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本間貴史:設計的細節最關鍵

2021-02-07 澎湃新聞

今年11月初,與日本建築師本間貴史的採訪,約在東京成田機場附近。當時他剛從上海回東京,這是今年第22次去中國出差。

在今年8月播出的東方衛視《夢想改造家》第五季第二期《孤獨的家》中,委託人徐媽媽照顧患有自閉症的女兒已經長達30年。本間貴史為這個「星星的孩子」的家設計了適宜他們的生活環境,尤其隔音和門窗的設計令人感嘆其作為匠人的細心。在這期節目的彈幕上,許多觀眾說沒想到一個裝修節目能看得人又哭又笑的。

這是本間貴史第三次參與錄製《夢想改造家》,另外兩期節目是第三季的《人均6㎡的家》和第四季的《害怕未來的家》。《害怕未來的家》的委託人也是一個特殊家庭,兒子患有家族遺傳病,逐漸喪失自理能力,母親已經年過半百,照顧兒子越來越力不從心。這也是令人感動的一期節目,不僅因為委託人面對病魔所展現的堅韌品格,也因為設計師的細心周到讓人深深體會到,好的設計可以給予人希望。本間貴史不僅為委託人設計新家,還為病人找了一個他力所能及的「工作」,既能幫助延緩病情,又能成為生活寄託。

早年本間貴史在日本節目《全能住宅改造王》中被稱為「安居空間的追求者」,而現在他被中國觀眾親切地稱為「神之手」。不過當我們問到本間貴史對於「神之手」這一讚譽有何感想時,他笑而不答。

本間貴史是日本新瀉人,14歲時確立了當建築師的人生理想,畢業於國立宮城高專建築學科(現仙臺高專),26歲的時候在日本取得了一級建築士的證書,今年52歲的他在仙臺和上海擁有兩間建築事務所。接受我們採訪的第二天本間貴史要在東京洽談工作,所以當晚他就住在成田機場邊的經濟型酒店。每天都在為他人設計居所,本間先生的家卻不是自己設計的,而能在仙臺家裡住的時間,一年不到三分之一。

本間貴史

【對話】

澎湃新聞

:你非常忙碌,目前的工作主要有哪些?日本、海外的工作是怎麼分配的?

本間貴史

:最近接到很多養老設施、福利設施設計的工作。現在中國正在迎來一個養老設施建設的熱潮。中國社會的高齡化傾向今後會急劇加速,有許多企業看到這一點,正在提前著手準備。另一方面,日本的高齡化比率已經相當高,迎來了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老年人的時代。日本養老設施的先進案例很多,所以對日本的建築師給予了相應的期待。現在日本、海外的工作大約是50%、50%,各一半的比例。

澎湃新聞:

在中國的養老設施是什麼樣的項目呢?在設計時會把日本的經驗拿到中國去嗎?有哪些不同之處?

本間貴史

:前不久設計了雲南的一個商業養老設施,北京的也有。既有收費入住的全日制護理設施,也有僅在白天進行復健、託管照料的養老設施。把日本的設計原樣照搬當然是不行的,在中國做設計,相比日本有更多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給設計帶來了一定難度,不知現在的設計在十年後、二十年後是否仍能被合理使用。這與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也有關係。

工作中的本間貴史

澎湃新聞:

在你的工作室網站上看到,你設計的項目種類很多。最近有仙臺的幼兒園、有上海的私人別墅、夫妻兩人居住的公寓改造、水管設備公司的營業廳等等。可以舉一例,講講設計上的特別之處嗎?

本間貴史

:印象較深的是南光臺基督教會的新建工程。雖然不是基督教徒,但他們信任地把工程交給了我。 不過,這個項目的預算非常少,大概只有一般教會禮堂工程的一半。即便如此,為了營造良好的禮拜空間,花費了各種各樣的功夫。這次經歷的困難可謂前所未有,但最終竣工時還是基本上達到了協會的要求。這座教堂位於仙臺市內,在日本也算地震高發地區,因此特別考慮到,必須確保高度的耐震性。在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中,這座教堂幾乎毫無損傷,被用作周圍居民的避難場所。諸如此例,我的設計方案致力於完成業主提出的要求。此外如果沒有特別要求,會把安全放在最優先的位置。

第五季《孤獨的家》中,委託人徐媽媽在幫女兒剪腳趾甲。雖然家裡條件還不錯,但安全隱患,以及女兒會在深夜發出一些打擾鄰居的噪聲,令徐媽媽一直十分擔憂。

本間貴史為自閉症患者的家進行地板彈性實驗。

澎湃新聞:

可以談談《夢想改造家》第5季自閉症患者的家,第4季「害怕未來的家」和第3季「人均6㎡的家」的設計嗎?你在設計中最注重的是什麼?改造所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本間貴史

