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人文化到CMC資本:老牌「文娛帝國」的科技雄心

2021-02-19 CMC資本

 

 「你們不是文娛基金嗎?怎麼也對生鮮感興趣?」當陳弦第一次見到劉傳軍時,這位美菜網創始人直率地表示了自己的疑問。

「其實那時我們已經投出了餓了麼、猿題庫(也就是後來的猿輔導)和運滿滿(也就是後來的滿幫),但市場依然以為我們只投文娛」,回憶著一年前的那幕「尷尬場面」,已經是CMC資本合伙人兼首席投資官的陳弦顯然已經見怪不怪了,「所以我們看非文娛項目,就必須展示出更強的專業性,才能得到創始人的認可;經過一番溝通之後,劉總對我說:你們真的蠻懂這行,讓我們談談未來的合作細節吧」——後來,CMC資本成了美菜網那一輪的領投方。

事實上,從兩年前開始,CMC資本就已將自己的投資方向從「純文娛」延伸到了「文娛+科技+消費」。

2018年,資本寒冬來襲,各領域遇冷。監管、審批政策不斷收緊,文娛類項目退出降到冰點,併購和IPO持續下滑。

凜冬之下,大批文娛基金遭遇募資困境,傳統影視及遊戲項目的退出舉步維艱,但CMC資本反而在這一年裡收穫了嗶哩嗶哩(B站)、愛奇藝、趣頭條、英語流利說四個IPO;值得注意的是,這四個項目全部不屬於傳統文娛範疇,而是混合了科技、娛樂、消費等諸多元素的「多重複合體」。

種種跡象表明,昔日的老牌文娛帝國,又將自己的疆域向更廣闊的行業縱深擴展了一大步。

「今天CMC的團隊,跟我當年做第一期人民幣基金時已經完全不一樣了。」2019年的夏末裡,坐在上海靜安區35層辦公室的落地窗前,黎瑞剛這樣對融中財經表示,「我們的團隊一直在迭代和跨界學習,儘管CMC是從文化產業的人民幣基金起步的,但是現在這支團隊的氣質、打法和思維模式,已經完全不像本土基金了。」

 

CMC資本創始人 , 董事長 , CEO黎瑞剛

專業性和學習能力,是黎瑞剛在採訪中反覆提到的名詞,「就我個人而言,對新人的選拔標準就是看專業度。CMC從一個帶有國企性質的文化產業基金,到今天轉變成一個同時管理人民幣和美元基金、覆蓋文娛、科技和消費三個領域的純市場化投資平臺,能夠招募到華人圈子裡最優秀的一批投資人才,吸引到全世界頂級的投資機構成為我們的LP,投資到最優質的公司成為我們的被投企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對CMC團隊專業性的認可。」

憑藉著優質人才的持續引入和管理團隊的新陳代謝,CMC資本先後投出了B站、餓了麼、猿輔導、快手、愛奇藝、滿幫、高思教育、美菜、蛋殼公寓、網易雲音樂等一大批「跨界」明星項目。

「投滿幫之前,我們沒投過物流;投美菜之前,我們不知道傳統農業是怎麼回事;我們每投一個新領域,都會去學習、交流,然後布局、迭代、步入新領域」,陳弦表示,「前期的確會很辛苦,但一旦打進去之後,會有很多延展,整個行業一下就打開了。」

 

CMC資本合伙人 , 首席投資官 , 投資委員會成員陳弦

 

對於教育行業持續不懈的研究和投資,就是CMC資本打開新行業一個鮮明的寫照。從2015年投資第一個教育項目猿輔導開始,到2017年投資的英語流利說和高思教育,再到2018年投資的掌門一對一,團隊對教育行業中各個細分領域進行了持續的行業調研、挖掘、追蹤,命中了一家又一家教育行業的「潛力股」,今天這些公司都已經成為行業的翹楚。

多行業的齊頭並進,也讓CMC資本在2019年又相繼斬獲了叮咚買菜、保險師、奈爾寶、擴博科技、完美日記等優質項目。

「但CMC也不是盲目去選擇新行業,而是有一條邏輯主線,那就是專注在科技賦能、有數據支撐的平臺型公司」,李川對融中財經表示——這位電子工程專業出身,沃頓商學院畢業,擁有多年的技術背景的CMC資本合伙人,目前重點關注CMC資本在科技和傳統媒體領域的投資。

「以保險師為例,作為一家國內領先的網際網路保險中介平臺及線下保險經紀代理公司,我們看好保險師通過科技賦能實現保險代理人的展業效率提升。公司目前已經網羅了約80%的業內活躍代理人」,李川表示,「我們持續跟蹤公司長達2年時間,學習、研究整個保險業態和科技助力下企業的潛在增長空間,當捕捉到業務加速拓展的轉折點時就及時出手。」

在他看來,現在各行各業中的技術驅動越來越明顯,媒體也不例外,「像愛奇藝和快手能夠做到今天的市值和體量,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靠技術來顛覆傳統媒體。」

事實上,在科技的加持之下,文娛行業的範圍也早已拓展到各個領域,「比如說快手和抖音,到底算是娛樂行業?網際網路行業?還是消費行業?有時很難區分,我們投的一些公司,可能既做內容也做消費,既有線下店又有線上平臺,投過幾個這樣的項目後,就很自然從文娛跨到科技和消費領域了」,陳弦表示,「各個項目具體的產業鏈會不一樣,這方面需要靠我們專業的投研優勢去開路,但行業間彼此的投資邏輯其實相通的。」

「我們並非刻意跨界,一切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對此李川坦言。

2018年,CMC資本在媒體和娛樂行業投資項目的所佔比例由2017年的三分之二下降至一半以下。

「今年這個比例還會進一步下降」,黎瑞剛表示,「目前媒體和娛樂仍然是我們關注的重點領域,但從投資比重來看,已經降到了四成;在另外的六成裡,科技與消費類的公司已經各自佔到一半」。

