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立教會首任牧師葉漢章,是如何實踐基督教中國化的

2021-02-24 六口缸

葉漢章牧師是中國自立教會最早按立的兩位牧師之一(另一個是羅嘉魚),其一生的足跡遍及閩南、臺灣等地,為教會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正如曹聖潔牧師指出,中國教會的自立運動始於廈門「1862年,美、英長老會在該地區合成泉漳長老大會,稱為『中華自立長老會』廈門的新街、竹樹二教堂自聘牧師。」


葉漢章作為中國自立教會最早的牧師,葉漢章也投入到基督教中國化的事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中國教會自立運動,是基督教中國化的第一步,在當時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中國牧者、信徒主動發起,建立華人自立的教會。比如陳夢南、餘國禎就屬於這類。而另一種則是傳教士推動,廈門教就是這種模式。


當時在閩南的美國歸正會、英國長老會倡導中國教會自治,注重本土傳道人的培養。他們認為要使中華歸主就必須使福音適應中國特殊的環境,而這僅靠幾位西方傳教士難以做到,因此必須讓華人擔負起福傳使命。


儘管他們的倡議遭到國內差會的反對,打馬字等人還是頂住壓力,促進這項事工。


葉漢章因其深厚的神學根基以及生命品質,因此被按立為牧師。他在廈門竹樹堂侍奉18年,不僅講道深受信徒歡迎,還關心信徒生活,經常給予幫助,因而得到信徒的敬佩。



前往漳州的小溪教會侍奉。葉牧師到小溪後,雖然生活條件艱苦,但仍兢兢業業做主的工,小溪地區的福音興旺,信徒眾多,幾年時間相繼建立了板仔、南勝等四間教會。


由此可見,葉漢章擔負起教會重任後,真正實現了教會的自治與自傳,為福音在閩南傳播做出了貢獻。


葉漢章自傳的成功,離不了他熟悉閩南民情,採取了基督信仰與當地文化相結合的方式,從而受到民眾的歡迎。


比如1872年,葉漢章應臺灣教會邀請,他與英國傳教士甘為霖等人在臺灣巡迴宣教。先後訪問了埤頭(鳳山)、阿里港、木柵、柑仔林、拔馬、岡仔林等地。


在此過程中,葉漢章用閩南語講道,並結合當地人喜聞樂見的民間故事、諺語,大大消除了文化隔閡,使當地人更深入明白耶穌基督的福音。


事後,甘為霖感慨到「本地傳教確需要本地出身受過教育的人士來擔任,始能克服傳教的障礙。」


而敬拜禮儀也是基督教中國化的重要表現形式,葉漢章在此也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最突出的莫過於參與《閩南聖詩》的創作。


比如讚美詩第293首《此時禮拜將要息》,就是葉漢章創作的歌曲,這首歌在閩南各地甚至臺灣、東南亞等地的教會廣為傳唱。


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優美旋律得到了廣大基督徒的推崇。一百多年來,每到主日禮拜的時候,閩臺兩地的基督徒都用熟悉的鄉音向上帝發出由衷的讚美。


