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分享】聽美女陶藝師講臺灣陶藝的故事

2021-02-18 百陶會

日前,功夫小瓷資深陶藝師趙夢琳、肖思樂結束了為期七天的臺灣陶藝文化之旅,這是2016年兩岸開展的首次民間陶藝文化交流。此次臺灣陶藝文化遊學會得到了臺北、新北、基隆、新竹等地美術界同仁、陶藝名家的支持和接待,並參訪了當地美術館、博物館、陶藝文化街區以及小學手工勞技示範基地,與名家大咖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功夫小瓷品牌2009年創立以來,一直保持著與臺灣地區民間美術界之間的文化交流,並助力搭建兩岸陶藝溝通橋梁。趙夢琳老師表示,通過此行了解到了臺灣藝術教育現狀、發展歷程以及未來趨勢,這對內地的陶藝教育有著很好的借鑑作用。

昨日上午,「臺灣陶藝文化交流之旅分享會」在功夫小瓷武漢校區舉行,分享會由功夫小瓷(武漢)公司人事部組織,校區教導主任趙夢琳主持,資深陶藝師肖思樂也進行了分享。市場部、個人客戶部、運營支持部等部門同事參加了學習。

趙夢琳老師的分享濃縮為人、創新、態度、生活、思考、形象等幾個關鍵詞,詳細的解讀了前期內地和臺灣教育理念的差異,而今相融相通。內地陶藝教育是以實用為出發點,以造型與裝飾來架構,並與生活、科技、技術相結合的美術教育理念。而臺灣現代陶藝教育起源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教學方式比內地更成熟,他們以兒童為中心,重視兒童的自我表現與創造,透過「創造的過程」達到藝術教育的目的。

在新北市,趙老師和肖老師得到了臺北藝術大學兼職講師、集美國小校長吳望如先生的盛情款待,吳校長對此次陶藝文化交流之旅給予了高度的肯定,並與趙、肖二位老師進行了兩天的交流及溝通。

在吳校長的引薦下,我們的美女陶藝師拜會了當地知名藝術教育家,並受邀觀摩了部分小學的少兒陶藝教育課。據了解,在臺灣,少兒手工課備受推崇,以新北市為例,在300所國小(國立小學)中,專門開設手工課的或定期舉辦藝術課的學校佔七成以上。很多美術愛好者、從業者從小就深受陶藝文化的薰陶。

在這次分享中,趙夢琳老師還提到,臺灣給她印象最深的是藝術家們對文化的尊重,即便是普通市民,都願意主動參與或學習陶藝,就連博物館、美術館都非常講求人性化,從細節中拉近人們和藝術之間的距離。因為,所有的藝術都來源於生活,來源於生命個體。

譬如,在臺灣的一些博物館、科技館或藝術館裡,經常會看得到老師領著幼稚園小朋友前來參觀,館方會設置若干互動環節,激發小朋友的求知慾並主動參與其中,在玩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即便是遠離城市的普通國小,都會將藝術氛圍做得淋漓盡致,下圖為新竹市米倉國小,一個廁所都被打造為寓教於樂又經濟適用的「藝術廁所」,門口擺滿了各種形態各異的陶藝作品,這在內地是很少見的。

最後,功夫小瓷同仁們交流了各自的感受,老謝說,我們欣喜的看到,通過美女老師的眼睛看臺灣,有不一樣的地方,但更多是相通的。功夫小瓷的「好玩、樂學、會生活」與臺灣藝術家們堅持和倡導的「尊重、嚴謹、專注、實用、美」不謀而合。我們相信,在未來陶藝文化傳承和陶藝教育發展的道路上,功夫小瓷一定會越做越好,也歡迎更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進來,與我們一同成長!

