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變幻的戰火霓裳,二戰德國空軍的飛機塗裝

2021-01-12 戰爭事典

與陸軍部隊的車輛、軍服和海軍的艦艇一樣,德國空軍的作戰飛機也需要施以適當的塗裝迷彩,以適應戰場環境的變化,降低飛機在空中和地面的可視特徵,便於隱蔽或達到特定的戰術目的。德國空軍在創建之初就對機身塗裝迷彩系統進行了系統研究,確立了一套航空器塗裝標準色系,即RLM 色系。RLM 是Reichsluftfahrtministerium(帝國航空部)的縮寫,所有歸入該色系的顏色都獲得一個由RLM 加兩位數字組成的編號,如RLM63為灰色,RLM21 為白色等。德國空軍所有飛機的塗裝都由不同的RLM 色彩組合而成,而對迷彩方案的改進一直持續到戰爭末期。

 

1935 年3 月德國空軍創建初期制定的飛機塗裝規則很簡單,分為陸基飛機和水上飛機兩類,前者整體噴塗RLM63(灰色),後者整體噴塗RLM 02(淺灰色)。次年,「禿鷹軍團」參加西班牙內戰,根據戰場經驗,德國空軍認為有必要開發比單色塗裝更具隱蔽性的迷彩塗裝,於是在1937 年開始使用兩種新塗裝,一種適應西班牙戰場,由RLM61/62/63(暗棕、綠、灰)組成斑塊狀迷彩,另一種適合西北歐地區,由RLM70/71(墨綠/ 暗綠)組成碎片狀迷彩,這兩種迷彩噴塗於飛機上表面和機身兩側,而機腹、機翼下表面都統一塗以RLM65(天藍色),機腹與機身迷彩的分界線位置很低,位於機身下表面轉折處。新塗裝的基本意圖是從空中觀察時飛機上表面顏色與地面顏色融合,而從地面觀察時飛機下表面顏色與天空背景接近。到1939 年夏季,德國空軍大部分飛機都統一為RLM65/70/71 塗裝,而水上飛機、飛艇、遠程巡邏機等在海上作戰的飛行器採用相近的RLM65/72/73(天藍/ 暗海綠/ 淺海綠)。

 

時間:1936年

機型:He 51A 型戰鬥機

部隊:JG132聯隊第1大隊

塗裝:RLM63

 

 

時間:1938年西班牙內戰

機型:He 51B 型戰鬥機

部隊:J88大隊第4中隊

塗裝:RLM61/62/63

 

二戰爆發後,經過波蘭戰役和1939/40 年冬季的空中作戰,德國空軍發現深綠色的碎片迷彩雖然在地面上具有良好的隱蔽性,但不適合空戰,容易暴露,於是加以改進,將上下表面的塗裝分界線提高到上表面轉折處,在機身側面塗以RLM65,降低機身側面輪廓,同時用淺得多的RLM02 代替RLM70,產生出一種效果明顯的空中優勢迷彩。經過多種迷彩方案的對比,德國空軍最終確定以RLM65/02/71 簡化型碎片迷彩作為標準塗裝,應用於1940 年春夏的西歐戰役中。1940 年夏季的不列顛戰役中爆發了大規模的激烈空戰,由於英德戰鬥機的輪廓接近,為了便於敵我識別,避免誤傷,並使飛行員迅速把握空戰形勢,德國空軍要求強化塗裝的識別特徵,弱化偽裝性能。在幾次試驗後產生了著名的「黃鼻子」塗裝,即在RLM65/02/71 塗裝基礎上,將主翼前方的全部機首和尾部方向舵塗成RLM04(明黃1941 年初,隨著德國空軍投入到地中海及北非戰場,原來用於歐洲戰場的綠色系塗裝顯然不合使用,於是在1941 年秋季開始採用一種專門的熱帶沙漠塗裝,在飛機上表面施以RLM79(沙黃色),下表面為RLM78(淺藍色),部分飛機還在沙黃底色上用RLM80(橄欖綠)塗以條紋和斑點,構成迷彩圖案。上下塗裝的分界線則沒有嚴格要求,由前線部隊自行決定。

 

時間:1939年

機型:Bf 110C 型戰鬥機

部隊:LG1聯隊第1驅逐機中隊

塗裝:RLM65/70/71

 

時間:1940年

機型:Bf 109E 型戰鬥機

部隊:JG2聯隊第3大隊

塗裝:RLM65/02/71

 

時間:1941年

機型:Bf 109E 型戰鬥機

部隊:JG52聯隊第1大隊

塗裝:RLM65/02/71/04

 