葉漢章作為中國自立教會最早按立的牧師,其一生的侍奉都充滿了基督教中國化的元素,正是堅守基本要道,適應環境的需求,從而使福音得以紮根鄉土。


從葉漢章的榮美見證看,說明了基督教中國化的必要性與實用性。


文章來源 福音時報 作者 鼓浪隱士

相關焦點

  • 四川省基督教兩會舉行基督教中國化宣講團培訓班
    2020年6月18日至19日,來自全川教會的30位宣講團同工齊聚成都,參加四川省基督教兩會舉辦的四川基督教中國化宣講團培訓班。本次培訓班邀請中國基督教宣講團成員袁世國牧師、龍尚勇牧師進行主題授課。四川省基督教兩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副會長兼總幹事張健牧師主持開班典禮,並傳達學習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徐曉鴻牧師發表的《中國基督教抗擊疫情的工作和啟示》。
  • 「紀念丁光訓主教誕辰100周年暨基督教中國化研討會」在京開幕
    開幕式由中國基督教協會會長高峰牧師主持。他指出,丁主教作為中國基督教傑出的教會領袖,積極參與和支持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提出從「三自」到「三好」,倡導加強中國基督教神學思想建設,並始終主張神學思考要處境化,在中國基督教要中國化。今天,我們紀念丁主教誕辰100周年,是為了進一步思考在新的形勢下,如何繼續堅持三自原則,不斷加強神學思想建設,推進基督教中國化。
  • 武漢市「基督教中國化課題研究組」成員訪問金陵協和神學院
    陳彬副院長首先對客人的到來表示歡迎,並詳細介紹了該院的建設與發展歷史以及在基督教中國化方面所做的努力。本次由湖北武漢的政界、學界、宗教界一起進行課題調研的小組成員,對該院如何具體的落實和推動基督教中國化等方面的工作饒有興趣地進行了提問,副院長陳彬牧師從學院的教學、研究、出版等方面詳細介紹了該院對基督教中國化研究及成果轉化的具體措施,客人們對神學院推動基督教中國化的研究和進程表示讚賞,並表示歡迎該院同工前往武漢教會授課。
  • 中國已有三百多位女牧師服務於各地教會
    中新社北京八月十七日電(記者孫兆震張雷)中國基督教協會副會長曹聖潔牧師昨天在中國宗教界世界和平研討會上介紹說,現在中國已經有三百多位女牧師,在各地教會內忠心服務。  這位本身便是一位女牧師的中國基督教協會負責人說,中國教會內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信徒是婦女,過去很少有發言權,更少擔任領導職務。
  • 純福音教會李永勳牧師當選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新任會長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蔣堅永為李永勳牧師的當選發去賀電 李永勳牧師於北京崇文門堂講道(圖:福音時報) 日前,韓國汝矣島純福音教會主任牧師李永勳當選為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簡稱「韓基總」)第21任會長。
  • 國家宗教局局長:中國基督教徹底擺脫了外國勢力的控制和影響
    新華社9月24日消息,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中國基督教協會9月23日在上海舉行中國基督教發起三自愛國運動70周年紀念會。中國基督教兩會副秘書長、副總幹事以上人員,老一輩基督教界代表人士、青年和學者代表等約60人參加了紀念會。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宗教局局長王作安應邀出席會議並講話。
  • 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會長袁天佑牧師
    香港基督教循道衛理聯合教會會長袁天佑牧師 2013-09-02 11:50:23  來源:大公網佛教
  • 【特稿】淺析中國基督教改革開放後的公共化進程
    (圖:北京基督教兩會官網) 自1807年第一位新教傳教士馬禮遜入華,中國基督教(新教)誕生並發展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回首200多年曆程,「本土化」是中國基督教最主要的基調之一,同時在觀察中國基督教發展的過程中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維度是「公共化」,因為基督教會在關注個人靈魂得救的同時亦非常關注「聖而公之」。
  • 1920年代,中國基督教的本土化的過程
    第二部分是敬告國人書,包括國家歷史的尊榮、我國的危險的現狀、挽救危險局面的辦法,中國需要改新教等。除此以外,還有許多與本-色教會有關的內容,如去除宗派主義、中國學者來翻譯聖經。此宣言可以看作中國教會最早的本土化宣言,它為以後中國教會在理論和實踐上探討本土化奠定了基礎。
  • 中國基督教兩會本屆海外聯絡事工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在福建召開