從一枝獨秀到三路並進,完成了從1.0到2.0蛻變後的華人文化,更名也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2018年,在經過謹慎的內部討論後,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hina Media Capital)中文名正式變更為「CMC資本」(CMC Capital Partners),即便是英文名稱也僅保留CMC三個字母,不再展開解讀。

 

CMC資本合伙人 , 營運長 , 投資委員會成員李偉才

 

「儘管現在文娛投資的大環境不好,但CMC也不會離開」,CMC資本合伙人兼營運長李偉才表示——在加入CMC資本之前,他曾在新加坡淡馬錫旗下的蘭亭投資負責投資工作,並主導了CMC資本與全球最大經紀公司CAA的「聯姻」,目前重點關注CMC資本在線下娛樂、新經濟等方面的投資。

在他看來,文化產業依然是CMC資本重要的「基本盤」。

「文娛市場的重工業化發展並非直線方向,會有階段性波動,現在的藝人薪資管制等調整,其實是為了讓整個行業有更清晰的遊戲規則;CMC作為一個長期投資者,會用足夠的耐心等待行業成熟和規則清晰化。」

 

復盤CMC資本:

中國最具「國際範兒」的文娛基金

CMC資本,即黎瑞剛於2009年創辦的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至今已有10年的歷史。

這十年中,中國股權投資市場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宏觀周期的調整,到文娛的井噴與退潮;從本土創投的崛起與兩極分化,到人民幣和美元基金的此消彼長——資本與商業的交織下,使這段波詭雲譎的商業史更顯魅力。

2009,曾在中國PE/VC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0月30日,在創業板的鐘聲中,多年來苦於退出無門的中國本土PE迎來新生,從此人民幣基金的募投管退全鏈條被打通。

此時任職SMG總裁的黎瑞剛,在無意中看到天津渤海產業基金掛牌的消息,「人民幣可以做基金」讓他看到了擴大文化產業格局的突破口,便毫不猶豫的申請設立了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hina Media Capital)——這也成為在國家發改委備案的中國第一支文化產業專項基金。基金髮起方為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上海東方惠金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上海大眾集團資本股權投資有限公司和招商局資本。

CMC資本正式登上了巨頭林立的中國PE舞臺。

基金的實際運營是從2010年開始的。險資開閘,社保再下注,伴隨著創業板利好的持續發酵,PE行業得以飛躍式發展;CMC資本出手的第一個項目便是行業內的大手筆——從美國新聞集團手中買下了星空傳媒的控股權。

不同於其他領域,文娛產業投資屬於強監管,涉及意識形態的因素較多;又因為屬於輕資產,文娛項目往往在財務模型風險評估上也非常主觀,外行很難看得明白;而作為曾牽頭主持了上海大小文廣的重組改革工作,擔任過上海市委副秘書長、上海市委辦公廳主任的「最年輕媒體總裁」,黎瑞剛在這方面的優勢可謂得天獨厚。

「在這個行業裡,黎總是極少的同時具備以下各種專長的人」,陳弦表示:「第一是產業能力,懂業務,懂產品,有資源;第二是管理能力,能帶領團隊打仗;第三是對政策環境的理解;第四是專業能力和行業地位在國際上被認可。」

這場收購讓華人文化一戰成名。

新生的星空傳媒一掃之前頹勢,重新煥發生機;其下轄的燦星製作先後推出了《中國好聲音》、《出彩中國人》、《蒙面唱將猜猜猜》、《這!就是街舞》等節目,數次引爆中國文娛市場。

隨後,CMC資本與美國「夢工廠」合作建立「東方夢工廠」、同時成立上海翡翠東方傳播有限公司,逐漸在文娛投資領域嶄露頭角;而在大洋的另一端,中國經濟孕育出的巨大潛能,同樣吸引著海外投資人的目光。

在與一系列海外項目方的接觸中,黎瑞剛敏銳地看到了美元資本的躍躍欲試,萌發了創立美元基金的念頭。

2014年,CMC資本完成了規模為3.5億美元的首期美元基金募資,出資方包括國際知名的主權基金、母基金,以及部分跨國企業和行業領袖。

美元基金的第一個項目,CMC資本瞄準了全球頂尖娛樂影視技術及應用系統提供商IMAX——彼時中國的電影票房市場正以高於30%的複合年增長率激增,各級院線對電影屏幕的需求持續放量;黎瑞剛作為這家美國上市的加拿大公司將中國業務拆分成立IMAX中國的幕後推手,在成功入股後,開始在電影拍攝、製作、放映、高端家庭影視娛樂系統等領域與其展開全面合作,一路協助公司擴張在中國的業務版圖。

2015年10月8日,IMAX中國在香港掛牌上市。僅一年多的時間,CMC資本便斬獲了超過4倍的投資回報。

經此一役,這隻年輕的美元基金開始引起越來越多全球頂級LP的關注。 

「這是世界上第一例純美國上市公司把中國業務拆分出來,拿到中國(香港)的股市裡上市的案例。我們協助IMAX中國從硬體設施提供商轉型為電影投資公司,IMAX中國幫我們滿足了用戶對娛樂體驗的需求。」在李偉才看來,這是雙贏的結果。

2016年,全球最大經紀公司CAA從多個渠道主動找到CMC資本,商議戰略投資及合作的可能性。

如果一句話來解釋CAA的江湖地位,那就是「感謝CAA」是每年好萊塢頒獎典禮上,超半數嘉賓獲獎感言的開場白。

這家成立於1975年的全球最大經紀公司,幾乎擁有了好萊塢近一半的一線明星,如湯姆·克魯斯、喬治·克魯尼、茱莉亞·羅伯茨、布拉德·皮特;旗下簽約導演包括史匹柏、李安等等;除此之外,他們的作品佔據歷史上全球票房前10名電影中的7部。

