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樓》的諾貝爾文學授獎詞、受獎演說 及譯後記

2021-02-18 燁座文化
了節約版面,我們特別將索忍尼辛的《癌症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的授獎詞、索忍尼辛的受獎演說及譯者姜明河的譯後記作為合刊,也是對整部作品能更深的理解的契機。

1、授獎詞

●瑞典學院-卡爾·拉格納·基耶羅

(1970年12月10日,亞歷山大·索爾但尼琴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典皇家學院常務秘書卡爾·拉格納·基耶羅在受獎者缺席的情況下宣讀了此授獎詞〕

所有作家一樣,索忍尼辛無疑受到時代的社會條件和政治條件的影響。索忍尼辛是在蘇維埃新政權下成長起來的第一代作家。他的創作才能的激發是跟他的祖國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的。

然而,他的作品卻具有全球性的藝術魁力,這種魅力來自他對貫穿於許多偉大前驅作品中無可比擬的俄羅斯傳統的繼承。他和他的前輩作家各個以不同的藝術形式象徵性地表達自己對俄羅斯苦難的沉思和對俄羅斯母親的摯愛。

著《伊萬·傑尼索維奇的一天》(1962;《伊萬·傑尼索維奇一生中的一天》1963)的出版,蘇聯和全世界都承認索忍尼辛已躋身於偉大俄羅斯作家的行列。

《真理報》將索忍尼辛與列夫·託爾斯泰相提並論,認為他對「即使處於備受屈辱時刻的人的品質」的描寫也會使人的心靈痛苦得緊縮起來,使人的精神得以升華。

非俄羅斯世界來說,這部小說以其對時代的發人深思的啟示而具有同等強烈的吸引力:對不可摧毀的「人的尊嚴」的肯定和對破壞這一尊嚴的一切企圖的批判。

爾仁尼琴曾對他的這種「復調」展示方法作過重要闡釋:個人不應作為集體的一員出現,當行動與個人有關時,個人便應成為「主角」。而「人的地位是平等的……個人的命運體現在千百萬人中間,千百萬人的命運集中在個人身上」。

這是人道主義的精髓,索忍尼辛為此而被授獎。

2、受獎演說

亞歷山大·索忍尼辛


下!諸位親王殿下!

女士們和先生們!

這個大廳裡曾有許多獲獎者在你們面前發表過受獎演說,然而,大概沒有一個人像我這樣給瑞典皇家學院和諾貝爾基金會帶來如此之多的麻煩。

一次,可以說我曾經來過這裡,儘管不是血肉之軀來過;還有一次,是最尊敬的卡爾·拉格納·基耶羅先生已準備動身前往我國光臨寒舍了;再就是這一次,我終於親自來了,不合時宜地佔著多餘的座椅。為了使我能夠發表3分鐘的演說,竟需要經過3年多的時間,而皇家學院常務秘書今天又不得不給我這樣一個作家第3次提供機會。

因為我給你們大家帶來了如此之多的麻煩,我在這裡應該請求諸位原諒,尤其應該對你們已故的前國王和你們大家於1970年在這裡面對空座椅所舉行的那次熱情的祝賀儀式表示感謝。

而請你們相信,一個獲獎者要把4分鐘的演說裝在肚子裡4年,這同樣是不輕鬆的。當我最初準備到你們這裡來的時候,對於一生中第一次要在這自由的講壇上說些什麼,我沒有任何準備,心裡一點底也沒有。

一個不自由國家的作家來說,他的第一次登臺和第一次演說也就是講世上的一切,講他自己國家裡的一切痛苦,在這種情況下,忘卻授獎儀式的目的,給在座諸位歡慶的酒杯裡注入幾滴苦澀是可以原諒的。但是,打從到這裡未能成行的那一年起,即使在自己國家裡,我也學會了把頭腦裡所想的東西幾乎全部公開地說出來。

被驅逐到西方之後,我就更有這種暢所欲言的可能了,這在你們這裡是根本不在話下的。現在,我已沒有必要使這簡短的發言負荷過重,何況在這種氣氛中,那樣做也是完全不適宜的。