1941 年6 月,德國空軍又開始採用一種灰色系迷彩塗裝,主要使用RLM74(灰綠)、RLM75(紫灰)和 RLM76(月白)構成, 其中RLM74/75塗在飛機上表面,構成一些邊緣模糊的斑點,下表面施以RLM76,上下塗裝不再有明顯的分界線,而是由深至淺,從機身向機腹逐漸過渡,因為這種塗裝類似狗魚的外表,被稱為「狗魚斑」。RLM74/75/76 應用範圍非常廣泛,包括東西兩線的空軍部隊,還產生了不少變型塗裝,用其他顏色代替原方案中的某些顏色,使塗裝更符合戰地環境。東線戰場的空軍部隊在使用灰色系迷彩的同時,根據俄羅斯地貌情況和季節變化還採用一些應急迷彩塗裝,比較典型的是「雪地迷彩」和「草地迷彩」,前者用於冰雪覆蓋的冬季,就是用白色速溶塗料覆蓋機身原有塗裝,造成通體雪白的效果,白色塗料的編號為RLM21。「草地迷彩」用於植被繁茂的夏季,使用RLM80(橄欖綠)在機身上噴塗大面積色斑,但不會將原有迷彩完全覆蓋。

 

在戰爭期間,交戰雙方都進行了夜間空襲行動,隨著夜間空戰的不斷升級,德國空軍開始採用「夜間迷彩」,最初只是將機身下表面的淺色塗裝更換為RLM22(黑色),後來也有將飛機整體塗成黑色的例子,這種塗裝主要用於深入英國領空進行夜間轟炸的轟炸機,以便利用夜空背景躲避地面探照燈的照射。德國夜間戰鬥機最初的塗裝和晝間戰鬥機一樣,後來採用上表面黑色,下表面淺藍色的塗裝,也有使用全黑塗裝的情況。在戰爭中期以後,德國空軍更多地在本土和佔領區上空進行夜間攔截作戰,對夜間戰鬥機而言這種黑色塗裝反而不利於敵我識別,容易遭到己方高射炮的誤擊。於是在1942 年底使用新型夜間塗裝,整架飛機噴塗以RLM02(淺灰色),考慮到晝間停放於地面的隱蔽性,又在機身上表面用RLM 75(紫灰)噴塗一些條紋斑點迷彩。

時間:1943年

機型:Bf 109G 型戰鬥機

部隊:JG 53聯隊第3大隊

塗裝:RLM78/79/04

 

時間:1942年

機型:Ju 87D 型俯衝轟炸機

部隊:StG2聯隊第3大隊

塗裝:RLM21

 

時間:1940年

機型:Bf 110C 型戰鬥機

部隊:NJG1聯隊本部小隊

塗裝:RLM22

 

1944 年中期之後,已經陷入困境的德國空軍將大部分力量都投入到保衛帝國領空的戰鬥中,並且開始採用一種新的綠色系塗裝取代先前的灰色系塗裝,用RLM81(紫褐)、RLM82(淺綠)、RLM83(暗綠)三種顏色取代RLM02/70/71/74等顏色,在飛機上表面噴塗以斑塊狀迷彩圖案,色塊邊緣模糊,線條圓潤,上下塗裝的分界線也不明顯。飛機下表面仍然使用月白色,但也有使用RLM84a(淺灰黃色)的情況。不過,到戰爭末期,由於後勤供給情況混亂,油漆短缺,德國空軍飛機的塗裝已經很難遵循規範實施,大多數都由地勤人員根據現有資源自行創作,隨意雜亂,千奇百怪,從另一個方面也顯示出德國空軍的衰敗。

 

時間:1944年

機型:Fw 190A 型戰鬥機

部隊:JG3聯隊第4大隊

塗裝:RLM74/75/76

 