CAA甚至一度拒絕與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進行合作,但卻向CMC資本拋出了橄欖枝。

最終,CMC資本入股CAA,黎瑞剛出任美國CAA董事;CMC資本與CAA共同組建合資公司—「CAA中國」,對中國藝人和體育經紀以及營銷業務的開拓達成合作計劃。

這被看作是CMC資本「中西合璧」的巔峰之作。

「這是非常典型CMC的案子」,李偉才對融中財經表示,「CAA看中了CMC在中國掌控的文娛行業資源,其中包括對監管政策的把控以及與政府溝通的能力;而CMC通過投資CAA,給國內資源帶來一些商業機會,同時也推動了國內產業鏈的整體提升」;在他看來,這筆投資「即使僅從財務角度來看,也有著無限可能的回報。」

「這類案子,如果沒有獨到產業背景和資源是做不來的」,李偉才坦言。

截至目前,CMC資本旗下在管基金包括三支美元基金及兩支人民幣基金,總管理規模逾200億元人民幣。

在被問及CMC資本為何能成為「中國大陸最受美元LP青睞的文娛基金」的時候,李偉才認為這首先得益於雙方需求的互補。

「拿國外LP舉例,他們除了要求基金產品的財務回報外,也有自己的訴求,比如想要更深入的進入國內項目中,就需要依賴我們的盡調,以及對行業的深入理解;其次他們會看重CMC的團隊和平臺,行業內只有一個黎瑞剛,他在監管政策上的理解和把握,是CMC的一個獨特資源,這是我們能從產業走出來的一個優勢所在,也是和其他基金最大的差異化。」

 「其實從去年開始,很多LP就已經把我們定位成一線基金了,他們也不認為我們是一個小基金」,陳弦坦言,「我們的很多項目LP都會跟投,這種信任也是CMC的一種價值體現。」

 

「一條」是CMC資本跨出文娛的案例之一。

「一條」創始人徐滬生曾任職《外灘畫報》主編,也是《第一財經日報》的創刊成員之一,而這份報紙正是屬於上海文廣(SMG)旗下——作為前領導,黎瑞剛對徐滬生可謂十分了解。

此時的一條,商業模式也已日漸清晰,即以生活類短視頻的方式變現做電商。「它不單是內容電商,更多是以內容作為手段,把中產階級用戶圈層圈出來,給他們做商品推薦。這在電商裡面非常有特色,同時和CMC資本的資源也可以有多方面結合」,陳弦對此評價道。

2016年,在雙方經過多次接觸之後,最終CMC資本決定投資一條。

如今,一條的月銷售額已經從最初的幾千萬到過億,實現了比較平穩的增長。

電商試水的成功,讓CMC資本開始將投資的目光轉向了更多「科技賦能」項目,也正是在那時,黎瑞剛對CMC資本的投資方向進行了重大調整,做出了「重點關注有數據支撐的平臺型公司」的前瞻性布局。

美菜和蛋殼公寓是CMC資本在這一階段的代表性項目。

2018年1月,CMC資本對美菜E輪進行了投資。而在此前,團隊已經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前期調研上。

「很多人對技術賦能有誤解,覺得用技術改造傳統行業,重點在於技術,但其實完全不是這樣」,李川表示。

 

CMC資本合伙人 , 投資委員會成員李川

 

「投這類項目,我們不會首先考察項目的技術含量,比如這家公司有多少程式設計師,多少產品經理;而是要會先對現有的產業鏈、供應鏈情況做摸底;只有理解了產業鏈,才能理解技術的意義。換句話說,如果未來把這個生意從線下搬到線上,能對整個行業帶來哪些效率提升,這才是最為關鍵的一點。」

「與投文娛非常不同,科技和消費項目都要做大量的前期基礎工作」,李偉才回憶道,「整個團隊從晚上10點就要守在倉庫了,因為下單是11點開始,到第二天早上7點第一批菜品送出,整個流程都需要考察。」

「想要了解整個產業鏈上的環節,這個工作必須做,包括我們投資滿幫,團隊還去物流園待了好幾晚,如果不是跟那些貨車司機直接溝通,只坐在辦公室裡,是不可能理解滿幫給他們帶來的價值的。」

創立五年,估值70億美元,成為行業內獨角獸,美菜的成功讓CMC資本在消費這個賽道上站住了腳跟。

與其同時,隨著整個用戶業態的變化,城鎮化人群的居住需求成為消費升級下的新趨勢。

鏈家研究院院長楊現領曾在《租賃崛起》報告分享會上指出:「預計到2030年,中國租賃市場規模,將從現在的1.1萬億元,增長到超過4.6萬億元。」

與日俱增的租房需求,政策的利好頻現,都預示著這是一個萬億級別的巨大市場。

在看到長租公寓這一風口後,以大數據+網際網路模式提供房屋租賃服務的蛋殼公寓開始進入CMC資本的視線。

經過盡調和投資分析後,投資團隊認為這個項目其實考驗的是對「消費行為和需求的轉變帶來的紅利機會。2018年6月與2019年3月,CMC資本對蛋殼公寓進行了兩輪連續投資。

新一輪融資後,蛋殼公寓的擴張速度也進一步加快,估值超過20億美元。

如果說在最初切入科技和消費領域時,CMC資本是「以消費網際網路的視角去看待科技,將科技看作是『技術與產業的結合』的話,那麼2019年,CMC資本的投資重點則已經拓展到了真正的硬科技領域」。