過,事隔幾年再來對諾貝爾獎金的授獎致答辭,我倒覺得也有其特殊的優越性。比如說,在4年的時間裡,可以感受到這種獎賞在你的生活中已經起到什麼作用。就我來說,它在我的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幫助了我,使我在殘酷的迫害中沒有屈服。它幫助了我的聲音的傳播,使長達幾十年之中人們對我的前輩一無所知的地方也聽見了。它從外部給了我支持,沒有它的支持我未必能夠挺得住。

於我,瑞典皇家學院可說是作出了相當罕見的例外對待:決定把獎金授予我的時候我還處在中年,而根據我的公開文學活動算起,我甚至是處在幼年時期,總共才是創作活動的第八個年頭。對皇家學院來說,這裡潛伏著巨大的冒險性,因為當時所發表出來的東西只是我創作的一小部分。

或許,任何文學與科學獎金的美好使命都正體現在這裡——有助於前進中的發展。

對瑞典皇家學院表示由衷的感激,因為它以自己1970年的選擇對我的創作活動給予了異乎尋常的支持。我敢於以人數眾多的非官方俄羅斯的名義向皇家學院表示感謝,那裡的這些人由於寫書,甚至由於讀書而遭到迫害,他們連公開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也沒有。皇家學院由於自己的這項決定而聽到了許多非議,仿佛這獎賞是服務於政治目的的。不過,根本不知道其他目的的那些嘶啞的喉嚨,也只能喊出這種調調來。

跟你們大家都知道,藝術家的工作是不能納入貧乏的政治範疇的,正如我們的整個生活,不管我們怎樣去捕捉,其中也不會有我們社會的意識。

1974年12月10日

於斯德哥爾摩

3、譯後記

姜明河


譯索忍尼辛的作品,首先是由於灕江出版社的鼓勵。據該社負責外國文學編輯工作的幾位同志說,因為我是他們的「老」譯者,此前我為該社翻譯的作品出版後曾受到讀者的好評,因而又約我翻譯索氏的小說。

讀者對我翻譯作品給予的好評,使我受之有愧而又使我感動,因為我深知,其中包含著對我根底淺薄、功力不足的極大寬容。著手翻譯索氏小說已是好幾年以前的事情了,由於種種客觀原因,時譯時停,3個月前總算脫稿了,並把全部譯稿交給幾十年從事蘇聯文學研究工作的肖韋宏先生,請他在百忙中審讀並為之撰寫前言。肖先生欣然應允使我感到莫大安慰。這裡,我謹向肖先生表示由衷的謝意。

書根據巴黎基督教青年會出版社俄文版第三卷(1978)和第四卷(1979)譯出。原書扉頁上註明此書「恢復了檢查機關刪改前的原稿面貌,經作者重新審訂。」而在原書「後記」中出版者又明確指出:「該書系經作者仔細檢查校正過的最完整的定稿本。」

在翻譯過程中,我參閱了斯人和榮如德先生翻譯的「內部版本」,一直抱著超越前人這種願望在努力,但我畢竟是前人勞績的受惠者,也因此而表達我對斯人和榮如德先生的敬意和謝忱!

姜明河

1989年9月於北京

(《癌症樓》完畢)

