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5 11:14 |浙江新聞客戶端 |徐小翔 黃春燕 陳旭婷
你知道嗎,冷空氣也會讓人過敏。最近,家住杭州下城區的孫先生就因為不戴圍巾被冷風一吹,長出了密密麻麻的「風團」。
「上班的時候覺得脖子有點癢,摸起來還有點鼓,我還以為是天氣乾燥晚上睡覺抓的。」起初,孫先生並沒有很在意脖子上的突起。但接下來,情況似乎越來越嚴重了。同事還為他拍下了一張脖子上長滿「風團」的照片。
抓耳撓腮的孫先生,趕到了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該院皮膚科醫師邊可接診了他。奇怪的是,孫先生作息一直很規律,最近也沒吃過過敏的藥物和食物,且暫時沒有出現氣喘、聲音嘶啞、腹痛等不適。
邊可分析,「風團」只出現在了脖子上,且後背、頭面部、前胸等部位都沒有出現。
「平時戴圍巾嗎?」「不戴的。」「很有可能就是寒冷性蕁麻疹,今天這麼冷,你戴上圍巾可能就不會這樣。」邊可說。
她告訴記者,最近,被冷風一吹長出「風團」的患者不在少數。這是因為晝夜溫差明顯增加,天氣寒冷,人的抵抗力會有所下降,出現蕁麻疹的概率也會提高。
蕁麻疹的發病原因很複雜。食物、感染、藥物、物理因素如機械刺激、冷熱、日光、昆蟲叮咬、緊張激動、內分泌改變等很多因素都能引起蕁麻疹。而孫先生就是因為冷空氣刺激了毫無包裹的頸部皮膚,引起了寒冷性蕁麻疹。
寒冷性蕁麻疹在冬季較高發,主要表現為皮膚的瘙癢、針刺感,並會在皮膚表面突起大片發紅或是蒼白的風團,與其他類型的蕁麻疹在外觀上十分類似。有時,也會出現沒有瘙癢感的小紅點。
但是與其他類型蕁麻疹不同的是,患者的皮膚症狀會在接觸冷空氣或冰凍物體後發生。風團一般會出現在與寒冷物體直接接觸的皮膚表面,以頭面部、手部多見,嚴重的也會出現在全身其他部位,如軀幹、口腔黏膜等。
寒冷性蕁麻疹發病後,脫離寒冷環境就很重要,比如帶上圍巾、回到室內、衝杯熱飲等。不過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用溫度較高的熱水衝洗、熱敷。因為風團部位皮膚有時會伴有抓痕,所以燙毛巾外敷這招,並不會緩解,有時還會加重症狀。
像孫先生這樣首次發病並被確診的患者,在以後的生活中除了要避免讓大面積皮膚暴露於低溫環境外,還需要在「不得不接觸」的時候先試試水。
由於全身暴露於較冷環境中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反應,因此,局部接觸的「試敏」非常重要。比如,遊泳時先將手或者腳浸入在水中,看是否出現刺痛或瘙癢感;在外出前,先將窗打開感受一下外界溫度等。
該院皮膚科主任中醫師杜曉航表示,中醫認為,寒冷性蕁麻疹是風寒在表,一般以麻黃桂枝各半湯,溫散風寒,調和營衛,再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即可。
160886609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