「硬科技的主要服務的是企業客戶,To B的邏輯與消費網際網路又有很大不同」,在李川看來,「硬科技會帶來很多可能性,但最終一定要看應用場景。」

「在投資前要研究技術基礎,落地場景處於什麼階段?是否已經到了拐點?用戶是否大規模採用這個技術帶來的產品?在B端,客戶是否能夠比較快的使用?技術勝出的可能性有多大?種種問題都需要投資機構做出專業的判斷」——李川認為這些功課都需要集中精力去做,「畢竟是在學一個新的行業」,接下來CMC資本的投資團隊會與外部研究機構合作,甚至會主動與專做硬科技的基金形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CMC不投那些看著先進,但尚未被證偽的技術領域,而是更關注一些可被應用在各種場景裡有商業模式的科技類項目」,李川表示。

在硬科技的垂直領域上,CMC資本看好的是一條「AI+場景」的賽道。2019年8月,CMC資本領投擴博智能Pre-B輪融資。

這是一家基於計算機視覺和智能硬體的人工智慧平臺企業,業務主要服務於零售和風電新能源領域。

CMC資本看中的是擴博在新零售方面的應用場景,即通過機器視覺技術監測貨架及冰櫃的庫存變化、分析預測商品銷售趨勢,同時提升實體零售店的運營效率。

「目前可口可樂、寶潔、沃爾瑪等世界零售巨頭都在應用他們的技術」,李川表示。

在他看來,今天的消費行業變化非常快,線上銷售的數據化基本已經完成了,而線下銷售的數據化是未來零售行業一個很大趨勢;「CMC正在為擴博製作一套綜合戰略方案,幫助企業在成長期內獲得快速發展,這也是我們最擅長領域。」

 

桌球是英國人發明的,但這項體育運動,卻經過幾代中國人的不懈努力,在中國發揚光大, 並最終在世界乒壇大放異彩。

「產業+投資」模式雖非黎瑞剛所獨創,但同樣不妨礙黎總將這套「投資心法」發揚光大。

2015年10月,華人文化集團公司(CMC INC.)成立,並先後引入了騰訊、阿里、蘇州元禾和萬科等戰略性股東,這一度被外界視為黎瑞剛打造「文娛帝國」雄心。面對當時影視行業粗製濫造、圈錢作品橫行的現狀,黎瑞剛對新平臺的定位也很明確:公司要做好內容。

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華人文化集團公司先後打造出《琅琊榜》《偽裝者》《歡樂頌》《知否,知否》《大江大河》《都挺好》等眾多現象級爆款之作,其旗下的「正午陽光」更是被譽為國產劇的「良心」。

「CMC資本是一個投資性平臺,目的是為了財務回報,在一定期限內這個投資是要退出的」,黎瑞剛對融中財經表示,「華人文化集團公司則是做產業運營和孵化項目,今天集團旗下很多優秀的內容公司都是孵化出來的;我們自己找到團隊,然後給錢,慢慢幫他們成長起來,這是我們對華人文化集團公司的定位,主要是把資產規模做大,追求長期發展的戰略訴求。」

在這一戰略規劃下,華人文化集團公司擁有一系列細分行業的頭部公司和優質資產,除了正午陽光,還管理著若干潛力影視公司,也包括間接持股老牌的香港無線電視TVB。另外,直接控股具有廣泛影響的財經媒體《財新周刊》和財新網、資訊短視頻生產和供應商「梨視頻」,近年來遊戲業務也突飛猛進,紫龍互娛已經日益成為行業的佼佼者,以《Wallpaper》《T》《WSJ》《NYLON》為代表的生活方式媒體集群「栩栩華生」,以音樂劇、音樂節等現場娛樂為突破口的華人夢想、華人時代也正在全面崛起。

「我們在同一棟樓辦公,信息互通,但又互相獨立」,陳弦表示,「華人文化集團公司與CMC資本是姐妹公司,團隊是完全分開的;但老闆是一個人,很多資源是互通的,像我們投了很多消費類的公司,它打品牌做廣告,我們會做一個資源上的對接。」

最具代表性的協作體現在2018年,華人文化集團公司成立華人文化演藝公司(CMC Live),對國內二十多家地方龍頭演出公司的股權進行了併購,實現了對這一領域渠道和內容資源的掌控,而對於整合環節的配置,資源統籌和行業互補的賦能,又成為吸引華人文化演藝公司接受CMC資本的人民幣基金作為最早的財務投資人投資公司的必備條件。

「產業+投資」的設置,為大規模的產業鏈布局增加了雙保險。除了上市和併購,CMC資本投資的公司還有未來被華人文化集團公司收購的可能。這樣既能實現CMC資本背後LP的順利退出,也可完善華人文化集團公司的產業鏈布局。

事實上, CMC資本更願意用「如虎添翼」來形容自己與被投企業的關係。

在陳弦看來,要投那些 「能力很強,但缺資源」的公司,然後「把最好的資源對接給它,幫它減少試錯」。這種資源包括對產品、市場的理解、對行業政策的理解及一些對危機的處置方式。

B站就是這樣一個經典項目。

作為一個聚集了大量年輕人的二次元文化彈幕視頻網站,B站自2009年上線以來,在最初的日子裡都是低調運行,沒有受到外界很大的關注。之後的幾年,市場有目共睹,B站形成了快速的業務擴張,而隨著用戶規模和社會影響力的與日俱增,這家獨角獸開始越來越多地受到社會和監管部門的關注。

2014年和2015年,CMC資本先後兩次投資B站,並在IPO前用另一主體華人文化集團公司對B站進行了注資;與之對應的,則是B站的政府公關體系的日臻完善。

「我們對中國監管環境的理解還是比別人更深刻的」,陳弦坦言,「我們會引導這些網際網路企業如何更好地去理解監管體系,跟監管機構去溝通,在這方面CMC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在如今監管政策收緊的背景下,B站的政府公關意識已經非常強烈。

