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女生直播自己開顱手術:面帶微笑與醫生互動

2021-01-18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珍娜在手術過程中面帶微笑(圖:紐約郵報)

海外網10月31日電美國一名女子日前在社交媒體上直播了自己的開顱手術過程,期間她始終保持微笑,還與醫生進行互動。

綜合英國《衛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25歲的珍娜·沙特(Jenna Schardt)是一名美國醫學生,當地時間周二(29日),她在德克薩斯州一家醫院做開顱手術時,通過社交媒體臉書進行了現場直播。直播吸引了數千人觀看,點擊量達4.5萬次。

據悉,手術的位置在珍娜腦部控制語言的區域,為確保手術不影響珍娜的溝通能力,她需要在手術過程中保持清醒,並與醫護人員互動說話,幫助醫生分辨相關血管。

圖:美國廣播公司

面對鏡頭時,珍娜保持著微笑的表情。她躺在手術臺上,開心地談論自家的小狗。

最終手術進行的非常順利,手術結束後,珍娜被送往重症監護病房,她對著鏡頭豎起了大拇指。

珍娜·沙特(圖:衛報)

珍娜的主治醫生帕特爾(Nimesh Patel)表示,對直播手術過程的方式印象深刻,對於珍娜想要讓更多人了解開顱手術過程的想法表示理解和支持,「她是我們的榜樣」。其實這不是病人直播手術過程的首個案例,此前就有美國民眾在社交媒體平臺上直播過乳腺癌、肺部等手術,直播者希望藉此讓人們提高對相關疾病的認識。(海外網 張敏)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海外視野,中國立場,瀏覽人民日報海外版官網——海外網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

