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頓:軍神死亡之謎

2021-02-08 衲曰

——————————————————


原載:《先鋒國家歷史》2009年第3期

作者:季思聰、高伐林



若論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將領的知名度,美國四星上將喬治·巴頓肯定名列前茅。這大半要拜1970年的美國影片《巴頓將軍》之賜。這部史詩式傳記片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七項大獎,美國影星喬治·斯科特出神入化地塑造了這位桀驁不馴的軍神,進入銀幕經典形象的系列。不過斯科特藐視權威、特立獨行,拒絕領獎,倒是跟他飾演的巴頓高度相似。


離奇車禍


1885年出生於美國加州豪門、畢業於西點軍校的巴頓,早已是一個傳奇人物,作戰天才,創造過很多軍事上被視為不可能的奇蹟。他隨潘興將軍赴法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組建了美國第一支坦克部隊。1939年,他受命組建裝甲旅,晉升為準將。1942年任第一裝甲軍少將軍長,同年8月率4萬鐵騎渡大西洋登陸北非。1943年與蒙哥馬利聯手肅清了北非德軍後,晉升為中將。任第一集團軍司令,指揮了西西里戰役。1944年任第三集團軍司令,作為第二梯隊參加諾曼第登陸,並率軍打到奧地利。他的部隊9個月殲敵140萬,相對傷亡最小。戰勝德國後擢升為四星上將。

巴頓有句名言:一個士兵最好的歸宿,是在最後一仗中被最後一顆子彈打死。但他本人卻不是死在對德戰場,而是在二戰硝煙散去後的1945年12月21日,死在德國海德堡醫院;肇因則是此前12月9日,星期天,他在德國曼海姆所遭遇的一場車禍。


關於這次車禍,現存檔案中最權威的,只有給巴頓開車四個月的司機伍德林的證詞,可這份證詞上有明顯的被塗改痕跡,用詞造句的能力在一些人看來也超出了這位司機當時的文化水平。


後來人們關於巴頓車禍的說法,多來自於這份寫得還算詳細的證詞。人們早就知道:在他將搭乘艾森豪將軍的專機回國前一天,巴頓和他的參謀長霍巴特·蓋伊少將最後一次去打獵,伍德林開車,蓋伊坐在左後座,巴頓坐在右後座,車上就是他們三人加一條獵狗,另一個軍士開著一輛吉普隨行。


一輛卡車從對面開來,離他們車不到6米時突然轉彎撞過來。巴頓被慣性向前甩去,頭部重重地撞在司機座後面降得很低的隔板玻璃上,前額的頭皮掀起,創口在眉骨上方大約3英寸處,頸椎斷裂。


這時大約是上午11時45分。

重建現場


那天車上究竟發生了什麼,至今是個謎。美國作家羅伯特·威爾考克斯在2008年年底出版的《目標:巴頓——刺殺喬治·巴頓將軍的密謀》一書裡描繪了車和道路的情況:


這輛1938年出廠的卡迪拉克高級轎車,是專為在歐洲駕駛設計的,車內可坐七人——前排兩人,後排三人,還有兩個活動座椅,所以後排坐兩人十分寬敞,和前排座位之間有一個可以搖下來的玻璃隔板。


他們行進的公路有兩條車道,星期天上午,路上車輛不多。道路筆直,19歲大兵伍德林可以看到半英裡遠。車禍發生時巴頓和蓋伊都各自往車窗外兩邊看,路邊都是戰後廢墟、棄物,巴頓說:「戰爭多麼可怕,看那些破車,看那堆垃圾!」


跟卡迪拉克車同行的還有一輛敞篷吉普,載著獵槍、獵禽狗和其他打獵用具。獵狗後來從吉普車換到暖和的卡迪拉克車裡了,大概是趴在巴頓騰出來的前排座椅上。吉普本來跟在卡迪拉克後面,這時超過卡迪拉克,在前邊領路,因為伍德林沒去過那個打獵的地方。伍德林一邊盯著前面的吉普,一邊聽身後巴頓說話,沒太留意對面車道上過來了一輛卡車。


