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中有上萬個房間,鼎盛時期住著數千人,為什麼沒有一個廁所?

2020-12-28 大家平安快樂

流水的皇帝,鐵打的故宮,自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建起來,這個大院子裡頭住過24個皇帝,上千的太監,成百的宮女,這些人在上萬個房間的大院子裡上演著,人生的悲歡離合。他們是怎麼生活的呢,引起無數後人的好奇。故宮的宮殿在陽光下金碧輝煌,仿佛天上人間,這裡的生活光鮮的人們似乎與我們普通人不一樣,我們每天都是吃喝拉撒,而他們呢,是怎麼解決這些生理需要的。我們來了解一下。故宮有廁所嗎?有,只要是人就有這些生理需要。我們現在理解的廁所是衛生間,一個獨立的空間。裡面有馬桶、便池、洗手池等物品,方便人們。

而明清皇宮內的廁所在哪裡呢。記得看《宰相劉羅鍋》裡面一個鏡頭,乾隆舉行千叟宴,劉羅鍋喝多了,找不到廁所,就在皇宮的大殿外面的柱子上面解決的。明清皇宮的廁所不會就是柱子吧。如果真這樣,這皇宮還能進人嗎,還不變成汙穢之地。一,這故宮是明朝修的,確實沒有修廁所,只有宮殿與圍牆。是忘了修嗎,這樣的事怎麼能忘呢,只是皇宮是天子居所,怎麼能有汙穢之物,從風水學來講,廁所不好選址。當時,修建皇宮,是朱棣大帝親自監製的,他不提修廁所的事,誰敢提。那麼這些人不解決上廁所也是個問題,當時負責的官員就在紫禁城的外朝與內廷之間,修有半間房,這半間房稱之為「東西夾牆」,這其實就是廁所,供宮裡內眷使用「便溺之所」,裡面放著木桶,有專門的太監進行管理,打掃衛生。

把糞便收集起來,每月初四、十四、二十四有的拉糞便的車進入皇宮,收集起來的糞便一起拉走。二,等明後期,政局混亂,「東西夾牆」無人管理,裡面髒亂不堪。滋生蚊蠅到處亂飛,皇宮周圍都是糞便。到了大清朝入駐北京城時,順治皇帝只是簡單清理一下,因為工作的重心不在這裡,時局不穩。大清朝還處在剛剛建立時期。到了康熙大帝執政時,對皇宮全面治理。把「東西夾牆」全拆了。嚴禁宮人、禁軍在宮牆周圍隨地大小便。並在皇宮內建立「淨房」,類似廁所,裡面放著便盆與糞桶。平時裡會有專門的太監在「淨房」外面值班。隨時清理人們的大小便。

他們被稱為「淨軍」,是太監中地位最低的一種,他們幹的活也是最苦的,無論何種天氣他們都需要在「淨房」外面候著。他們還要把皇宮內「淨房」裡糞便收集。並要隨時更換裡面的器具,器具有專是有專門的清洗,都是違反宮規的太監宮女,還有皇帝的妃子,有時打入冷宮,不是簡單的簡單圏養,而是要勞動的,到敬事房工作。涮馬桶。我們可以影視劇裡面看到。那麼皇帝們怎麼上廁所呢。皇帝上廁所叫「出恭」,他使用的便器叫「官房」,這些東西都要放在皇宮單一「淨房」裡,與其他人使用的要分開。裡面有值班的太監,二十四小班待命。皇帝在寢室裡喊了一聲「官房」,那麼寢室內的太監大總管就會示意皇帝是大便還是小便。

太監總不能說皇帝拉巴巴了,多不文雅。皇帝的大小便怎麼能與普通人一樣呢。如果是小便,總管就朝外面大聲喊道「灑龍水」,看守便具的太監以最快的速度,把東西準備好,送到皇帝的寢室。共分九個步驟,太監要高聲喊著「開龍袍」、「脫龍褲」、「掏龍具」、「灑龍水」、「甩龍頭」、「置龍具」、「復龍褲」「穿龍袍」、「恭請皇帝」,諸位看著都麻煩,從頭到尾皇帝不能伸手的,這叫「不服」。皇帝大便時,太監總管會朝外面大叫「龍遺了」,程序與小便差不多,不再囉嗦。皇太后上廁所也是如此,只是叫的名字換了叫「雨打芭蕉」,由宮女喊出。太監們要把便桶送宮殿內。

