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福報:佛光會30歲 音樂饗宴演繹信仰傳承 *星雲說喻:祥和之氣 *人到中年:飲食要恰如其分 *愛無止息:外公的竹園

2021-02-22 亞特蘭大看世界

佛光會30歲音樂饗宴演繹信仰傳承

【記者曹麗蕙臺北報導】「咱的佛祖來了,咱的佛祖來了,伊是阮生命的依靠,伊是阮艱苦的出路……」佛光合唱團歡快的合聲,搭配舞臺上播放的一張張黑白照片,立刻帶觀眾走進時光隧道,來到68年前的宜蘭,一睹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組織全世界第一支佛教青年歌詠隊,以音聲宣揚人間佛教的創舉。今年是佛光會30歲生日,國際佛光會日前特別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佛光會30.音樂饗宴」,全臺包括北區、桃竹苗、中區、南區的佛光合唱團、中華佛光青年團、西原佑一與政大校友合唱團、1953佛光合唱團等,齊聚在國父紀念館大會堂,接力獻唱一首首大師作詞的佛曲,天籟歌聲、雋永歌詞、動聽旋律,交織珍貴的歷史影片,史詩般呈現大師一生弘法歷程。佛光山住持、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總會長心保和尚開示,音樂饗宴意義殊勝,佛光會30年來,人間音緣也跟著大家一起成長,由大師作詞的人間音緣佛曲,是他將一生對佛法的體驗,深入淺出化為文字,大家在演唱時,能透過歌詞將佛法深入內心,產生更大的信心和力量。因此他期勉每個人,心中隨時都要保有人間音緣這份佛法意涵。國際佛光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則笑著分享,60多年前,他原是要看書,卻因緣際會走進寺廟,遇到星雲大師問他是否要加入歌詠隊,就此進入佛門,用歌聲隨大師一同弘法布教。慈容法師舉過去帶梵唄唱誦團世界巡演為例,即便歐美觀眾不熟悉梵腔韻律,卻能感受到團員在梵唄聲中對佛陀的禮讚,表演結束後,如雷掌聲不絕於耳。「歌聲能表達心意,和佛菩薩溝通,帶來心靈的快樂富有」,因此他希望在這場音樂饗宴中,大家能從佛光山合唱團的音樂中,感受到幸福快樂。在佛光會巧心安排下,音樂饗宴以星雲大師一生弘法歷程為主軸來編排歌曲,同時搭配歷史影像精彩展陳,分為「星光燦爛,雲影娑婆」、「宜蘭弘法,環島布教」、「披荊斬棘,不忘初心」、「菩薩義工,歡喜行佛」、「信仰傳承,弘傳五洲」五大時期。西原佑一首先攜手政大校友合唱團,高歌〈星雲〉揭開大師來臺宣教的序幕;緊接著呈現1953年,年方26的星雲大師弘法第一站來到宜蘭,帶領著青年們一同歡唱布教。澎湃嘹亮的〈佛教青年的歌聲〉、〈弘法者之歌〉,述說著大師不畏當年「大魔頭」謗言,堅定以音樂弘法的心志,臺下許多佛光人也忘情跟著唱和。來到「披荊斬棘,不忘初心」,看到1967年佛光山開山初期,僧信二眾胼手胝足挑土挑石、搬運磚瓦的歷史畫面,即使歷經雨、洪水、寶橋斷裂,星雲大師始終不言棄,〈歌頌偉大的佛陀〉、〈信心門之歌〉,就是唱出大師與信徒們對佛陀的虔誠,對佛法的信心。對照著開山艱辛影像,不少與會者當場泛紅眼眶,直呼:「真的好感動。」「菩薩義工,歡喜行佛」則述說在大師領軍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成立後,佛光人在世界各地如「千手千眼」分身菩薩,關懷弱勢,〈心甘情願〉一曲完美詮釋義工們「心甘情願,不怕失敗,心甘情願,犧牲奉獻」的精神。壓軸的「信仰傳承,弘傳五洲」中,讓人見證放眼全球四海一家,都有佛光人足跡,尤其當唱起〈四海都有佛光人〉時,更是掀起全場最高潮,所有蒞臨的和尚、長老、貴賓都紛紛上臺揮舞著各國國旗、佛光會會旗,在一片旗海中,展現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弘法成果,活動最後在眾人熱烈掌聲中圓滿畫下句點。音樂饗宴參與的貴賓雲集,包括有佛光山長老心培和尚、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主席明光法師、佛光山文化院院長依空法師、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佛光山慈善院院長依來法師、國際佛光會秘書長覺培法師、臺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艋舺龍山寺董事長黃書瑋、前臺肥董事長鍾榮吉、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趙翠慧、佛光山功德主羅李阿昭、格致中學校長鄭經綸、中華福報生活推廣協會理事長楊政達等都蒞臨現場。祥和之氣

