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東吳四位大都督實力排名,到底誰最厲害

2020-12-25 騰訊網

三國時期,曹、劉,孫三大陣營,除了曹操、劉備,孫權這三位絕對主角以外,每個陣營中都還有著許多的代表人物。

而孫權手底下,最拿得出手的,顯然就是四大都督了,都是功勳卓著,為鞏固孫吳政權立下汗馬功勞,每個人都可以稱得上是一代人傑。

那麼四位大都督哪一個最厲害?下面就結合他們的貢獻個個人實力進行一個排名。

1,周瑜

周瑜作為東吳的第一任大都督,能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論才華,周瑜精通音律,正所謂 "曲有誤,周郎顧",可見周瑜的藝術造詣之高;論地位,周瑜縱橫江左十幾年,無人不敬服,連主公孫權都得叫他一聲哥!

論人品,周瑜一直忠心事主,為東吳立下汗馬功勞。

論戰績,一場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足以讓其名留青史,更別說東吳創業之初,正是周瑜輔助孫策四處徵戰,打服了東吳各地勢力,為後面孫權上位打開了大好局面,周瑜瑜算是內政外戰兼修,妥妥的全能型人才,故而排第一。

2,陸遜

陸遜是東吳四大都督中上位最晚的,但在位的成就卻是最高的。

他在呂蒙死後,統領吳國軍政二十多年,出將入相,將吳國治理的井井有條,是孫權最為倚仗的肱骨之臣。

陸遜智勇雙全,武能安邦,文能治國。

他在夷陵之戰,吊打了劉備,一把火劉備燒回了白帝城。對於吳國來說,這一戰之功,可謂幾乎不輸周瑜之赤壁。而在這之前,呂蒙智取荊州,陸遜也是功不可沒,正是因為他的一封"馬屁信",把關羽直接給吹飄了。這招"綿裡藏針",是奪取荊州的關鍵。

他在主政期間,勸課農桑,鼓勵生產,輕徭薄賦,減少戰爭,使得吳國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綜合實力其實並不比周瑜差,但是周瑜前期開創基業的環境要比陸遜更艱難,所以委屈他排第二位了。

3,魯肅

魯肅是東吳第二位大都督,這個人,不是像《三國演義》裡面所刻畫的那般懦弱老實,他是一位有著遠大戰略眼光、胸懷大志、大智大勇的人才。

魯肅曾向孫權建議:"曹操不能除,為今之計只有保守江東以觀天下之禍吧。如果北方多事,可除黃祖,進伐劉表,將長江一帶佔為已有,這就是王業的基礎了。"這一戰略規劃,被譽為江東版"隆中對"。

周瑜死後,他接手東吳軍政大權,期間一直致力於維持孫劉聯盟,以此來對抗曹操。而正是因為他的努力,三分天下的局面才得以繼續存在並鞏固下去。如果當時孫劉兩家在荊州開戰,那麼曹操很可能會在坐收漁利之後,再度揮兵南下,一統天下。

所以,魯肅對於當時的東吳甚至整個天下大勢,都有著極大的影響,綜合各方面排在四位大都督中的第三。

4,呂蒙

呂蒙是東吳第三位上任的大都督,從小將做起,一步一步成為了東吳最能打仗的人。

呂蒙和周瑜魯肅不一樣,他的出身很一般,也沒有多大名氣。在孫策時期,如果不是他姐夫鄧當,或許沒多少人會在意他。

後來孫權當政,呂蒙作為年輕將領中的佼佼者,開始被孫權當作自己的新勢力培養,畢竟當時的東吳群臣,大都是孫策時代留下來的,孫權在他們之中並沒有太多威望。而呂蒙也算是爭氣,屢獲戰功,逐漸成為了東吳名將。

後來,魯肅死後,呂蒙接替他主掌軍務。其後,呂蒙於襄樊之戰中,趁關羽在漢水樊城與曹魏大軍鏖戰的契機,襲取荊州,使關羽腹背受敵,敗走麥城,最終關羽父子為東吳所擒殺,荊州重歸東吳。