清雍正皇帝,嫌這樣上廁所太麻煩,因為他勤政,上一次廁所太耽誤時間,也許他有些尿頻。他就自己「灑龍水」。如果皇宮舉行宴會,上萬人聚在一起,上廁所怎麼辦啊。我們簡單了解一下,在皇宮吃一頓飯有多麼累,上個廁所有多麼難了。皇帝有御用的「淨房」準備著,而這些大臣可沒有專用的「淨房」。大臣和使節上午10點左右開始入會場,就按照官品等級,分座位。12點,鐘鼓齊鳴,皇帝出來了,要分先後次序向皇帝行三叩九拜的大禮。然後皇帝用茶、用酒、用饌都要分別進行叩禮。吃不重要,重要的在禮。這些繁文縟節弄完,菜都涼了。如果吃了拉肚子,你可就要了命了。

皇宮裡的「淨房」排滿了人,而且是按照官員等級來的,沒有先來後到之禮,比如你只有五品官員,在「淨房」門口好容易等到自己,結果來了三品大員,只好避讓。再來二品大員,還要避讓。到那時,褲子早溼了。所以一到皇宮舉行宴會,官員們是不敢吃東西喝水的,以免上廁所。除非你能當上一品大員,那麼「淨房」的門永遠朝你開著。有時皇宮會臨時增加「淨房」,但是上萬人的聚會,如廁是非常麻煩的。最苦就是太監們,他們上廁所是一種折磨。因為生理切割,讓他們在廁所時,等於沒有控制閥門,一不小心就會尿褲子,夏天還好說,冬天只能自己暖。由於值班,二十四小時待命,當年又沒有尿不溼,他們只能用普通紙來吸水。

長期以往,他們的身上總會有一股尿騷氣,太監真是人類最痛苦的職業,幸好,清朝滅亡了,再也沒有了職業了。以上幾點我們簡單了解,故宮裡面上廁所的問題,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皇權的絕對統治,甚至上廁所都是如此,而普通人連最基本的上廁所都是很麻煩的事。我們總看到一些人喜歡穿越,其實你真到了皇宮,當了皇帝還真受不了,比如上廁所,那麼人圍著,幫忙,相信你不一定能方便的順利。現代社會是最適合我們人類生存的環境,因為我們方便起來是真的方便,最基本的方便權利都有保障,在明清皇宮裡,太監宮女們這一點權力都沒有,想一想多麼可憐。