:我的設計比起獨特的風格樣式,更重視從使用者、居住者的視角出發,圍繞著人進行設計,也就是對居住家庭的個性進行徹底分析。對於抱有疾患、殘疾的居住者,在我看來,那是他們身上的一種個性。此外,就是依照居住者的個性進行設計,重視功能性、耐久性、安全性。《夢想改造家》節目中最難的一點是時間不足。在有限的時間中進行正確分析,做出方案,這非常困難。

在居住條件上,中國和日本的大城市有很多相似之處。空間有限,需要集合各種功能,又要考慮隨時間推移、主人生活方式變化,讓居住空間具有可調整性。

方便母親隨時在廚房查看女兒行動的觀察孔。

澎湃新聞:

在你看來,目前一般家庭對居住的想法、設計有沒有誤區?對於不懂裝修的人有什麼裝修上的建議,比如要注意哪幾個方面?

本間貴史:

在極為有限的空間中,實現居住的功能性,首先要對高精度的平面圖、展開立面圖進行充分探討。也就是說,要在二次元的層面進行徹底探討。中國的設計師容易立即就去做CG立體模型,這種心情雖然能理解,但首先要對二次元的基本圖面進行確認,這非常重要。CG能看出整體氛圍,但不能看出精確的尺寸。要把尺寸做到最精確的程度,合理運用空間。

舉個例子,設計書架,就要考慮把A4尺寸的書放進去要多深。A4的寬度為21釐米,太淺放不進去,太深浪費空間,這樣精確的考量需要從平面圖上推敲。

此外,要隨著時間推移,主人對居住的需求會不斷變化。設計時不能只看到當下的需求,將來的事情也要納入視野範疇。

噪音測試

澎湃新聞:

現在有很多日本設計師活躍在中國。為什麼這樣的合作越來越多了?

本間貴史

:我認為理由有很多。

說優點也好、缺點也好,常有人講「日本人專注於細節」。而正是設計的細微之處、細節之處才是關鍵的要素。功能性、耐久性,都是由細節決定的,這麼說絕不為過。

此外,日本的建築師慣常做法是結構設計與裝飾設計同時進行 。著眼於多樣用途的設計的人非常多。除了風格樣式之外,需要精通構造設計、設備設計。此外還充當現場的施工監理。與其他國家的建築師相比,各方面的經驗都可算極為豐富。這些經驗孕育了「設計」。

為了解客戶需求設計的調查表。

第四季中,在委託人家裡體驗生活,了解委託人的生活習慣。

澎湃新聞:

在中國做項目,有哪些有趣的/困難的經歷?與客戶跨語言、跨文化的交流,會感到困難嗎?

本間貴史

:現在我正在為一個因腦梗塞導致半身麻痺的老人做住宅設計。老人的身體機能在短時間內可能會發生變化,需要認識現在的狀況,預測未來的狀況。說到應對未來狀況,也得從各種視角進行全方位考慮,「以哪裡為基準?」就成了困難之處。特別是在中國,對醫療服務的情況沒有深入了解的話,不懂的地方會有很多。

為客戶做設計,我都會和他們本人見面,詢問他們的生活情況,親眼觀察,這是理所應當的。設計時會運用在日本的經驗,日本有相對成熟的產品和設計,比如為免老人摔倒,家中安裝了安全扶手等裝置、地板採用柔軟質地。這些日本廠商的產品在中國還不太普遍,知道的人不多。

拜訪專業人士後,本間貴史在徐媽媽家中為自閉症孩子準備了相關的訓練設施

澎湃新聞:

你是怎樣走上建築設計之路的?是從小的夢想嗎?

本間貴史

:初中二年級(14歲)時的語文課,課題是《我的未來像》。那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認真思考未來人生的事情。在那之前,想做警察、想做老師之類的念頭也有過,但並沒有很認真地思考過。真正苦惱地思考了一番後,終於察覺內心聲音,得出結論:「我想要成為建築家」。此後就走上了建築家之路。

我大學畢業時,正值日本經濟泡沫時期,大多數人選擇去大企業就職。而那時選擇進入建築事務所,頭兩年連薪水都沒有。何止是收入不高,可以說是非常微薄艱難。但現在回頭去看,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如今日本的大學生傾向於尋找安穩、高薪的工作,反而我觀察到中國的年輕人比較有勇氣去做新的挑戰。

澎湃新聞:

你自己的家是什麼樣子的?有沒有特別的設計?你個人最注重家裡哪個地方,臥室?書房?衛生間?

本間貴史

:實際上我的家不是自己的設計(笑),是著名建築公司設計好的成品公寓。現在我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去做,所以就住在精裝完成的公寓裡。有朝一日有時間了,我會考慮自己去設計。

我喜歡仙臺,一個不大不小的宜居城市。東京太繁忙了,上海也是,我覺得上海和大阪很像。

不過退休後,我可能不會繼續住在仙臺,我想找一個溫暖的海邊居住,比如衝繩。

《孤獨的家》改造前後

澎湃新聞:

怎麼看所謂北歐風、性冷淡風。現在好些裝修都是像宜家或MUJI的樣板房?