 「我們經常會問自己,對於這些被投企業來說,CMC除了資金之外還能提供哪些幫助?和市場上的投資機構相比,CMC的差異化體現在哪裡?」黎瑞剛對融中財經坦言。

「我們的團隊會專門幫企業分析產品、分析市場、對接資源,甚至幫助他們調整戰略方向,CMC在歷史上有過很多的這樣的案例,我們的過去已經證明,CMC不是一個簡單的財務投資人,而是會全面參與到企業發展的各個重要的歷史階段。」

 

CMC資本的投資藝術:偏愛「充滿爭議的黑馬」 

進入2019年以來,隨著一大批獨角獸們紛紛破發,越來越多的投資人開始認識到,相比於漂亮的「紙面富貴」IRR,凜冬之下的DPI才是貨真價實的「真金白銀」。

放眼CMC資本旗下的四隻基金:人民幣一期的DPI已超過1倍,美元一期的DPI也已達到1倍,其餘幾隻基金的DPI在行業內穩居前列。「CMC投的這麼好,市場裡總有人覺得我們是有獨門秘籍、有特殊關係,其實投資哪有那麼簡單」,李偉才笑著說。「CMC到今天已經接近十年了,當年黎總所熟悉的那個文娛市場,跟現在的文娛市場,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這幾年那麼多的文娛基金都倒下了,CMC做到今天的成績,絕不是簡單靠黎總本人的政府背景和海外資源。」

事實上,若將CMC資本的成功歸因於「含著金湯匙出生」,這種判斷的確並不客觀。

十年投資路,CMC資本究竟做對了什麼?

我們不妨將時鐘的指針撥回2011年。

那一年的10月,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剛剛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文件中首次明確提出將「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同樣是這一年,中國的電影行業也正式邁入了「百億時代」。國內市場觀影需求的爆發式增長,銀幕數量快速發展,地產大鱷和煤老闆們大舉進軍影視行業,並由此開啟了國產商業大片的投資風潮。

所謂時勢造英雄。

在政策利好與投資環境的雙重刺激下,僅2011年一年,中國大陸境內就有15支文化產業基金設立,總募資規模達381.5億元,平均單筆基金規模達25.43億元。

截至2013年4月,全國文化產業基金數量已達92支。這其中既有由財政部、中銀國際、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等共同發起的、目標規模200億元、首期募資60億元的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也有由湖南省財政廳、長沙市政府、達晨創投等牽頭設立的、募資規模35億元的湖南文化旅遊產業投資基金。

相比於同時代的一眾「金湯匙」,無論是從基金規模還是LP背景,彼時的華人文化均處於中遊水平,一點都不突出。

然而就像畢業數年之後的同班同學,彼此的差距會越拉越大一樣。

曾經的「中等生」華人文化,最終完成了自己的逆襲,成長為國內最成功的私募股權基金之一CMC資本。

這個重要的分水嶺,便是2014年。

彼時,萬達剛剛買下了美國AMC院線,華誼收購了國際領先的數字放映公司GDC;整個影視圈裡,劇本+PPT的融資模式大行其道;彈藥補給充裕的資本巨頭們也早已不滿足於在國內開疆拓土,各大峰會論壇之上,同行們探討的主題大多是「中國資本逆襲好萊塢」。

文娛的繁榮最終演變為「虛火」,而透過這股「虛火」,整個市場也值處於一種極度扭曲的狀態;一個概念,幾個IP明星,一家公司就能夠估值幾億幾十億,在市場上併購、融資、大幅斂財,逼的證交所不得不深夜發出問詢函,要求某些公司「說明估值依據」。

在黎瑞剛看來,「這種狀態很難持續下去。」 

當整個文娛投資圈都在為「忽悠式重組」亢奮之時,CMC資本卻果斷將目光投向了「移動網際網路滲透到娛樂傳媒產業後產生的消費新業態」,把基金業務的邊界向科技、消費領域迅速拓展。

待到當政策收緊、寒冬來臨之時,高下立見。

「CMC的投資理念是一種長線思維,追求為LP提供長期的價值投資,而不是被短期利益所誘惑,我覺得這是必須要堅持的」,黎瑞剛如是說。

而在具體標的方面,CMC資本會重點關注成長期的黑馬企業,尤其偏愛那些「當時看前景並不明朗、甚至有爭議的項目」。

「CMC的重要投資策略,就是通過認知不對稱來賺錢」,陳弦表示。

在他看來,如果一個項目90%的人說好,10%的人說不好,那價格就很透明了,估值會標得很高;但如果20%的人說好,80%說不好,那這是很早期的項目,有可能會賺大錢,但有可能會失敗。

而CMC資本最為擅長的,是那些「50%的人說好,50%的人說不好」的項目。

「每次我們投資,總會有人有不同的觀點,但這類項目才能考驗出我們的實力。」

2014年,當B站的項目投資計劃書放到了黎瑞剛的辦公桌前時,與這匹估值近3億美元的「黑馬」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其主營業務的「變現無門」,「當時公司幾乎沒有收入」。

「經過幾次IC會,團隊還是有猶豫,畢竟金額太大了,最終臨門一腳還是靠的黎總」,陳弦回憶道。

在投決會的前夕,黎瑞剛和陳弦最後一次約見了B站的創始人陳睿,經過一番暢聊後,黎瑞剛最終拍板,並且連續三輪追加了投資。截至2019年08月,B站的市值已接近50億美元,CMC資本的投資再獲巨大成功。