相關焦點

  • 故宮:一個廁所都沒有,如廁成為大難題?真相沒你想的複雜
    文|四季文史 故宮,是明清時期皇家一族辦公和生活起居的地方,諾大的地方怎麼可以沒有廁所呢,人吃五穀雜糧,不用上廁所嗎,顯然不是。在沒去過故宮之前,一直都覺得不可信,直至去了一次之後才有所了解,那裡確實沒有廁所。那麼古人是怎麼解決上廁所難題的呢,答案是:恭桶。這種東西是怎樣的存在?
  • 故宮中既沒有煙囪有沒有廁所,古代皇室的生理需求怎麼解決?
    每當人們走進故宮,或許總會心生好奇,偌大一個紫禁城,在古代,皇宮中就算下人不吃飯,皇帝和妃子也是一定要吃飯的啊,可是為何居然看不到一根煙囪?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遊覽故宮的時候,根本找不到廁所,要想上個廁所還得憋著回去。
  • 皇宮中沒有廁所,古代皇帝和妃子怎麼解決生理需求?半夜起夜咋辦
    用現在的眼光看,這個四合院裡有醫院、有公園、有學校、有居委會、有廣場、有經典還有各種小商場小門臉,如果把人放到這個大「四合院」裡來,那沒個十年八年的,估計連在自己院裡子走路都會迷路。但是就是這樣一座一應俱全的宮殿,代表皇室門面的豪華大「四合院」,如果你有機會進去瀏覽的話,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這麼大的皇家住所竟然沒有廁所?
  • 鼎盛時期的明朝到底有多大?所謂的300萬隻不過是笑話,不對等
    有評價客觀公正的;自然也就有為了黑而黑思想極端的;不管怎麼樣,樂觀公正看待歷史是我們當前務必要做的事情。明朝作為漢人統治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留給我們 無限的深思與懷念,有黑暗的一面,自然也就有值得稱頌津津樂道的一面。 第一種說法:明朝鼎盛時期500多萬,沒有北宋大,長期穩定在300多萬
  • 故宮那麼大曾住上萬人,故宮禁止點火,居住的都是皇族成員怎麼做飯
    故宮是我國文化的珍寶,每年國家都會批評專業費用,用來保護這座宮殿,這不僅在明清時期,兩個王朝的帝王居住、辦公的地方,這裡可以居住的都是皇族成員。小編之前跟大家說過,故宮的房簷上為什麼沒有鳥獸,也沒有鳥糞?
  • 故宮一直沒「廁所」,那宮裡幾萬人怎麼解決的?古人實在太聰明了
    眾所周知,北京故宮是世界文化遺產,排名世界五大宮殿之首。故宮集合了中國古代宮殿之精華,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宮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間,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古建築宮殿群之一。故宮雖然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但是面積也相當於是一個小型的城池了,裡面最高時期曾經有上萬人居住。
  • 故宮一個廁所都沒有,上萬宮女,太監方便是如何解決的?說出來你都不...
    故宮一個廁所都沒有,上萬宮女,太監方便是如何解決的?說出來你都不敢信! 早在明朝開始修建紫禁城的時候,就壓根沒考慮過建廁所這個問題,那個時候中國的古人沒有城市地下下水道系統的概念,也沒有方便快捷的抽水馬桶。而且他們覺得建了廁所還需要挖地下溝渠排汙。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三個故宮分別建造於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歷史的見證。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1948年底,國民政府軍隊在內戰戰場上節節敗退,已經日暮途窮,蔣氏不得不考慮退路,把寶島臺灣作為自己的避風港。蔣氏是個深謀遠慮的人,他不但在國民政府撤退的時候,帶走了很多文化、科技領域的人才,還下令把華夏文明結晶的許多珍稀文物運送出去,以免在戰火中毀於一旦,或落入他人之手。那些運送出去的文物,就有很多來自北京故宮。
  • 揭秘: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相比較,哪個故宮收藏的文物更有價值?
    所以按照文獻的說法,只有乾陵沒有被盜。考古隊勘測了乾陵,找到了墓道口,發現墓道口完好,認為文獻有可能是準確的。洛陽附近還有一座帝陵,有沒有盜掘過就不知道了。新任故宮院長給我們做過報告,說故宮新任領導一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清點文物,花了一年時間,清點出186萬件。
  • 北京故宮PK臺北故宮,真是一個有宮無寶,一個有寶無宮?