《洛克菲勒家訓:驚豔世界的財富智慧》

聖女小德蘭詩歌書信薈萃

《玫瑰經的奧秘》全文

賈神父9部音頻講道全部匯錄

賈神父獻給聖母的永恆頌歌彙刊

上海達陡專欄文章匯總

旅遊專欄圖文彙刊

88輯每日影院全部彙刊

燁座文化春季專欄彙刊

燁座文化·閱讀專欄聖書彙刊

劉明亮老師《因天之序看天主

曹志成「燁」心光閃耀-文章匯錄

盧少卿文章彙刊:教育拷問

相關焦點

  • 盤點歷屆諾貝爾文學獎者及其代表作品
    諾貝爾文學獎(英語:Nobel laureates in Literature;瑞典語:Nobelpriset i litteratur)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該獎旨在獎勵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者 。1901年諾貝爾文學獎首次頒發。
  • 《傷心咖啡館之歌》譯後記|陳東飈
    ∞《傷心咖啡館之歌》,2018麥卡勒斯 著 陳東飈 譯
  • 傳奇鮑勃·迪倫|201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點擊關注,中國最時尚的影像娛樂社交平臺遇見自己,由你來精彩鮑勃·迪倫獲諾貝爾文學獎
  • 《英倫魔法師》譯後記
    ——《英倫魔法師》《英倫魔法師》譯後記文:韓慕照2014年6月13日凌晨,我在北京婚後的新居裡,坐在我愛人對面,在他用來打坦克世界的外星人電腦上敲下了《英倫魔法師》最後一章最後一句話:「一吻之後,他轉身離去
  • 授獎詞和獲獎感言來了!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典禮舉行
    附: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授獎詞及獲獎感言《人世間》(梁曉聲)【授獎詞】在《人世間》中,梁曉聲講述了一代人在偉大歷史進程中的奮鬥、成長和相濡以沫的溫情,塑造了有情有義、堅韌擔當、善良正直的中國人形象群體,具有時代的、生活的和心靈的史詩品質。他堅持和光大現實主義傳統,重申理想主義價值,氣象正大而情感深沉,顯示了審美與歷史的統一、藝術性與人民性的統一。
  • 《把未來交給未來的我》代譯序以及譯後記
    代譯序 有馬嘉男〈NHK NEWS CHECK 11 主播〉 這是一本日本女性與疾病搏鬥的真實記錄,她在31歲時被診斷為胃癌。 她沉靜、優雅,節目中有時會露出天真的笑容,讓眾多的視聽觀眾著迷,也許是她說的這句話:「主播就是我的人生!」這句銘言洋溢了她內心的豐滿和充實感。 可嘆的是,如此絕好的時期只有4個月,實在太短了,一直到今天,我仍然無法抑制「這究竟是為什麼」的質難。然而,她與癌症搏鬥,並且創造了復出的奇蹟。為此,我讚美她!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力特
    77歲的美國女詩人路易斯·格麗克「爆冷」摘得諾貝爾文學獎桂冠。授獎詞這樣寫到:「她精準的詩意語言所營造的樸素之美,讓個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精準的語言」,也許我們不能做到,即使是再優秀的作家,也難於用最恰當地語言真切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但另外兩個詞卻容易被我們忽略,我覺得,它們更值得深入探討。「樸素之美」,你體會過樸素而簡單的美嗎?
  • 麥芒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及普遍性
    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這一前所未有的全球危機中,今年諾貝爾文學獎選擇這樣一位西方白人女詩人,傳達的信息是一種虛假的理想主義,是一種過時的,眼光狹隘的對當今變動的世界乃至世界文學的誤解和誤導。3瑞典文學院的頒獎詞非常有特色,從第一屆就是這樣,惜字如金,每次連一句話都不說完,只是拋出半截話,像得道高僧的禪宗公案,比如「麻三斤」,比如「乾屎橛」,你們越猜越覺得字字珠璣,妙不可言,把它們收在一起,就是諾貝爾文學獎的《五燈會元》。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是她!速覽諾貝爾文學獎歷屆得主
    據諾貝爾獎官網介紹,路易絲·格呂克1968年以《長女》(Firstborn)初露頭角,很快被譽為美國當代文學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她於1943年出生於紐約,現居麻薩諸塞州劍橋市。除了寫作,她還是耶魯大學的英語教授。
  • 湯明潔 | 羅蘭·巴特:《論拉辛》譯後記_/先鋒哲學/
    在正統拉辛(戲劇)研究者或巴特(文學批評)研究者的語境裡,這樣的譯本出現術語偏差或造成疏離感也許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朝積極的方面來看,這種間距也會產生種種思想張力,也許可以在呈現譯著獨立性(獨特性)的同時,展開一些打破學科界限的可能,這首先就是文學和哲學的界限。
  • 諾貝爾文學獎大熱門 他們的作品你讀過嗎?