「中國需要一個發揮用戶才藝的、屬於年輕人的UGC平臺」,陳弦表示,「儘管當時B站沒有探索出變現方式,但黎總認為只要社區文化沉澱下來,有了土壤,擴品類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盈利便不成問題。」

B站如此,快手亦如此。

在CMC資本入局之前,快手的上一輪領投方是百度。

當時快手上下只有不到100人,產品日活2,000萬DAU,投後估值20億美元,公司同樣沒有收入。

百度的投資是戰略性質,目的是希望快手做短視頻廣告,為百度的視頻戰略引流,對如何變現的考慮很少;當時百度鋪了一堆人,研究怎麼給快手開廣告系統、上廣告。

除了快手之外,CMC資本也看了美拍和秒拍(當時還沒有抖音),但最後還是選擇了快手。

「雖然都是短視頻,但平臺之間的底層的邏輯不太一樣;快手的內容分發是完全去中心化的,任何一個普通人,他上傳的內容都有機會被別人看到;換句話說,快手用戶感興趣的不是內容本身,而是內容背後的人」,陳弦分析道。

「因此最適合快手的其實是社交變現,也就是虛擬物品和直播打賞,我們判斷一旦開始做商業化,它的收入會增長的很快;而遊戲和廣告會更適合那些中心化的短視頻平臺,這些我們在盡調報告裡已經做出了判斷和預測。」

最終的結果,快手在CMC資本入局後果然選擇了直播而非廣告,百度也從戰略投資者變成了財務投資者;在宿華看來,直播+短視頻的模式更加符合快手「每個人都值得被記錄」的價值觀。

很多人沒看懂的東西,CMC資本看懂了。

「成長期項目肯定會有風險,但我們做的就是風險的生意」,李偉才告訴融中財經,「一般來說,項目沒有進入盈利階段,不能以盈利為標準考量,這是CMC最擅長的領域;在選擇標的時,我們會看底層邏輯、用戶行為、商業模式及競爭格局。多維度結合,最後才會確定投資。」

而與明星項目「超級捕手」遙相呼應的,是CMC資本超強的退出能力。

在CMC資本投資的40多家企業中,目前已完成14個退出和8個項目的 IPO。

「每筆投資之前,我們一定會事先規劃好如何退出」,陳弦表示;具體節奏上,CMC資本投資團隊會根據考慮到企業的上市可能性及上市時間節點,綜合目標行業、公司質量,在合適的時間點去投資布局。

在CMC資本的盡調報告中,有一頁專門會被拿來寫「如果將來被買,誰最有可能買。」 

在對快手進行投資分析時,團隊在這一頁首先寫下了「騰訊」,因為它是社交平臺;第二家寫的是阿里,因為具有電商基礎。如今,騰訊投了快手,阿里買了餓了麼,多個企業的戰略退出一再驗證了CMC資本的甄選能力。

「雖然這種分析不代表它肯定會被買,投資誰也不是為了把它賣掉,但如果和戰略投資人有類似的選標的眼光,項目會有很大被收購的概率,這就需要對中國主流戰略平臺的業務布局、投資喜好有深刻認識。」

CMC資本會優先選擇那些資本市場喜歡的項目,陳弦如是說。

事實證明,這正是CMC資本的強項。

 

「黎瑞剛」烙印下的CMC資本:一切剛剛開始

復盤CMC資本的輝煌歷程,一路走來,黎瑞剛坦言自己「並沒有太大的成就感。」

「很多與CMC同時代的基金,都是從老牌基金團隊裡出來的合伙人;而我們是從零開始,我本人之前也不是投資圈裡的,能走到今天,只能說我們確實還做得不錯,但是你要說非常的成功,我覺得談不上,真的是談不上。」

日本的「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曾經說過:經營者的頭等大事就是要「保持謙卑」,他把這句話作為京瓷的經營口號。

蒂姆菲利斯在《巨人的工具》中也提到,傲慢的領袖會指責別人的失誤,為自己找藉口;而謙卑的領袖則會首先把責任歸於自己,功勞歸於團隊。因此高層在海豹突擊隊在訓練時,會故意讓任務失敗,以測試指揮官們回來之後的表現。

在CMC資本團隊的眼中,黎瑞剛顯然具備這種「決策者的謙卑」。

事實上,CMC資本的決策非常民主化。

「團隊放權很充分,包括我們幾個合伙人,平時與黎總的討論都是完全平等的,我覺得這還是源自CMC的一個很開放的環境」,陳弦表示。

「合伙人這個名詞本身就意味著平等」,黎瑞剛表示,「基金這個物種起源於歐美市場,演化了這麼多年,最終採取這樣一種組織架構形式,而不是用公司的形式,我認為這才是風險投資的內涵。」

超人的勤奮與學習能力,是CMC資本團隊對黎叔的另一個評價。

「黎總不是一個高高在上做決策人,」李偉才評價道,「他總是親身去了解行業,在CMC這個平臺裡面,不管你是合伙人、總監,還是黎總那個級別,都要衝在一線,每個人都非常用功。」

「CMC的文化,就是在任何時候都保持開放的心態。因為市場在變,我們不可能一成不變,都要隨時去接受變化,接受新的方向。」

文化是基因,也是起點。即便不斷迭代進化,「黎瑞剛」的烙印依舊是CMC的靈魂。

作為多元化基金的締造者和推動者,黎瑞剛的語氣平靜而謙和:「一個優秀的投資機構沒有運氣可言,要在大經濟周期裡細分化的研究具體行業的周期,用長線思維為投資者創造長期價值。而優秀的投資人是天生的,他會對產業、技術、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莫測性感到興奮,面對市場的挑戰會越挫越勇,在惡劣的市場環境下,會以旺盛的生命力,發現閃光機會的存在。」