    2020年10月27日至28日,中國基督教兩會本屆海外聯絡事工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暨外事工作培訓會在福建省南平市召開。會議由中國基督教協會副總幹事文革牧師主持,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副主席、本屆海外聯絡事工委員會主任嶽清華牧師致辭,福建省民宗廳有關領導出席並講話。
  • 《宣教士》全書.圖文連載8- 戴德生獻身中國至基督教本土化
    基督教美部會傳教士,第一位來到中國的基督教傳教醫生。1834年(30歲)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並獲得牧師資格,同年到達廣州。1835年,伯駕在廣州十三行內新豆欄街,成立了廣州眼科醫局,被稱為「新豆欄醫局」,免費為病人治病。
  • 香港基督教發展狀況:教派林立 組織繁多
    香港伯大尼教堂  香港的基督教新教是在鴉片戰爭爆發後從澳門傳人的。1842年1月美國浸信會牧師叔未士和羅孝全首先踏上香港的土地,並於7月21日在中環建立了香港第一個基督教新教教會「皇后道浸信會」。在港的華人基督教徒因長期受制於西方傳教士的欺凌,發出了要求中國牧師自己主持教務,建立中國人的教堂的呼聲。1884年聖公會華人鄺日修被按立為首任中國牧師,負責處理華人教務,同年梁安統牧師自澳大利亞回港,創立了「循道衛理聯合會香港堂」華人教會。第二年倫敦會華人基督教徒推舉禮賢會王煜初為主任牧師,並建立了「華人理道濟會堂」。自此中國基督教徒開始自立,香港華人開始自己管理教會。
  • 段琦: 2008年中國基督教現狀及研究
    但這一群體如今在人數上也許已超過了參加三自愛國會的信徒,作為主流的中國基督教會如何主動去團結爭取他們是放在基督教兩會面前的又一大現實問題。有從聖經和神學傳統中論述基督徒關懷社會的必然性;有根據自己的學習心得與體會提出了釋經的原則;有從「經文、傳道人和聽眾」三個講道要素之間的互動關係初探處境化的講道神學理念;有探索用比喻的方法使高深的神學理論轉化為普通信徒所喜聞樂見的講章;有對中國當前農村教會現狀、問題及解決的辦法作了探討;有些對妨礙基督徒在經濟社會發展發揮積極作用的問題進行神學思考;有強調神學思想建設與中國文化的對話;有探討基督教如何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作用
  • 遊記丨香港道風山基督教叢林:基督教元素融合於中國古典建築
    「道風山」指的是讓道風山成為突破宗教文化藩籬的修道場所,為培育和發展基督教本土化靈修、藝術和禮儀,致力建立文化和宗教之間的交流和合作。近期筆者和友人一同有幸訪問了道風山。道風山的特色之一在於將基督教元素融合於中國古典建築中,揉合了中西方文化。這個基督教建築群包括一所教堂,一個祈禱處,一所圖書館,一個專門製作和售賣基督教藝術品的藝術軒和退修營舍等組成。
  • 新加坡四宗華文教會理事會代表團訪問全國基督教兩會及蘇州教會
    會談(圖:中國基督教網) 代表團訪問蘇州獨墅湖堂(圖:蘇州基督教兩會網站) 9月7日上午,來自新加坡的四宗華文教會理事會代表團一行11人到訪全國基督教兩會,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傅先偉長老接待來賓,雙方在培養神學生
  • 潘興旺牧師:積極發揮基督教在反邪教中的作用
    對於充分發揮宗教在反邪教鬥爭中的重要作用,浙江省基督教兩會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不斷地總結與探索,成效顯著。為此,本報記者採訪了浙江省基督教兩會主席潘興旺牧師。   記者:浙江省基督教兩會反邪教鬥爭的宗旨思想是什麼?
  • 溫州教會史上首場基督教婚禮
    按百多年前的中國傳統婚禮,男女雙方一般從小已訂下婚約,而婚前又不能見面,可稱為素昧平生。但此次婚禮的雙方分別是溫州內地會女校與男校的學生。新娘叫洪英(Vong-yang),是女校的學生,是很好的女孩,也是熱心的基督徒。而新郎則從小在曹雅直所辦的男校中長大,他哥哥也在那裡長大。稍長一些,曹雅直把他們送到一位裁縫那裡學藝,因為勤奮,後可自立門戶,生意興隆,有了自己的房子。
  • 中國基督教新教的婚姻觀初探
    然後是宗教改革時期的改教家們對婚姻的態度,我們今天的中國基督教新教是直接承襲了宗教改革,那麼關於婚姻觀理所應當與他們類似,倘若有不一樣,那麼造成改變的原因是我們需要探究的。最後我們看中國當代教會的婚姻觀,由於中國教會的特殊情況我們一分為二,三自和家庭分開討論。
  • 石衡潭:城市教會對當代中國社會的意義(一)
    所以,中國基督教的社會面貌也隨著城市化的進程而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城市越來越成為基督教發展的重要領域,城市基督徒也越來越呈增長的趨勢。以北京市為例,據有關材料顯示,到目前為止,北京市基督教「兩會」所屬的聚會點已經增加到59個;5年來,共有7995名信徒受洗加入教會,共有4萬多名信徒為教會牧養;5年來,共發行聖經16萬冊,新編讚美詩6.5萬冊以及各種基督教書籍2萬多冊。
  • 《今日教會》2020年夏季刊上線 主題:疫情下的基督教
    今日教會2020年5月夏季刊已經推出。——2020年特刊:疫情下的基督教下載 可按此 或閱讀可點擊按此卷首語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