那輛兩噸半軍用卡車,突然幾乎九十度急轉彎,車身一下橫到卡迪拉克前面。伍德林事後說,他只來得及踩了一下剎車,一邊試圖把車向左打,但說時遲那時快,與卡車幾乎迎面相撞。


伍德林沒受傷,但當他回頭,看到的景像讓他心驚肉跳:蓋伊沒有大礙,可巴頓將軍在後座上倒臥在蓋伊身上,從鼻梁到頭頂的一道裂口血流如注。巴頓說他脖子很痛,接著又說:「我喘不過氣來。幫我活動活動手指頭。」蓋伊做了,可巴頓繼續要求「活動活動我的手指頭」——他麻痺了。


附近一家咖啡店為紅十字會工作的一位婦女目擊車禍,跑過五條街口,到第290工兵營部求助。工兵營指揮官塔克少校和辛德上尉帶著醫務人員趕到現場,把巴頓送到位於海德堡的第130駐地醫院。


軍警也很快趕到現場。巴頓的傷口是怎麼造成的,蓋伊和伍德林都沒看見。軍警推斷說:巴頓被向前甩,頭部撞上了前後座位之間的隔離板。那個年代,座位上都沒有裝設安全帶。


一位在對德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的上將出了嚴重車禍,從杜魯門總統到艾森豪將軍都表示關切和慰問。但在同時,各種說法也冒出來了:車況正常,路況正常,為什麼突然撞車?撞車力度大嗎?若大,為什麼蓋伊少將和伍德林都沒有前翻後仰?若不大,巴頓何以受了這麼重的傷?那輛領路的吉普哪裡去了?


最關鍵的是卡車為何會突然撞向巴頓座車。匈牙利出生的前美國海軍調查人員法拉格寫過一本《巴頓:磨難與勝利》,這是影片《巴頓》所依據的兩本書之一。法拉格後來到德國勘察了車禍現場,1981年又寫了一本書《巴頓最後的日子》。在第一本書中,他說卡車司機湯普森發出了轉彎的信號,要轉上一條小路;而在親自調查之後的第二本書裡,他改變了說法,說卡車司機並沒有發出轉彎信號,也並沒有要轉到任何小路。湯普森在車禍中的角色令人格外生疑:他沒有正當理由星期天上午開車出去,法拉格說,「湯普森違反規定,那天他也沒有任何外出任務……他是和兩個夥伴喝了一晚上酒之後,出去兜風的……他們三人都坐在駕駛室裡——這又是一項違規。」


儘管湯普森是肇事者,車禍之後被人拍下了照片,但他本人、兩個不知名的夥伴和那輛卡車,都被莫明其妙地放走了!


死亡謎團


巴頓並未當場殞命。當天中午12點30分,被急救車送往離得最近的位於海德堡的第130駐地醫院。


最先接診巴頓的是急救室的希爾軍醫。事後他寫道:將軍失血很多,臉色蒼白,但人是清醒的。希爾對巴頓「鼻子,前額和頭皮上的嚴重傷口」的描述是:「一道又長又深的Y字型傷口」,「從鼻梁橫過前額」,直到頭頂。而1945年12月12日一份無人籤字的「病情簡介」上則說,巴頓的「頭皮翻下來到鼻梁上」。這顯然和希爾醫生對傷口的描述矛盾了。這些細節對於確定巴頓到底是怎樣和被什麼擊傷,可都至關重要。車禍後人們給兩輛車和兩位司機都拍下了照片,但唯獨沒有人給巴頓將軍拍下照片——或許拍了但消失無蹤?——以致人們至今都無法對證。