    隨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日期的臨近,文學愛好者最好不要僅僅知道一些熱門作家名字,每年除了唯一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人之外,其他能夠成為熱門預測人物的,也都是值得深入了解、閱讀的實力高手作家。「加拿大文學女王」阿特伍德:嚴肅文學也能「出圈」代表作品:《使女的故事》加拿大女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是一個特別不容忽視的存在。作為近年加拿大文學崛起的代表人物之一,阿特伍德曾獲得2000年布克獎。布克獎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壇上影響最大的文學大獎之一。
  • 鮑勃迪倫獲得2016諾貝爾文學獎 也曾憑藉《奇蹟小子》榮獲奧斯卡...
    &nbsp&nbsp&nbsp&nbsp鮑勃·迪倫在1996年和2006年都曾入圍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最終在2016年獲獎。&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時光網訊 諾貝爾文學獎每一年都引發文藝界的足夠關注,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實現了一次跨界,因為獲獎者是美國殿堂級的民謠藝術家鮑勃·迪倫。
  • 諾貝爾文學獎大熱門 他們的作品你讀過嗎?|卡夫卡|米蘭·昆德拉|...
    每年一進入10月,諾貝爾文學獎的話題就開始升溫。相比於理解門檻比較高的物理獎、生物獎,似乎人人都可以發表點兒意見的文學獎,被關注的熱度最高。隨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日期的臨近,文學愛好者最好不要僅僅知道一些熱門作家名字,每年除了唯一的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人之外,其他能夠成為熱門預測人物的,也都是值得深入了解、閱讀的實力高手作家。
  • 那生還的和犧牲了的:林肯《葛底斯堡演說》新譯新注
    他非常支持,說:歷史上,法律不就是文學的一支?修辭術而已,奧古斯丁沒當上聖人那會兒的營生。你的情況,像我們一個同學鄧肯;他是天才,原本立志學習羅馬詩人賀拉斯,要給美國文學樹一塊「不朽的紀念碑」。後來鑽研「西馬」和法國後結構主義,痛感「民有、民治、民享之政權」業已墮落,祖國亟待解放,就上了耶魯法學院。現在他是哈佛「批判法學」運動的領軍人物了。說著,從書架上取下一冊,是鄧肯送他的文集,讓我拿回去讀。
  • 諾貝爾文學獎再演「逆襲」 祖母級女作家獲獎
    關於如何把一個故事講得既曲折離奇又不動聲色,這是剛剛揭曉的201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麗絲·門羅的長項,也是諾貝爾文學獎的長項。  由於去年「單挑」莫言,村上春樹敗北——講究平衡的諾貝爾文學獎不可能連續兩年頒給亞洲作家的論斷,早間在文學圈中流傳。其實,今年諾獎的歸屬,從理性上已經排除了頒給村上大叔的可能性。之前,更多的人預測今年的諾獎將鍾情於山姆大叔。
  • 諾貝爾文學獎120年:理想、人文探索和世界文學
    Wirsén)說服了眾人,「如果不接受,用於文學獎的捐贈就要全部退回去,從而剝奪了諾貝爾安排的、使那些長期卓有成效地從事文學活動的歐洲大陸上的文學大師們享受極大的榮譽和益處的機會」。早在1889年,維爾森就聲稱,「在分崩離析的時刻,要把瑞典文學院建成一個具有文學理智和保守主義的橋頭堡」。
  • 二○一七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專輯
    石黑一雄在文學上的成就讓他接連斬獲曼布克獎、大英帝國勳章、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等文學獎項和榮譽,並於2017年10月5日獲諾貝爾文學獎。        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被授予搖滾歌手鮑勃·迪倫後,輿論界曾一片譁然,2017年諾獎授給了知名作家石黑一雄算是回到了正軌,評論界大體上都持讚賞態度。不過爭議的聲音還是不少。
  • 諾貝爾都不知道的諾貝爾獎項
    諾貝爾都不知道的諾貝爾獎項  諾貝爾獎根據諾貝爾的遺囑分設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五個獎項,這其中是沒有經濟學的。現在每年評選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是由瑞典銀行在1968年以紀念諾貝爾的名義增設的,其全稱為「瑞典國家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通常被簡稱為「瑞典銀行經濟學獎」、「紀念諾貝爾經濟學獎」,或最為大家習慣稱呼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根據諾貝爾遺囑設立的五個獎項從1901年就開始頒發了,而「諾貝爾經濟學獎」1969年才第一次頒獎。
  • 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預測榜上,這位非洲作家力壓村上春樹
    澎湃新聞記者 瀋河西去年瑞典學院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給鮑勃·迪倫令許多人大跌眼鏡,今年萬眾矚目的諾獎又將花落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