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福報是有定數的,聽聽星雲大師、南懷瑾教你如何守住福報

2020-12-20 千面略懂先生

我雖為世俗人士,但是對佛門教派卻心生喜好,私下裡也接觸了不少有關於佛家的常識學問。

過去我遊歷過不少佛門廟堂,也結識了不少得道僧侶,其中有這麼一樣東西,是經常被佛家人士所提起看重的,那便是「福報」。

佛語有言:「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 在佛家,福報比世間所有的金錢名利都要珍貴,有福報的人,好運自當如影隨形,而沒有福報的人,再如何哀求祈禱,也一樣不會有好運加持,還有可能招來禍端。

既然在佛教觀念裡,福報如此重要,我們生活中又該如何獲取福報呢?其實不然,福運根本不用我們去刻意獲取,它是人皆有之的。

在佛家看來,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一個人平日裡若能行善積德,樂於助人,那麼其福報的彰顯就會越大。

但是每個人的好運也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就好比一個人如果生平黴運不斷,厄難當頭,那就說明他的福氣正在被消耗,倘若福盡之時,勢必就會苦難先行。

為此,佛教常說,為人在世,一定要懂得惜福培福,守住福報,不要讓福報從自己手中流逝殆盡。

關於如何「守住福報」這個話題,早些時候,一些佛門名家就給出了他們的答案,對世人守福培福很有幫助。就好比佛門高僧星雲法師和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就給出了自己不同的建議。這裡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他們二人的見解,大家不妨參考一下,試著來守住自己的福報吧 。

01 星雲大師

星雲大師本名釋星雲,法號悟徹,因其道行極深,是佛家的大德高僧,所以其弟子、信徒便尊稱之為星雲大師。

在某次開示過程中,星雲大師被弟子問及「世人該如何守福」的話題時,他曾表示:人這一生,福報皆有定數,要想耕耘福報的良田,唯有慎言、慎行、慎思,能時刻做到這三點,方能避免福報洩露。

先談「慎言」

星雲法師借用了佛家經典《大方便佛報恩經》中的一段禪語。即「人生世間禍從口生,當護於口甚於猛火......口舌者,鑿身之斧,滅身之禍。」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口業的危害尤其深重,口業就是鑿身之斧,滅身之禍。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善護口業,不僅福報會損失得非常厲害,還容易招來橫禍,輕則損人利益慧命,重則招來殺身之禍。

有道是「口是福禍門,舌是利害本」,佛家學識的根本意旨就是要深信因果,認定因果報應自古不空的道理。世人每造一句口業,其實就是在給自己的命途種下惡因,他日必得惡果,消耗自己的福運。