本間貴史

:我覺得這是非常自然的選擇。簡單的設計會讓居住者成為房子的主角。

澎湃新聞:

現代人有兩種趨勢,一種非常忙碌,就把家當做旅館;一種是非常宅,基本就呆在電腦前。你覺得未來家裝的設計趨勢是怎樣的?

本間貴史

:無論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在設計上都需要追求「居住的舒適性」。人的價值觀多種多樣,喜歡的風格、樣式也千差萬別。但安全性是共通的主題。比如空氣環境、水的環境,要讓安全性不斷進化,思考這樣的問題非常必要。我相信,今後中國的設備機器、建材的安全性會變得比現在更好。

澎湃新聞:

建築之外你在業餘時間喜歡做什麼?

本間貴史

:我有小型船舶和潛水的執照。我在海邊長大,非常喜歡大海。潛水執照是在衝繩考的,雖然有執照,但因為沒有時間,至今還沒好好玩過。年紀大了之後,在海邊建造自己的住宅,悠閒地在海邊生活是我的夢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被譽為「神之手」的本間貴史,他的家不是自己設計的
    本間貴史為這個「星星的孩子」的家設計了適宜他們的生活環境,尤其隔音和門窗的設計令人感嘆其作為匠人的細心。在這期節目的彈幕上,許多觀眾說沒想到一個裝修節目能看得人又哭又笑的。這是本間貴史第三次參與錄製《夢想改造家》,另外兩期節目是第三季的《人均6㎡的家》和第四季的《害怕未來的家》。
  • 《夢想改造家》特邀「日本一級建築師」本間貴史
    本期節目邀請到日本一級建築師本間貴史,挑戰沒有層高優勢、不動格局的「最受限制房型」。這位《全能住宅改造王》的常駐設計師坦言:「我在日本參加了八次同類節目,這次是最難的!」 房屋擁擠難容七口之家 改造施工遇重重困難 家住上海的孫先生、蔡小姐是堅定的二胎主義者,但是二胎卻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因為他們的二胎是一對龍鳳胎!
  • 被中國人譽為「神之手」的日本設計師本間貴史,是個怎麼樣的人?
    年輕時代的本間貴史二.工作經歷1987年,本間貴史於日本國立宮城高專建築學科(現仙臺高專)畢業,是年,他年僅21歲。那一年,是日本經濟泡沫最盛的時候。甚至發生了日本經濟史上最恥辱的事件「東芝事件」:在美國的命令下,全副武裝的日本警視廳眾多警察封鎖了日本東芝總部附近的幾條街,不由分說的逮捕了東芝公司的兩位高管,被稱為「東芝事件」。
  • 「神之手」本間貴史遇上有屋智能家?
    3月30日,日本設計大師本間貴史到訪有屋,參觀蟲洞系列的全屋智能產品並與各個領域的設計師深度交流。這是本間貴史在參加完《夢想改造家》欄目後,首次到訪智能家居類企業,對於有屋的智能家居給予了最高的評價,表示其是未曾想像到的非常先進的智能。
  • 本間貴史回歸夢改:為阿爾茨海默症老人,打造「忘不了的家」
    在最新一期節目中「神之手」本間貴史老師,繼上次為自閉症患者家庭改造房屋後,這次又要為一組特殊家庭--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人,打造一個「忘不了的家」。關於阿爾茨海默症,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個病,今年夏天播出的《忘不了餐廳》就是記錄和觀察患有阿爾茨海默症老人的綜藝。截至2019年,中國已有1000多萬阿爾茨海默症患者,預計2050年中國將有2800萬患者。
  • 對話| 日本著名設計師本間貴史:任何戶型的相對空間都是充裕的
    作為京投發展匠心產品的代表,臻御府的戶型設計,來源於日本建築大師本間貴史之手,打破市場對限競房產品的固有印象。善於從居住者的角度出發的本間老師,通過1200組客戶調研,結合中國家庭的生活模式和生活方式,打造既滿足功能性又具有美感的人居產品。在本間貴史看來,89平米的相對空間還是比較充裕的。
  • 《一公升的眼淚》真實版再現 本間貴史傾注最逆天改造
    本季節目,本間貴史延續一貫暖心周到的設計風格,改造前便搜集了大量共濟失調症的相關資料,得出了「安全第一、康復為主、重視平衡訓練」的改造要點。為了解該疾病的具體臨床表現,他不但將李海臻父親的發病歷程做成一張表格,更主動要求照顧小李一天,了解到他吃飯易嗆咳,猛然摔倒後很容易造成二度傷害等細節後,從而確定了新家改造的方案。
  • 專訪|香港設計中心主席嚴志明教授:DFA設計獎——為亞洲而設計
