
數字專輯成為音樂市場的主流
從市場實際數據來看,數字專輯的銷售量也的確很喜人。2014年,當付費數字專輯剛誕生之時,銷售額僅350萬;短短幾年時間,國內的付費數字專輯就產生了15.3億的銷售額。僅2019年一年就有143位歌手發布了付費數字專輯,銷售總額高達6.7億元,實現了191倍的增長。
(該圖片來自於「FUNJI種瓜基地」)
甚至數字專輯銷量一度成為了現象級新聞。比如,張藝興最新的《蓮》的銷售額至今已達4000萬,蔡徐坤的《YOUNG》總銷售額則超過6700萬元,肖戰《光點》已破億,這些數字估計都讓音樂人和音樂廠牌們看到了國內音樂付費的希望。
以上種種似乎也都說明,數字專輯儘管從銷售總額上依然不算大,但站在風口上,將要或正在成為當下在線音樂市場的主流。
國內數字專輯頭號玩家
因此,「數專」也成為了各大音樂平臺爭奪的焦點。根據第三方網站的統計,幾乎所有主流的音樂平臺,包括QQ音樂、網易雲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以及咪咕音樂等,都參與了數字專輯的售賣(該統計不包含蝦米音樂)。
在數字專輯的前十名銷量榜中,QQ音樂表現相對搶眼。TOP10的榜單裡,周杰倫、張藝興等8張專輯的最高銷量都來自QQ音樂,呈斷層領先態勢。網易雲音樂也表現不錯,華晨宇的《好想愛這個世界啊》和王一博的《無感》銷售量也十分能打。但綜合看來,前十數專銷售榜中,無論是高銷售額的數專數量,還是總體銷售額,QQ音樂都處於領先的地位。
而數字專輯也成了騰訊音樂財報的亮點。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公布的2019全年財報中,就指出蔡徐坤EP《YOUNG》憑藉QQ音樂單平臺突破1000萬張的成績,同時以總銷量第一的成績,成為2019年「數專之王」。該數專在2020年2月再次以突破1200萬張的銷量成績刷新自己所保持的全網第一紀錄。直到4月,這個紀錄才被QQ音樂更高銷量的新成績打破。
也正是因為QQ音樂在數專宣發上表現被認可,2019年國內獲得美國唱片協會RIAA白金唱片認證的23張專輯中,有19張都選擇在QQ音樂發售。除周杰倫、蔡徐坤等華語藝人之外,Justin Bieber、Taylor Swift等眾多國外大牌藝人也將QQ音樂作為與中國市場及粉絲溝通的窗口。
截至目前的數據統計,Taylor swift的《Lover》在QQ音樂上的銷量已經高達1514萬首,Justin Bieber《Changes》銷量588萬首,創下了多項認證紀錄。
粉絲經濟與生態是關鍵
平臺如何把數專運營好,必須要把握關鍵,也就是要明白「數字專輯為什麼能在這個時代崛起,並創造出如此驚人的「銷量奇蹟」?八姐認為,除了有數位化對傳統音樂形式改造的原因之外,其背後最為重要的就是粉絲經濟的成長。
(圖片來源:騰訊研究院)
在傳統的音樂產業鏈中,歌手、創作者和消費者之間的鏈條是很長的,中間被加進去了唱片公司/演出經紀公司以及線下音樂售賣方等等。但當音樂產業整體數位化了之後,網際網路也開始重塑了產業鏈,減少市場中的冗雜部分。如同當初的電商平臺,以及高喊著「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廣告詞一樣,音樂產業也不例外。在創作者/歌手與消費者之間的鏈條正在被縮短,恰好又撞上了「Z世代」以及智慧財產權意識的普及,粉絲經濟才成為了音樂市場商業化的關鍵。
