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強調,推進更高水平、更深層次「三轉」,增強「主動轉」的自覺。完善自身權力運行機制和管理監督制約體系,嚴格按照制度履行職責、行使權力、開展工作,嚴格審查調查安全管理,公正文明執紀執法,不斷提高紀檢監察機關治理能力。
近日,本報理論周刊與中國紀檢監察學院黨建教研部課題組圍繞推進更高水平、更深層次「三轉」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及解決對策建議進行了調研。
1 調研發現的重點難點問題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持續深化「三轉」,克服了過去存在的職能不夠明確、責任不夠聚焦的問題。調研發現,伴隨「三項改革」一體深入推進,紀檢監察機關職能職責、工作權限等涉及主責主業的內涵和外延發生了很大變化,部分紀檢監察機關也存在與新形勢下深化「三轉」新的更高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
轉職能方面
政治監督落實有差距。有的單位政治監督泛化、不聚焦,對政治監督的概念、職責把握不到位;有的單位政治監督虛化,缺乏具體實在的落實舉措;有的單位政治監督滯後,沒有將監督挺在前面,以查處代替監督,搞事後監督,影響監督效果。
日常監督有待加強。對監督的邊界把握不準。部分紀檢監察幹部反映,雖然黨內監督條例、監督執紀工作規則規定了監督檢查內容,但大家對到底監督什麼、監督重點在哪裡並不清楚。監審分設後,對監督檢查室的職責認識存在誤區,導致監督檢查室既要忙於處置問題線索,又要組織開展掃黑除惡、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專項督導督查工作。在一些領域監督存在短板,對扶貧領域、民生領域等侵害群眾利益的行為監督力度不夠。一些違紀違法人員為逃避組織監督,利益輸送方式不斷升級、更加隱蔽,導致監督難度增大。同時,紀檢監察機關內部監督檢查、審查調查、信訪部門的信息溝通不夠及時,與銀行、審計、稅務等部門配合也有待加強,監督資源需要進一步整合。
存在專責不專現象。有的紀委監委對協助黨委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的職責履行不到位,出現「缺位」。有的紀委監委把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中的「協助」職責變為「主抓」職責,甚至承擔「主責」,嚴重「越位」。一些地方黨委主體責任落實中出現了層層遞減的現象,呈現「上重下輕、上熱下冷、上緊下松」的現象,也給紀檢監察機關實現「三轉」帶來了一些困難。
轉方式方面
監督手段單一。日常監督更多依靠參加民主生活會、專項調研檢查、做好黨風廉政建設意見等常規動作,自選動作較少,下沉不徹底、近距離監督不夠。部分紀檢監察幹部表示,政治生態綜合研判缺乏具體指標,對監督對象精準畫像仍存短板。
紀法貫通能力有待提升。有的紀檢監察機關常常把執紀和執法工作割裂開來,認為強調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就是要求紀檢監察機關按照刑法、刑訴法的標準開展工作,不自覺地忽略了紀在法前、紀比法嚴。部分紀檢監察幹部反映,對於違紀、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案件的證據適用標準上,各地在實踐中有時出現標準不一、難以把握的情況。
依規依紀依法意識有待提高。有的地方措施使用不規範。一些縣鄉紀委談話安全預案過於簡單,沒有針對「六必知」和被談話對象相關情況提出相應的安全防範措施;有的既未制定談話方案和安全預案,也未履行「手遞手」交接手續。一些地區對「四種形態」的運用還不夠精準,難以精準認定各種情形的適用條件。一些紀檢監察幹部表示對不同形態之間的相互轉化難以把握,既缺乏相應依據,又缺乏具體案例指導。
轉作風方面
存在鬥爭精神不足問題。有的縣區紀委監委的幹部受「熟人社會」影響,存在怕得罪人的觀念,不敢監督。
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有的政績觀出現偏差,只願意辦大案要案,以數據論英雄;有的口大氣粗,不善於認真細緻做思想政治工作;有的紀委監委對監督對象要求嚴格,卻不嚴格律己,嚴重影響了執紀執法公信力。
存在本領恐慌、能力不足的問題。 個別紀檢監察幹部工作中習慣沿用老思維、老套路、老手段、老辦法開展工作,不能及時適應紀檢監察體制改革中帶來的工作規則、業務流程的變化。部分紀檢監察幹部反映,基層紀檢監察幹部培訓師資力量還相對薄弱,培訓的層次不夠清晰,有些幹部在培訓中存在囫圇吞棗狀況。
2 推進更高水平更深層次「三轉」
