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不思議丨Amazine
第 13 期
今天不蹦迪明天變辣雞!
去蹦迪的目的各有不同,有人為了音樂、有人衝著熱鬧、也有人單純想結交異形,最終大家都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養生方式」。
本期我們邀請生活在北京/上海/成都/東京/雪梨的5名蹦迪女孩,來聊聊迪廳裡的故事。
蹦迪時哪些行為會被唾棄?
什麼樣的女孩會大受歡迎?
「我們是Disco Girls!」
—
質變/成都
20歲,人體穿刺師
第一次去迪廳的時候是眼線都畫不順溜的17歲,充滿了對成年世界的嚮往,滿腦子都是怎麼表現才能看起來不是第一次去club呢?就差沒有去百度了這種緊張感。所以整個表現都很緊繃,也沒有放開去玩,感覺身邊的每一個人都難以接近。
現在自從魔方大廈變動以後沒有什麼迪廳經常去了,但平時有心儀的藝人來演出就會去,最近去的是EXIT,去看了Tzusing的演出,大家玩到早上5點,棒!
跟日常生活當中相比,蹦迪確實是認識異性的好去處,但不要帶有目的性吧,見過一些穿高跟鞋扭細腰的女孩子坐在吧檯一整晚,或者天天都在約人去玩兒不管當天音樂如何的人,我個人覺得他們並不開心,哈哈。
我在蹦迪的時候認識了很多好朋友呀,古人說人以群分嘛,因為喜歡同類型的音樂,所以在派對上見的次數就多一些,從面熟到認識就很自然。
派對通常都很開心,但也有想要刪除的記憶。啊哈哈哈哈哈,我有一晚,大了(喝⁎⁍̴̛ᴗ⁍̴̛⁎),在舞池邊摔倒一次,在門口摔倒一次,在電梯摔倒一次。幫我按一下delete謝謝。再鳴謝一下扶我起來的朋友。
—
十七/北京
23歲,音樂行業
第一次去迪廳的感受是,大家都穿很少。喝多之後微信上加了很多奇怪的人,而且都記不清是誰了。有一次加了一個男孩是個髮型師,風格很狂野,現在開始全國巡剪,第一次知道做髮型設計還可以巡剪。
現在夏天每周都會去club,冬天的話不固定,有好玩的活動就去(冬天開始有貓了嘻嘻)。DJ對於我來說不重要,反正不怎麼認識,經常聽男朋友說某個dj很好他想去看看,我就跟著去了。發現很厲害的dj門票倒不貴,反而是一些噱頭搞得厲害的party很貴,而且沒意思。
以前覺得風格不重要,喝酒之後都一樣,後來聽多了覺得EDM這種風格果然不行,Hard Trap也不行,太吵了。
如果想要結交異性朋友,迪廳是個好去處嘻嘻,我和男朋友蹦迪認識的,主要是有共同好友。我牢牢抓住他的手誇他可愛。很多事兒都是在我喝多了之後發生的,那時候不太清醒,通常第二天都後悔到想上吊。
但也並沒有在迪廳認識新朋友,不過很多朋友都是一起蹦迪所以才更熟的,一起在吵鬧的環境下大聲說自己的小秘密。
—
Jinjing/上海
28歲,廣告行業
想不起第一次去迪廳的場景了,現在經常去的是上海DADA,C’s,ALL。音樂風格很重要呀,去蹦迪就看音樂了。我最喜歡的音樂風格是indie rock、電子、實驗、80's disco。天氣暖點就會去蹦野迪,去公園自己放歌蹦,比如育音堂後面,dada門口綠地,或者和朋友在自己家樓頂,也在公司裡蹦過哈哈哈。
我不在酒吧交朋友。好朋友都是一起去蹦迪的,但不在酒吧交新朋友。去蹦迪主要就是想和朋友一起跳舞,也會有很多好玩的事情發生。之前去mansion,朋友過生日,玩到凌晨四五點回家,渾身都溼了。第二天馬上大洗,那個地方賊可怕,感覺每個人都喝超大,還有個老外喝多了去樓上紋了個身,後來難以置信,紋在大腿上,還要脫褲子給我看,我都要笑死了。
—
馬燈兒/東京
24歲,攝影/設計
其實我對第一次去的迪廳記憶不太清楚了。重慶朝天門有一個很長的階梯,在密密麻麻的階梯中間有一塊暫時用來休息的平臺,平臺的旁邊有個小門,門上就是兩個字:迪廳。
以前在重慶時經常去堅果,一般會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人和衝著dj去。後來來東京學設計,最常去的club是渋谷的SOUND MUSEUM VISION,在東京聽的第一場live是DJ KRUSH發表新專「軌跡」的時候,比較以前的專輯,融合了和增加了更多日本的元素和合作成員,像這樣的組合,現場的帶動感和氣氛會讓人覺得值得。
東京的club和重慶的不太一樣,日本這邊更有秩序一點,而且很多人是衝著某個音樂人來聽音樂跳舞,但在重慶,很多人去club好像是不知道幹嘛,完全作為日常休息放鬆才去的。在東京的club裡,你會看到不同年齡層和不同社會屬性的群體,上班族啦,阿姨啦,40歲以上的中年女性也會穿得美美地去蹦迪。重慶的話好像年輕人比較多。
對我來說,去club很棒的是,可以很容易就給陌生人拍照片。日本人其實還是蠻有距離感的,但在club裡大家都很放鬆,所以很自然地就拍了。
—
Rayna/雪梨
23歲,傳媒行業
「哇!為什麼大家都在尖叫?」
「哇!為什麼大家都在舉手?」
