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我們品畫
臺灣著名的陶藝大師何志隆先生將失傳了1500多年的灰釉青瓷重現人間,展現了他超凡的燒陶技藝。7月8日晚21:30藝術人文頻道《今晚我們品畫》 請到了何志隆先生以及他的太太方桂陳女士 ,與主持人張穎一起聊一聊陶瓷之美。
何志隆 「翡翠青瓷」
太太方桂陳與何志隆
青瓷是中華民族溯源流長的文化結晶。唐代之後,由於礦石釉的普及使用,不上釉的柴燒工法逐漸失傳。臺灣地區知名陶藝大師何志隆,多年來堅持漢唐之前的燒陶古法,採用素坯入窯,讓植物燒成的灰自然落在土坯上,經高溫熔融、瓷化、結晶,形成「灰釉青瓷」,滿釉出窯。因其顏色碧綠如玉,故名「翡翠青瓷」。何志隆獨創的 「自然落灰上釉法」讓消失了1500多年的柴燒技藝重現於世。「翡翠青瓷」是傳承中華文化的瑰寶,展示著陶瓷藝術的優雅非凡。
孔雀尊瓶
柴燒工藝與主流的礦石釉不同,這種土胚上自然孕育的色彩有一種簡單而質樸的美。何志隆認為這種美是可以感動人心的,由此篤定了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植物灰釉而不是傳統的礦石釉。
二十餘年的摸索之路
土胚入窯
為了成功孕育「翡翠青瓷」,何志隆摸索了二十餘年。起初他用別人的窯燒陶,燒制的作品只有迎火面有光澤,背火面則沒有釉色。他反覆思索,決定自己蓋窯,希望能燒出360度的滿釉青瓷。2009年,何志隆夫婦在距離臺東40公裡車程的「泰源幽谷」創建了「志窯」,立志要燒出最好的陶。早期的成功率還不及1%,但何志隆卻憑著一股子執著跟傻勁堅持了下來。短短兩年中,他們拆除和修改自己的窯共13次。就在何志隆囊磬告盡、無以為繼之時,妻子方桂陳瞞著丈夫回大陸賣掉家產,支持他拓建新窯、重起爐灶。
滿釉出窯
古話說「夫妻同心,其利斷金」;而何志隆卻始終堅信:夫妻同心,陶土也能變成翡翠。他說,沒有方桂陳翡翠青瓷就不會被燒制出來,即使燒制出來,也絕對沒有亮點。
直抵人心的顏色美學
15倍顯微鏡下畫面
自商代以來,青瓷一直以「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為最高境界。這些特點如今都在何志隆的作品中獲得展現。相較於中國三、四千年前用落灰燒出的「原始青瓷」,「翡翠青瓷」的純粹通透 更加青出於藍:形態沉穩簡樸,色澤單純亮透,肌理渾然天成。
何志隆說,翡翠青瓷最特別之處是它的顏色,由於翡翠青瓷採用了「自然落灰上釉法」,利用木頭燃燒所剝落的灰做釉料,在窯的結構、導流原理的影響下,釉層中形成了多層而細密開裂紋理,強光照射時會出現其他陶瓷作品中罕見的「鑽石光」。
古韻與禪意
小頸梅瓶
何志隆相信「萬物皆有情性」,他的陶瓷就是用心靈燒制而成的。觀賞他的翡翠青瓷,看到的不僅是雅致的外形,更能感知「天人合一」的藝術魅力。有些作品瓶腹外凸,象徵「有容乃大」的哲學思想;自然落灰的技法與圓潤流暢的線條,無不傳遞著萬物心性的「暢然美學」。翡翠青瓷是木、水、火、土的自然對話,是性靈交融的活生生的精神產物。何志隆的作品結合了古韻禪意,崇尚回歸自然、趨向簡樸,在浮華躁動的現代社會中追求雅致淡泊的審美情趣。
何志隆說,他最榮幸的是娶了太太方桂陳,自己用成功回報了她毫無保留的支持;最慶幸的是能重拾失傳的灰釉青瓷技藝,在全世界都在玩礦石釉的今天,讓世人見識到了古人天性自然而直抵人心的顏色美學。
(以上文字根據節目內容以及嘉賓談話整理)
關注星文化 請掃描二維碼
走近經典 藝術人文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