因此,做人要想惜福,就一定要先慎重自己的言行,多說良言暖語,少說惡語妄語,藉口生福,福報才不會輕易洩露,才能得以綿延持久。

相關焦點

  • 南懷瑾的點撥:福報是有定數的,福報好時慢慢用、省著用
    朋友的境遇,讓我不禁想起了佛學大師南懷瑾的一句話:在福報很好的時候,要慢慢用、省著用。南懷瑾是傳承國學的當代文學家,他自小接受中國私塾傳統教育,少年時期就已讀遍了諸子百家的各種經典。他精研古代文學,結合現代文學和為人處事,總結了很多讓人受益匪淺的道理。
  • 福報有定數嗎?福報是從哪裡來的?
    如果將這樣的理論推而廣之的話,那麼老天既然給一個人的酒是有定數的,那說明錢也是有定數的,其他的享受也是有定數的。既然有定數,那奮鬥又有啥用呢?這個福報當中包含很多內容,那我們就以賺錢為福報的根本。很多人一輩子很努力、很勤勞,但最終也沒有錢;有些人很聰明,也沒有錢。有時候我也在想,這個賺錢到底怎麼樣的人才能發財呢?勤奮的人能發財嗎?
  • 人的福報皆有定數,牢記這兩句話,福報自然長久!
    有的人福報多一些,有的人福報會少一些,福報多的人好運就多,福報少的人厄運就多。要想守住福報,獲得更多的福一定要知道這兩句話才行。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也就是說福報的多少與因果是有關係的,善因種得多福報就大,惡因種得多福報就薄。第一句話:受苦就是在了苦。
  • 人這一輩子,福報或有定數,懂得分享,福報滾滾來
    看看《圖解易經》中的例子是怎麼說的:人這一生,每一個人都希望福報越多越好。由於我們的潛意識裡,福報就代表著過家財萬貫的生活,坐享人生的榮華富貴,還能夠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想要的物質,都可以擁有。人生一輩子,能夠擁有多少福報,實際上是有定數的,不是無限增長的。人生能夠 享多少福,要失去多少,或是付出多少,是相對平衡的。
  • 佛教:人的福報,確有定數
    這一輩子來到這個世間,都是帶著過去的福祿、福報過來的,都是有定數的。如果你一直都在透支你的福報,早晚有一天會用盡的時候,福報用盡體現在你身上的就是諸事不順。每一個有生命的眾生,一生能吃能用的一切,都源於前世福報,福報盡則命終。因此,要積福惜福。一個人有多少福報,生衣食財祿,皆有定數,當留有餘不盡之意。故節約不貪,則可延壽;奢侈過求,受盡則終;未見暴殄之人的皓首也。
  • 每個人命裡的福報,其實都是有定數的
    師父說:吃苦乃是了苦,享福實為消福。俗話說:吃虧是福。吃虧是暫時的,不會吃虧到底,最終會轉化成福報。珍惜福報的人,福德的源泉才不會斷絕。惜福與造福同等重要,千萬不要將自己的福報享盡,每個人的福報可是有定數的。佛說: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
    有時候,我們看別人過得很愜意、很舒適,甚至有點兒妒忌和怨恨,但嗔恚是沒有用的,那是人家自己積攢而來的福報,別人有福,自己無福,我們要做的是深刻反思自己,而不是盲目地羨慕和嫉妒。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再強求也是徒勞。佛說,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若不懂得修福、培福,福報終究會有消耗殆盡的那一天。
  • 人世間什麼福最大?聽國學大師南懷瑾講《金剛經》,悟道更深了!
    現代史上,能聽到把中國傳統文化掛在嘴邊頭頭是道的人估計不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釋道三家為綱領,可謂是博大精深,別說是儒釋道三家義理都精通,哪怕一家能夠精通都讓人羨慕不已。但現代史上,真正能把儒釋道文化掛嘴邊,並且能出口成章,或許也只有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起碼大茶經是這麼認為!
  • 佛說: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必讀)
    人這一生帶有多少福氣,有多少衣穿、多少糧食吃,是有定數的,並非無窮無盡,如果過早揮霍完,就要福盡人亡。聰明智慧的人懂得惜福和培福,就像「開源節流」一樣,不浪費福報,而且通過各種途徑為自己修福。很多人喜歡到寺院,到佛菩薩寶像前求福,希望能得佛菩薩加持,賜予財富福報,但其實天上不會掉餡餅,福報是求不來的。福報是靠個人行善積德修來的,我們所做下的每一件善事,存下的每一分好心,最終其實都是成就了我們自己。利人者最終都利益了自己,就像那句話說的: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能夠「舍」的人終有「得」,把自己的福報舍給他人,那麼自身的福報才會加倍。
  • 星雲大師:一個人,對五件事越「執著」,人生的福報可能就會越少
