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馬行云:從航海員到陶藝大師——從他的多彩陶藝,看到浪漫而張揚的內心》轉載於都市時報2015年6月8日A29版,並對名片部分的內容做了相應的糾正,添加了更為豐富的圖片,在此特別感謝都市時報記者趙燁琳。
記者和馬行雲熟識已久,印象中他總是果敢、幹練,戴著紫色的太陽鏡,看起來比實際年紀年輕很多。他對建水紫陶的喜愛可謂痴迷至極,幾乎每一次通話,他不在建水就必定在去建水的路上。作為一個北方人,他紮根雲南,用他獨特的視角,將雲南陶藝做出了一番風採。
空間 陶意芬芳
馬行雲在昆明有兩個工作室,「五彩雲陶」工作室坐落在團結鄉的一片綠樹環繞之中,另一個則躲在碧雞關藝術區裡。雖然兩個地方相距甚遠,前往陶藝工作室的路途也都格外蜿蜒,但一走進工作室內,就有一種撥霧雲開的感覺。
進入「五彩雲陶」工作室,入眼就可看到各種成品、半成品堆放在地上,工作檯上一位拉坯師在嫻熟地將柔軟的泥拉出各種形狀。整個工作室非常大,有著一套完整的制陶設備,裡間還有兩個燒制陶器的氣窯(註:窯分為火窯、氣窯、電窯三類)。稍顯遺憾的是,當我們到達之前,一批陶品已經燒制出窯,沒能親眼看到馬行雲形容的陶器出窯時的精彩瞬間,只有一百多把剛剛出窯的茶壺,正以原始狀態呈現在記者面前。
在馬行雲的指導下,記者親自感受了在小型拉坯機器上將一對泥土做成一個小瓶子。如果沒有親自感受泥土在手中不斷變化的溫暖觸覺,對於紫陶藝術的魅力大概只能停留在眼睛所能觸及的部分。當問及這種神奇的變化時,馬行雲如是說:「泥土哪裡來的生命,是人和文化賦予了它靈魂,所以沒有靈魂的陶器,無法擁有生命。」
情結 先學後傳
我們無法想像,曾經的馬行雲是一名航海員,終日與海為伴,見慣了一望無際的大海,在群山環繞的雲南,與美麗的大理金花(他的太太)邂逅了,自此讓他一身的海性融入到了雲南紅土高原的淳樸與寧靜中。
1994年,原本只是想來雲南度假的馬行雲再也沒有離開這兒,走遍了大理、麗江、香格裡拉、西雙版納後,最後被建水紫陶勾走了魂:「我當時就覺得雲南的文化非常厚重且多彩,與我的家鄉大連相比完全不一樣。」馬行雲有幸拜得雲南工藝美術大師陳紹康為師,一直跟隨陳紹康學習陶藝,至今已經20多年。就在前幾天,馬行雲還帶著自己的徒弟到建水看望師傅,交流制陶心得,在他看來,每隔一段時間的交流都會讓他對建水紫陶、對陶藝有新的認識與理解。
「一直在學習,也一直在傳承。」馬行雲現在已是雲南有名的陶藝大師,他的徒弟也都是有著高學歷的專業陶藝師或者陶藝愛好者。在馬行雲看來,雲南有很多珍貴的東西需要傳承下去,陶藝也在其中。在傳承的方式上,馬行雲有自己的看法。師徒教學模式一直是手工藝傳承的傳統方式,但馬行雲認為,想要雲南陶藝廣泛有效地傳承下去,還需要對陶藝愛好者進行專業的培訓,並出版關於雲南陶藝的書籍和資料,將「手把手教」轉變為「大家一起學」。在這一方面,馬行雲一直身體力行,幾年來,他擔任雲南民族大學和昆明學院的客座教授,並於2014年在「雲嶺大講堂」講授《雲陶》,今年開設《建水紫陶的工藝》課程,為大家講授相關知識:「傳承並不僅僅是傳承手藝,我更希望通過這種培訓的方式提高大家對陶藝的認知和鑑賞能力,讀懂雲南陶瓷的魅力。」
追求 重彩文化
建水紫陶是雲南陶界的翹楚,亦是我國四大名陶之一,與江蘇宜興陶、廣西欽州陶、四川榮昌陶齊名。建水紫陶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紅黃青褐白)製作成型,經過書畫、雕刻、填刮、燒煉、磨光等工序,陶器色澤深紫,花紋雪白,叩聲如磐。這也形成了建水紫陶最大的一個特點:彩。
馬行雲對色彩的追求可謂極致。在工作室裡,記者看到馬行雲的每一件作品都搭配了恰如其分的色彩,其中一個白色和黑色的拼接花瓶讓人過目不忘:馬行雲將白泥和褐泥拼接,接口處用巧妙的書畫進行融合銜接,搭配通紅的印章填刻,所有元素渾然一體,突破了紫陶的一貫風格。
馬行雲不僅僅在色彩上有著極致追求,在器型上也不斷創新。他做的紫陶葫蘆,就擺在工作室最顯眼的位置。仔細一看放在博古架第三排的《心經》葫蘆瓶,整個葫蘆器形圓潤、飽滿而周正,上下比例協調,一看就是精品。「每個人做出來的葫蘆不一樣,取決於做葫蘆的人對它的理解和對器形的欣賞能力。」馬行雲說,每一件陶藝作品都承載了製作人的積澱和感想,看一件作品就如看一個人。看到馬行雲的多彩陶藝,似乎也看到了他浪漫而張揚的內心。
研究 填補空白
馬行雲回憶,當初受到雲南紫陶藝術的吸引,希望能獲得更多關於紫陶的知識,但是翻閱網絡、書店,發現資料很少:「看到這麼好的文化沒有得到很好的宣傳,心裡太著急了。」為了更全面地將雲南建水紫陶文化展現出來,馬行雲開始研究整理雲南建水紫陶的相關資料,並先後多次去建水,拍攝了上萬張紫陶的資料圖片,拜訪當地諸多的工藝師、制陶企業,最後編著《雲南建水紫陶》一書,這也是中國第一本系統介紹紫陶文化、工藝、鑑賞、名家的專業書籍。而後《中國四大名陶》、《雲陶》等書籍相繼出版,在業內外都得到了認可。
「做研究就定要多走多看多做,不做陶的人是不可能研究陶的。我真的很感謝每一位老一輩的陶藝大師,帶我一個點一個點觀看,為我講解了很多我不知道的歷史故事,他們才是這些書籍的最大貢獻者。」現在,馬行雲的生活已經與紫陶藝術緊緊地扣在了一起,繁忙時為了紫陶藝術奔波,閒散時則捏制紫陶,彩繪人生。
名片
馬行雲
男,漢族,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雲南省陶瓷工藝大師,建水紫陶雲南省地方標準主要起草人,雲南省紫陶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雲南紫陶網(www.ynzitao.com)顧問,雲南《投資與收藏》雜誌編委,雲南輕紡工業行業協會職稱評定專家委員會委員,雲南民族畫院特聘書畫家,雲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昆明學院客座教授。創作的陶瓷藝術作品有兩大系列:「雲陶」系列:紫陶茶壺、紫陶文硯、紫陶賞器、紫陶花插;「滇彩」系列:滇陶青花、滇陶重彩。代表著作有「雲陶三部曲」:《雲南建水紫陶》(2011年雲南科技出版社)、《中國四大名陶》(2014年雲南美術出版社)、《雲陶》(2015年雲南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