相關焦點

  • 男子開顱手術中竟突然甦醒,淡定和醫生交談!開顱手術的真相竟然是這樣......
    ▲直擊開顱喚醒手術,患者醫生邊手術邊聊天━━━━━開顱過程中,患者醒來說臉癢昨天,是29歲小夥兒李潤(化名)做開顱手術的日子。3月23日晚,李潤在工作中,沒有任何預兆突然暈倒,手腳抽搐不止。送醫後,醫生診斷其頭部有腫瘤,主治醫生認為,雖然病人目前發作較少,但未來發作頻率會逐漸頻繁,藥物只能治標不治本,如果不做手術,腫瘤蔓延他處,很可能導致癱瘓。經過一系列商討和準備後,李潤最終確認,在4月17日進行開顱手術。「來,快醒醒。」手術操刀醫生,叫李潤清醒過來。
  • 25歲妹子在網上直播自己的開顱手術…這心態也太牛X了!
    如今,網絡直播可以說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了,但相信也沒有幾個人直播過開顱手術,而且還是自己的開顱手術吧……25歲的Jenna
  • 開顱手術 開顱手術後如何護理
    開顱手術,亦稱穿顱術,是顱骨外科手術的一種,指通過機械設備打開患者顱骨,從而進行一些非常規治療。由於開顱手術的高風險性,例如醫生的失誤操作導致患者腦損傷,這個手術本身也備受爭議。然而對於一些特殊疾病,如帕金森病、癲癇等,實施開顱手術還是很有必要。開顱手術後遺症:有沒有後遺症看幾個方面:受傷程度,受傷部位,術後恢復情況等。後遺症的種類很多。
  • 神經外科開顱手術機器人研究進展
    而作為神經外科手術中比重最大的開顱手術,它與醫用機器人的結合更凸顯其優勢。本文總結既往機器人輔助開顱手術的優勢和不足,以啟示未來機器人輔助開顱手術的研究方向。美國開發的混合Stealth station導航系統、Neuromate機器人臂、六維力覺感知系統和3D Slicer軟體機器人系統,已可進行顱底神經外科手術的開顱,但仍處於模型實驗和屍頭實驗階段。新開發的神經外科導航輔助鑽孔機械臂,定位誤差達到0.502mm,精度已相當高,且比人工的鑽孔精度高。
  • 《面帶微笑的美女醫生》險道神-協助拍攝
    面帶微笑的美女醫生【第1幅圖】此作品由徐州攝影愛好者易先生在著名的包頭地區拍攝面帶微笑的美女醫生【第2幅圖】此作品由長沙攝影愛好者陳先生在著名的海口地區拍攝面帶微笑的美女醫生【第3幅圖】此作品由哈爾濱攝影愛好者餘先生在著名的漳州地區拍攝
  • 醫生在開顱手術中竟把病人「叫醒」...
    醫生在開顱手術中竟把病人「叫醒」......「放心,目前手術很成功,你動一下手。」「謝謝醫生(同醫生握手)……」近日,在珠海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手術室,醫生在開顱手術過程中把病人「叫醒」,邊交流邊切除腦部腫瘤。這樣的場景,讓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議,這種學名叫「術中喚醒」的技術,是首次成功用於珠海的腦外科臨床。這也標誌著我市的神經外科手術走上一個新高度。
  • 刀疤臉造型 開顱手術疤痕圖片
    開顱手術瘢痕 我開顱了五個月。我可以移植頭髮嗎 遮蓋疤痕?嗨,您好,可以移植有幫助的。注意其餘的,避免 熬夜感覺不錯。希望對您有幫助。[細節]麗麗 2018-03-22 15:21 一共2個?醫生如何從開顱手術中恢復孩子5歲,男孩,開顱手術後恢復到90%。右手目前不是很靈活。右腳 經過長時間的步行後向內傾斜。
  • 患者開顱手術時唱歌 醫生根據歌音效卡頓避開語言區
    「海的思念綿延不絕,終於和天在地平線交會……」在浙江省人民醫院日前進行的一臺開顱手術中,25歲的患者小王(化名)清醒地唱著歌,醫生則迅速切除貼近其大腦語言功能區的腫瘤。他和患者約定,會讓他在手術中「醒來」,唱一首歌。樓林解釋,切除腫瘤時如不慎切到語言功能區,會引起語言障礙,切少了又切不乾淨,「只有在患者清醒時採用電刺激的方法,才能精確找到有關中樞,繞開它,精確切除腫瘤。」9月26日手術進行,患者被全身麻醉,醫生打開顱腦,暴露腫瘤,然後通過降低麻醉量將他慢慢喚醒。神奇的一幕出現了:醫生:已在手術,感覺還好嗎?
  • 開顱手術進行一半,25歲小夥唱起《遺失的美好》
    開心的小陸 「一開始麻醉,沒有任何感覺,被喚醒之後可以聽到醫生們在說話,知道手術在進行中,但沒有太多感覺。」小陸回憶說:「在和醫生聊天互動時,醫生突然讓我唱首歌,我就脫口而出這首《遺失的美好》,具體原因我也說不清楚,可能也因為我小時候看過很多張韶涵的電視,然後對這首歌比較喜歡。」
  • 哪科醫生最愛看手術直播?原因竟是新手多
    圖片來自郭樹忠教授微博不久前,「醫學界」推送過一篇關於手術直播的文章——《》,討論手術直播的那些事兒。對此,郭樹忠教授表示:「手術直播是中國特有的現像,國外也有手術錄像教學,但直播演示的就很少,除了患者的隱私權外,手術演示多少會增加一些手術風險,在醫學倫理上也有爭議。」
  • 開顱手術做一半,患者被叫醒配合醫生「聊天」
    簡單的來說就是麻醉深一點,會導致患者意識不清不能配合評測,但麻醉太淺,又會使患者感到疼痛不適,不能耐受手術刺激,最終可能會導致手術失敗、危及生命。毫釐之間,決定生死成敗。術前麻醉科與神經外科經過多次溝通確定詳細的手術麻醉方案,制定了詳細周密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細則和流程;同時科室全員查閱相關文獻及資料,認真學習術中喚醒麻醉技術的實施原則,討論術中可能出現的意外和併發症,並制定出詳細預案。最後決定對患者實施全憑靜脈麻醉+喉罩置入+神經阻滯麻醉的複合麻醉。4月20日上午8:30分左右,患者接入手術室準備手術。