巴頓頭上臉上這麼重的傷是怎麼造成的?按說到車上查看一下就明白了,可醫生沒有這麼做。這倒也合乎情理:醫生的任務不是調查受傷的原因,而是治療不管什麼原因受的傷。


車禍現場清理得很迅速,撞得一塌糊塗的卡迪拉克給拖走了,從此下落不明。


巴頓好幾天生命垂危,醫護人員日夜搶救。這麼重的傷,他居然恢復得挺快。醫生說出現了奇蹟,家人和部屬臉上的愁雲也慢慢散開了。美國當局一直要求讓巴頓回國治療。到車禍之後第十天,12月18日,鑑於他好多了,他的夫人貝翠絲也想讓他回美國過聖誕節,醫生便同意了將他送回美國加州他老家的醫院。


就在他動身的前一天——又是一個「動身前一天」——12月19日,巴頓的病情忽然惡化,出現了血栓。貝翠絲一直擔心會出現血栓:巴頓有過出現血栓的病史,1937年他們夫婦騎馬,他被馬踢斷了一條腿而住院那次就出現過。巴頓的病情急轉直下,感染了肺部,12月21日下午,巴頓去世。


屍體沒有解剖。有一位醫生提出要解剖,但貝翠絲拒絕了——這也無可指責:丈夫死在異國他鄉,她不想把痛苦拖延下去。再說,一位有過血栓史的患者受到重創之後又一次出現血栓,這有什麼可疑呢?


不過,聯繫車禍等等一系列反常現象來看,沒有解剖,成了一個無法彌補的過失。


《目標:巴頓》敘述說,巴頓將軍死後幾小時就有傳言,說他不是死於事故,而是死於謀殺。他的不少部下、親屬聽到噩耗,第一個反應就是「他被害了!」


巴頓夫人後來也對丈夫的死感到懷疑了。2006年,FOX電視「戰爭故事」系列節目,以「巴頓將軍卓越的一生與離奇的死亡」為題製作了專輯,巴頓的外孫、家族發言人詹姆斯·巴頓·特坦,對著鏡頭說:「我的外祖母(即巴頓夫人)曾僱了幾個私人偵探調查死因。結果沒有發現能證實那些傳言的證據。」


美國國家檔案館中關於巴頓車禍和去世的記錄都付諸闕如。這太令人震驚了。威爾考克斯到處詢問原因,有一種解釋是:1945年底,正是數年血火廝殺結束之後的混亂時期,所有情報、調查人員都歸心似箭,無心做什麼記錄。檔案的混亂和丟失,都不是不可理解的。《光榮與夢想》一書中就記載,當時在歐洲的幾百萬美軍鬧著要退伍回家與妻兒團聚,鬥志和軍紀渙散得不成名堂,群體事件此起彼伏,讓杜魯門總統焦頭爛額。何況,官方也不那麼在意巴頓了,和平了,戰將還有什麼用武之地呢?


不過,巴頓將軍的死亡疑雲讓不少人念茲在茲:「飛鳥盡,良弓藏」還可以理解,如果是「兔死狗烹」呢?巴頓很有性格魅力,一邊對著血肉橫飛的戰場吟誦詩篇,一邊逼迫千萬士兵超越體力極限贏得勝利;一邊在傷員床邊為他默默祈禱,一邊用他極富個性的粗話俚語激發全軍鬥志……他的「粉絲」成立了「巴頓歷史協會」等多個民間社團。在巴頓去世半個世紀後有了網際網路,「粉絲」更建立了多個以巴頓為中心的網站。多年來,「巴頓死於暗殺」一直是討論不已的話題。


死於暗殺?


2008年11月,美國雷格內利出版公司出版了一本書,書名十分聳動:《目標:巴頓——刺殺喬治·巴頓將軍的密謀》,作者羅伯特·威爾考克斯。


威爾考克斯稱,他是聽說著名畫家道格拉斯·巴扎塔掌握一些驚世內幕之後,開始對巴頓之死感興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巴扎塔給盟軍當過間諜,是一名神槍手,而且,按照他自己所說,也是暗殺巴頓的知情人——他晚年更改口自稱為當事人之一。