人腦有個「左顳頂葉」區,主掌人們的正面情緒。此區愈活躍,就愈能感受祥和,有人稱它為「快樂中心」。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員戴維森,對修行多年的佛教徒做研究,發現他們擁有祥和寧靜之氣,就是這個「快樂中心」能經常保持良好的狀態。其實,不僅是修行人,大多數的人也都渴望內心擁有一片祥和,這個人人本具,不假外求的「快樂中心」,怎樣才能發揮功用呢?在此提供四種方法:第一、孝親感恩是祥和之道:一個人能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必能招致祥和。佛經將孝敬父母師長稱為「敬田」,與佛法僧三寶列為同等地位。能時時刻刻響應他人的善意與溫情的人,心中自然充滿柔和與善意,又何愁不能感應祥和之氣?第二、勤勞慈悲是祥和之道:經典中說,有兩種田是我們要勤於耕種的。一是敬田,二是憫恤孤苦貧窮之人的「悲田」。佛陀告訴弟子:勤於照顧窮苦貧病的人,功德與供養佛陀一樣。因此,律己勤懇精進,待人慈心悲憫,能夠招來祥和的磁場。第三、寬恕敦厚是祥和之道:明朝儒者王錫爵說:「忠恕為存心之本」。在佛教講,恕則是一种放下,當我們拒絕寬恕他人的錯誤,其實受到最大折磨的正是自己。你看,蛤蚌能包容跑進身體的砂粒,才有璀璨晶瑩的珍珠;假如我們也能以寬大的胸襟來包容異己,必定自己內心會先感受到溫柔敦厚的祥和之氣。第四、禮讓謙遜是祥和之道:有些人時常習慣「意氣之爭」或「據理力爭」,殊不知,你贏了理,卻輸了人情。一個人如果老是想為自己爭一口氣,不讓半步,不肯吃一點虧,必然無法維護良好的人際關係。所以我們要想招感祥和,為人處事就要:多說好話、多一些禮貌、多一些謙虛、多一些讓步。祥和是一種美德,祥和是自尊尊他;祥和能帶來歡喜,祥和能帶來快樂。以上提供這四點意見,給想擁有寧靜之氣的人參考。

人到中年:飲食要恰如其分

文/三日月   圖/資料照片

日前讀到〈分寸〉一文,提及人與人之間要有分寸,人與事之間也要有分寸,尤其說話更要有分寸;如果沒有分寸,就會有衝突,就會有是非,就會不歡而散。文中也舉了說話的分寸、勞逸的分寸、用錢的分寸等等;而健檢報告也提醒了我,要注意飲食的分寸。

年終做了健檢,自以為飲食有節制、生活規律且不抽菸的先生,被醫生告知心臟冠狀血管有阻塞現象;再進一步做了心導管檢查後,確認心臟內三條動脈血管中段均有大約40~50%的阻塞。雖然醫生說還不需要裝支架,但由於血管阻塞是不可逆的,夫妻倆不得不再次檢視飲食、生活中,是否有需要調整的地方。

仔細記錄三餐飲食約一周後,發現先生勞動量早已不如年輕時,中餐、晚餐卻還是吃下一碗半的飯,早餐則是一顆半的饅頭加上一杯燕麥;雖然偶爾會吃糙米,但是醣類攝取量還是偏高。這才發現,我們的飲食並沒有隨著年齡與勞動狀況調整,也可以說是失去了「分寸」。

我想,飲食也像衣服,隨著年紀增長,身體代謝率下降,尺寸(攝取的分量)可能已經不合身、樣式(年輕時可輕易消耗高卡路裡的食物)也不再適宜,得要適度調整了。

到書局找了由內科醫生執筆的減糖低脂食譜,從煮湯開始重新學做料理。學習運用不同的蔬菜、豆腐、蛋等健康食材,煲一鍋營養豐富、可品嘗食材鮮味,又不會累積體內脂肪的健康湯,找回適合當下的飲食分寸。