相關焦點

  • 臺灣陶藝師陳金旺
    2019年他兩赴遼寧遼陽,5月參加遼陽市冮官窯博物館開幕展演後,7月又在當地開展柴燒講習和實地教學。  「大陸南方的陶瓷行業比較發達,東北從事這樣工作的人比較少,所以他們對陶藝的認知相對較低。」陳金旺說,現階段他在東北主要教的是如何燒窯,從基礎技術教起,下一步則準備將老祖宗傳承下來的許多釉色的燒法教給他們。
  • 遇見工匠精神、感受陶藝魅力——訪民間陶藝師曾凡翼
    近年來,隨著陶藝熱的逐步升溫,陶藝製品獲得越來越多人的青睞,親手做陶藝成為人們工作學習之餘放鬆精神釋放自我的又一休閒方式。在大夫山森林公園腳下的南雙玉村內有一間隱沒在村居民宅的陶藝工作室,曾凡翼是工作室創造人之一,也是職業陶藝師。
  • 零基礎在家也能完成的陶藝,日本專業陶藝師越洋來教你捏陶啦!還不快來!
    這讓一些本來想學習陶藝的人開始打退堂鼓,覺得自己肯定學不會!!!手愛君也是這麼覺得的,而且下意識地就覺得應該會用到很專業的各種工具什麼的,很複雜誒,就不想入坑了。但是,自從人民郵電出版社的編輯安利給我這本日本翻譯過來的新書之後,君君覺得自己可以大膽入制陶這個手藝的門了,不難啊,真的。相信你們看了之後,也會發出「真香」感嘆。
  • 馬行雲:從航海員到陶藝大師
    雖然兩個地方相距甚遠,前往陶藝工作室的路途也都格外蜿蜒,但一走進工作室內,就有一種撥霧雲開的感覺。  進入「五彩雲陶」工作室,入眼就可看到各種成品、半成品堆放在地上,工作檯上一位拉坯師在嫻熟地將柔軟的泥拉出各種形狀。整個工作室非常大,有著一套完整的制陶設備,裡間還有兩個燒制陶器的氣窯(註:窯分為火窯、氣窯、電窯三類)。
  • 交趾陶與廣府文化(一)
    第一次接觸交趾陶,是從一個臺灣文創產品的年輕創作者佳樺那裡,她創作的孫悟空手持蟠桃的交趾陶作品,豐富而鮮豔的色彩搭配
  • 臺灣也有一個「景德鎮」,客家女孩把陶瓷做出了股兒活潑勁兒!
    ▼大多數人對陶的認識停留在茶壺和茶杯較傳統的印象,但「一間兩手」陶藝師楊宜娟透過不一樣的想像,結合時下年輕人喜歡的元素,創造出活潑、生動可愛的陶器,顛覆大家對陶既定的模型。捏陶的部分,不使用半機械式的手拉坯,而是完全手捏,保留手作原始溫度,另一方面,手捏陶可以任意變換造型,不受限於固定的模板,不同時刻,不同情感投注,作品的韻味也都不一樣。
  • 尋訪臺灣地區的陶藝:最好的藝術就是生活本身
    【編者按】《陶藝美學錄》一書是《生活月刊》原創作團隊尋訪了十多位寶島臺灣的知名陶藝家和茶道家的紀實書寫。陶藝家重新思考陶的本質,調整做陶的觀念,通過反覆的實驗、探索,運用不同的材料、探索新的配方和燒造方式,形成了風格多元又獨立的陶藝新美學,為現代陶藝增添了新的色彩。本文為該書前言,由澎湃新聞經浦睿文化授權發布。
  • 泥巴人打造柴燒陶藝的泥巴西施
    ——記瓷都德化高級工藝美術師李美周李美周,1983年生於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蓋德鎮,柴燒陶藝泥巴人品牌創始人,國家高級陶藝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目前,李美周在德化縣三班鎮中國茶具城A區A3-05號經營一家「書賢」泥巴人陶藝會所。
  • 當代藝術傳媒第四屆陶藝大師高級研修班花絮
    月15日——7月22日   上課時間為期8天第五屆:2018年7月24日——7月31日  上課時間為期8天(開班前一天下午報到參加開班晚宴)授課地點:山東輕工職業學院內(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米山路)曲冰大師工作室報名諮詢:1、報名加 微信號yhsc789  註明「陶藝高研班報名
  • 陶藝知多少︱拉坯機進化史 ②