巴扎塔是二戰期間美國戰略情報局(簡稱OSS,中央情報局CIA的前身)的僱員,間諜生涯功績卓著,曾獲頒四枚紫心勳章、一枚陸軍十字勳章,和三枚法國英勇十字勳章。


巴扎塔在美國馬裡蘭州接受了威爾考克斯的採訪。巴扎塔展示了他保存的資料,包括信件、從1970年代返回美國時開始記的日記,以及跟他有關的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文件。


巴扎塔所談的所有情況,都在國家檔案館得到了證實——從1996年起,OSS自二戰以來大量被嚴格保密的檔案都開放了,惟獨關於巴頓的部分無從驗證。


1995年,接受威爾考克斯採訪時,巴扎塔已是85歲耄耋之年;更糟的是,他剛經歷過一次中風。


不過,巴扎塔早就對人講過自己的故事。1979年,他接受華盛頓一家激進的周報《聚光》的採訪,他說,OSS的頭子比爾·多諾凡要他刺殺巴頓將軍,但是他沒幹。1945年12月9日,車禍由他的一個熟人幹了。巴扎塔稱,計劃中並不打算讓將軍喪生於車禍,他聽說是在醫院裡用「可以引起血栓、心臟衰竭之類的氰化物提煉藥劑」送了巴頓的命。藥劑是在捷克斯洛伐克製作的,只用一點點,就可以在「18到48小時之內」內結果一個人。


如果說巴頓死於謀殺還不夠引爆巨大爭議,此人竟然還指控多諾凡參與了陰謀!——多諾凡是二戰中美國的偶像之一,他受羅斯福總統的親自委任,創辦了美國第一個情報間諜網,是這個系統的「指路燈塔」。


巴扎塔說,1945年秋季,他跟多諾凡籤了合同去殺巴頓,報酬是一萬美元。他轉述多諾凡的話說,「我是從上頭接受命令的,很多人都希望辦成這事。」但他和巴頓是朋友,他秘密地向巴頓透了點風聲,只告訴他,「自己人」要出手傷害他。「他是一個勇敢的人,說好啊來吧,他們得跑得快才能追上我。」


知情人變成當事人


當威爾考克斯見到風燭殘年的巴扎塔時,此人的說法與30年前對《聚光》說的有了重大差別:他不僅是知情人了,而就是參與者!


巴扎塔對《聚光》說,他不想執行暗殺巴頓的命令,但因為擔心自己被幹掉,還是不情願地去做了。但他對威爾考克斯卻稱他內心經歷了一番掙扎,「接受了他們的說法」。更驚人的是,他之前稱策劃車禍的是個他「知道」的「熟人」,自己並沒參加;但他對威爾考克斯則說,那個「熟人」就是他本人!


巴扎塔說,車禍那天,巴頓和蓋伊中途去看一個古羅馬時期的城堡遺址時,他伺機湊到卡迪拉克旁,把「一件小玩意」塞進後窗的機械裝置裡,使後窗無法關緊,便於車禍發生時向巴頓開槍射擊。


對這一說法,威爾考克斯難以置信。巴扎塔若一直跟蹤,伺機接近巴頓的車是可能的,但當時是冬天,車裡的人怎麼會不關緊車窗?何況,司機並沒有離開車——伍德林說,兩位長官去憑弔古蹟,他一直守在車裡。不過,巴頓和蓋伊去看城堡的時間不短,司機難道沒有離開車去遛達一小會兒?


巴扎塔原來說,車禍時有人向巴頓射出一顆「非穿透性彈丸」。他在接受威爾考克斯採訪時又描述是自己如何在車窗上做手腳。如果巴頓在車禍那一瞬間正往窗外看,一顆這樣的「非穿透性彈丸」確實可以造成巴頓臉上頭皮上V字型創口(或說Y字型)、並打斷他的頸椎。但問題是:這樣的作案機會微乎其微。蓋伊和伍德林都沒受傷,沒昏迷,短短幾秒鐘,刺客怎麼可能瞄準車窗內的巴頓射出這樣一顆子彈,而不被他們察覺?