「哇!為什麼大家都在搖頭?」
這是我在八年前第一次去club的感受,懵逼,除了懵逼還是懵逼。我記得我傻傻的穿了件灰色毛衣,還是高領的,熱到快要昏厥,喝的酒是苦到發澀的嘉士伯,震耳欲聾的聲音,差點讓我誤以為要犯心臟病了。現在回想那時,簡直就是田野少女進入新天地。從那之後,我就知道了,去club要穿很少,因為裡面真的很熱,那裡除了啤酒還有各種兌了飲料的假酒,還要習慣那種癲癇式的音樂。
現在不會固定去蹦迪了,年紀大了,蹦不動了。以前只要有朋友約,打雷下雨刮颱風都要去,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會先思考,我還要洗頭化妝,出門還要打車,好麻煩好遠好累。
音樂風格對我來說很重要,雖然我喜歡嗨,但是拒絕土嗨,如果DJ放的都是快手風格的電子樂,抱歉,我可不想一進去看到的全是社會搖的人,我寧願在大馬路上蹦野迪。
其實說實話,雪梨的club裡面的音樂也沒有好到哪裡去,也就是Billboard榜單上的前50首。不過真的想聽音樂也沒必要去club,很多underground live更適合聽音樂。
迪廳不是結交朋友的去處,是結交炮友的去處。這一點也是讓我很煩的一點,難道大家都不能老老實實安安靜靜單純一點的蹦個迪嗎?享受音樂和舞蹈不行嗎?一定要約炮下載個探探或者Tinder不就行了嗎?這個問題希望經常去club的男生能夠解答一下。
我沒有一個好友是在迪廳認識的,只和好友去迪廳,在迪廳認識的朋友,大部分走腎不走心吧。
我也從來不認為去蹦迪的女生就是壞女生,我覺得club就跟ktv,餐廳,電影院等,所有公共場所一樣,毫無區別,裡面充滿了形形色色的人,就是一個社交場所。
不完全蹦迪手冊
在迪廳裡哪些行為是會被人嫌棄的?
► 十七:喝酒打架吧,酒品不好不管到哪都會被人嫌棄不是嗎?還有就是嘔吐!!!不要吐在封閉空間裡!!!請去開闊的地方釋放你自己。
► Rayna:一言不合就往女生身上貼,有的還趁機鹹豬手的,真的很討厭。你花錢出來找樂子,我也是花錢出來玩開心的,請尊重我享受音樂跳舞的時間。一般遇到這種人,我會很嚴厲大聲的說,不要碰我。有一次在三裡屯,有個男生一直蹭我朋友,我把他推開,他還惱羞成怒,準備上手打人,被別的男生攔住。
► 質變:不停和工作中的DJ套近乎的人,對女性不尊重的人。
► jinjing:玩手機,當眾接吻(get a roomok?)。
► 馬燈兒:討厭很明顯是來找對象的那類人。
哪些表現會讓女孩在舞池裡大受歡迎?
► Rayna:我一直不屬於受歡迎的那種,但是我的很多朋友都是,所以我一般擔當著「護花使者」的身份。如果你長發(尤其是捲髮),而且身材好,會跳舞,跳舞動作多樣好看,在舞池裡一定會受歡迎,當然前提還是長得好看。
► 質變:好看的女孩兒太多了吧,特別是在舞池燈光下,如果你只想和朋友就開心玩耍就做自己就好啦。不過我覺得能受歡迎的秘訣就是微笑,因為音樂是讓你享受的,微笑能很快消除距離感,特別是舞池中,如果我四周的人都想酷酷的崩著臉我會覺得很乾。
最喜歡的蹦迪妝容和著裝是怎樣的?
► 十七:穿低胸,之前覺得這樣顯得脖子長哈哈哈。塗深色口紅,在黑燈瞎火的地方,淺色口紅就和沒塗一樣,深色口紅讓你的鼻子顯得小一點,拍照也好看一點,戴耳環,照相很好看,如果選得好還能顯臉小。
► Rayna:沒有特殊妝容誒,素顏也會去蹦迪,如果那天有心情出門的話。大部分還是正常妝容,不過口紅色號會隨著那天的衣服顏色搭配一下。著裝一般都是輕便的衣服,很少穿裙子,因為跳舞不方便。也不會穿多,因為太熱了。
► 質變:沒有最喜歡,儘量每一次都不一樣才是我追求的,哈哈。
► jinjing:日常妝。去蹦迪不太有social意味,不太有要好好打扮,或者去認識人之類的意識。打扮好比較難受,活動不開。會穿得寬鬆方便活動,不會穿很貴的衣服和鞋子,因為可能會不小心潑到酒,被人踩也很正常了。
► 馬燈兒:日常裝扮。
去迪廳,一定會攜帶的小物是什麼?
► 十七:口紅、鏡子、紙巾、男朋友。
► Rayna:以前是眼藥水,因為最嗨的時候,舞臺上很喜歡噴乾冰,那個會讓我的眼睛很乾澀。現在是風油精……老了老了,蹦不動了
► 質變:口香糖、泡泡糖、棒棒糖٩(˃̶͈̀௰˂̶͈́)و
► 馬燈兒:35mm傻瓜膠片機
🔗
— 往期回顧 —
如何用10秒鐘識別一家網紅店,並迅速轉身離開
這年頭,誰還沒個旅行故事啊 | 2017,我們曾這樣浪過Vol.1
你忍心用美顏相機和三腳架來取代男票嗎?| 2017,我們曾這樣浪過Vol.2
編輯:大妮
主編:真真
圖片:均來自受訪人
旅行不思議丨Amazine
專注旅行、藝術、詩歌、影像
青年文化與輕冒險
搜尋天地間不思議的旅行地
帶你去見那些最會玩兒的人
微博:@旅行不思議
合作→請直接聯絡後臺,我們一直都在喲!
【未經許可 | 禁止轉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