在「三轉」中,轉職能是核心,聚焦主業是職責所在;轉方式是關鍵,創新機制是形勢所需;轉作風是保障,鍛造隊伍是履職保障。深化「三轉」,就要把「三轉」當成一個整體,同步抓實、抓緊、抓到位。紀檢監察機關必須全面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在更高水平上深化「三轉」,使各項工作更加科學、嚴密、有效。
把握轉職能這個核心
推動政治監督具體化常態化。新時代強化政治監督的根本任務是「兩個維護」,要加強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情況的監督檢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情況的監督檢查,堅持從政治紀律、政治規矩查起,突出對「關鍵少數」的監督。要圍繞脫貧攻堅、掃黑除惡、民生領域等突出問題有針對性開展監督,及時回應群眾關切。部分紀檢監察幹部認為,為了解決政治監督內容不具體的問題,可以把政治監督與業務工作結合起來,通過業務工作中暴露的問題來確定政治監督的重點內容。
做實做細日常監督。要創新監督形式,探索藉助信息化、大數據的現代化手段,綜合運用談話函詢、檢查抽查、列席民主生活會等多種形式,不斷強化常態化、近距離的日常監督。要始終牢記紀檢監察機關的監督是「監督的再監督」,是通過監督推動黨委履行主體責任,不是代替主體責任。在實際工作中,要防止跳過各級黨組織去直接管理每一個黨員,更不能直接代替一線部門履行監督職責,要防止和糾正專責不專「回頭轉」的現象。針對問責泛化問題,有紀檢監察幹部認為,應根據黨委領導班子分工,細化主體責任內容,列出問責追責清單,為問責提供依據,避免問責泛化和簡單化。
抓住轉方式這個關鍵
提升紀法貫通能力。紀法雙施雙守,對所有涉嫌違紀、職務違法、職務犯罪的問題一體進行調查,既要強化法治思維、程序意識,又要把紀律挺在前面,重視小微問題的及早處理,防止出現要麼是「好同志」、要麼是「階下囚」的現象。部分紀檢監察幹部認為,要進一步嚴格依規依紀依法搜集證據措施,進一步明確違紀、職務違法、職務犯罪的證據參考標準,加大對非法證據排除力度,做到客觀全面。
實事求是運用「四種形態」。充分運用「四種形態」提供的政策策略,通過有效處置化解存量、強化監督遏制增量,嚴查極少數,管住大多數。要善於分析並立足於本地區本部門的政治生態,精準把握適用「四種形態」的不同條件和標準,防止出現事實性質認定不準、政策法規適用不當、執紀執法尺度不一,處理畸輕畸重等情況。
整合運用監督力量。完善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統籌銜接制度,強化紀委監委監督的協助引導推動功能,促進黨內監督與人大監督、民主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財會監督、統計監督、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貫通融合、協調協同。
發揮轉作風保障作用
紀檢監察機關要帶頭加強政治建設。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增強「四個意識」,牢記新時代強化政治監督的根本任務就是「兩個維護」。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長效機制,堅持以初心使命作為政治本色和前進動力,不斷增強「兩個維護」的自覺性堅定性,把「兩個維護」的要求落實到具體的監督執紀問責、監督調查處置工作行動中。
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把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為重要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真抓實幹,杜絕貪大求全、製造虛假政績的現象。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既要增強鬥爭意識,又要狠抓落實,實現工作方式向做實做細不斷轉化,鞏固拓展作風建設成效,推動化風成俗、成為習慣。
加強專業化隊伍建設。完善自身權力運行機制和管理監督制約體系,確保執紀執法權受監督、有約束,持續防治「燈下黑」。拓展選人用人視野,圍繞幹部培養、選拔、管理、使用,從嚴從實加強紀檢監察幹部隊伍能力素質建設。加強幹部培訓,推動學習調研常態化,把政治培訓、紀法培訓作為全員培訓的重點,進一步提高正確把握政策的能力,不斷提升線索處置、監督檢查、審查調查談話、證據適用等執紀執法專業化水平。(本報理論周刊與中國紀檢監察學院黨建教研部聯合課題組)(課題組成員:馮新舟 羅星 胡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