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文化建設作出重大部署,強調要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並把「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把「建成文化強國」「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確立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的重要內容。在新時代新階段,我們必須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切實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怎樣對待本國歷史?怎樣對待本國傳統文化?這是任何國家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都必須解決好的問題。」歷史表明,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離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就失去了重要基礎。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人類優秀文化具有傳承性,先人在長期歷史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文化,深刻影響著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和精神世界;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在當代中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體現,又是中華文化創新發展的重要源頭。近百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馬克思主義理論基因、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相互融合的產物。在新時代新階段,我們一定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當代價值,展現其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
在大力弘揚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弘揚黨和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奮鬥中形成的偉大精神」。近百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獨特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新時代新階段,我們必須傳承紅色基因、發揚優良傳統,發揚鬥爭精神,保持革命戰爭時期的那麼一股勁、那麼一股革命熱情,築起牢不可破、固若金湯的精神防線,既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又在永遠銘記、世代傳承紅色精神族譜中創造中華民族新文化。必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強大精神動力。必須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增強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不斷推出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不斷引領人民精神生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不斷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前進,使中華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在加強中外文明交流互鑑中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以講好中國故事為著力點,創新推進國際傳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這是總結文化建設歷史經驗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推進人類各種文明交流交融、互學互鑑,是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各國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動力。對於任何一個民族來講,都應自覺尊重各國各民族文明,虛心學習、積極借鑑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在新時代新階段,我們要順應時代潮流,以平等、包容、開放的態度推動文明交流互鑑,堅持以我為主、兼收並蓄,善於在多元共存、共融、共生中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努力創造出更加燦爛輝煌的民族文化。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注重「中國元素、國際表達」,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把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優秀文化精神弘揚起來,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促進各國人民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在世界各國人民心靈中堅定和平理念、堅定共同發展理念,形成防止和反對戰爭、推動共同發展的強大力量,讓各國人民享受更富內涵的精神生活、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者系中央統戰部研究室副處長、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