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柯研所601號研究員叉柯創作完成,發布於柯研所微信公眾號(ID:conanwiki),歡迎各位粉絲捲髮分享,其他自媒體平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淺談《沉默的15分鐘》的得與失
作者/601號研究員 叉柯
與中國大陸觀眾的第二次見面
2010年年初,柯南劇場版13《漆黑的追蹤者》突然在中國大陸上映,由此揭開了柯南劇場版登陸中國大陸銀幕的序幕。
緊隨而至,2011年11月,柯南劇場版15《沉默的15分鐘》在中國大陸電影院上映,成為不少人喜歡《名偵探柯南》的起點。
▲某柯迷當時得知此事後激動地在QQ空間發說說
本篇文章,將從一些獨特角度,評判《沉默的15分鐘》的得與失。
劇情精彩程度就像過山車
一句話表明核心觀點:看M15,心情就像倒置的標準正態分布:前後好爽,中間無聊。
雙線劇情同時展開
開場劇情描述了「小黑」追逐小男孩的情節,隨後鏡頭轉向東都線開通儀式現場,兩個不相干的場景預示本片是一個雙線故事。
▲開場追小男孩的「小黑」
▲東都線開通儀式
隨後,爆炸戲、柯南的滑板戲開啟了本部劇場版第一波高潮。
▲爆炸戲與滑板戲
同時,故事進入了北之澤村「旅遊篇」。本段「旅遊篇」對劇情推進看似埋下了「新一也在這」與柯南友情論兩個伏筆,但後續劇情對於這個伏筆的收回表現只能說是中規中矩,直到最後,涉及案件的「朋友」之間的糾紛與少年偵探團狀態才形成鮮明對比。
▲毛利大叔名場面
劇情節奏把控失誤
與開篇的爆炸驚魂相比,中間的劇情推進略顯無聊,極有可能讓觀眾逐漸忘記開場的劇情,開場的案子似乎沒頭沒尾,開頭的小黑只是個「炸彈人」而已嗎?
當電影推進到40分鐘左右,眾多人馬總算相聚,八年前的故事和現在也扯上了關係,雙線也在這匯合。
53分鐘左右死者出現,旋即柯南解開犯罪手法,但是沒有其他更多的線索了;約70分鐘時,冬馬同學送上線索,柯南翻到8年前完整故事,整個案子基本告破。
筆者認為,《沉默的15分鐘》對於案件劇情的發展與推進節奏出現了較大問題。破案線索沒有按照一定節奏按部就班給出,而是在最後全盤託出,這種編排與柯南後期動畫組原創的TV案件類似,導致觀眾不能一步一步跟著柯南一點一點收集線索,前面劇情真的會讓人感覺無聊。筆者認為,觀影時的最佳感受應是給予觀眾細水長流式的推理公平感。
青山剛昌參與製作 名臺詞名場景大放異彩
《名偵探柯南》原作者青山曾在訪談中表示,他有參與《沉默的15分鐘》部分內容的創作。
問:最新劇場版《沉默的15分》有參與到什麼程度呢?青山:以15這個數字作為主題來體現動畫15周年是製作方的主意。以雪山作為舞臺是我提起的。被雪崩給埋住了,得救的時限只有15分鐘的主意不是挺不錯的嗎~我是這麼說的。 青山:最開頭在隧道裡的滑板場景吧。那不是很帥嗎?我畫原畫的是柯南說「語言是利刃。使用方法錯誤的話,就會變成兇器」的場景。這是原作用過一次的臺詞,我很喜歡。在被雪崩吞沒的時候,柯南和蘭擦肩而過的時候出現的新一的臉也是我負責原畫的。——Otona Fami 2011-06 青山訪談(2011/04/20),「民工漢化」翻譯https://bbs.aptx.cn/thread-226911-1-1.html,在於名偵探柯南事務所青山的創意的確不錯。滑板戲、雪山、柯南闡述朋友間的語言交往,都是名場景。雖然《沉默的15分鐘》故事偏弱,但是本片滑板戲配合雪地,真的是美如畫。▲2020年4月16日柯研日曆回顧了《沉默的15分鐘》經典臺詞本作對於「新蘭」之間的感情線索也進行了相關刻畫,柯南與小蘭打電話的唯美場景也成是片中的亮點。作者 | 601號研究員 叉柯
修改 | 18號研究員 樂小魚
編輯 | 18號研究員 樂小魚
審核 | 柯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