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包括哈佛、耶魯、斯坦福、哥倫比亞在內的美國名校陸續公布早申結果,朋友圈裡一撥接一撥的「曬」錄取的。除了學生、家長和學校、機構等切身利益相關者之外,還有很多曬「我朋友孩子」、「我同事孩子」的offer,很多微信群也都在討論誰家孩子美國哪所大學錄了,不少錄取故事甚至上了熱搜!
相比每年1000多萬的高考人數,每年只有區區幾萬人去美國讀大學,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民間對於美國大學的放榜關注程度,儼然不亞於高考。即便今年疫情和中美關係錯綜複雜,輿論風起雲湧,美國留學變成一個敏感的話題,但是最後的申請數字表明,美國仍是大部分國內心中的那顆「硃砂痣」!
01
今年年初,疫情爆發,美國大學關閉改上網課,部分留學生「逃」回國內,引發了輿論對「回國投毒」留學生的一輪口誅筆伐。緊接著,美國的「黑命貴」運動引發暴力打砸搶,在一些人的眼中,美國瞬間變成「人間地獄」,「美國完蛋」論也因迎合了一些看熱鬧觀眾的心態而大行其道。
同時,適逢美國大選年,川普祭出一些列打壓中國的「組合拳」,包括限制和撤銷敏感專業中國留學生籤證,收緊移民就業政策、撤銷駐華領事館等,傷及留學生群體。一霎間,中美割裂、重回冷戰的輿論大幅佔據了自媒體的版面,人心惶惶。
在美國留學的技術層面上,因為疫情SAT考試取消,美國駐華領事館的籤證業務全面停止,再加上美國疫情下半年到了幾乎失控的局面。到底還應不應該選擇去美國留學,到底還能不能去美國留學,成了擺在一些家庭面前的現實問題。甚至有人要從出國的「體制外」教育重新回到高考的「體制內」教育中來。
不過上周美國大學早申放榜的數據結果,驅散了所有疑雲。幾乎所有美國名校的申請人數出現暴漲!哈佛、哥倫比亞大學的早申人數比上一年增長了50%多!這是前所未有的。雖然沒有提及中國申請人具體數字,但是國際學生申請人數同樣也是大幅上漲,而中國學生從來都是美國大學國際學生中的「主力部隊」。
說好的不去美國了,結果卻是180度的戲劇性反轉!是輿論在誤導,還是我們的認知本身就有偏差?
02
和中國一樣,美國是一個大國。地區差異、階層差異、族群差異巨大。經常有人會談起「美國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這個問題好比「中國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不是一句兩句話能夠簡單說清楚的。
同樣,不同中國人在對美國的認知上,也會出現天壤之別。即便是同一個人,對美國的態度也往往複雜而多變。上半年美國疫情擴散之後,有人曾在朋友圈說:「不要現在覺得美國亂,嫌棄美國,一有機會去美國,跑的比誰都快!」在涉及美國問題上,出現「精神分裂」的國人,應該不在少數。
不可否認,美國仍是當今世界上最大強的國家,沒有之一,尤其在科技教育上。這也使美國成為當今全球最大的留學目的國和移民就業國。不光是中國人,包括歐洲等發達國家在內,都有源源不斷的留學生和移民進入美國。
為子女尋求更好的教育,搭建更好的未來發展平臺,這是大部分國內中產階級家庭選擇出國的初衷。而這個選擇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與國內教育體系對比之後,用腳投票的結果。尤其是對於那些以美國名校為目的家庭而言,明白教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道理,很早就開始準備,有著長期的規劃,因此在美國留學這條路上不可能走回頭,不會因為外部環境的風吹草動而動搖。
更可況,不管美國疫情如何,不管美國治安形勢如何,不管中美關係如何,這些都沒有在根本上有損美國名校教育的質量。即便在旁人看來一年幾萬美金的「網課」性價比不高,但是美國名校咬定網課不降學費,也幾乎沒有學生因為網課而從名校退學。各自的堅守,更能證明美國名校的含金量。
相比之下,部分國家和學校因為教育質量比較「水」;疫情之下,申請人數和就讀人數出現大幅下降,比如加州州立CSU系統今年申請人數出現下降,而擁有加州伯克利和加州洛杉磯等名校的UC系統今年申請人數出現15%的增長。兩者一對比,就很能說明問題。而對留學動搖的,往往還真是這些「水」校的學生,是一些在留學問題上沒有冷靜思考、缺乏長期規劃的「牆頭草」。
另外特別要指出,CSU系統的學費比UC系統便宜一大截,一所大學的含金量,不能簡單用性價比來衡量的,只有學生心中才會有可觀的評價。
03
中國過去40年經歷了快速的經濟發展,造就了規模可觀的中產階級群體。和任何一個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一樣,在物質滿足之後,勢必會重視個人價值在社會上的體現,其中重要的手段是將很大一部分的精力和財富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上。
曾有一國內名校老師私下裡在談及本校學生群體時說:學生家長中最沒地位的「有錢的商人」。這個話咋一聽無法理解,難道錢不是萬能的了嗎?但是仔細一下,似乎還真是這樣一個道理。這個學校很多學生家長是大學老師、政府官員、醫院醫生、科研人員,不少是名牌大學的研究生畢業,甚至擁有海外學習和工作經歷,具有體面而受人尊敬的社會地位,構成了所在城市的精英階層。如果光是一個有錢的「土豪」,除了錢之外沒有其它東西,真的是難以融進這個精英階層的。中國社會演化速度之外,其實遠超乎了很多人的想像。
同樣,與我們常見的美國「快樂教育」不同,美國的精英階層也是十分「雞血」,想盡辦法讓子女進藤校,甚至不擇手段花錢造假。道理其實很簡單,藤校畢業的標籤是維繫上層社會的重要紐帶——他們從來不在乎畢業後找什麼工作,賺多少錢。
這也是為什麼具備一定經濟基礎的中國中產階級會如此雞血拼名校的原因——無論是北大、清華,還是哈佛、耶魯。或是因為國內競爭過於激烈,或是因為更青睞美國教育體系,最終都堅定走上了留學的道路。而這個群體往往因為個人的認知、視野和經歷,對美國社會和教育有著更客觀和深刻的了解,在留學道路上更為堅毅。
即便因為2020年外部環境突變,輿論對留學和留學生也不那麼友好,他們還是默默地在準備SAT考試,在做該做的事情,而最後的贏家,肯定非他們莫屬。而這一點,只有當上周美國名校放榜,公眾才知道他們是「沉默的一小撮」。
輿論普遍對美國名校放榜的關注,其實說明了美國和美國名校教育在國人心中的地位。人往高處走,是不可違背的規律。而大國崛起,首先需要具備大國心態的民眾,放眼天下而心懷家國。任何盲目的自信,任何狹隘的對美國和留學的偏見,都是不可取的。這一點,可能正是我們目前所缺少的。對新一代學生最大的期望,也是希望他們擁有廣闊的視野和理性的思維,在不久的將來,引領中國社會前行。
*本文為留學字典原創內容,轉載請在後臺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