這些解釋不通之處,威爾考克斯認為可以用「記憶力混亂」來解釋,但我們未必這麼想。


誰要幹掉巴頓?


要幹掉一個人,除了追究作案時間和條件,還得考察作案動機。對立下那麼多戰功的巴頓,究竟是誰要冒天下之


大不韙,置之死地而後快?巴頓那種誰也不放在眼裡的脾性,早得罪了無數人,誰最可能下手呢?


最恨巴頓的肯定是德國人,但這時納粹已經完蛋了。


其次是蘇聯,巴頓是個百戰百勝的軍人,卻對政治和外交一竅不通。在需要跟蘇聯結盟時,他大放反蘇厥詞,早被史達林列入「反蘇派」;在一次集會上他聲稱戰後將由英美兩國主宰世界,故意不提蘇聯;德國投降後,在美、蘇軍隊聯歡會上,巴頓對蘇軍朱可夫元帥出言不遜,聲稱希望對蘇聯開戰。他甚至揚言「應該留下德軍,和我們一起打布爾什維克!」蘇聯對這個反蘇分子肯定恨之入骨。巴頓的孫女對威爾考克斯說過,她在國外時,有位稱曾給俄國人當過間諜的神秘上校找過她,「有人給一個醫護人員下過指令,打開我祖父的窗戶,好讓他感染上肺炎」。


再次,巴頓得罪的就是他的上司,尤其是艾森豪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巴頓無數次不聽指揮,一意孤行,違抗美軍統帥部制訂的作戰方案,還多次公開指責艾森豪。當時艾森豪的幕僚正打算幫他積累資源以走向白宮,而巴頓很可能從中作梗,這些人便陰謀搬掉巴頓。若巴頓能活著,艾森豪很可能無法在1953年當上美國總統。巴頓歷史學會創辦人和主席查爾斯·普羅溫斯認定:巴頓的上司嫉妒和害怕他,他是美國陸軍中最棒的將軍,許多人怕他揭露二戰中盟軍最高指揮集團種種怯懦、不勝任甚至腐敗的行為。


威爾考克斯採訪過美國陸軍反間諜部門的軍官斯庫比克,他宣稱,在獲悉巴頓名列史達林的暗殺名單後,曾一再向多諾凡示警,但自己隨後卻被調回美國。


看來這種可能性是最高的:美國人借刀殺人,設法給蘇聯人提供刺殺巴頓的機會。巴扎塔正是持這種觀點。他說,巴頓就醫後開始好轉,蘇聯特務組織NKVD(KGB前身),派人混進醫院下毒,美方則任由巴頓被毒殺。根據CIA研究,經過設計的意外事故是行刺最有效的辦法;而在醫院裡,最有效而不會被人懷疑的,就是藥物。


此外,還有人認為巴頓之死與黃金有關——不是說巴頓貪財,而是說他阻擋了別人的財路。當時傳言,美軍在德國地下礦井米滕瓦爾德發現了德軍埋藏的大批黃金,一些高級將領偷走了這批黃金。巴頓聞訊後十分惱火,親自領導此案的偵破,下令逮捕這些將領。可就在這時,巴頓突然命喪黃泉。


疑雲未消


在威爾考克斯看來,即使巴扎塔是說謊,或者因中風而記憶混亂,車禍還是值得重新審視,因為有太多疑點:


——所有和巴頓車禍有關的記錄都找不到,像官方事故報告、目擊人的證詞……全都無影無蹤;


——車禍確實有蓄謀而並非意外的跡象:根據伍德林的描述,那輛卡車很可能就在那裡等著巴頓的車撞上來;


——在位於肯塔基州的巴頓博物館裡展出的那輛被說成是車禍時巴頓座駕的卡迪拉克,有證據證明是贗品;


——車禍現場的肇事者和關鍵目擊人,像卡車司機湯普森和他車上另外的人,在未受徹底調查之前就被放走;


——巴頓此前在一個月內遇到至少三次可疑車禍,均僥倖未受傷;


……


還有那位駕駛吉普的軍士斯普魯斯音訊杳然——在蓋伊將軍回憶錄裡,他明明是叫斯克魯斯。在車禍之前他駕車超過卡迪拉克,也就是說,先與那輛肇事卡車擦身而過。按常理,他開過去並不遠,不至於沒看見也沒聽見身後那麼大動靜的撞車吧,難道他都不回頭去救助長官?