愛無止息:外公的竹園

文/陳青田

每年綠竹筍收成的季節過後,內心總是無限感慨。因父親好賭,50多年前,外公擔憂母親要養育九個小孩,衣食匱乏,特意從五股移植了綠竹筍,讓我們可以賣筍來貼補家用。不過母親憑藉堅毅的意志脫貧,並沒有讓我們以賣筍為生。

時隔50多年,這片竹園早已盤根錯節,難以維護。我曾詢問專家,他們說,必須用挖土機剷除老根,才能維護筍的質量。我據此向96歲的母親回報,她卻一口回絕了。退休後,與四哥上山挖竹筍,談論起當年母親不肯用挖土機刨除老根的事。四哥表示,這片竹園是外公給母親的禮物,母親怎麼捨得剷除它呢?經四哥這麼一說,想起當年外公告訴我:「無錢註冊,賣筍就可以。」那情景至今難忘。終於明白,母親是想留存外公對我們的愛啊!

放生最大的意義是放人一條生路;給人機會、給人方便、給人救濟、給人離苦,這是佛教徒應有的護生觀念。

相關焦點

  • 【佛光快訊】萬人歌頌偉大佛陀音樂會 悠揚美聲遍傳三千界
    馬英九賀電 音樂會建構溫馨祥和國度馬英九賀電祝賀,希望藉由「萬人歌頌偉大的佛陀音樂會」恢宏宗教文化精義,落實知性人文關懷,導引社會良善教化,共同為建構溫馨祥和之優質國度貢獻心力。旋律仍在耳際迴旋之際,活潑的大慈育幼院院童以鼓隊、旗隊熱鬧登場,飄揚的旗海、價天震響的鼓聲,熱力全開的撼動現場。萬人在別出心裁的360度表演區傳唱「歌頌偉大的佛陀」、「年月日時」、「佛光青年的歌聲」、「快皈投佛陀坐下」等數十首星雲大師作詞的人間音緣佛教歌曲,交響樂團與合唱團共同交織和諧動人的弘法樂章。此際,感受佛陀於虛空中降臨現場,聆聽眾人的讚頌梵音。
  • 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拍賣排行榜(前30)
    仔細欣賞星雲法師的書法作品,第一感覺是難以捉摸,之所以會給人難以捉摸的感覺,是因為大師的書法沒有任何一處張揚的特點,沒有一些書法家的那種鮮明的可識別的張揚個性,就難以對其書法作品下一個論斷,自然就生出難以捉摸之感。
  • 【星雲大師對你說】人我之間要跳探戈
    親子、朋友、同窗、上下之間,何嘗不是要用跳探戈的方式彼此相處,有進有退,才能恰到好處?總而言之,人我相處之道就是要彼此跳探戈。大師致贈《佛光大藏經‧禪藏》予國立編譯館,由館長趙麗雲代表接受。最初馬爾巴不因密勒日巴殺業深重而鄙視捨棄,後來密勒日巴也不以馬爾巴棒打喝斥而悖離師道,在密勒日巴開悟之時,兩人相擁而泣,傳為佳話。可見要將「人我之間的探戈」跳得好,必須細心留意彼此的步調,知進知退,通權達變,不但不能踩到對方的腳,而且也不能讓對方踩到自己的腳。
  • 星雲法師的得意弟子、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成為牧師
    信仰是不能心懷二意的,不能腳踏兩船,不能信耶穌又拜媽祖拜佛祖,這是沒有效果的!」傳道人緊緊地握了一下拳頭說:「一定要全心一樣!」人群中早已有人認識這位字字鏗鏘的傳道人,因為他曾經是虔誠的佛教徒,皈依佛光山星雲法師門下,更曾擔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一屆會長——他就是臺中的曹永杉。究竟神的救恩是如何改變他的生命呢?基督的恩手何時輕輕卸下曹永杉相信佛家「輪迴、因果、報應」的重擔,改變他一生呢?
  • 高僧語錄:星雲大師詳解懺悔八種神奇功效
    (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佛光菜根譚》:「內心的昏暗,因懺悔而光明;無邊的煩惱,因懺悔而止息;堅固的憍慢,因懺悔而柔軟;覆藏的恐懼,因懺悔而安樂;仇結的怨懟,因懺悔而解除;無明的嫉妒,因懺悔而包容;怠惰的放逸,因懺悔而勇猛;無盡的熱惱,因懺悔而清涼。」註:何謂懺悔?六祖惠能大師曾有詳細解說:「云何名懺?
  • 人的福報是有定數的,聽聽星雲大師、南懷瑾教你如何守住福報
