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6歲的保羅·沃克還不是《速度與激情》裡面的Brian O'Conner,他在一部講述高中校際橄欖球賽的喜劇電影中演男配角。
這部電影叫做《校園藍調》(Varsity Blues)。
整整20年後,FBI用這部電影名字Varsity Blues作為一次調查行動的代稱,最終的調查結果轟動全美。
3月12日,美國司法部宣布,FBI正式起訴50名社會精英人士——他們在競爭激烈的常青藤聯盟和其他名校招生過程中用賄賂、作弊、槍手代考、假冒體育特長生等方式,讓自己的子女獲得入學資格。
美國媒體評論,案件的最新進展「匪夷所思」。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本周三,兩名史丹福大學的學生以個人名義起訴了自己曾經申請過的南加大、耶魯等院校,認為「大學的招生系統沒有足夠的保障來阻止欺詐和腐敗。」
而這起大學招生舞弊案的涉案金額高達2500萬美元。相關名校包括耶魯大學、史丹福大學、喬治城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等。
被起訴社會名流包括《絕望主婦》的主演Felicity Huffman,《歡樂滿屋》女演員Lori Loughlin,還有私募基金和房產公司CEO、紐約某國際律師事務所聯合主席、傳媒公司老闆、澳門賭場前高管等。
全球譁然。
名校光環的詛咒
印度電影《起跑線》中,講述了一對中產階級夫婦為了讓女兒皮婭進入印度最好的幼兒園,不惜偽造貧困證明,並舉家搬遷到貧民窟以對付學校的貧困核查。
女兒皮婭最終得償所願進入了幼兒園,但也同時擠掉了一個真正貧困孩子的入學資格。
本次美國高校的招生醜聞中,「有錢人」用了更直接而醜陋的方式:
他們用PS偽造檔案或賄賂教練,讓子女裝成一類運動的「體育特長生」獲得名校錄取資格,入學後再假裝傷病退出訓練。
每一個用假身份進入名校的學生背後,就有一個失去資格的、真正應該被錄取的體育特長生。
電影《起跑線》的結局非常「理想主義」——備受煎熬的丈夫無法接受自己和妻子「竊取」貧窮孩子的入學資格,主動要求為女兒辦理退學手續,並送到公立幼兒園。
但在現實中,可能沒有多少父母能有勇氣放棄名校的入場券。相反,不少像霍夫曼一類的父母心心念念的是:錢能解決的都不是問題,不惜任何代價讓孩子進入名校。
「名校」帶來的不僅僅是光環,更像是一種詛咒。
日劇《三年A班》的劇情也揭露了日本濫用體育特長生資格的現象:中學老師武智擁有「為大學推薦體育生」的名額,仗著身後靠山是一位議員,把名額當做了一門「生意」。
他每年推薦一定數量的學生進入「豪翔大學」,根據選手的活躍程度,收取高額回報。但事實上,每年他向大學推薦的學生,有九成都因為無法跟上大學的訓練節奏,而在第一年退學。
武智和體育生們籤下合約,如果大學第一年成績不好,就要求他們強行退出特長生訓練,並取消學費減免福利。拒絕名額並準備舉報他的遊泳特長生景山卻因此遭到了黑社會報復,導致身敗名裂,最終無法忍受輿論和霸凌而自殺去世。
面對指控,武智先是各種掩蓋事實,又冠冕堂皇地辯解道:
「被淘汰的學生關我什麼事呢?」
「優勝劣汰本就是社會準則。」
「這算什麼新聞。」
這些灰色地帶,如果太多人習以為常,當人們擁有權力與金錢的時候,就會自然地使用同樣的手段,竊取本屬於他人的權益。
而他們剛剛成年的子女是受益者,也可能成為下一個竊取者。
在曾經轟動韓國的政治醜聞中,韓國前總統樸槿惠親信崔順實的女兒,就以「馬術特長生」的身份進入了梨花女子大學。但在這之前,該大學的體育特長生項目中,並沒有「馬術」這一項。
