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開顱手術中竟突然甦醒,淡定和醫生交談!開顱手術的真相竟然是這樣......

2021-01-14 UTV大事小事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打開頭顱,露出大腦,睜開眼睛和醫生聊天……


新京報的「我們視頻」直播了一場手術,記錄下這樣的畫面:切開頭顱,還能繼續聊天。



▲直擊開顱喚醒手術,患者醫生邊手術邊聊天


━━━━━

開顱過程中,患者醒來說臉癢


昨天,是29歲小夥兒李潤(化名)做開顱手術的日子。3月23日晚,李潤在工作中,沒有任何預兆突然暈倒,手腳抽搐不止。


送醫後,醫生診斷其頭部有腫瘤,主治醫生認為,雖然病人目前發作較少,但未來發作頻率會逐漸頻繁,藥物只能治標不治本,如果不做手術,腫瘤蔓延他處,很可能導致癱瘓。


經過一系列商討和準備後,李潤最終確認,在4月17日進行開顱手術。


「來,快醒醒。」手術操刀醫生,叫李潤清醒過來。這時,手術還在進行中,李潤的顱骨已被手術刀切開,露出大腦。


▲患者手術中甦醒


李潤側躺在手術床上,配合醫生的指令做出一系列動作:眨眼、張嘴、數數……幾名醫生正動用手術工具,在李潤的大腦裡摘除腫瘤。


▲手術進行中


李潤被術中喚醒時,先後說自己臉癢、肋骨癢,讓醫生幫忙撓一撓。但是正在手術的部位,李潤感覺不到一絲疼痛。



▲病人手術室開顱中被喚醒:和醫生聊天看圖識字


麻醉醫生告訴「我們」,他們在手術中,會對病人腦部進行神經封閉,使用的麻醉藥物,既能保證患者神志清醒,又能使患者不會感到手術帶來的疼痛。


━━━━━

「術中喚醒」


這種手術類型,學名為「清醒開顱術」,它的最大優勢,在於可以更加精準地找到病原地,而不傷害到大腦的其他功能區。


以往,與大腦功能區相關的傳統腦腫瘤切除手術,大多使用全部麻醉。由於無法百分之百摸準功能區的界限,即使醫生成功切除腫瘤,也可能會引起語音或運動功能障礙。



▲主刀醫生戴學軍:為什麼要採用術中喚醒


「清醒開顱術」極大避免了這種情況的發生。手術過程中,主刀醫生使用微弱電流,刺激腫瘤和正常腦組織的邊界,如果電極刺激到其他功能區,李潤在術中的行為就會停止:刺激到正常語言功能區,李潤會不自主暫停說話;刺激到運動區,李潤的手指則會停止動彈。


這場手術的主刀醫生戴學軍告訴「我們」,類似手術,他此前已做過幾十例。


▲戴學軍


「切多了有併發症,切少了可能會復發,」戴學軍說,在血管眾多、功能區複雜的大腦區域,切除腫瘤,難度非常大。


▲主刀醫生與相關專家在直播中探討


手術順利結束,患者腫瘤切除,肢體功能未受到影響。


下午5點半,戴學軍查房,李潤四肢活動已正常,體力恢復到術前水平,且思路清晰,言語流暢。



▲李潤在病床上舉起雙手


醫學知識快問快答:


【問】因剖腹產時麻醉引起的植物人也可以開顱喚醒嗎?

【答】能夠進行開顱喚醒的病人本身就是正常的,不能用來喚醒植物人。

 

【問】惡性膠質瘤手術的意義大不大?

【答】這類腫瘤如果不做手術,有可能會擴散到功能區導致癱瘓。

 

【問】患者在術中會不會突然咳嗽或打噴嚏?

【答】鎮靜藥控制之下不會出現這類問題。

 

【問】怎麼不說多少錢這手術?

【答】全程手術費大約三萬左右。

 

【問】主持人,患者清醒時保持的了一個姿勢麼?他會不會想動啊,尤其是頭部!

【答】手術臺上對病人的頭部與身體都有固定,而且由於鎮靜藥物的影響,病人在長時間喚醒時可以保持淺睡狀態。

 

【問】發達國家這種手術多數都是機器人做的,所以不存在醫生不吃午飯睡午覺問題。

【答】機器人只能按照人的指令完成模式化工作,不能勝任切除腫瘤的複雜工作。

 

【問】比如開顱手術,腦袋中的氣體怎麼處理,是不是會被身體吸收?