或許,這才是黎瑞剛之所以成為「黎瑞剛」的原因,也是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進化為CMC資本的秘訣所在。

CMC資本 (CMC Capital Partners) 由黎瑞剛先生於2010年創立並擔任董事長、CEO,是一家國內領先的專注於文娛、科技、消費領域的專業投資機構,先後在上海、北京、香港設立辦公室。其前身為「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後正式更名為「CMC資本」(CMC Capital Partners)。目前,CMC資本旗下管理三支美元和兩支人民幣基金,管理資產總額超過175億人民幣。

CMC資本一直致力於成為中國優秀創業企業首選的投資夥伴。自成立至今,CMC資本在影視、體育、互動娛樂、網際網路媒體、社交、電商、本地服務、物流、供應鏈、人工智慧、教育、生活方式與新興消費等垂直細分領域投資了超過50家企業。其中有15家分別在中美兩地交易所上市或通過併購退出。CMC投資的知名企業包括:IMAX中國、星空傳媒、愛奇藝 (NASDAQ:IQ)、B站 (NASDAQ:BILI)、快手、網易雲音樂、CAA、餓了麼、滿幫集團、美菜、叮咚買菜、洪九果品、樂其、完美日記、奈爾寶、猿輔導、愛學習教育、掌門一對一、擴博智能、時諦科技等。