有趣的是,在這些關於教育的醜聞中,往往真正觸發全民關注的並不是醜聞本身。美國可能是因為涉及多名社會名流,韓國可能是因為涉及政府政要。但還有更多醜聞,並沒有什麼「曝光度」。
其實,我們應該關注的不僅僅是醜聞本身,而是醜聞以後,是否有什麼發生了改變。韓國的醜聞最終讓總統樸槿惠倒臺,美國目前已經揪出了黑暗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和50多個社會名人。
而「習以為常」,大概是最壞的結果。
沉默的是誰
很多人一看到「名校」和「家庭背景」相關的新聞,就覺得這又是階級固化的鐵證。
之前有一個新聞報導,在2021屆哈佛大學的新生中,有46%來自年收入50萬美元以上的富裕家庭,或父母至少有一個畢業於哈佛。
在英國,進入牛津劍橋的英國學生家裡「非富即貴」,甚至父母那一代也都是牛劍畢業後處於社會中產階級及以上水平的人士。
很多「血脈相傳」的英國貴族從出生就被寫在了私立寄宿學校的錄取名單上。然後一路受到最優質的私校教育,拿到很高的成績,申請到最好的大學,與這個國家最有權勢的年輕人成為校友,最終像家族其他人一樣成為最有權勢的人。
而英國工薪階層的孩子從出生就只能進入公立學校,得到普通的教育,進入普通的大學甚至直接工作,成為社會機器的螺絲釘。
這是一種社會階級固化後的常態。從這點來說,美國高校招生舞弊案,看似與階級固化沒有那麼大關係。
因為階級固化不是買通醫生讓孩子假裝「精神疾病」,達到SAT(美國高考)免試、單獨考試、延長考試時間等目的。
階級固化也不是像演員Huffman及其丈夫買通考官,讓考官在考試期間糾正其女兒的答案,使她女兒的成績提高了400分。
「有錢的家庭用非法手段讓自己並不夠優秀的孩子上好大學」,不是階級固化的常態,而是違反規則的行為。
有趣的是,在各種升學醜聞中,大學總是獨善其身。
這起堪稱美國高校有史以來最大的招生醜聞發酵後,引起全球關注。目前被FBI起訴的只是家長、體育教練、教師等個人,相關大學並沒有被控告。
除了有個別學校表示將取消涉案學生的學籍或已經畢業的學歷以外,大部分學校對於學生的處罰還不明朗。人們只能跑到這些「星二代」和「富二代」的社交帳號下破口大罵,仿佛這就是他們的懲罰了。
多所大學最近的回應,都是極力撇清自己:
UT-Austin
我們對用賄賂手段進入學校的父母們,以及大學的體育教練同樣很憤怒,這不符合我們的招生政策,同樣不能反映我們學校整個錄取流程的合法性。
Stanford
學生對於Stanford的起訴沒有任何根據。我們將嚴肅對待此次事件,密切關注在招生層面我們能夠進一步突破的地方。但是我們堅信我們錄取過程的完整性。
U-San Diego
已經聽說了此次事件,但是並未作出進一步反應。
Georgetown
我們對於目前發生的事情不做評論,Georgetown一向嚴肅對待錄取過程,並保證其公正性。我們對於所有申請者一視同仁,並未過多考慮其家庭經濟因素。
UCLA
知道此事,但是不做評論。
沒有被看見的是——社會規則其實也是由人制定的。這次受到懲罰的50人裡,最多也不過是紅過一時的演員和大型企業CEO而已。
這裡有很多隱藏角色:除了緘默的大學,還有沉默而穩穩掌握著規則站在制高點的人,被處罰的試圖違反所謂規則的中產階級,以及氣急敗壞的底層大眾。
職問原創,作者:fanfan,實習生Ashley也對此文有貢獻,部分資料參考華盛頓郵報、電訊報、CNN等
-End-
如果有求職相關問題
歡迎掃碼私戳
了解職問可以怎樣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