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四小龍,新加坡GDP增長不到1%,香港下降1.2%,韓國和臺灣呢

2020-12-23 希財網

文/龍小林

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香港曾是我國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之一。如今,香港仍然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人均GDP在全國處於前列。只不過其經濟的增長速度已經慢了下來,在全國屬於墊底的存在。而2019年香港的的經濟更是出現了過去十年來的首次衰退。

根據香港統計處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四季度,香港的GDP同比下降2.9%,連續兩個季度下降,2019年全年,香港的GDP總量同比下降了1.2%,為過去十年來首次下滑。很顯然,香港的亞洲四小龍的光環已經不復存在。那麼,除了香港之外,亞洲四小龍的其他幾個情況又如何呢?

首先來看韓國。韓國是亞洲四小龍中經濟規模最大的一個,其2019年的GDP總量在1.65萬億美元左右,比我國廣東省還高一些,而香港GDP總量只相當於廣東省的深圳市。韓國2019年的GDP增速也是過去十年來最低,但仍然實現了2%左右的增長,情況還是比香港好得多。

其次來看臺灣。亞洲四小龍,我國便站了兩個,臺灣便是其中之一。臺灣是亞洲四小龍中經濟規模第二大的,其2019年的GDP總量在6050億美元左右,不到韓國的一半。不過臺灣的面積和人口也都不到韓國的一半,這麼來看也不算比韓國差很多。而在GDP增速上,2019年的臺灣雖然不如2018年,但也實現了2.5%左右的增長,在亞洲四小龍中算是表現最好的一個。

再次來看一下新加坡。新加坡的GDP總量大致與我國的香港地區差不多,2019年的GDP總量在3640億美元左右。在GDP增速方面,2019年的新加坡同樣表現很糟糕,實際增速僅為0.7%,同樣為過去十年最低,不過比香港還是稍微要好一些。

儘管香港2019的GDP總量出現下降,但其人均GDP仍然可以達到4.9萬美元左右,在我國各地區中僅次於澳門,可肩比歐美發達國家水平。不過,香港的人均GDP在亞洲四小龍中並不是最高的,最高的為新加坡。

新加坡的GDP總量雖然與香港差不多,但人口比香港少了近200萬,所以其人均GDP比香港高,達到了6.45萬美元。而亞洲四小龍的其他兩個,在人均GDP上就要遜色得多,其中韓國在3.3萬美元左右,而臺灣僅為2.6萬美元左右。

從以上數據來看,除了香港外,亞洲四小龍的其他幾個經濟同樣也表現不好,只是沒有香港那麼糟糕而已。即便是增速最高的臺灣,也只有2.5%,這個增速已經不可能成為一個區域內的經濟發展龍頭,我國內陸省份隨便拿出一個都比它們高。