威爾考克斯最後只找到了這個斯克魯斯56歲的女兒——斯克魯斯已經在1952年她還只有11個月大時神秘死亡。


1945年6月,巴頓最後一次回家,儘管他被美國民眾當成英雄來歡迎,他卻對家人說,這是他們最後一次見他了——「我的氣數盡了。我不知道將會怎麼發生,但我是一定會死在那邊的。」可當時歐洲戰爭已經結束,他回歐洲也不再是投入生死廝殺。沒有人能確鑿證明巴頓將軍是遇刺身亡——至少憑目前的證據還不能,然而,我們可以確認,針對巴頓,有人策划過多次暗殺。正如WABC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約翰·巴徹勒所說:「雖然不能確信他是被暗殺,但再也不能肯定他不是被暗殺的了。」


  ←歡迎關注「衲曰」

相關焦點

  • 《巴頓將軍》:還原一位暴戾的「軍神」
    把戰爭看成是享受,自古以來巴頓應該是第一人。他期待的戰爭終於到來了。1942年11月8日,以美軍為主力的盟軍在非洲西北部登陸。第二年2月14日,突尼西亞前線風雲突變,從埃及一路敗退的「沙漠之狐」隆美爾猛然掉頭對初次上陣的美第2軍開刀,非洲軍的精銳把美軍第2軍打的落花流水,僅有4輛坦克逃出生天,德軍推進80公裡,俘獲美軍坦克100多輛,士兵3000人。艾森豪急令巴頓到突尼西亞「救火」。
  • 巴頓之死:一場密謀的車禍
    去年底,美國軍事歷史學家羅伯特·威爾考克斯推出了一本名為《目標:巴頓——刺殺喬治·巴頓將軍的密謀》的書。該書披露,美國二戰名將巴頓是遭暗殺身亡的,他是由於威脅要披露盟軍領導人的失誤而慘遭滅口。一時間,巴頓的死因又增添的一個新的版本。巴頓到底因何而死?他的死又與什麼有關?在沒有定論的情況下,恐怕依然是一個謎。
  • 【回眸】巴頓的祈禱
    導演夏夫納不僅把大自然的優美景致和戰爭的激烈氛圍交織成一幅幅具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畫面,更是把這位二戰英雄、「暴戾的軍神」刻畫得淋漓盡致。讓我們得以真切地見識這位桀驁不遜、威嚴傲慢的傳奇將軍。巴頓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軍人世家,曾祖父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一位準將,祖父和父親都畢業於維吉尼亞軍事學院。巴頓19歲進入西點軍校。
  • 彼之英雄,我之仇寇:死在中國戰場的六個日本「軍神」
    軍神,在日本的辭典裡,意思是「壯烈戰死後神格化的軍人。」圖: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潛艇敢死隊九軍神日本自古是個恃勇好戰的國家,從近代開始連續發動戰爭,所以誕生了不少所謂「軍神」。查閱日本公開資料,在日本侵華期間,有以下六個被我軍擊斃的「軍神」。風哥今天一一介紹。1、肉彈三勇士。三個陸軍一等兵,戰死於淞滬戰役。
  • 【隨筆篇】男人必看的電影上篇——《巴頓將軍》
    巴頓將軍真的是令人欽佩,他只想打仗,他潛意識中認為自己是歐洲古代的戰神。導演給了這樣的畫面,司機拉著巴頓和布萊德將軍(巴頓的副手後來做了巴頓的上司)去看古戰場。巴頓在叉路口指出一條路,司機說是另外一條路,事後證明巴頓是正確的,因為他就是當年古戰場迦太基戰士的指揮官的化身!
  • 北川有聲書 | 謎一般的軍神,毘沙門天王上杉謙信
