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4 16: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天氣日漸寒冷,早晨出門,刺骨的寒風吹得臉蛋和脖子好像結冰一樣,可是短則幾分鐘的步行路程,圍巾和帽子到底要不要戴呢?
家住下城區的孫先生(化名)就覺得「算了,不戴了吧!」。
脖子起了大片風團
原因竟是沒戴圍巾
然而,一到公司,孫先生就感覺自己的脖子有點不對勁,但並沒有十分在意。「上班的時候覺得脖子有點癢,摸起來還有點鼓,我以為是晚上睡覺抓的」。孫先生事後回憶。
又過了一段時間,孫先生脖子的瘙癢並沒緩解,症狀卻愈發嚴重了,摸起來一條一條的。雖然知道不能抓,但他還是忍不住用手指反覆摸著這些小包。
看到照片的孫先生嚇了一跳,急急忙忙趕去了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皮膚科醫師邊可接診了這位從進門就開始「抓耳撓腮」的患者。
邊可通過反覆詢問,確認了孫先生並沒有進食過致敏的藥物或食物,也沒有熬夜喝酒的習慣,作息一直很規律。孫先生也暫時沒有出現氣喘、聲音嘶啞、腹痛等不適症狀。
查體後發現,孫先生的「風團」只出現在了脖子上,身體其他部位都沒有出現。
戴圍巾嗎平時?
不戴,醫生,我是皮膚發風團,不是感冒喉嚨痛。
你這個叫寒冷性蕁麻疹,今天這麼冷,你戴上圍巾可能就不會這樣了。
最終,邊可為孫先生開具了氯雷他定片和爐甘石洗劑以緩解他瘙癢和水腫的情況。
什麼是「寒冷性蕁麻疹」
相信朋友們對蕁麻疹並不陌生,其發病原因也很複雜。食物、感染、藥物、物理因素、冷熱、日光、昆蟲叮咬、緊張激動、內分泌改變等很多因素都能引起蕁麻疹。
從冬季開始,像孫先生這樣「冷風一吹」就長「風團」的患者不在少數。最近天氣寒冷,晝夜溫差大,人的抵抗力會有所下降,出現蕁麻疹的概率也會增加。
而孫先生就是因為冷空氣刺激了毫無包裹的頸部皮膚,才引起了寒冷性蕁麻疹。
寒冷性蕁麻疹
寒冷性蕁麻疹在冬季較為高發,主要表現為皮膚的瘙癢、針刺感,並會在皮膚表面突起大片發紅或蒼白的風團,與其他類型的蕁麻疹在外觀上十分相似。有時,也會出現沒有瘙癢感的小紅點。
但是與其他類型蕁麻疹不同的是,風團一般出現在與寒冷物體直接接觸的皮膚表面,以頭面部、手部多見,嚴重的也會出現在全身其他部位,如軀幹、口腔黏膜等。
「寒冷性蕁麻疹」的預防與治療
01
先試試水
像孫先生這樣首次發病並被確診的患者,在以後的生活中,如果碰到一些不得不全身接觸寒冷環境的情況,應該先「試試水」。
由於全身暴露於較冷環境中可能會導致更嚴重的反應,因此,局部接觸的「試敏」就顯得非常重要。比如遊泳時先將手或者腳浸入在水中,看是否出現刺痛或瘙癢感;在外出前,可以先將窗打開感受一下外界溫度。
02
脫離寒冷環境
發病後,應儘快脫離寒冷環境,比如帶上圍巾、回到室內、衝杯熱飲、洗溫水澡都是不錯的選擇。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溫度較高的熱水衝洗或熱敷。有的患者會覺得「熱水一燙」,暖和又止癢,那是因為過高的溫度引起了皮膚的疼痛,蓋過了瘙癢的感覺。由於風團部位皮膚有時會伴有抓痕,所以燙毛巾外敷這招,反而還會加重症狀。
03
嚴重反應需用藥
由於寒冷性蕁麻疹是一種由血管滲透壓改變,引起滲出、水腫、瘙癢的疾病,所以當病情嚴重時,會出現全身反應,如胸悶、喘息、腹痛、腹瀉甚至休克等情況。因此當病情反覆發作或程度加重時,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
寒冷性蕁麻疹
是一種冷空氣過敏
注意保暖
避免刺激
嚴重時用藥
就能有效預防和治療
來源:健康杭州、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
原標題:《【科普熱點】你會冷空氣過敏嗎?冷風一吹就長「風團」、皮膚紅腫》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