當然,同時也要看到,亞洲四小龍的隨便一個,人均GDP都已經達到了發達經濟體水平,這又是我國內陸地區難以相比的。

審核:李閏

鄭重聲明:本文內容為希財網作者版權所有,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本站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否則,本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亞洲四小龍: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前三季度GDP對比
    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以及中國臺灣是亞洲最早一批發達經濟體。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中期,這四個國家和地區利用本地廉價而良好的勞動力優勢,吸引外國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同時利用發達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實現經濟的騰飛。這便是「亞洲四小龍」的由來。
  • 在「亞洲四小龍」當中,GDP總量排名墊底的是哪個?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的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期內經濟實現騰飛,並且成為亞洲最富裕的地區,因此,誕生了「亞洲四小龍」的說法。當然,這些國家和地區人均GDP都較高,尤其韓國和新加坡早已邁入發達國家行列,其綜合經濟實力超過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因此,在亞洲佔據較高的地位。另外,中國臺灣最近幾年經濟發展緩慢,從而在中國國內經濟排名出現下調,而新加坡與中國香港經濟差距較為突出,因此,在亞洲的綜合經濟實力各不相同,對應GDP排名差別明顯。那麼,在「亞洲四小龍」當中,GDP總量排名墊底的是哪個呢?
  • 被遺忘的「亞洲四小龍」,韓國GDP跟廣東差不多,新加坡不如深圳
    曾幾何時,「亞洲四小龍「可是大家熟悉的名詞,在教科書、新聞報導上多有提及,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一度讓很多人神往。
  • 曾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如今卻經濟「衰退」,GDP大跌超40%!
    相信大家對"亞洲四小龍"並不陌生。亞洲四小龍是指自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期間,西太平洋四個發展迅速的經濟體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及新加坡。 它們因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成為了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經濟火車頭之一。
  • 蔡英文「報喜」:臺灣經濟增長率居「亞洲四小龍」第一,網友:都2020年了,還在炒「四小龍」
    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今天(1日)又在臉書「報喜」:臺灣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居「亞洲四小龍」第一。
  • 亞洲四小虎未來20年的GDP總值能超過亞洲四小龍嗎?為什麼?
    提起亞洲四小龍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亞洲四小龍」就是指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香港。但是說起「亞洲四小虎」大家可能不太清楚,「亞洲四小虎」是指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當年「亞洲四小龍」經濟的飛速發展讓我們為之感嘆。
  • 臺灣到底有沒有當過「亞洲四小龍之首」?
    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表示臺灣曾為居亞洲四小龍之首,至今卻毫無進步「整整鬼混20多年」,引來學者發文反駁「四小龍之首」謠言。近日,加拿大約克大學副教授沈榮欽在臉書貼出臺灣GDP曲線圖,直言「臺灣從來不是四小龍之首」,一語道破「這為了意識形態而製造出的謠言」。
  • 還亞洲四小龍呢?臺灣薪酬都快被東南亞追上了!
    由於蔡英文當局此前常把「臺灣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標榜其「政績」,因此有人不禁諷刺,「蔡政府喊『四小龍』臺灣第一,我看是低薪第一」。該網友稱,「新加坡就不用說了,贏過整個亞洲;香港雖然被打壓,但薪水也很不錯了,韓國這幾年急起直追,幾乎都跟日本差不多了。      反觀臺灣薪水一直東南亞水平,差了快兩倍的起薪,還整天怕被東南亞追上,可悲到不行,為啥會這樣阿?」
  • 深圳40年,人均GDP超過20萬,和亞洲四小龍相比如何呢?
    40年前,深圳只是珠江口東岸的一個小漁村,現在的深圳是全國的科創中心、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海洋中心等,GDP超越香港,排名全國第3,人均GDP大陸地區排名第1。
  • 經濟增長率是「亞洲四小龍」之首?龐建國:臺灣人均GDP墊底
    而中國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一個實現了人均GDP增長率呈正增長的國家,也成為了各國羨慕的對象。此前,美媒就報導稱中國的現狀令世界各國羨慕不已。蔡英文罔顧民意,拒認事實眾所周知,臺灣地區是中國不可分割的部分,這一既定事實,是「臺獨」分子叫囂得再厲害,也無法改變的。不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卻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屢屢推出危害兩岸關係的相關政策。罔顧民意,拒認事實。
  • 蔡英文稱臺灣經濟增長率居「亞洲四小龍」之首,遭島內網友諷刺
    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今天(1日)又在臉書「報喜」:臺灣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居「亞洲四小龍」第一。對此,島內網友諷刺她,「還四小龍?!
  • 廣東省GDP超越韓國,實現全部超越「亞洲四小龍」的目標,珠海GDP是多少?全省排行第幾?
    1月29日,小天看到了一則資訊,廣東省GDP超越韓國,實現全部超越「亞洲四小龍」的目標。
  • 闖進亞洲四小龍,新加坡靠的是哪些優勢?
    新加坡留學新加坡不就是個東南亞收過路費的嘛?哎呀,那你低估新加坡了。你聽過亞洲四小龍嘛?好像有印象,聽父母說起過。「亞洲四小龍」是指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的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和韓國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一躍成為全亞洲發達富裕的地區。好像除了新加坡,剩下的都在東亞哦~是滴~新加坡經歷了從1959年的改革,到了1980年,它將繼續在新的時間上探索自己的發展之路。
  • 亞洲四小龍是哪四個國家或地區
    亞洲四小龍是哪四個國家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亞洲四小龍這個詞」呢?亞洲四小龍指的是亞洲四個國家或地區,分別是中國臺灣、中國香港、韓國和新加坡。為什麼要叫「亞洲四小龍」呢?香港·維多利亞港直至今日,這四個國家或地區依舊保持著經濟繁榮。
  • 30年前亞洲四小龍之一,臺灣GDP佔大陸GDP總值的一半,現在如何了
    說起亞洲四小龍,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他們分別是臺灣、新加坡,香港和韓國,作為聞名於世界的亞洲四小龍,在經濟的發展潛力上遠超其他的一些貧困國家與地區,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便是作為中國省區之一的臺灣省。作為中國領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也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與經濟發展方式,臺灣由八十多個島嶼組成,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島嶼。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臺灣的經濟發展方向便轉到了導向型工業戰略,而這也幫助臺灣的整體經濟得到了突飛式的增長,後面就有了成為亞洲四小龍的故事。
  • 亞洲四小龍和亞洲四小虎,你知道是哪些地方嗎?
    「亞洲四小龍」和「亞洲四小虎」幾乎同時崛起於上個世紀60年代末,亞洲四小龍至今為止依舊被公認為現在發達國家及地區,但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崛起的「亞洲四小虎」卻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那四小龍和四小虎分別是哪些地方和國家你知道嗎?
  • 亞洲四個均GDP「最高」國家,除了第一都是發達國家,韓國沒上榜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各國的經濟也日益提高,韓國所在的亞洲地區經濟強國包括中國、日本、印度等國,當然,這是就經濟總量來說的,那人均GDP呢,下面,我同大家一起來看看亞洲最富有的四個國家。4.日本日本位於東亞,中國東部,被稱為「日出之國」,日本是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等4個大島和數千個小島,總面積約38萬平方公裡,人口為1.26億,日本明治維新以後,經濟迅速發展,工業和科技產業都很發達,成為世界強國,日本的GDP約為4.9萬億美元,人均GDP約為3.8萬美元。3.
  • 從1990到2019,亞洲四小龍與中國GDP對比,三十年發生的巨變!
    韓國當年GDP為2792億美元,接近中國大陸當年的72%。新加坡當年GDP總量為361.52億美元,佔到中國大陸的9.3%。「亞洲四小龍」,是指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亞洲的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和韓國推行出口導向型戰略,重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的加工產業,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的騰飛,一躍成為全亞洲發達富裕的地區。
  • 曾經輝煌一時的「亞洲四小龍」,如今誰最風光,誰最失意?
    在上世紀的60至90年代,亞洲東部的四個較小的經濟體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和新加坡因推行出口導向型的經濟戰略實現了經濟的騰飛,成為令全世界矚目的
  • 「我們是亞洲四小龍之首」……噗~
    自蔡英文宣布競選連任以來,香港、韓國和新加坡似乎就成了她打「經濟牌」的參照物,「臺灣重回亞洲四小龍之首」屢屢成為宣傳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