    進行了專訪,請他特別聊聊香港設計中心的旗艦項目——DFA設計獎的方方面面,在此我們特別與您分享此次專訪。>王澍◆ 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面對的主要是專業人士,分成四大類別:服飾設計、傳訊設計、環境設計、產品及工業設計(四大類別下設23個組別),
  • 從關鍵語音走向關鍵智能的未來警務通信,中國警察網專訪海能達
    從關鍵語音走向關鍵智能的未來警務通信中國警察網專訪海能達由公安部主辦的第十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於11月23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本屆警博會以「聚焦科技最前沿、智領警務新時代」為主題,集中展示國內外警用裝備最新發展成就,展會規模創歷屆之最。在本次警博會上,海能達通過「模擬、數字、多網融合,智領警務」四大時代展臺展現了中國公安專用通信發展歷程。中國警察網就如何看待5G時代警務無線通信行業的機遇與挑戰、改革強警戰略下海能達的發展理念與定位等相關問題,對海能達國內行銷部總監米榮奎進行了專訪。
  • 看哭無數南寧人,原來最暖心的設計給人以尊嚴!
    得知母子倆的境況,日本一級建築師——本間貴史,決定出手幫助他們。(注意觀察電梯頂蓋的彈簧) / 貼心到爆表的衛生間 / 而且衛生間設計的獨到之處,體現在細節上小李父親那時候行動不便即便衛生間門離馬桶只有一步之遙
  • 《包裝&設計》新刊 | 從跨國集團Sony到獨立設計公司—— 2020年iF金獎得主專訪!
    特別甄選五家2020年iF金獎獲得者進行專訪(包括一舉奪得三枚金獎的跨國企業集團——索尼公司,以及四家獨立設計公司)!精彩內容,不容錯過,歡迎點擊下圖訂閱!• 2020年iF設計獎:  推廣好設計的影響力與價值• 專訪索尼創造中心總裁長谷川豐:  用創意和科技的力量感動世界• 專訪德國MUTABOR:  德國領先的設計與創新專家•
  • 專訪張曉芸:細節創新打破創作瓶頸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對著名作家、編劇張曉芸進行了獨家專訪,張曉芸正在擔任一部由自己編劇的新劇的製片人,對於編劇的轉型,她坦言「提升話語權是最主要的因素」。    張曉芸:精品劇應與時俱進 細節創新打破創作瓶頸
  • 專訪|泰國創意設計中心(TCDC)——全球最棒的設計中心之一!
    《包裝&設計》第204期對泰國創意與設計中心(TCDC)副總裁Kittiratana Pitipanich先生進行了專訪,請他為我們解析TCDC的運作和泰國創意設計的特色。《包裝&設計》:首先,請先簡要地介紹一下TCDC。
  • 《流浪地球》幕後概念設計大揭秘!!!概念設計藝術指導,故事板總監專訪來了!
    在最開始的概念設計階段,我們完成了基於當時劇本的全片key arts的概念設定,總共上百張關鍵幀設計,其功能相當於動畫電影中的Beatboards,用於在早期通過視覺的方式概括全片關鍵情節和節奏。 在確立了蘇聯重工業風格之後,我們馬不停蹄開始了影片的「主角」行星發動機的外觀設計,因為我們深知這個作為全片科幻感最重要的設計任務不確定下來,很多其他設計項根本無法展開,它是成功的關鍵! 我們在草圖探索階段完成了數十稿的外觀設計。
  • 用設計踐行公益東方衛視《夢想改造家》領航公益節目新方向
    截止目前,《夢想改造家》攝製組的足跡遍布上海、北京、廣州、武漢、重慶、杭州、成都、哈爾濱、等全國各地,共完成了51次不同類型的房屋改造,用設計為百餘人送去家庭溫暖,堪稱行業之最。第四期《害怕未來的家》X本間貴史比起資金給節目製作帶來的困難,長線的前期準備時間和大量的人力需要才是《夢想改造家》的真正難處,卻也同樣是可貴之處,正是這樣投入大量精力的拍攝,才將設計師如此精湛的改造手法和16種修改方案
  • 專訪 | 一文字_桃太郎:從動畫導演到概念設計,筆下的機甲和妹子是所有男人的夢想
    專訪人物|  一文字_桃太郎 ▼其實不是,到現在位置我畫畫基本也只用Ps自帶的硬邊圓頭筆和一個自己做的三角形筆刷,對我來說足夠了,最關鍵的還是個人能力,提升個人能力遠比挑選一個合適的筆刷來的重要。 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設計該人設或者設計機甲的感受和構思嗎?過程中比較難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