相關焦點

  • 吳國的四位大都督,最厲害的也是最不起眼的
    在三國當中,戲份最少的就是吳國了,吳國下來,總共有四位大都督,都是相當的厲害,不過肯定很多人都覺得公瑾最厲害,但其實最為不起眼的他,其實比公瑾還要厲害,今天在這裡,小編就將吳國的四位大都督排個序,這裡僅限於演義裡面他們的表現。
  • 東吳的4大都督誰最有實權?真正擁有大都督權力的,非他莫屬
    在三國的魏蜀吳中,東吳的存在感是最低的,不像曹魏那樣實力強盛,也不像蜀漢那樣劉關張的故事以及諸葛亮等人廣為後世傳頌,東吳的人似乎又很默默無聞,也就四大都督在眾人眼裡還有點談資,但是這四個人真的有擔任過都督嗎,真的有後世傳頌的那樣手握大權嗎?其實他們中的三個,都只是有名無實,整個東吳的實權,都掌握在了諸葛恪一個人手裡。
  • 論武功,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大都督,誰是最厲害的?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東吳的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他們的武功如何,該怎麼排名?誰是最厲害的? 東吳四大都督 說起東吳四大都督,那可是非常的有名,可以說,正是他們的存在,才改變了三國的歷史走向。
  • 看看太史慈的下場就明白,東吳大都督,為何是三國最危險的職業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而最終有實力爭奪天下的卻只有3位,北方霸主曹操,劉備以及孫權。
  • 三國時期的「大都督」是一個什麼樣的官位?權力到底有多大?
    看過三國演義的小夥伴們一聽到這個稱號,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東吳大都督周瑜。當時是周瑜在東吳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那麼今天就來說說周瑜「大都督」這個稱號到底是一個什麼的官位,權力到底有多大?從周瑜領兵抗拒曹操開始,人們習慣於把東吳在前線統兵的將領稱之為大都督,其後有魯肅、呂蒙和陸遜都處在這個位置上,直到陸遜當上了上大將軍為止。
  • 東吳三位大都督,為何個個都英年早逝?
    熟悉三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東吳在孫權麾下時期,總共有四位大都督,在東吳政權中,大都督相當於朝廷的大司馬、太尉的職位,主要是負責東吳的軍隊指揮
  • 三國真正厲害的十位謀士:四大都督只有一人,荀彧諸葛亮不在其中
    ,比如曹操五大謀士真正算得上謀士的只有賈詡、荀攸和郭嘉三人,其餘兩人程昱文武全才首先是名將然後才是謀士,荀彧真正厲害的是內政,他們都算不上是純粹的謀士,今天就來說一說三國十位頂級謀士:蜀漢兩人,曹魏三人,東吳只有一位。
  • 東吳大都督為什麼個個風光
    東吳的大都督,個個功勳卓著,在東吳所受到的待遇也是風光無比,同時代魏蜀兩國的類似人物,無論是軍功、權力還是受信任的程度,都是無人能比。那麼,他們為什麼個個風光無比,而這一切的原因又是為什麼呢?周瑜回來後,指出了曹操南下的四個方面的短處,東吳有四個方面的長處,以己之長擊敵之短,必定能夠戰勝曹操。孫權堅定了抗曹決心,並讓周瑜和程普先行,與曹操決戰。兩軍在赤壁相遇,由於曹軍染上瘟疫,兩軍剛交戰,曹操就將軍隊退回到江北。儘管如此,但曹操的兵力仍然佔據著絕對優勢,長期對峙對東吳很不利。
  • 三國志11東吳四都督究竟孰強孰弱?周瑜:你可知曉我外號火雲邪神
    單從演義來看,整個三國實際上就是曹操和劉備在雙雄爭霸。相比之下,孫權方的存在感一直不高,但這並不意味著東吳就沒有拿得出手的將領了,東吳的四位都督從綜合能力看反而要比五虎將、五良將更勝一籌。那其中究竟誰的能力更優呢?由於四位大都督所任職的時期有所不同,阿鴦便結合《三國志11》給他們排個高低吧!
  • 東吳歷史上的四大都督
    在三國的歷史上,吳國大都督是一個身份顯赫,且要承擔重要軍事任務的職位。也許我們一直認為東吳的大都督一直不是只有周瑜嗎?
  •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陸遜篇(下)——夷陵之戰的東吳大都督
    荊州長期作為江東的對手存在,其實都是劉表與劉備的統治集團那一小部分人,大部分荊州本土人士,並不很在意統治者是誰,反正給大漢打工或者給劉表、劉備打工,都是打工而已。只要孫權給的待遇合理,大部分人都能接受。