    星雲大師指出,在佛家智慧裡,「執」分為「我執」、「法執」。「我執」就是執我為是,以我為重,什麼都是以我為中心。「我執」的人不知有人、有理、有大眾,執著自我的人難以相處。而所謂「法執」,也就是對於是非、善惡、長短、高低、有無等,不是執有,就是執空,也就是所謂的偏激,難以圓融。
  • 佛說:人一生的福報是有定數的,不可隨意浪費,切記!
    前世修多少德,今生有多少福。因此我們說,人這一生有多少福氣是有定數的,我們當下所遭遇的一切都是自己感召來的。不要抱怨自己出身不好,不要埋怨父母沒有給你優越的生活條件,一切因緣皆是自己招致的,都是自己該承受的。就像我們種地一樣,付出多少辛苦,就收穫多少果報。種下什麼樣的因,得什麼樣的果。不必羨慕別人,該誰的福氣,別人搶不走;不該你的,怎麼也會失去。
  • 星雲、南懷瑾、莊子的看法顛覆你的認知
    為什麼很多人終極一生都沒弄明白這個問題?帶著這些疑惑,我曾翻閱各大書籍。其中,星雲大師、南懷瑾先生、莊子的看法最為顛覆我們固有的認知。我做了一些簡要的筆記,在此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01星雲大師:世事無常,別總以為來日方長在我身邊,有很多朋友曾有過這樣的感受:這人啊,一過二十五歲,就感覺時光在成倍地飛,逝。一眨眼間的功夫,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在茶餘飯後,與身邊人閒談時,總會時不時地聽見有人說著「你還記得xxx嗎?
  • 人生的福報有定數,不要浪費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你看別人都是幸福的,而唯有自己是悲苦的,請不要抱怨上天,因為在別人眼中你同樣也有他們所羨慕的幸福。 人這一生,能享多大福、要吃多少苦,都是有定數的,都是自身業力的牽引,人要能享福、能受罪,兩不耽誤。一個人一生下來就哇哇大哭,苦啊苦啊。
  • 福報自有定數的,出現這3個徵兆,證明你已經消耗過度了
    種善因得福報,種惡因得惡果。所以很多人都希望通過行善積德來為自己求來福報。那麼,有讀者就會產生疑問:是不是只要行善積德,福報就會永遠跟隨著我們?當然不是。正如隋張公禮《龍藏寺碑》有言:「故知業行有優劣,福報有輕重。」
  • 高僧說:能做到這四點,會有大福報,看看你是有福之人嗎
    佛說:福報有定數。其實在佛家看來,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的福分大小、福報多少都是不一樣的。一個人活在世間,一生擁有多少錢財,享受多少福壽,冥冥之中早有註定。國慶期間同小區的老同學約我外出旅遊。高僧聽完老同學的故事,開導他說:「人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還要學會惜福。福報好時要慢慢用、省著用,千萬不可隨便浪費已經擁有的福報。」高僧見老同學滿臉疑問,一知半解,便叮囑他務必記住四句話。我小心地記下高僧所說的這四句話,並分享給大家。
  • 子女的福報,都跟你有關係!一看便知!【早課】第619期
    父母惜福,子女自然福報綿長;父母作惡,定會為子女招來禍患。千萬不要在無意間,折損了孩子的福報!
  • 《易經》提醒你:福報是有定數的,這兩種人命最苦,怨不得別人
    而這一部中國人最重要的經典,將人的修養和修行以及人的命運講到了極致。而《易經》中有介紹,福報是有定數的,這兩種人命最苦,怨不得別人。第一種人:斤斤計較的人《周易》中有一句話叫「動則得咎」,只要你選擇做事情,就會有得失。不同的是,有些人在乎自己得到了什麼,而有些人卻在計較自己失去了哪些。
  • 佛教:福報大的人,身上都有這5大特質,看看你佔幾個?
    我們羨慕別人福報大,卻不知那是人家自己的德行善業。福報求不來,也搶不來,唯有靠自己修持。許多人覺得自己沒有福氣,命苦福薄,便想要通過找風水先生幫自己調理風水,改善命運,卻不知,一個人身上最厲害、最重要的風水不在外境,而在人心。若我們心中能量太弱,心不好、福德不足,外在再好的風水也是徒勞。
  • 什麼是真正的福報?《金剛經》講得很明確,南懷瑾老師兩字總結
    《金剛經》裡有一段講到了福報:「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 什麼是福報?福報是自己努力得來的,做到四點,五福齊來
    其實不是,福報不是別人給的,也不是神佛給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那麼,怎麼樣才能修來福報呢?可以從以下四點加強自己的修為。第一、善因好緣佛家哲學中,「天理循環,因果不虛,種善因得善果」,提倡積德行善,為自己修福報。道家也講因果,道家經典《太上感應篇》有云:福禍無門,唯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因果」二字,是我們為人做事時刻應該謹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