【答】可以被身體吸收,不用擔心。


網友評論:


「我爸腦出血術後兩個月了,一側偏癱,意識有時清楚有時模糊,話也說不清楚。真不知道接下去的康復之路還有多長。不過不管怎麼說醫生都是救命恩人,感恩那麼多醫生奮鬥在生死線上!」

 

「顱腦手術是精細手術,一般都蠻久,手術醫生都是這樣辛苦的。」



來源:中國新聞網(cns2012)綜合新京報(bjnews_xjb)


86版《西遊記》導演楊潔去世,感謝您送了我們一個有趣的童年

好消息!7月1日起買汽車不必去4S店!



關於我們

·如果你對我們的節目有話說,請直接通過微信留言。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多多轉發!分享給朋友!

·熱線電話:8801345   8851345

·郵箱:1165342126@qq.com

·微信公眾號:UTV8801345






相關焦點

  • 開顱手術 開顱手術後如何護理
    一些腦瘤患者在得知需要手術治療後,由於對開顱手術缺乏了解,根據道聽途說產生嚴重的恐懼心理,導致血壓增高、睡眠障礙等臨床表現,影響術後的恢復。現就神經外科經常採用的冠狀切口右額開顱為例,介紹一下開顱手術的操作過程,讓大家對此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首先,主管大夫需要在頭皮上畫出切口的標記線,這樣才能做到切皮時胸中有數。
  • 醫生在開顱手術中竟把病人「叫醒」...
    醫生在開顱手術中竟把病人「叫醒」......「放心,目前手術很成功,你動一下手。」「謝謝醫生(同醫生握手)……」近日,在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手術室,醫生在開顱手術過程中把病人「叫醒」,邊交流邊切除腦部腫瘤。這樣的場景,讓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議,這種學名叫「術中喚醒」的技術,是首次成功用於珠海的腦外科臨床。這也標誌著我市的神經外科手術走上一個新高度。
  • 神經外科開顱手術機器人研究進展
    而作為神經外科手術中比重最大的開顱手術,它與醫用機器人的結合更凸顯其優勢。本文總結既往機器人輔助開顱手術的優勢和不足,以啟示未來機器人輔助開顱手術的研究方向。該機器人系統的軟體運用開顱術前計劃系統KasOp,而在手術過程中的安全性則由GUI工作流程指導醫生的每一個必要步驟的實施。這例機器人的研發是為了更加精確和安全的執行開顱術和復位骨瓣,尤其是顱縫早閉的外科治療。   藉助於術前CT掃描、術前的計劃和定位,術中移除軟組織後,該機器人能夠自主的進行開顱術。這例機器人在虛擬實驗和動物實驗中的表現都很好,證明了其精確性和可靠性。
  • 開顱手術做一半,患者被叫醒配合醫生「聊天」
    術前麻醉科與神經外科經過多次溝通確定詳細的手術麻醉方案,制定了詳細周密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和流程;同時科室全員查閱相關文獻及資料,認真學習術中喚醒麻醉技術的實施原則,討論術中可能出現的意外和併發症,並制定出詳細預案。最後決定對患者實施全憑靜脈麻醉+喉罩置入+神經阻滯麻醉的複合麻醉。4月20日上午8:30分左右,患者接入手術室準備手術。
  • 刀疤臉造型 開顱手術疤痕圖片
    開顱手術瘢痕 我開顱了五個月。我可以移植頭髮嗎 遮蓋疤痕?嗨,您好,可以移植有幫助的。注意其餘的,避免 熬夜感覺不錯。希望對您有幫助。[細節]麗麗 2018-03-22 15:21 一共2個?醫生如何從開顱手術中恢復孩子5歲,男孩,開顱手術後恢復到90%。右手目前不是很靈活。右腳 經過長時間的步行後向內傾斜。
  • 腦出血90毫升開顱手術,3天甦醒23天恢復,醫生直呼奇蹟!
