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男神基努·裡維斯可謂遇上了事業的第二春。原本沉寂多年,但因為一部低成本的動作片《疾速追殺》(John Wick)再度翻紅,而且一口氣拍了三部,每一部都受到影迷認可,獲得了不錯的票房。
最近系列第四部已經進入緊張的籌備和拍攝階段。據獅門影業所公布,《疾速追殺》第四部暫定的上映日期為2021年5月21日。但因為基努·裡維斯同時還得完成《黑客帝國4》的拍攝工作,所以《疾速追殺4》最後的完成周期,以及定檔時間還能做出最終定論。
《疾速追殺》以激烈的動作場面聞名,配合基努·裡維斯冷峻的氣質簡直就是王炸組合。但好萊塢的《疾速追殺》這種硬橋硬馬的動作片其實借鑑不少經典同類型影片,比如加雷斯·埃文斯執導的動作片神作《突襲》。
2012年,印尼電影《突襲》橫空出世,獲得世界性讚譽,不少中國影迷更是將其奉為神作。想不到印尼電影居然能以動作片聞名於世,其震撼程度不亞於當年泰國動作片巔峰《拳霸》的出現。
《疾速追殺》的導演自然對《突襲》青睞有加。在《疾速追殺3》中還請來了《突襲》裡的動作片演員塞塞普·阿里夫·拉赫曼和雅彥·魯伊安。片中兩人罕見合體對戰基努·裡維斯,影迷看得大為過癮,這種名場面註定留名影史,成為動作片電影的裡程碑式存在。基努·裡維斯在戲裡和戲外都對印尼的動作片和演員們讚不絕口。
連《疾速追殺》的製作組都無法拒絕《突襲》的魅力,可見影片對於全世界動作片領域帶來的巨大衝擊力。
雖然上映多年,但《突襲》兩部系列片都保持著驚人的高分。兩部影片相隔兩年上映,劇情前後承接。
第一部講述特警部隊在黎明前突襲毒販據點,卻遭遇埋伏,最後只能奮力搏殺,死戰突出重圍的故事。劇情非常簡單,要的就是拳拳到肉的動作場景。有影評人調侃,《突襲》的對白加到一起能有十分鐘,就已經很慷慨了。
《突襲》全片有著數不清的動作名場面,難度之大,複雜程度之高,對於鏡頭表達和演員要求堪稱「變態」。加上大量的動作場面都是狹窄的室內,封閉空間與激烈動作,配上凜冽的剪輯和尺度頗大的動作,讓《突襲》的暴力元素遠超限制級標準。
片中的演員們大多有武術基底,更是將印尼蘇萊特格鬥術發揚光大。據悉,片中的格鬥搏擊戲份都是實打實摔,導演堅決不用後期調低幀數的慢動作剪輯伎倆,只是在演員手腳關節肘部撞擊的時候採用快慢兼有的動作效果處理,增加撞擊的力量感。
毫無疑問,《突襲》是一次饕餮的暴力盛宴,無需腦子,只需眼睛,就能讓影迷高潮不斷。其類型元素單一但有效,是一部被包裹在動作片皮囊下的恐怖片,那些重口味的鏡頭讓昆汀的影迷都能熱血沸騰。
到了《突襲2》,導演有了更多的預算,野心也大了起來。見當時流行的臥底元素加入其中,而且邀請香港團隊前來指導飆車戲。鏡頭也變得更為多樣,手持攝影長鏡頭讓畫面中演員打鬥和觀眾的直觀感受保持了同步性,在小全景中切入中景裡演員的反應和近景中暴力的細節,一方面可以豐富鏡頭的多樣性,加快剪輯的節奏,另一方面還能彌補演員功夫的不足。
值得一提的是,港片元素成為了影片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港片中場景的飆車戲成為影片的重頭戲。而片尾的動作場景更是致敬了李小龍的《唐山大兄》,從徒手格鬥開始,到開始使用爪刀,鏡頭景別不斷變小,增加了動作的衝擊力。
《突襲2》影片時長相對於第一部增加了不少,但同時證明了加雷斯·埃文斯具有不錯的商業片執導能力。他的動作風格既有西方人擅長製造的奇觀式的場景,又有東方人講究的套路和風格,可以說是二者的成功融合。通過《突襲》系列,他奠定了自己在動作片的風格類型。
因為加入了一些對白和臥底元素,《突襲2》被譽為影史上拍攝過的最精密、最複雜、最殘酷的動作片之一,代表了當今動作片領域探索電影語言革新的最高成就。
不過,也因為這些敘事場景的大量增加,拖累了影片的敘事節奏,稍顯緩慢和拖拉,讓不少對第一部神往的影迷感到了一絲疲憊,且有了審美疲勞之感。
令人遺憾的是,《突襲》之後,印尼動作片並沒有再接再厲,除了複製一下《突襲》的類型模式,似乎很難再獲突破。
加雷斯·埃文斯得到了西方資本的認可,先後拍攝了《致命錄像帶2》和大表哥主演的cult影片《使徒》,雖然依然驚豔,但還是顯得較為小眾。
突破創新始終是困難的,這也是《突襲》能夠震撼全球影迷的重要原因。該系列已經被奉為經典,不知道要等多少年後,動作片才能有更新的突破呢?
基努·裡維斯的《疾速追殺》開了一個好頭,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