  •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大都督,誰最厲害?答案很多人比較意外
    曹魏有五子良將和曹氏宗親八虎騎,蜀漢有五虎上將,而東吳與之同級別的有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大都督(十二虎臣地位略低)。有不少讀者想知道,東吳四大都督,誰是最厲害的呢?
  • 三國殺:東吳四大都督為何只有魯肅沒封神?資深玩家:他就是神!
    不是英雄,不讀三國,若是英雄,應該各有所愛。對於魏蜀吳三國,有人因為奸雄曹操愛上魏國,有人會因為運籌帷幄的諸葛亮愛上蜀國,但小野卻愛上了人傑地靈的東吳! 東吳一點也不像關羽說的那樣全是鼠輩,相反,從孫權到四大都督,都是千年難遇的奇才!
  • 東吳大都督,江東四英將: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孫權一生經歷了四任大都督,而這四位大都督也成為東吳的護國柱石。周瑜周瑜(175-210),字公瑾,東吳四英將第一位,廬江舒城人。幼年與孫策相識,結為生死之交。孫策死後,受命輔佐孫權。208年,曹操南下,目標直指江東,孫權戰和未定。周瑜及時從鄱陽湖趕回,正確分析了曹操遠來的種種弊端,使孫權決定與曹操一戰。周瑜身為水軍大都督,用火攻之計大破曹操,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戰。
  • 三國正史中,哪個謀士最厲害?
    周瑜、周公瑾,大家都知道,文武全才,孫權陣營的東吳大都督。其實在正史上,周瑜這個都督,大概也就相當於鎮守一方的太守,只是因為管轄的地區特別重要,兼有領兵將軍的權限,因此才被小說《三國演義》無限拔高,成為了演繹中的東吳領兵統帥。這是閒話,暫且不提。周瑜去世後,魯肅接任,後來是呂蒙、陸遜。其實這四位,在正史《三國志》裡也都是武將,又有文臣謀士的功能。
  • 三國時,東吳的大都督為什麼身體都不好?
    接下來再看看三國時期東吳的大都督為什麼都有些短命了。先看看東吳的大都督都有誰。1周瑜周公瑾。2,魯肅魯子敬。3呂蒙呂子明。4陸遜陸伯言。後面的就不說了。因為我記不起來了。以上都以三國演義來說吧。先說周瑜。由於孫策在世的時候,周瑜就是以水軍大都督的身份存在的。因為孫策去世後,周瑜還在鄱陽湖訓練水軍呢。孫策死後,孫權繼位。但孫權知道自己的能力。他自己的優點缺點他一清二楚。
  • 三國中守城最強的四位大將,司馬懿墊底,第二位令諸葛亮無功而返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三國中守城最強的四位大將,司馬懿墊底。4、司馬懿司馬懿是三國中有名的防守大將。諸葛亮後面幾次兵出祁山時,都是司馬懿坐鎮曹魏邊境,防禦諸葛亮。司馬懿也的確防守住了諸葛亮的進攻,諸葛亮每次都是打到糧草不足後退兵,並沒有取得太大的戰功。那為何把司馬懿放在最後一位呢?
  •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全琮篇(上)——一位冷門的東吳大都督
    三國良將系列之全琮(上)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在三國時期的東吳陣營中,有一名位高權重的實力派大佬,身為武將,卻不在江表十二虎臣之列;擔任都督,又不在東吳四大都督之列;出身吳郡,也不在吳郡四大家族之列。這個人叫做全琮,在《三國演義》中戲份不多,但正史上則是東吳舉足輕重的大人物。
  • 東吳出了八位「驃騎將軍」:第一位是孫權,後面分別是誰?
    不過,大將軍作為武將的最高官職,自然是萬中無一的存在。在漢末三國時期,僅次於大將軍的武將官職,就是驃騎將軍。驃騎將軍,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始置,以霍去病為之,金印紫綬,位同三公。東漢沿置後,有時加『大』,可稱「驃騎大將軍」。驃騎將軍為二品或從一品,一般低於大將軍,(西漢霍去病任驃騎將軍,俸祿與大將軍等)。在三國時期,不僅蜀漢和曹魏設立了大將軍一職,對於東吳來說,同樣出了多位驃騎將軍。
  • 東吳四大都督,都是怎麼評價關羽的?誰最不把關羽放在眼裡?
    關羽是漢末三國名將,勇猛善戰,在三國時代,關羽和張飛被曹操謀士程昱和郭嘉等人稱為「萬人敵」,這也是當時兩個公認的,也是僅有的兩個萬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