時間:1945年

機型:Me 262A-1a 型戰鬥機

部隊:JG7聯隊第3中隊

塗裝:RLM81/82/83

本文摘自《圖解第三帝國空軍綜合事典1935-1945》

相關焦點

  • 一二戰逞威傲視歐陸,臥薪嘗膽重振雄風,德國空軍發展簡史
    德國空軍(Luftwaffe)作為二戰時期德國武裝力量中與陸軍、海軍並立的第三大獨立軍種,其成立的時間比較晚,直至1935 年希特勒政府宣布廢除《凡爾賽和約》之後,先前處於秘密狀態的德國空軍才得以公諸於世。
  • 破解塗裝上的秘密,二戰德軍飛機機身標誌簡介
    二次大戰德國戰機的繪畫和照片大家看得多了,但機身上標識的字母、數字和符號都代表什麼意思,可能不是人人都清楚,這篇文就將簡單說說德國空軍飛機機身編碼標誌的基本規則和含義。德國空軍在二戰中最大的戰術單位是航空聯隊或稱航空團,一般來說一個聯隊下轄3—4個大隊,一個大隊下轄3—4個中隊,機身標誌能顯示出飛機在聯隊、大隊、中隊中的歸屬,但一般不會標識其下的小隊信息,同樣一般也不會顯示航空師、軍和航空隊的信息。一、十字和萬字鐵十字標誌和萬字標誌是德國空軍的國籍標誌,一般情況下每架飛機都有。
  • 二戰德國空軍的編制及指揮體系
    在二戰時期,各國的航空兵部隊雖然存在差異,但在作戰編制上大體相似,以3~4 架飛機組成的飛行小隊為最小的戰術單位,而在戰略層次上組建相當於陸軍集團軍的大規模航空兵團,作為最大的編制單位
  • 塗裝也是戰鬥力!空軍:要求新生產作戰飛機貫徹低可視塗裝
    據解放軍報3月13日報導,為進一步聚焦實戰、對接實戰,根據軍委有關規定,空軍日前頒發《空軍飛機塗裝及標識噴塗規定(試行)》(以下簡稱《規定》)。據悉,飛機塗裝和標識的空中低可視,是實戰化要求和發展趨勢,主要目的是降低目視發現概率。
  • 為何二戰期間德國空軍好像並不強?不列顛空戰幾乎打光後備力量
    二戰前期的時候,德國在歐洲戰場上可以說是大發神威,幾乎席捲了整個歐洲,很多人都對德國的閃電戰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對於德國的空軍卻沒有太多的了解,以至於很多人都認為德國空軍實力一般。
  • 二戰德國空軍的軍服品鑑
    責編:Southland導讀德國人在軍服設計上取得的成功不亞於他們在戰爭中獲得的勝利,德式軍裝的美觀在世界範圍內都享有盛譽,而德國空軍的制服在二戰德軍中尤其魅力獨特,兼顧了美學上的觀賞性和作戰勤務的實用性,成為德國空軍外在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
  • 空戰王牌到職業間諜,二戰德國空軍上尉庫賓斯基的起伏人生
    說起二戰德國的王牌飛行員,熟悉二戰的朋友可能會列出一大串耳熟能詳的名字,但瓦爾特·庫賓斯基(也譯為克魯平斯基)這個名字,或許了解的人並不多,他在二戰中共擊落敵方飛機197架,與哈特曼等頂級王牌相比尚有差距,但也絕對屬於王牌飛行員的範疇,他與哈特曼有著特殊的關係,在二戰後又同屬西德空軍,庫賓斯基還成為西德空軍司令,下面我就簡單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資料。
  • 【空軍篇】二戰德國空軍野戰師簡談+造型科普
    這些部隊一開始以團為單位組建——被稱為空軍地麵團——地麵團的主要任務是保衛機場和後方,以減小陸軍的壓力。但空軍地面部隊因為種種原因,表現欠佳且在有限的前線作戰中損失慘重。其中,主要原因有地面作戰訓練不足,軍官缺乏陸戰教育與經驗,以及部隊缺乏重型武器。
  • 為盟軍飛行員抬棺、舉行葬禮:二戰德國空軍是「空中騎士」?
    文/快哉風二戰時的德國空軍,是一支令人敬畏的武裝力量,除了先進的飛機和彪炳的戰績,德國空軍對待對手的態度,與黨衛軍甚至國防軍有很大不同,體現出更多的騎士精神。圖:德軍為英國飛行員抬棺這是一張廣為流傳的照片,1943年的海峽群島,德國空軍為戰死的英國皇家空軍中士巴特林和霍爾頓舉行了正式的軍事葬禮,士兵抬棺,用英國國旗覆蓋屍體,並在墓地獻上鮮花和軍旗。海峽群島是德軍在二戰中佔領的唯一一處英國領土,你可以認為這是為了安撫當地居民,但在荒無人煙的沙漠德國人也這麼做了。
  • 二戰德國空軍的飛機命名規則|二戰德國|梅塞施密特公司|德國_軍事|...
    1933 年帝國航空部成立後,著手對全德國的航空工業進行統一管理和規範,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建立了一套標準的飛機命名規則,也就是RLM飛機命名系統(RLM aircraft designation system)。
  • 經典復刻,二戰飛機再創傳奇
    下面咱們把範圍擴大,從歐洲基地開始看看別的角色和飛機。歐洲基地方面是克勞狄婭原先服役的地方,為了對付歐洲戰線的「柱」,基地配置的女武神都是冠名女武神,且駕駛的飛機也非常有名。那麼先來看這位——有著女武神「羅絲薇瑟」之名的莉茲蓓特·克朗(Lizbet Crown)
