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負了各位粉絲的期待,今年順利讀博,然而讀博的時間更加緊。近期為了《馬克思與當代》的課程學習需要寫一篇讀後感,本人重溫《為人民服務》撰寫了一份讀後感,其中思想也算是從古籍中學習精華思考現實的典範,屬於學以致用的範疇,故而分享給大家。大家有讀書感想的可以投稿或者共同做這個公眾號為大家服務。有意者文末留言。
再次習讀毛澤東同志的文章《為人民服務》,感觸深刻。從這篇文章中我深深地體會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堅守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使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進而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新中國,熱火朝天地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與國家建設。這一切離不開黨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現談談讀《為人民服務》的心得體會。
1.讀《為人民服務》讓我感受到了人民的力量。
「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這句話提出了我們的軍隊應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利益服務。也就是提出了黨領導的軍隊應有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
「只要我們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好的,為人民的利益改正錯的,我們這個隊伍就一定會興旺起來。」也就說明堅持為人民的利益著想,為人民服務,就會得到廣大民眾的擁護,進而有更多的工農子弟加入我們的隊伍,我們的隊伍自然就不斷壯大興旺起來了。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我們還要和全國大多數人民走這一條路。」這句話體現了革命統一戰線思想,全國大多數人都團結在一起了,再去戰勝少數人,甚至還各個擊破少數人,那我們代表大多數人的隊伍一定會取得勝利的。最後經過二三十年的艱苦革命奮鬥,建立了新中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思也寫入了中國共產黨的黨章。
2.思考人民的力量:為什麼中國共產黨代表工人、農民的利益最終戰勝了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呢?
從人數來講,舊社會的農民和工人是佔了絕大多數的,兵法講的「勝兵以鎰稱銖,敗兵以銖稱鎰」,一群壯漢打一個人,誰贏誰輸呢?再者舊社會的農民工人的生活過得很貧困,更加具有了革命性,正如古人講的「貧賤者驕人耳!富貴者安敢驕人!」一無所有的人到哪裡得不到一無所無呢,更何況奮鬥了之後不再是一無所有了。更重要的是年輕一代的工人群體不斷出現,而這些群體有些是具有一定知識的,大部分出來做工人的都還是有些能力或魄力的,具有一定的先進性與領導力,而且這些工人與農民是血肉一體的,正如兒子與父親的關係,很容易團結起來的。
再看看國民黨代表的貴族們,「家累千金,坐不垂堂」,不敢拋頭顱灑熱血,能做的就是出錢僱傭軍隊鎮壓。其實貴族們僱傭的軍隊大部分也是來自農民,只要共產黨軍隊強大了,貴族們僱傭的這些軍隊是容易被策反的。再者貴族們在全國的人數是佔很少的數目,他們靠控制著社會的上層建築來剝削人民大眾。因為有了壓迫與被壓迫,自然就形成了矛盾,再者農民很難上升為貴族,就註定了這種矛盾是一種階級矛盾。那個時候資本主義萌芽,但是這些資本家也是「坐不垂堂」的怕事者,按毛主席當年的分析,算是中立派,隨時可能兩邊倒。《為人民服務》引申出來的統一戰線思想,需要我們努力團隊資產階級,儘量團結更多的朋友,孤立最少的敵人。想想手無寸鐵的農民、工人從一無所有到推翻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確實不容易啊,期間不曉得有多少夏明翰前赴後繼付出鮮血與生命,換來如今的新中國。
3.人民力量的理論源泉
早在堯舜禹時期就有記載各種民本思想,所以戰國時期孟子明確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君子所以教民,亦仁義而已矣,仁義固所以利之也」。從此中國的民本思想根深蒂固地傳承下來。封建社會雖然是階級社會,但也有很多民本思想,特別是唐太宗時期,魏徵提出的「載舟覆舟」思想,讓古代的民本思想很好地傳承下來。到近代孫中山吸收西方的民主思想更是明確提出了「三民主義」的民本思想。中國共產黨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研讀古代歷史,結合實際的分析,進行了精闢實在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指明了方向和道理,正因為中國共產黨堅守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從此中國共產黨的力量不斷地壯大起來,最終取得革命勝利建立新中國。正如前面對人民的力量的思考,佔了大多數的人民的群體是具有巨大的力量的。
4.理論聯繫實際:
學馬克思主義,首先要講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4.1.思想精髓:
現今我們的社會哪些人群佔大多數呢?哪些人群生活過得困難呢?那我們的黨就應該努力為這些廣大人民服務,努力解決這些群體的實際問題和困難,避免出現社會矛盾。比如我們國家正在進行的脫貧攻堅戰,讓13億中國人全部脫離貧困,從此過上小康生活,抹去潛在的社會矛盾,因為「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能富貴之則民為之貧賤,能存安之則民為之危墜」,同時也是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收穫全國人民的民心與力量,這是具有巨大的歷史意義啊!