  • 20歲小夥半夜突發腦出血 醫生連夜5小時開顱手術挽回生命
    該院神經外科醫生郎彥斌在確定其為腦出血後,立即打電話給科室主任周明森,兩人一起連夜為病人做了近5個小時的開顱手術終將小夥從死神身邊拉回。如今,20多天時間過去了,該小夥恢復情況良好。4月9日上午,該小夥的母親張女士帶著精心製作的錦旗來到醫院,找到挽救她兒子生命的醫護人員,以示感謝。據張女士介紹,兒子今年才20歲,3月14日晚,兒子和女朋友在一起,半夜突然暈倒,然後被送到醫院。
  • 開顱手術中,患者被叫醒做了道數學題!這波操作背後的醫生太牛了……
    「5+3=8」,開顱手術中,患者被叫醒做題,這是啥操作?  ▷開顱手術中,患者被叫醒做題  正被開顱手術呢,被叫醒做了道數學題,還得認生字,啥情況?    就在與患者聊天的過程中,楊主任和其他兩位醫生爭分奪秒,在顯微鏡下,僅用時十多分鐘就精準切除了腫瘤。  手術順利完成,患者:喚醒後,沒有疼痛感  術後,楊主任告訴記者,「患者醒來後,我們刺激患者腫瘤附近的功能區。如果有反應,就說明這塊是有用的,要保留。
  • 印度9歲女童做開顱手術時彈琴,醫生淡定手速飛快
    據印度媒體報導,當地時間周日,在印度中央邦瓜廖爾,9歲女孩蘇米亞(Soumya)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下在貝拉醫院接受了腦部手術。令人驚奇的是,切除腦中腫瘤手術期間,她一直在彈琴。蘇米亞在手術後說:「我至少彈了6個小時的琴,我還玩了手機遊戲。我現在感覺好多了。」報導稱,當蘇米亞被父母帶到醫院接受治療時,醫生表示,由於可能會損傷她大腦的其他神經,所以很難為她進行大手術。因此,醫生決定為蘇米亞採用「清醒開顱」的手術方法。恰好蘇米亞本人喜歡彈琴,醫生團隊就要求她在手術期間彈奏音樂。
  • 華佗如果做了開顱手術,曹操會痊癒嗎?專家:下場只有一種!
    華佗是東漢末年的名醫,眾所周知,東漢末年是一個戰亂頻發的時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那個年代最為稀缺的人才,一種是能打勝仗的士兵和將領,一種便是救死扶傷的醫生,畢竟戰火無情,無論是平民百姓亦或是將領士兵都有受傷的風險,所以醫生的重要性便凸顯了出來。華佗因為醫術高明,頗得世人的敬重。
  • 鋼釘射入大腦 醫生開顱「拔釘」
    原標題:鋼釘射入大腦 醫生開顱「拔釘」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梁超儀 通訊員鄭琳)日前,廣東佛山一小夥在工作時不慎被一枚鋼釘從右下巴穿過,直接射入顱內。幸好廣州醫生及時開通綠色通道,經過4個小時的緊張手術,終於順利取出鋼釘。
  • 女孩性格突變體重暴增30斤,坐著開顱手術除病根
    心理科醫生在詳細問診之後有了重要發現——小慧不僅體重增加、性格改變,而且沒來月經,病因可能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 醫生為她做頭顱磁共振檢查發現松果體區有巨大的佔位性病變,並伴有明顯的梗阻性腦積水!因腫瘤在顱內位置深、解剖結構複雜,為避免傷及毗鄰的重要血管神經,醫生讓她坐著切瘤,闖過麻醉和手術兩大難關後,小慧恢復良好,順利出院了。
  • 家屬不要錯過-開顱手術後遺症這樣康復治療很有效!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開顱手術還是一個比較嚴肅的話題。患者沉睡之中,腦袋被「打開」,面對複雜而又精密的顱內結構,顱內手術對於醫生來說是極具挑戰。但是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開顱」也變成了一個極具科技感的場景,根據需要患者中途可以被喚醒,並不影響醫生的手術,甚至在手術臺上可以活動手腳以及跟醫生做對話交流,這樣「腦洞大開」的畫面已經實實在在的發生了。但是根據現在的醫療水平以及顱內的複雜結構和患者本身的體質差異,手術後的後遺症不能完全避免,比如:長期昏迷、偏癱、失語、癲癇等等。
  • 第八屆中山屈光手術高峰論壇暨全飛秒微笑摘鏡公益直播在廣州舉行
    論壇上舉行了全飛秒手術10萬手術量質量貢獻獎授牌以及《全飛秒微笑中國榜樣》啟動儀式。,通過現場、網絡連線直播等形式,分享交流目前眼科屈光手術領域最新的學術成果,將為屈光手術醫生提供近期屈光手術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以及有參考意義的疑難病例處理經驗。
  • 微創介入+開顱手術 打造神經外科的「兩棲坦克」
    在神經外科界,能用微創介入和開顱手術兩種手段為更多的複雜腦血管病患者提供最優的治療方案,被稱為神經外科的「兩棲坦克」,我院神經外三科就是這樣一輛處於飛速發展中的「兩棲坦克」多面手。顱內動脈瘤好發於腦底動脈環(Willis環)上,一旦破裂致死致殘率極高,動脈瘤的手術治療包括開顱手術和血管內介入治療。上圖示:動脈瘤位於頸內動脈,行彈簧圈介入栓塞術後動脈瘤消失上圖示:動脈瘤位於頸內動脈,行開顱夾閉後動脈瘤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