    我家先生在12月7號突發腦出血,當時情況危機,醫生已經下達了病危通知書,告訴我隨時做好思想準備啊。死馬當活馬醫!抱著一線希望做了開顱手術,在手術的時候我也請好朋友加持。然後慧心在我們每天住院的時候又不斷的加持,對我們注射的液體藥物和口服藥都做了加持,連續好多天都給他不斷的幫忙,他身上的藥疹也減輕了,還帶著我先生的元神去了 [天醫苑],讓扁鵲和華佗給醫治,他們兩位神醫給的湯藥和針灸,還去了太上老君那裡吃了丹藥!
  • 美國女生直播自己開顱手術:面帶微笑與醫生互動
    來源:海外網珍娜在手術過程中面帶微笑(圖:紐約郵報)海外網10月31日電美國一名女子日前在社交媒體上直播了自己的開顱手術過程,期間她始終保持微笑,還與醫生進行互動。綜合英國《衛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25歲的珍娜·沙特(Jenna Schardt)是一名美國醫學生,當地時間周二(29日),她在德克薩斯州一家醫院做開顱手術時,通過社交媒體臉書進行了現場直播。直播吸引了數千人觀看,點擊量達4.5萬次。
  • 做了開顱手術後,必須作顱骨修復手術嗎
    核心提示: 生活中一些人因為某種疾病或者意外事故等,不得不進行開顱手術。提到開顱手術,人們都擔心風險大,害怕手術會有各種問題等等,這些種種擔憂都是可以理解的。不過,現在的醫學技術越來越發達,開顱手術已經變得很成熟了,患者一定要選擇正規的醫院做手術。
  • 25歲妹子在網上直播自己的開顱手術…這心態也太牛X了!
    所以,為了防止Jenna腦內腫瘤的惡化,也為了讓Jenna能夠順利地完成學業和正常生活,醫生最終決定,為Jenna進行開顱手術來去除這些糾纏到一起的血管。但問題在於,這個海綿狀瘤的位置是在Jenna大腦的左半球,控制語言的區域內,因此哪怕在手術中出現了一個小失誤,都有可能導致jenna在今後都無法與人正常交流。
  • 家屬不要錯過-開顱手術後遺症這樣康復治療很有效!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開顱手術還是一個比較嚴肅的話題。患者沉睡之中,腦袋被「打開」,面對複雜而又精密的顱內結構,顱內手術對於醫生來說是極具挑戰。但是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開顱」也變成了一個極具科技感的場景,根據需要患者中途可以被喚醒,並不影響醫生的手術,甚至在手術臺上可以活動手腳以及跟醫生做對話交流,這樣「腦洞大開」的畫面已經實實在在的發生了。但是根據現在的醫療水平以及顱內的複雜結構和患者本身的體質差異,手術後的後遺症不能完全避免,比如:長期昏迷、偏癱、失語、癲癇等等。
  • 患者開顱手術時唱歌 醫生根據歌音效卡頓避開語言區
    「海的思念綿延不絕,終於和天在地平線交會……」在浙江省人民醫院日前進行的一臺開顱手術中,25歲的患者小王(化名)清醒地唱著歌,醫生則迅速切除貼近其大腦語言功能區的腫瘤。樓林決定施行「術中喚醒」聯合術中電生理功能監測,精準切除腫瘤。他和患者約定,會讓他在手術中「醒來」,唱一首歌。樓林解釋,切除腫瘤時如不慎切到語言功能區,會引起語言障礙,切少了又切不乾淨,「只有在患者清醒時採用電刺激的方法,才能精確找到有關中樞,繞開它,精確切除腫瘤。」
  • 被撞未見傷,言行很正常,第二天卻做了開顱手術,手術當日撞人逃逸者...
    揚子晚報網12月20日訊(通訊員 祝雋 記者 陳詠)記者20日從揚州警方獲悉,18日,該市交警部門破獲一起性質惡劣的電動車肇事逃逸案件,被撞的電動自行車騎士身體未見明顯傷情,思維和表達能力也一切正常,但隨後情況急轉直下,經檢查腦部受傷嚴重,立即進行了開顱手術。
  • 微創介入+開顱手術 打造神經外科的「兩棲坦克」
    在神經外科界,能用微創介入和開顱手術兩種手段為更多的複雜腦血管病患者提供最優的治療方案,被稱為神經外科的「兩棲坦克」,我院神經外三科就是這樣一輛處於飛速發展中的「兩棲坦克」多面手。介入栓塞術及開顱夾閉術治療顱內動脈瘤顱內動脈瘤多為發生在顱內動脈管壁上的異常膨出,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腦血管意外中,僅次於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位居第三。任何年齡可發病,多數好發於40至60歲中老年女性。