哪些人群具有先進的思想與文化呢?那我們的國家和黨應當努力讓代表先進思想與文化的群體帶領全國人民奮勇前進。特別是面臨嚴峻的國際形勢,更需要代表中國先進思想與生產力的群體更好地帶動全民形成統一戰線,同心協力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
4.2.反思歷史:
或許有人會問,中國封建社會怎麼沒有出現這種人民的力量的運動或革命呢?其實人民的力量的運動還是有的,比如說陳勝吳廣起義,手無寸鐵的農民所向披靡,秦軍守將望風而降。這算是人民的力量了,也算是多數人組織起來戰勝少數人了。
然而農民起義成功後,仍舊還是「漢承秦制」一樣或類似的制度,慢慢地又出現人民力量的運動。這中間就缺少了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群體。因為封建社會生產力沒有大的改進,進而不能形成新興群體,社會關係還是保持著農耕生活,到隋朝給了普通民眾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上層社會的途徑,進一步緩和的階級對立,再隨著生活生產的繁榮,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階級對立更加得到緩和。直到鴉片戰爭,洋人用大炮改變了中國的社會矛盾,促使了中國社會的不得已變革與進步。
5.現實啟示(對習主席治國理政的思考)
在此不敢妄議時政,就以近期的一些見聞,帶頭宣揚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特對習主席在治國理政方面進行舉例讚頌。
5.1.「以人民為中心」的抗擊疫情,讓民本思想深入民心:
中國的社會制度和黨的性質,註定了我們要以人民為中心、要為人民服務,所以中國抗疫情體現的精神自然就是為人民服務了。也正是這次疫情的考驗,讓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民本思想更加深入骨髓,從此高高在上、脫離群眾的官員將不敢再脫離群眾。也就是中國的民本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
此外,從這次疫情我們也發現,這些放棄陪家人過春節而逆行武漢赴國難的白衣天使們,基本上都是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這也說明了我們國家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制度的優越性。因為私有制的逐利性與人性本來就有的自私性,告訴我們更應該要堅守公有制為主體的經濟制度的重要性,特別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行業。中國社會主義各項制度體系為更好地深化為人民服務的民本思想提供重要保障。
5.2.習近平總書記對為人民服務的踐行:
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雖然寫入了黨章,但是經濟的繁榮與外國思潮的入侵,社會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有淡化的趨勢。如今我們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決心治理國家,復興中華,切實地踐行為人民服務的民本思想,在很多方面不斷深化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並通過脫貧攻堅、全國抗擊疫情、反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體教育、進一步深化改革等各種形式讓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深入社會各個角落。民本思想一旦深入民心,將不可逆轉,不斷完善好中國社會主義地各項制度,團結最廣大的人民力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打下堅實基礎。
5.3.新形勢下,我們更需要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目前的國際形勢嚴峻,中美貿易戰與美國對中國多方面的刻意制裁與打壓,中國共產黨更加需要讓廣大人民團結起來,同心協力建設我們的國家,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而要在嚴峻的國際形勢下強大我們的國家抵禦外來威脅,就需要更廣泛地調動起人民的力量,而調動起全國人民的力量就必須得團結和發動最能代表社會進步力量的群體,進而帶領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才能更好地讓更廣泛的人民群眾群策群力建設我們的國家。
隨著各種形式的為人民服務踐行活動的深入,我們的政府機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更加明顯,隨著脫貧攻堅的勝利,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與穩定繁榮。再加上社會生產力的進步、社會財富的增加,不久將來共產主義社會將真正實現!
參考書籍文獻:
《毛澤東選集》、《孟子》、《管子》、《孫子兵法》、《資治通鑑》等。
往期經典:
1.讀《史記》| 貧富之道,莫之奪予(怎樣致富?)
2.讀《史記》:從名將韓信的事跡,談怎樣發掘棟梁之才?
3.讀《通鑑》| 書不在多 精讀為上
4.讀《通鑑》| 研讀戰國七雄之歷史,謀劃當今世界之格局!
5.讀《通鑑》| 從漢光武帝、曹操對待謗毀的事跡,思考怎樣讀史修身明智?
6.《資治通鑑》告訴世界各國一條非常有效的強國必經之路
7.《資治通鑑》告訴我們:在危難時刻,誰才是最可依靠的人
8.《資治通鑑》中的人才觀
9.《資治通鑑》裡鮮為人知的選人用人之道
10.為什麼毛主席從《資治通鑑》裡讀到了腐儒思想對當權者的毒害(下)
11.為什麼毛主席從《資治通鑑》裡讀到了腐儒思想對當權者的毒害(上)
12.從《我不是藥神》為什麼這麼火,思考王朝衰亡之緣由
13.《資治通鑑》等國學中的管理智慧,及對當今領導者的啟示
14.史記啟示| 從戰國四公子的故事,談得才、養賢、用人
15.史記啟示 | 趙國平原君:略談人才的流失與怎樣留住人才?
16.史記啟示 | 陳平(上):陳平娶妻對當今擇偶的啟發
17.史記啟示 | 李斯(上):觀鼠悟道(學習悟道之法)
18.通鑑啟示 | 歷史重演論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資治通鑑讀書會QQ群(335011151),投稿郵箱:415299361@qq.com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可查閱「史記啟示」系列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