在這其中,各個音樂平臺也都在努力抓住機會。在數位音樂付費方面,更是呈現出全面繁榮發展局面。據公開數據,自從2014年中國數位音樂產業發行第一張數字專輯以來,截至2019年,每年全網第一的數字專輯的銷量以平均超過83%的年複合增長率持續高速增長。我們有理由相信,相關成績在2020年只會有更亮眼的表現。
而QQ音樂從成立之初,就開始考慮怎樣做好對歌手及粉絲的服務。據公開報導,彼時相關業務的負責人就曾這樣說過:「我們開始想一個問題,在怎樣的情景和條件之下,網民願意付費購買正版音樂?我們的答案不僅是歌曲本身,還有服務。」
在這種理念的支撐下,QQ音樂以服務的心態躬身入局,這才最終抓住了粉絲經濟的風口。
QQ音樂運營粉絲經濟的獨特方式
那麼,想著要做好服務的QQ音樂,具體都是怎麼操盤的呢?根據八姐觀察,首先QQ音樂創造了很多吸引粉絲的新玩法。
例如在QQ音樂平臺的數專售賣界面,就有包括4種專屬語音、專屬視頻、粉絲銘牌、獨家拍立得、限時奪寶籤名周邊等眾多「玩法」等待粉絲去解鎖。
其次,QQ在細節上下足了功夫,根據每個藝人每張專輯的風格定製,最大限度的引發粉絲的熱情。
比如結合藝人自身特色,進行「量身定製」。以張藝興專輯《HONEY》為例,QQ音樂為其貼合專輯主題特別設計了3D互動效果專輯,讓封面上那隻象徵著勤勞努力,為粉絲提供蜂蜜的「國際蜂」活靈活現地出現在每個人的面前。
另外,發揮自己的社交基因優勢,QQ音樂也努力增強粉絲和藝人的互動與交流。
與實體專輯不同,數字專輯不是一個歌曲的存儲載體,而是連接音樂人與粉絲,粉絲和粉絲的橋梁。
因此,粉絲與明星的線上互動是必不可少的。QQ音樂在微博上發起了#大牌空降評論區#的話題,鹿晗、邊伯賢、Taylor Swift、Justin Bieber等藝人都空降QQ音樂歌曲評論區,與粉絲互動。這種深度合作形式,在其他同類音樂平臺上都是很少見到的。
除了線上互動,QQ音樂還會自製一些綜藝節目讓粉絲實現與愛豆互動的願望。例如《樂見大牌》、《見面吧電臺》、《見面吧首唱》等,這些節目注重音樂內容的整合,將歌手訪談與歌曲宣發融為一體。雖然現在傳統音樂訪談綜藝節目日漸式微,不過基於音樂平臺的《樂見大牌》等節目還是為有精準需求的音樂用戶搭建了一個更貼近真實,且具有高觸達率的內容環境,讓樂迷更全面、客觀了解年輕歌手。
總而言之,QQ音樂為了把粉絲經濟玩轉,不管是在專輯售賣方面,還是加強藝人與粉絲互動方面,八姐認為的確花了很多功夫與心思。而可能正是因為對歌手、藝人以及粉絲的這種「產品經理」般體貼的細節服務心態,這才使得QQ音樂在國內推出數字專輯模式後,其銷量以及整體付費用戶上一直保持快速增長,生態已然建成。
無論如何,正如網際網路給其他行業所帶來的變化一般,音樂行業也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除了花錢買版權抓住既有的用戶外,也許,未來誰能在粉絲生態上進一步發展,誰能更深度參與對音樂市場產業鏈的快速重構,誰就將會是最終的贏家。
而不得不說,正在改變的在線音樂市場和模式,其實還是值得期待的。
☞ 未經允許,不得其他媒體轉載!重要的事情說一遍就夠了!
☞ 歡迎爆料,爆料採納者紅包伺候,說不定很大呢。
☞開柒是TMT業內知名的自媒體,是今日頭條籤約作者,是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同時,在百度百家、搜狐、網易、騰訊等開設專欄。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