    在佛家,福報比世間所有的金錢名利都要珍貴,有福報的人,好運自當如影隨形,而沒有福報的人,再如何哀求祈禱,也一樣不會有好運加持,還有可能招來禍端。既然在佛教觀念裡,福報如此重要,我們生活中又該如何獲取福報呢?其實不然,福運根本不用我們去刻意獲取,它是人皆有之的。
  • 海州高中合唱團赴臺參加2017兩岸合唱音樂饗宴取得圓滿成功
    7月13日-17日,海州高中合唱團師生30人赴寶島臺灣,參加了「新鶯出谷——兩岸合唱音樂饗宴」活動。
  • 人間星雲 我只是一個平凡的出家人
    佛光山所屬出版機構出版的眾多書籍且不論,《佛光大藏經》的編修,最能說明大師的慧心。歷朝歷代編修藏經,均由朝廷牽頭組織,一是昭告天下君主對文化事業的重視,二來顯示王朝的經濟與學術水準已臻高峰。如此浩繁、耗資巨大的文化工程,由大師領銜成立的「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已為之奮鬥了30年。
  • 90歲外公去世之後,舅舅嘗到了外公死前所有的痛苦!
    我外公是個特別自私又重男輕女的人,只顧自己開心,覺得孩子特別是女兒,就是應該服侍父親的。又特別溺愛兒子,不止一次跟周圍人說房子什麼的都是要留給兒子的,以後也只有兒子靠得住。我媽被外公逼著嫁給了一個渣男,既沒錢又懶,賭博出軌一個不落,家裡就靠我媽一個人撐著,日子特別艱難。外公很注重照顧自己身體,八十多歲還能騎著自行車從餘姚到寧波。思路也十分清晰。
  • 這個五一 ,你為什麼要來佛光花海音樂節?
    況且,這個五一還有一場盛會在等你呢——4月29日、30日,峨眉山下的佛光花海園區,「2018四川省春季音樂季暨第三屆樂山·峨眉山佛光花海音樂節」將盛大舉行。或許,你不是很熱愛音樂,但至少你聽歌吧?或許,你參加過音樂節,但是離「雙遺產」有這麼近,還有560畝繽紛花海,有一大波明星大咖,以及地道特色美食匯嗎?而這些,樂山·峨眉山佛光花海音樂節都有。
  • 學誠法師:我眼中的星雲長老
    江海長空之遼遠,幽蘭修竹之清雅,是自然境界的不同;汲汲眼前之凡夫,高蹈出塵之異士,是人生境界的不同。但還有一種境界,它廣大浩瀚,星漢燦爛,通透無礙,無方無圓;還有一種人生,它包羅萬象,涵容一切,繁華盡顯,真淳常在——在我們仰望星空的時候,會看到這種境界。我與長老,年齡相差四十餘歲。但這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差,不是代溝,而似一座橋梁、一條河流。
  • 星空對談印心 星雲大師解青年迷濛
    告訴大家可從無知、批評、毀謗獲得進步。第三、不怕壓抑、毀滅、破壞,雖曾遭「三武一宗」滅佛,因佛教有信仰,佛光普照,自己的心光照耀,仍然流行於全球。禪宗鼓勵人懷疑、提問,星雲法師提醒青年,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菲律賓光明大學學生感謝法師對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與付出,並提問「法師不認識菲國的小孩,之前也沒有任何關係,為什麼願意關照愛護他們?」
  • 宗教信仰大聯歡 共同祈願世界和平
    人間社記者陳碧雲攝菲律賓聖嬰團穿著華麗服飾,護送聖母與聖嬰;巴西如來之子捧著悉達多太子聖像進場,奏出森巴歡樂節奏;臺北力行福德宮土地公乘坐三輪車進場,沿路放送金元寶;紫微天后宮的「天地掃」大隊,人手一把掃帚,掃除有形無形邪穢,為媽祖開路。此外,花蓮九龍宮由6歲關聖帝「契子」詹家寶領隊,麥寮拱範宮的創意小小兵和Q版千裡眼、順風耳,萌樣引來無數快門聲。
  • 星雲大師:「貧僧」有話三十六說之二 夫妻相處之道