    那麼都是故宮博物院,到底哪一個故宮的藏品更有價值?更具有研究意義呢?我們一起通過十組數據來對比看看。:館藏約1.8萬件漆器,收藏的漆器幾乎覆蓋了各個歷史時期(代表:張成造款雕漆雲紋盤) 臺北故宮:館藏707件漆器,以宋代漆器為主。
  • 故宮「最神秘」的房間,裡邊到底有什麼?每次進入都要喊:打擾了
    中國有五千年的歷史。古人不僅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獻,還留下了許多充滿古人超級智慧的建築。以當時的技術能力,能造出這麼神奇的建築,真的讓我們佩服。北京有一個標誌性建築,就是故宮,古代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又叫紫禁城。整個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佔地15萬平方米。
  • 故宮清晨開門之前,為什麼很多工作人員會大喊幾聲:打擾了各位
    古老神秘的宮殿首先我們先大致簡單介紹一下故宮的資料:故宮,有個舊稱叫做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最早修建于于明朝永樂時期,後經過多次重修和改進,最終成為了明清兩代無價的歷史見證。
  • 為什麼北京故宮在天黑之前,就將遊客清走?答案你可能想不到
    中國歷史悠久,有許多古城遺址,雖然外表看起來變化很大,但我看到了歲月的變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例如,北京的故宮以其獨特的規模和精湛的藝術吸引了後人,被稱為是我國一大文化的至寶,作為明清時代的歷史記錄者,目擊了從王朝誕生到衰退的全過程。
  • 被穢土轉生的忍者是鼎盛時期,長門卻是殘疾人,輪迴眼副作用?
    導語:被穢土轉生的忍者是鼎盛時期,長門卻是殘疾人,輪迴眼副作用? 在動漫《火影忍者》中穢土轉生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它復活的忍者是鼎盛時期,宇智波斑被復活的時候就已經擁有輪迴眼了,實力媲美六道,其他忍者也是如此,之所以一開始大蛇丸復活的初代火影和二代實力不足是因為為了控制他們加固了束縛能力,解開後四戰就是答案。
  • 故宮為什麼不開放冷宮?有「髒東西」?溥儀書中道出真相
    在近代清宮劇裡面經常看到皇帝把犯錯的妃子打入冷宮,讓其在冷宮裡悔過自新,不過多數妃子到死都沒有走出冷宮。明清兩代的皇宮都是位處北京的故宮,昔日帝王的居所現在也向遊客們開放。故宮裡面有很多景點供我們參觀欣賞,但也有一些地方是不開放的,其中就包括冷宮。
  • 新房搬進運氣看三年嗎 為什麼新房三年災 房子住著不順怎麼破解
    搬家是一件重大的事情,是從舊環境到新環境的過程,搬進新房中也是有很多的說法的。一般來說,有些人在搬進新房後的前三年都不是很順利,甚至會出現一些災難,這是民間流傳的說法,很多人也比較信這個。那麼新房搬進運氣看三年嗎?為什麼新房三年災?房子住著不順怎麼破解?
  • 為什麼去故宮旅遊,會有人說不要去三次?兩點原因告訴你
    原因就是故宮有不對外開放的宮殿和一些傳言。那麼你知道,為什麼說去故宮旅遊,會有人說不要去三次嗎?要知道,故宮建築面積有72萬平方米,且每座宮殿外都有12米高的圍牆,分布著眾多大小不一的宮殿和房間,試想一下,遊客走在故宮內,會是一種什麼感受。因此,去故宮旅遊,就會有人說不要去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原因無非這兩點。
  • 故宮裡的雨花閣,為啥不對外開放,到底有沒有秘密?
    紫禁城裡有一個高大神秘的閣樓,高高地聳立在西六宮低矮的庭院的對面。門窗緊閉,形象陳舊,尤其是屋頂四角的金龍,栩栩如生,躍躍欲試。如果想近距離參觀,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這裡也不對外開放。這是一座佛教建築,著名的「雨花閣」,是宮殿中幾十座佛教寺廟中最大的一座。雨花閣建於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
  • 在「懂房人」眼裡故宮都有缺陷,其實買個房適合自己的最重要!
    你身邊有這種所謂的好心朋友嗎如果有馬上拉黑,我們曝光這段微信聊天記錄,就是想這種悲劇千萬別發生你身上了! 1 在「懂房人」眼裡 故宮都有缺陷!
  • 清代作為翡翠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這個時期的翡翠有什麼特點?
    眾所周知,翡翠真正的鼎盛時期是在清代,在清代可以說是每個人都嚮往著有一件翡翠飾品。因為在當時翡翠飾品是達官貴人才可以佩戴的,象徵著身份與地位。今天,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夢回清朝,看看清朝時期的翡翠有什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