  • 以色列德國空軍歷史性飛行 飛越「慕尼黑慘案」發生地 達豪集中營
    8月19日,以色列與德國空軍進行了一次歷史性的聯合飛行。參加此次飛行的有以色列空軍的F-16C/D戰鬥機、灣流G-550預警機,以及德國空軍的「颱風」戰鬥機。五機編隊非常漂亮,灣流G-550預警機的白色塗裝有鮮明的藍色條紋,這是以色列的國旗色。五機編隊首先飛越菲爾斯滕費爾德布魯克空軍基地(Fürstenfeldbruck),這裡對於德國和以色列都有特殊的涵義,1972年「慕尼黑慘案」就是在這裡結束的。
  • 這支空軍頭很鐵,二戰時硬剛蘇聯的芬蘭空軍
    這期間的1918年3月6日,芬蘭空軍(Finnish Air Force)也在戰火中成立。成立之初的芬蘭空軍一窮二白,只能四處籌措資金買了幾架飛機,另外又從蘇俄支持的赤軍手裡奪取了幾架。除了沒飛機,飛行員也一個都沒,芬蘭就向老東家瑞典求援。但瑞典是中立國,只允許30名飛行員和地勤以志願者身份去參戰。
  • 二戰後的德國柏林,毀於戰火的動物園,少數倖存下來的動物
    二戰期間,動物園遭到轟炸;戰爭結束時,三千七百餘只動物,僅存不足百隻。【柏林動物園,1943年3月3日轟炸後。】自1940年5月到德國戰敗,英美空軍在四年時間裡,飛機出動逾四百萬架次,向德控區投彈二百七十萬噸;對戰爭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柏林動物園,1943年轟炸後的建築物。】
  • 飛行的槍炮,從MG15到MK108,淺談二戰德國空軍中小口徑航空槍炮
    對於喜歡螺旋槳戰鬥機的讀者朋友來說,二戰期間的航空槍炮是二戰空軍戰機最為重要的一部分。二戰時期各國戰鬥機正是依靠各種性能不一、口徑不同的航空槍炮在空中展開激烈的空中搏鬥。為了讓讀者朋友對螺旋槳戰機時代的航空槍炮有更清晰的理解,本文將選取其中部分典型型號進行大致介紹。
  • 一戰後的德國空軍:被協約國強制解散,十幾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文/寂寞的紅酒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二戰爆發後,德國軍隊橫掃歐洲,勢不可擋,號稱「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的法國一個照面就被德國人幹掉了。而德國人之所以能在二戰初期橫掃歐洲,最大的依仗就是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尤其是德國的裝甲部隊和強大的空軍。
  • 凡爾賽條約禁止德國擁有空軍,為何二戰德國仍擁有讓人膽寒的空軍
    德國被迫籤訂了凡爾賽條約,該條約不僅禁止德國對法國設立防禦線,而且還禁止德國擁有空軍,當時該條約籤署後,德國還繳納了巨額賠款,所有軍備都受到了限制,軍隊不能超過30萬人,海軍也有了重大限制,而且他們不允許擁有空軍。
  • 從巔峰滑落,二戰後的英國作戰飛機第一部分:空軍戰鬥機
    二戰結束的時候,英國人在航空設計和製造方面絕對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即使在噴氣時代早期,英式設計靠著積累和慣性仍然能吊在第一梯隊。但其後英國的航空工業就走上了衰退之路,到如今純英式血統的作戰飛機已經很罕見了,以後還能不能看到也是未知之數。
  • 82年前寇蒂斯XP-40首飛成功「飛虎隊」主力裝備 鯊魚嘴塗裝成經典
    這款流線型出色,採用液冷發動機的飛機,是美國第一架飛行速度突破550千米/小時的戰鬥機。圖為珍珠港事件正在緊急起飛的P-40戰鬥機,這是二戰中美軍首次作戰飛行的戰鬥機。 盟軍方面,駕駛P-40戰績最高的是飛行員來自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克萊夫·考德威爾共擊落22架德國和義大利的飛機。美國空軍的首批P-40戰鬥機並沒有噴漆,幾乎完全是硬鋁蒙皮的原色,並進行拋光以減少阻力。圖為現存的唯一一架P-40B戰鬥機,仍採用這樣的塗裝飛行。
  • 飛在天上的佩恩,二戰法國PA-22實驗飛機,德國人也喜歡
    法國雖然在二戰中表現不太好,但這個國家卻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科技大國,二戰前的法國在軍工方面海陸空三軍齊頭並進,且不管軍隊本身的戰略、戰術思想如何發展,僅從科技方面來看確實是熱火朝天,很多正在研發的武器裝備具有不錯的前瞻性和創造性,佩恩PA-22三角翼螺旋槳實驗戰鬥機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