相關焦點

  • CMC Inc.華人文化籤約成都打造全球首個「Discovery華人國際探索...
    成華區委書記趙春淦和華人文化集團公司董事長兼CEO黎瑞剛分別代表成華區和華人文化集團公司致辭。區委副書記區長蒲發友和華人文化集團公司副總裁兼財務長及文旅地產總裁顧炯在現場籤署協議。  旗下擁有一大批行業一線的開發製作機構,持續產出精品內容頭部IP,全面覆蓋劇集、電影、綜藝、遊戲、時尚、設計、旅行、飲食、青年文化、教育、男性、財經媒體、資訊短視頻、高端論壇峰會、指數智庫、紀錄片、紀錄電影、紀實綜藝、體育媒體、體育俱樂部、賽事活動、體育營銷、運動員經紀、藝人經紀、整合營銷、數據運營、文娛投資等。
  • 資本「退燒」 文娛行業如何向死而生? - 電子報 - 中國高新網...
    而在與會者看來,這些可以捕捉到的「光點」有可能是行業融合後的新風口、日漸崛起逐步破圈的小眾文化、形勢大好的媒體市場細分領域……  資本「退燒」  行業進入「清醒期」  據鯨準研究院最新報告顯示,自2014年起,部分文娛公司獲得融資,輪次較為平均,隨著2015-2016年網際網路巨頭與投資機構對行業的關注加強,行業資本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 文娛事業的核心是「人」:華人文化和吉本興業宣布組建合資公司開辦文娛人才培訓學校|Catch
    就雙方著力的領域來說,華人文化和吉本興業的聯手,是足夠的。通過我們去年更新的消息也可以看到,華人文化和吉本興業的合作是循序推進的,相比基地,培訓學校顯然是更進一步落地的結果。下文為本次消息更新,內附過往連結,歡迎留言批評指正,感謝及時提醒。
  • 閱文之後騰訊音樂也要上市,誰能阻擋企鵝文娛帝國?
    在閱文集團定在最近港股上市之後,騰訊文娛帝國的另外一大版圖騰訊音樂,也傳出了即將赴美IPO的消息。這已經是今年4月和9月之後,騰訊音樂集團第三次曝出赴港或赴美IPO的消息了。而登陸資本市場,就意味著將擁有更加充足的資金用於囤積糧草、加深護城河;另一方面,巨頭上岸,對行業排名第二、第三的選手來講,並不是一個好消息,也可以達到狙擊競爭對手的目的。騰訊音樂的雄心對於在線音樂來講,誰擁有更多獨家版權,誰就擁有更多籌碼和話語權。這個賽道的所有玩家恐怕都深諳這個道理,但是知道和能做到,是兩回事情,其中的差異就在資金實力上。
  • 文娛產業投資機構TOP20排行榜!騰訊、真格、IDG、紅杉領跑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騰訊、真格基金、IDG資本在2017年的投資動作最為頻繁,投資次數位列前三。此外,頭頭是道、洪泰基金、紅杉資本、華人文化、梅花天使等機構也在文娛領域頻繁落子,一年超過10次。這個排名跟2016年的排名相比變化不大。
  • 郭敬明的文娛帝國和他的「小時代」
    從出版到影視用「小時代」構築文娛帝國的「大時代」郭敬明,1983年生人,從「新概念作文大賽」走出,成為80後最具代表性和爭議性的作家之一。他在的2001年和2002年的第三屆、第四屆「新概念作文大賽」連獲兩屆一等獎,由此名聲雀起。但真正讓他爆紅的,卻是並不光彩的抄襲案。
  • 騰訊背後的文娛帝國
    在該事件的背後,除了網文作者權益問題值得關注之外,不少人也對騰訊文娛板塊的擴張之路產生了不小的興趣。作為一家靠社交平臺與遊戲起家的公司,其文娛板塊中的業務主要有四大類,分別是騰訊遊戲、騰訊動漫、騰訊文學與騰訊影業。其中在文學板塊的發展中,騰訊與閱文集團的關係更是不一般。
  • 極盡世俗化,郭敬明的文娛帝國能走多遠?
    撰文  |  張天潘━━━━━從出版到影視用「小時代」構築文娛帝國的「大時代」郭敬明,1983年生人但21億電影票房與6家文化公司法人及多家企業的主要股東身份與財富,已經構築起了郭敬明一個人的文娛帝國,迎來了他的「大時代」。
  • 華人文化十年交出第一份答卷:首期基金回報3倍,投資退出率四成
    在中國做文娛投資,如果黎瑞剛都不能賺錢,還有誰能賺錢?談到文娛投資,黎瑞剛的華人文化是必須提及的那一個。華人文化一期基金是華人文化平臺的起步,它還是國家發改委備案的第一隻文化產業基金,於黎瑞剛個人、於文娛行業投資,都有節點性的意義。 通吃體制內外的黎瑞剛涉足資本,一起步就是高規格,也不可避免的伴隨著風言風語。例如,華人文化基金被認為投的很多,但是退出卻很少,不像正常投資基金。黎瑞剛還親自回應過這一問題:「我們退出也很多,但很多項目賺得很好,幹嘛要退出?」
  • 資本注資線上「雲娛樂」或成未來文娛傳媒主戰場
    除了遊戲之外,線上閱讀、直播等紛紛撐起人們的「隔離生活」,也成為資本關注的重點。網際網路巨頭頻頻入局文化領域 3月17日晚,掌閱科技發布公告稱,擬以每股18.10元,向百瑞翔投資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7億元,之後百瑞翔投資將持有掌閱科技5%以上的股份。資料顯示,百瑞翔投資為百度集團全資控股的子公司。
  • 資本搶灘「文藝復興」, 萬億文娛產業誰是最後王者
    -當前,巨頭用資本開道,「買出一個文娛帝國」的做法,在業內人士看來總有些南轅北轍。它們不像是較量誰做的更好更對,而像是比賽誰犯的錯更少。當前,巨頭用資本開道,「買出一個文娛帝國」的做法,在業內人士看來總有些南轅北轍。它們不像是較量誰做的更好更對,而像是比賽誰犯的錯更少。在迪士尼所處的時代中,它完全可以按照符合文化產業、優質IP發展規律的速率,積累開拓自身的文娛產品,但是,國內當前的境遇卻與它不同,眾多大資本亟待在文娛領域找到自身下一期的發展要道。它們用資本催熟,並不符合文娛行業發展的規律。
  • CMC live華人文化演藝在京成立,全力打造中國最大演藝平臺
    CMC live華人文化演藝董事長黎瑞剛在成立儀式上表示,集結了全國各省市21家龍頭演出公司力量的CMC live華人文化演藝,旨在整合華人音樂新老力量,打造華人地區最大演藝平臺,為華人文化產業作傑出貢獻。
  • 這家蘇州公司A輪融資100億,阿里騰訊萬科一起領投,估值僅次於萬達電影,在文娛產業瘋狂收割!
    據悉,本次A輪融資除了原兩家創始股東——阿里巴巴集團、騰訊集團領投外,萬科集團也是領投方,招銀國際資本及其他國際知名金融集團跟投。記者了解到,這是萬科集團首次股權投資文化企業。萬科集團與華人文化控股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表示將在產城融合、文娛場館、休閒度假、教育體育、智慧社區等多個領域建立合作渠道。萬科A公告稱,擬以有限合伙人身份參與投資華人文化基金。參與該基金運作,是基於公司城市配套服務商的發展戰略。
  • 天華投研報告-公司篇(十七)丨華人文化:「從1到2」,深化文娛產業布局
    國內知名影視公司華人文化就是一家,從圍繞投資於影視產業到參與發展文化產業鏈的頭部影視企業。那麼,華人文化長達十餘年的影視行業發展歷程,是如何從參與投資到深化布局的呢?我們給出以下核心觀點:1、 華人影業是華人文化在電影領域進行資源整合後的品牌塑造;2、 華人文化1.0時期以投資布局,獲得回報及行業資源;3、華人文化2.0時期,基金+控股集團並行,打通影視行業全產業鏈布局。
  • 《文娛帝國》、《相聲大師》:文娛小說大推薦
    《文娛帝國》文娛類老作者我最白出品的,架空類文娛小說,不急不躁地行文風格,使得這本小說的嗨點都不是那種無腦裝逼打臉流的,對於看過很多文娛類小說的讀者,應該最討厭的就是這種,因為顯得很沒水平而且重複率極高。
  • 抖音和搜狗又被罰了,這次是100萬元 | 文娛周報
    作者:IT桔子近年來,文化娛樂行業一直是資本關注的重點。
  • 眾源資本:投資圈的「文化力量」
    相比其他一播完就只能回憶的劇,《長安十二時辰》的這次聯動將文化與消費、旅遊甚至體育連結起來,不啻為「文化+」的輕巧版樣板。這場直播的推動方正是眾源資本——它是手握《長安十二時辰》IP的娛躍文化背後的投資方。
  • 郭敬明:一人一IP,一個人的文娛帝國
    第1727期文化產業評論:近期郭敬明又一次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他從新概念大賽出道至今,一人造起了一座「21億票房、6家公司」的文娛帝國
  • 顧地科技爭奪戰:解碼新渝富系資本帝國
    網易財經梳理發現,包括重慶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翁振傑在內的一幹自然人組成的新渝富系,一邊依託重慶信託及控股股東重慶國信掌控大批金融機構和關聯公司,一邊在資本市場上四處出擊,進軍顧地科技、新興鑄管(000778)、南華生物(000504)等多家上市公司,多年來,已構建了一個隱形的資本帝國。
  • 華人文化入股好萊塢「Imagine Entertainment」黎瑞剛鎖定殿堂級...
    ——黎瑞剛領導的華人文化控股集團(英文名CMCHoldings, 簡稱「華人文化」或「CMC」)今天宣布入股好萊塢影視製作公司Imagine Entertainment(中譯「想像娛樂」)。)、《為人父母》(Parenthood) 、《嘻哈帝國》(Empire)等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艾美獎得獎及提名影片和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