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蘭州晨報
2019年9月4日晚,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在微博發布訃告,著名美術片藝術家、一級導演、國際動畫協會(ASIFA)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動畫學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待遇,動畫片《黑貓警長》導演、編劇戴鐵郎先生,因病於2019年9月4日19點25分在杭州去世,享年89歲。
戴鐵郎,1930年生,廣東惠陽人,生於新加坡,1940年回國。1953年,於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美術片組、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動畫設計、美術設計。參加拍攝的影片主要有《驕傲的將軍》《小蝌蚪找媽媽》《牧笛》《草原英雄小姐妹》等。1979年,任導演兼美術設計。導演的影片有《母雞搬家》《我的朋友小海豚》《九色鹿》《黑貓警長》《森林小鳥和我》等。其中《我的朋友小海豚》於1982年獲義大利國際兒童和青年電影節總統銀質獎。
那隻貓,當年是那麼不同
《黑貓警長》是中國最早的動畫系列片之一,在中國動畫史上影響深遠;他塑造了正義勇敢的黑貓警長、膽小狡猾的一隻耳等個性鮮明的卡通形象,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被孩子們譽為「動物明星」,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黑貓警長》榮獲廣播電影電視部1986~1987年優秀影片獎,其中第一集於1985年獲首屆中國兒童少年電影童牛獎、第四集於1987年獲首屆優秀兒童少年電影油娃獎。
1984年動畫片《黑貓警長》一播出就立刻紅遍了大江南北,那隻「眼睛瞪得像銅鈴」、「耳朵豎得像天線」、「為我們帶來生活安寧」的黑貓,成為了中國家喻戶曉的動畫人物。在歷年來最受歡迎的國產卡通形象評選中,它與《葫蘆兄弟》並列第二。
但相信很多70、80後都還記得,30多年前,這部萬人空巷的《黑貓警長》在播出了5集後,沒有任何告別地消失了。甚至很多人還記得在第五集的尾聲明明還有「請看下集」的提示。
這樁「懸案」後來也有諸多的說辭與猜測,但戴鐵郎除了對外表示過,這只是慣性沿用之前幾集的片尾之外,也再未向外人提起個中的原因。
《黑貓警長》與那個年代大多數動畫都有著不相同的地方,它沒有特別鮮明的傳統風格和民族特色,而是一個科普性質的系列動畫,在那個動畫追求強烈藝術風格的年代,《黑貓警長》毫無疑問是一股新浪潮。
據戴先生回憶,當年在設計黑貓的造型時,他不斷地去徵求青少年的意見,不斷地修改設計,最終成為了大家看到的模樣。那時候幾乎所有的動畫片尾都會用一個大大的「完」字,而《黑貓警長》用的卻是「請看下集」,給了觀眾一個期待。《黑貓警長》裡有太多的新元素,它像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一樣,充滿了前進的時代氣息,也因此為人所喜愛。
戴先生與杭州有緣
但創造出它的人彼時卻已不再年輕了。事實上1953年進入製片廠的戴鐵郎,直到上世紀80年代才有機會獨立導演。然而到了1991年,戴先生就退休了。對於一個好不容易獲得創作空間的創作者來說,這毫無疑問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記者了解到,戴鐵郎先生晚年長居杭州,因其父親戴英浪曾是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前身)的教授。戴先生一生鮮少接受媒體的採訪。在妻女相繼離世後,戴先生長期住在杭州棲霞嶺附近的一處居室,只有在有朋友探訪時才會回上海小住。
雖然退休了,但戴先生依然在堅持創作,並且只要是對中國的動畫事業有所助力,戴先生都會鼎力支持。他曾多次為杭州的中國國際動漫節站臺,甚至還擔任杭州動漫遊戲學院的名譽院長。今年年初,戴先生還接受了眼睛的手術,並且一度術後恢復良好。但腿腳行動仍有不便。大約半個月前病情再度惡化。
而據晚年拜訪過戴先生的人說,先生常感慨自己在晚年才遇上一個好時代,因此總希望自己還能再年輕點,還能在多做些事。
戴鐵郎先生先後擔任美影廠三十多部美術片的動畫設計、人物造型、美術設計、導演和編劇工作,熱愛美術片事業,熱愛生活,熱愛科學,喜愛動物,始終以飽滿的熱情為少年兒童創作動畫片,他的影片常以科學知識為題材,具有濃厚的兒童情趣,敢於開拓,充滿想像力,為一代又一代人留下了美好的童年記憶,為中國美術片、動畫界的「中國學派」、中國民族動畫作出了積極貢獻。
願戴鐵郎先生一路走好!
來源丨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淡寧(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編輯丨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