    可以說,這位傳說中的軍神,是日本戰國歷史上最「神秘」的一位人物了。那麼,謙信到底為我們留下了怎樣的懸念,除了上述的這些疑問,圍繞在謙信身上,最大的謎團又是什麼?」喜馬拉雅FM   |  北川有聲書謎一般的毘沙門天王上杉謙信和當時很多大名一樣,政虎也信仰佛教,而且顯得尤為虔誠。
  • 莫扎特死亡之謎?
    可能是,可能也不全是,今天想要跟大家來聊一下莫扎特的死亡之謎。我曾經看了一本名為《遇見莫扎特:從神童到大師的音樂人生》的書,這本書使我對莫扎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我原以為他只是個會彈琴的音樂神童,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他是個努力上進、勤奮好學的天才。現在我們來看看莫扎特是怎麼成為一個天才的。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解開梵谷的死亡之謎
    一個無名之輩、一個無足輕重、令人不愉快的一個人。花費6年、集結超過100位畫家,由66,960幅油畫組成的《至愛梵谷·星空之謎》是史上第一個全手繪油畫電影長片。為了傳遞梵谷遺留下來的一封信,郵局局長兒子阿爾曼德(道格拉斯·布斯飾演)踏上了旅程,到梵谷死前所待的小鎮,在小村鎮民的八卦跟耳語中,原本毫不關心的阿爾曼德發現梵谷不是死於自殺,他開始執著於解開這名畫家的死亡之謎。
  • 巴頓芬克的視聽分析
    劇中其他角色都是服務於巴頓芬克這個角色的,人物的出場順著情節走下來,影業老闆、隔壁的鄰居查理、大作家梅優、女助手奧德瑞、製片人。做為一個單線的故事科恩在這的技巧並不放在敘事的結構上,他的高明之處在於他把故事分為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許多視聽細節,鏡頭運動來完成巴頓困於創作之困境裡,藉助這怪異的外界環境凸顯欲望的兇險與詭譎。
  • 張國榮「哥哥」死亡之謎。為什麼突然離去?
    今天我們就帶大家一起走進張國榮死亡之謎,為何哥哥會突然離開?粉絲難以接受張國榮離去2003年4月1日愚人節,香港這一天下了小雨,每年的愚人節多會有很多惡搞的玩笑,但這一年的愚人節,有一條信息,震驚了所有人。張國榮這個名字,大家非常的熟悉。他在全世界有無數的影迷和歌迷,而張國榮當年突然的離去,也讓很多他的粉絲一時難以接受。
  • 張國榮死亡之謎是什麼 張國榮是怎麼死的
    張國榮死亡之謎一直是網友熱議的話題。據最新消息,有網絡論壇開展有關張國榮主題的相關討論,張國榮死亡之謎自然而然成為焦點。
  • 【未解之謎】烏拉爾山神秘死亡事件,解說1959年2月登山者集體死亡之謎
    據未解之謎網小編了解,烏拉爾山神秘死亡事件是發生在1959年2月2日晚,在烏拉爾山脈北部9位登山者集體死亡。據傳當時死亡的登山者遭遇了各種不同程度的傷害,最恐怖的是有的舌頭被割,有的頭部被重創,隨後登山者集體死亡事件的消息就被封鎖。
  • 哥哥張國榮死亡之謎
    張國榮的大姐張綠萍公布死亡真相:「他的病好多人不明白,抑鬱症是有兩種的,一種是因為腦部裡面化學物品不平衡了,是生理上的;另一種是就是大家明白的有不開心的事什麼的導致的。張國榮百分之百是第一種 。2003年4月1日晚上18點43分,張國榮因抑鬱症病情失控從香港東方文華酒店二十四樓墜下,經檢驗入院前已死亡時間為18時45分。瑪麗醫院於19點06分宣告搶救無效,終年46歲。
