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網絡的高度發展,使得電商經濟一再佔領市場,使得很多的實體經濟受到了不少的打擊。可是但我們在外面逛街的時候,依舊會發現街道兩旁的店鋪沒有減少,服裝店、五金店、小食店、菸酒茶葉店等等。而且有個特別有意思的是,哪些賣茶葉的店好像一直還是那幾家老店;可每次經過茶葉店的時候裡面都是冷冷清清。為何生意這麼慘澹,它還沒有倒閉關門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專門請教了一個茶葉店老闆,他跟我道出了實情:對於開店做生意的,我們習慣的思維模式是門庭若市才是代表生意好,對於茶葉店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因為對於茶葉店而言卻是另一種情況,雖然看不到什麼客人,但實際上生意還是蠻不錯的,主要是有幾個原因:
1、旺季時間的差異
賣茶葉的真正高分期是是在上午或者下午,因為顧客買了就回去品嘗了,而大家觀察到的時間一般是中午或者傍晚,時間一錯開,自然覺得茶葉店生意冷淡了。另外來店裡品嘗的顧客一般是在晚上8點以後,這個時候,幾個要好的哥們一起品嘗,玩撲克、聊聊天。
2、茶葉的利潤
對於普通人來講,茶葉的好壞很難分辨,所以價格上基本還是老闆說了算。所以茶葉的利潤是不可忽視的,一般的都有40%以上。而且茶葉的進購成本本身就不是很高,但是經過精緻的包裝後,價格可以往往翻好幾倍,說不定店家做成一單生意後,就可以磨平一些成本,正所謂: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這就是最好的體現了。
3、店內的布局
對於茶葉店的布局,其實並不是我們表面上看的這麼簡單。如今很多的茶葉店老闆會在店鋪設置一個小隔間,供客人品嘗,所以很多時候你根本就看不到顧客,其實他們就在隔間裡喝茶呢?造成我們對於茶葉店冷冷清清的感覺!
4、銷售的多樣化
如今是網絡的時代,聰明的店家怎麼可能會局限於店鋪的這點零售呢?所以他們更加不會局限於線下的經濟,很多的老顧客會通過微信、電話訂購,老闆直接送貨到家。
5、發展下級零售店
真正能存活下來的茶葉店,他們主要的經營模式是做批發生意這跟菸酒店銷售的渠道是一樣的,茶葉店老闆下面有很多的零售商,而且都是直接提供貨送到門,自然的他們的店鋪就沒有顧客了,但是這背後的售量卻不少。
6、團購合作
茶葉店除了做批發以外,還做團購的生意,因為很多的單位、企業經常開會、接待客人,而這些單位為了省錢或者說拿點回扣,就會建立起一種默認的關係。會在一個老闆那裡長期的拿貨,一次可能不多,但是一年下來,那可是就非常的可觀了。
7、收購賺差價
很多人其實並不是經常喝茶的,但是我們身邊的很多人,希望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去親戚、朋友、單位領導送禮,拉緊關係,大家懂得。這些收購過來的價格並不高,但是賣出去卻不低。所以這些是外行人根本看不到的。
當然了,並不是說什麼人開茶葉店都能賺錢的,如果你在當地沒有一定的人脈,專門靠店裡的這點零售,那你連店面的租金都付不起,畢竟這裡面的水深著呢?不可盲目去開店!
對此,很多的網友也發表了不同的看法:
網友1:掙不掙錢我不知道,我做白酒的,經銷商一朋友做茶葉的,做了不到10年,一個縣城四家店,一輛E300一輛A6,每次去店裡沒什麼人,感覺生意不怎麼好。另外經銷商很喜歡茶,3000塊一斤的白茶,真的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只知道普洱茶很貴!網友2:其實茶葉的利潤並不高,可以說比不上賣水果和蔬菜的利潤比,為什麼這麼多人都認為茶葉暴利,是基於對茶葉的不了解,簡單來講,茶葉的價格取決於採摘的時間,幹茶和形狀,工藝,採茶的人工,各類茶葉基本都以早春的為好,就是清明前,穀雨為次,穀雨後為夏茶,就是最次的,口感帶澀。在銷售上,和一些大單位長期建立供銷關係的,做起來就比較輕鬆,但上大部分都是靠零售和服務。個人購買茶葉建議到熟的店和品牌店,以免購買到價高質次的茶葉。網友3:一行不知一行,有的生義看似紅火,沒過幾天就關門倒閉了,有的生義外行看似冷淡,人家老闆卻賺了錢沒人知道。茶葉店為什麼還能賺到錢,因為在當地都有一點的關係,茶葉店內設所謂棋牌室,而且兼營高檔禮品回收,裡面的水深著呢,你懂的!對於,茶葉店你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