    如果沒有它,陶瓷製作依然會停留在手搖腳踢時代,陶藝大眾化更無從談起。上期我們講了拉坯機的前世——慢輪與快輪,在輪制工具時代,人類的祖先創造了無數璀璨的文明,讓陶瓷成為與生活最親近的物品,那麼在下一個時代裡,拉坯又發生了怎樣的變革?1930年代,英國陶瓷作坊已經用上了電動拉坯機陶瓷是與人類生活最親近的器物,也是最不可或缺的。
  • 臺灣大甲裕展林瑞華1563℃柴燒陶藝之美
    華夏經緯網10月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金氏世界紀錄柴燒窯1563℃最高溫保持者-陶藝大師林瑞華,以柴燒探討不上釉的自然奧妙,在臺中大甲裕珍馨三寶文化館展出
  • 臺南市陶藝學會年度特展方圓美術館登場
    華夏經緯網8月4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由陶藝家吳燧木號召同好成立的陶藝團隊「南陶會」,迄今已經有30多年歷史,是臺南地區第一個陶藝團隊,持續推廣陶藝並對外交流發展,目前已有140位成員,這次特別精選64位創作者作品在方圓美術館展出。
  • 簡樸的形式,獨一無二的表達——陶藝家克裡斯蒂娜
    「在她雜草叢生的花園裡,在一個小木屋裡,有一個陶工的輪子,我在那裡做出了我的第一個杯子和碗,」她回憶道。高中畢業後,她參觀了日本的一個陶瓷展覽,這激發了她對陶瓷的鑽研。「這些器皿對我來說是全新的,令人驚訝,」她解釋道。克裡斯蒂娜決定留在日本,她開始和陶藝家佐佐木大師學徒。三年後,克裡斯蒂娜·華格納回到德國,完成了她在蘭德舒特的學徒生涯和隨後在奧地利林茨藝術大學學習陶藝。
  • 年輕陶藝師的石灣「文創夢」
    陶藝與創意設計擦出火花,千年陶都生發新枝  年輕陶藝師的石灣「文創夢」  位於石灣西片區的中國陶谷正孕育孵化著眾多陶藝新生力量。  中國陶谷七號倉文化創作集聚區由一片舊廠房組成,推開其中一道掩門,你都可能發現一片新的設計世界。由青年陶藝人伍蔚蔚與其他三名合伙人創立的陶藝品牌「酉物」,正誕生於此。而在石灣陶瓷工業研究所附近,以石灣陶為主材的文創品牌「無非」,也在青年陶藝人何琦琪的手下,茁壯成長。
  • M50展覽 | 「形·色」 | 陶藝後援會
    【2021臺灣藝術家林振龍、詹金水陶藝、油畫聯展】即將開展,這將是2021年陶藝後援會第一場聯展,也將是一場陶瓷與油畫相結合的精彩絕倫的藝術盛宴
  • 一起遊學丨指尖尋春,臺灣文創工藝8+10式考察
    > 8 天 7 晚 獨家考察從小清新親臨感受臺灣工藝背後的魅力 10 個 遊 學 點 覆蓋陶藝、金工、 漆器 、樹藝、 花卉、 茶藝….臺灣著名陶藝師1989年於臺北成立圭窯陶藝工作室1999 成立圭窯柴燒陶藝學會並任會長首創 「新彩燒」工藝,並著有《柴燒》一書。
  • 日本陶藝︱志野
    從明清、宋元到漢唐高古,一直認為China就是代表了瓷器,認為天朝一直處於陶瓷藝術的巔峰。然而漸漸知曉,鄰國日本在我們華夏強大的文化影響之下,仍然頑強地開出了屬於自己的陶藝之花。林正太郎 志野酒杯接著有熊將不定期和諸君分享日本的各種「燒」,今天先以有熊桌上經常用來喝水的志野酒杯來開頭,並邀請已燒了二十窯「志野燒」的「入鹿窯」窯主陳舒,一起來聊聊這朵開在鄰國的陶藝「奇葩」。今日陶藝家
  • 「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聽吳念真講臺灣新電影的故事
    我想這有一個好處,我很喜歡聆聽,喜歡聽別人講故事,到現在我都在很認真地學習兩件事,第一是閱讀,第二是聆聽。閱讀你可以讀大量的小說甚至報導文學等等,了解一些你根本沒有去過的、或者未曾見過的那些人的生活的點點滴滴,另外一個就是聆聽別人的故事。知識分子最糟糕的一點就是太傲慢,他們都只是想講,不願意聆聽。
  • 【自在而立 • 匠心獨具】- 臺灣著名陶藝家張自立先生將於11.18親臨濟南
    臺灣著名陶藝家張自立先生將於2016年11月18日,親臨濟南天福茗茶文化館舉辦籤售見面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