    夫妻通過了最初的磨合時期,以後就不會彼此計較,你就是我,我就是你,還有什麼問題發生呢? 圖說:夫妻既然結婚了,就要相互的包容忍耐,相互的體諒,相互的尊重。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陳嘉隆與蔡端浬伉儷。如輝攝我們本山辦有大慈育幼院,有一部分孩子是孤兒,但也有一些是夫妻不和成為單親的家庭,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就安排住進育幼院。
  • 為何葉蘭慧者和星雲大師都自稱是貧僧?
    釋星雲在其新書《貧僧有話要說》的現場發表講演。  10月30日,89歲的釋星雲從輪椅上站了起來,雙手合十向來中國國家博物館參加其新書《貧僧有話要說》的讀者致意。  俗名李國深、法號悟徹的釋星雲,常被信徒稱為星雲大師。他是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創會會長、佛光山開山大師,幾十年來一直倡導人間佛教,四處弘揚佛法。出家78年,寫了300多本書、2500萬字的釋星雲很少用這麼直接的書名——貧僧有話要說。  事實上,釋星雲非常不喜歡過去大陸出家人自謙的說法「貧僧」。他在書中透露,「出家人內心富有三千大千世界,為何自甘墮落要做貧僧呢?」。
  • 星雲大師以貧僧為名發聲:貧僧有話要說一說
    十歲蘆溝橋事變發生,抗日戰爭開始,我與家人每天跟隨難民潮向蘇北方向逃亡,穿梭在槍林彈雨之中求生,沉伏在死人堆裡苟活,於此同時,父親在南京的煙硝裡人間蒸發,當時寡母遺孤的窘迫,豈只是貧窮可說呢?雖說戰爭真不是人過的日子,但經過槍炮子彈洗禮過的人生,對於窮困、生死自然別有一番體驗。
  • 92歲的星雲大師遺囑全文,看完狂心頓歇,淚奔不止……
    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歡喜,給人方便文/星雲大師中國有一句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在六七十歲的時候,身體還很健壯,就想,活到八十歲就好了。哪裡知道,又這樣繼續地活下來。佛光弟子不私自募緣,不私自請託,不私置產業,不私造飲食,不私收徒眾,不私蓄金錢,不私建道場,不私交信者,大家都能這樣做到,佛光山的法脈會更加光耀永遠。所謂「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社會,功德歸於信徒」,大家應該好好奉行。
  • 佛光山慧慈寺焰口法會 祈願登革熱降溫
    人間社記者唐福良攝佛教在線臺灣訊  佛光山慧慈寺日前舉行「人間福報焰口法會」,由泰國泰華寺住持心定和尚主法,人間福報南區辦公室主任妙暢法師頒發榮譽訂戶陳順章、陳善果、林正中;終身訂戶林立山、鄭士林等8人結緣品,並頒獎感謝蘇素賢、楊連蕊等優秀福報推廣員。此次邁向第10年的焰口,近700份的訂報發心者齊聚大殿,祈福祝禱「十方眾生來受甘露味,登革熱疫情降溫,以免除民眾的恐懼」。
  • 【大千藝術】大千觀音畫像富有祥和之氣,寓意美好又吉祥
    此幅《水月觀音》中,觀音大士棲巖閒坐,身後一輪圓月為背,慈眉善目,容止若思,展卷一觀,祥和之氣頓時盎然於畫外。後用以喻人物儀容清。由於此尊觀音之形像,多與水中之月有關,故被稱為水月觀音。又稱水吉祥觀音,或水吉祥菩薩。這是觀世音一心觀水相的應化身。相傳,最早繪畫水月觀音的人是唐代的畫家周昉。
  • 中國人的星雲大師
    1994年4月,星雲大師第三次赴大陸探親,他來到南京母親的住處,依偎在母親的床前,聽從她的教誨。「我告訴母親,我在臺灣有萬千聽眾,但來到南京,我是您的聽眾。母親眼中掠過一絲笑意,她說:『講經的人不一定能得道,聽經的人反而個個都能得道。』好一句智慧之言。母親將自己做的十幾雙襪子放到我手中,我對母親說:『我一雙襪子能穿一兩年,您為什麼給我這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