  • 世界舞王麥可傑克遜死亡之謎
    克爾傑克遜的死因至今仍是個未解之謎,隨著警方進行死亡調查進行過程中,其關於麥可的死因也暴露出越來越多的疑點。此時,全世界眾多媒體也同時發出了一個疑問,麥可傑克遜否是被謀殺?但傑克遜6月25日突然死亡,死因迄今尚不確定。因此,傑克遜死前陪伴其身邊的默裡受到各方關注。報導說,自傑克遜離世後,默裡從公眾視線中消失,迄今未公開發表任何言論,一切事務均由其律師出面代理。默裡代理律師愛德華·謝爾諾夫先前陳述,默裡6月25日下午在傑克遜洛杉磯市寓所內發現傑克遜沒有呼吸後,立即為他實施心肺復甦術。
  • 《死亡之謎》將上映 插曲《一生何求》懷舊
    《死亡之謎》即將於2月6日上映,片方發布了電影插曲《一生何求》的MV,溫兆倫魅力不減與餘思潞浪漫痴纏,上演了一出「人鬼情未了」的千古奇戀。 網易娛樂2月4日報導 神秘驚悚題材電影《死亡之謎》即將於2月6日以3D形式,國語版、粵語版兩版全國震撼上映,驚魂賀歲。
  • 【神話天天鑑】第01期:劍魂神話榜,軍神耳環排名第二
    【2】軍神的心之所念 噩夢:地獄之路5/幸運三角3/軍神的隱秘遺產3/,傷害99.3%【8】撒旦:憤怒之王 噩夢:地獄之路5/幸運三角3/軍神的隱秘遺產3,傷害93.42%【16】融化黑暗之溫暖 噩夢:地獄之路5/破曉曦光3(增幅10)/軍神的隱秘遺產
  • 人跡罕至的「死亡之海」,新疆羅布泊,究竟有多少未解之謎
    羅布泊,蒙古語,意為「多水匯集之湖」。因探險失蹤、古樓蘭、無人區、軍事禁區、絲綢之路……等關鍵詞一次次勾起人們的好奇心,讓人想一探究竟!「地球之耳」比喻貼切羅布泊,位於中國新疆東南部,南面是庫木塔格沙漠,北面是庫魯克塔格山,東邊是塔裡木盆地,西邊是北山。
  • 《死亡之謎》演繹邪惡愛情 曝《一生何求》MV
    搜狐娛樂訊 驚悚題材電影《死亡之謎》即將於2月6日以3D形式,國語版、粵語版兩版全國上映,驚魂賀歲。該片由華樺傳媒、樂華娛樂、大地時代聯合出品,集玄幻、探險、動作、揭秘等元素於一身。作為懸疑驚悚片,《死亡之謎》主打暗黑邪惡風,《一生何求》的出現無疑是影片的一大亮點,為驚悚靈異的劇情增添了一抹柔情色彩。  MV開端別出心裁的加入了男聲畫外音,為著名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名言:沒有得到心愛的東西和得到了心愛的東西,兩者都是人生最大的悲傷,但同時也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 DNF神話軍神耳環怎麼搭配 神話耳環搭配攻略
    比如神話軍神耳環正是之一。那麼作為新的神話裝備,神話耳環搭配什麼裝備好?下面就將帶來DNF神話軍神耳環搭配史詩裝備推薦。 神話耳環搭配 - 暴擊時,額外增加5%的傷害增加量 - 移動速度 +5% 裝備軍神的遺書和軍神的心之所念時,發動以下效果。
  • 北川有聲書 | 越後之龍上杉謙信,軍神的崛起
    所以在聊完甲斐之虎武田信玄之後,就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位謎一般的戰國軍神,到底有著怎樣的人生軌跡。」上杉謙信,本姓不是「上杉」,而是「長尾」(日本人的姓氏太怪異了),他是越後國守護代長尾為景的幼子,乳名虎千代,1530年出生在春日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