  • 7歲女童突然頭痛嘔吐,開顱手術發現是腦血管畸形
    明確診斷後,小妮立即被轉入東莞市人民醫院就診,當時她已經意識模糊,醫生總體評估後,考慮她屬於腦血管畸形破裂引起的腦出血,暫時予止血、脫水等保守治療。入院第二天,醫生對小妮進行了「腦動脈CTA及全腦血管造影術」檢查,但奇怪的是,檢查未發現小妮顱內血管異常。
  • 印度9歲女童做開顱手術時彈琴,醫生淡定手速飛快
    據印度媒體報導,當地時間周日,在印度中央邦瓜廖爾,9歲女孩蘇米亞(Soumya)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下在貝拉醫院接受了腦部手術。令人驚奇的是,切除腦中腫瘤手術期間,她一直在彈琴。蘇米亞在手術後說:「我至少彈了6個小時的琴,我還玩了手機遊戲。我現在感覺好多了。」報導稱,當蘇米亞被父母帶到醫院接受治療時,醫生表示,由於可能會損傷她大腦的其他神經,所以很難為她進行大手術。因此,醫生決定為蘇米亞採用「清醒開顱」的手術方法。恰好蘇米亞本人喜歡彈琴,醫生團隊就要求她在手術期間彈奏音樂。
  • 開顱手術中,患者被叫醒做了道數學題!這波操作背後的醫生太牛了……
    「5+3=8」,開顱手術中,患者被叫醒做題,這是啥操作?  ▷開顱手術中,患者被叫醒做題  正被開顱手術呢,被叫醒做了道數學題,還得認生字,啥情況?如果沒有反應,就可以切除,這樣腫瘤完整清除,最大限度保留了患者的功能區。」  腫瘤切除完成後,吳女士再次被麻醉,重新進入了熟睡狀態,整個手術歷時1小時40分鐘順利結束。吳女士告訴記者,術中被醫生喚醒後,她沒有感到害怕,而且也沒有疼痛感。目前吳女士恢復良好,不日即將出院。  楊孔賓主任介紹,術中喚醒對麻醉師要求特別高。
  • 開顱手術進行一半,25歲小夥唱起《遺失的美好》
    開心的小陸 「一開始麻醉,沒有任何感覺,被喚醒之後可以聽到醫生們在說話,知道手術在進行中,但沒有太多感覺。」小陸回憶說:「在和醫生聊天互動時,醫生突然讓我唱首歌,我就脫口而出這首《遺失的美好》,具體原因我也說不清楚,可能也因為我小時候看過很多張韶涵的電視,然後對這首歌比較喜歡。」
  • 煙霧病開顱手術多久能恢復正常人
    其實煙霧病是一種腦血管疾病,是由於大腦動脈環雙側主要血管慢性進行性狹窄或閉塞,繼發顱底形成狀如煙霧的異常血管網,可引發腦缺血、腦梗塞、腦出血、癲癇發作等,而嚴重的腦梗塞、腦出血是有可能帶來生命危險的,所以煙霧病一旦明確診斷的話,建議要及時進行手術治療。有的患者問煙霧病開顱手術多久能恢復正常人?
  • 劉真病情再度惡化:腦出血又做開顱手術,全家進入最後緊急狀態
    已經距離劉真的手術有26天了,但在3月3日再一次傳來了關於她的消息,可惜的是這一條消息並不是好的,而是被傳出劉真病情又惡化了。出於情況緊急,而劉真也是在3月3日再一次的進行了開顱手術搶救,當下她的身體具體是什麼情況仍舊還是不太清楚,不過據醫院方面透露,缺氧開顱手術,劉真的全家人已經進入到了最後的緊急狀態之中。距離心臟手術才25的時候,劉真又要接受開顱手術,這對於她的身體來講又是一個大傷害。
  • 如果華佗給曹操做開顱手術,曹操是不是100%死了?
    華佗給曹操做開顱手術,到底能不能成功?完全取決於華佗的技術,而華佗的技術取決於華佗所掌握的知識,而華佗所掌握的知識是怎麼來的,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醫學系統的複雜性,根本就沒有辦法在有限的時間中得到,就像現在的外科醫生絕不可能說是不去上學校,然後自己拿把刀在家裡解剖幾個動物的屍體就能學到技術。 但是,三國的時候有醫學院嗎,很顯然是沒有的。這個答案實際上是書裡已經講了,是有人傳授給華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