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春天,微信不聲不響發布了小程序,從此改變了大半個移動互聯網生態。三年來,支付寶小程序、百度小程序先後發布,網際網路巨頭爭先恐後地搶佔小程序市場。在太平洋另一端,谷歌、微軟也在蠢蠢欲動,不過他們瞄準的並不是小程序,而是基於瀏覽器的Web APP(網頁應用)。
Web APP,它的原理與小程序類似,不用下載安裝APP,直接在網頁上就可以體驗到本地APP類似的功能。具體方法就是給Web網頁打個包、加個殼,看起來像是一個APP,可以上傳到應用商店中,只不過用戶打開之後看到的實際上還是個網頁。
谷歌看重Web APP,除了「所見即所得」快速打開、用完即走模式,還在於Web APP強大的交互功能。Web APP與小程序不同,小程序都內置在微信、支付寶等大型APP中,只有打開微信、支付寶才能使用,可以提供頁面瀏覽、小遊戲等功能。而Web APP建立在瀏覽器基礎上,除了小程序擁有的功能,它還能做到類APP交互、消息推送與離線緩存!
Web APP的前世今生
Web APP一切內容基於網頁,開發者做出修改不用費盡心思的去應用商店提交審核,隨時可以對其做出改變。因而,以谷歌為主的從業者都稱其為PWA(Progressive web apps),意思是漸進式Web APP。
在火狐Web開發網站,PWA的優勢是這樣介紹的:
PWA是可被發現、易安裝、可連結、獨立於網絡、漸進式、可重用、響應式和安全的。這些應用無處不在、功能豐富,使其具有與原生APP相同的用戶體驗優勢。
或許你會疑問,Web APP如此強大,為何至今無人知曉。確實,小黑在身邊做了一個小調研,六位與小黑年齡相仿的年輕人中,只有一個聽說過Web APP,大部分人對Web APP的態度是不關心也沒有興趣。
面對好朋友們的反應,小黑不禁想到十三年前的春天,如果當初賈伯斯能夠堅持己見,Web APP也不至於淪落為今天這個地步。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Web APP的價值最早被賈伯斯發現,甚至一度有機會取代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成為iPhone手機指定技術。
2007年1月,當時iPhone 3G正在研發當中,一切都還剛剛起步。賈伯斯主張以Safari瀏覽器帶動Web APP,以實現原生APP各種操作。在賈伯斯看來,根本不需要在iPhone上裝太多APP,一切都可以在Safari瀏覽器中實現。因此在WWDC 2007,賈伯斯宣稱:
iPhone內置了完整的Safari瀏覽器,所以你可以藉助HTML 5開發出讓人驚嘆的 APP,這些Web APP跟iPhone內置的原生APP完全相同,可以與iPhone的服務完美結合。
不過,出於安全性考慮,賈伯斯最終沒有堅持自己的觀點。iPhone剛剛誕生之際,越獄網站多得數不勝數,這些越獄網站功能強大,甚至可以越過蘋果應用商店,下載各種原生APP,實現蘋果不允許實現的功能。而Web APP可以任意修改,一旦大規模應用,必然會進一步損害iOS系統完整性、封閉性與安全性。
賈伯斯放棄後,Web APP沉寂多年,直到2016年被谷歌撿起來。與蘋果不同,谷歌旗下的安卓系統生來就是開放系統,不需要擔心完整性與封閉性,反而可以用Web APP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
Web APP 對比小程序、原生APP
賈伯斯放棄,谷歌無比重視,Web APP真實水平究竟如何?俗話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小黑決定拿它與微信小程序、原生APP來一次實際對比。
由於Web APP在國內普及力度不強,只有微博、淘寶國際版等少數APP支持。因此,小黑選擇微博作為對比對象。重點對比三種技術下,微博在內容、功能、交互與消息上的表現。
原生APP 很簡單,手機上本來就有微博,都不用下載,打開便是。跳過開屏廣告,微博APP首頁有五個欄目,「微博」一欄分為關注與推薦,關註上顯示關注帳號的內容以及小黑非常不願意看到的廣告;「視頻」一欄是各種短視頻,左上角還掛著一個直播按鈕;至於發現一欄,主要熱搜、同城、熱點為主,整體界面看起來雜亂臃腫(小黑個人觀點)。
仔細研究了微博原生APP眾多功能後,小黑個人覺得很多功能根本用不上,心中特別想要一個精簡版。一邊想著,一邊在谷歌瀏覽器中打開微博Web APP。這裡小黑要申明一點,微博Web APP入口並不好找。首先要在專門的Web APP應用商城(例如appso.pe)中找到Web APP應用連結。打開連結,谷歌瀏覽器會自動提示,是否添加網頁應用到主屏幕,選擇同意,這樣一個網頁應用就製作好了。
打開微博Web APP,首頁清爽簡單,正下方五個欄目不見了,關注、人們、榜單、新鮮事一字擺開,沒有煩人的短視頻與直播,開屏廣告也不見了。
核心功能中,刷微博、看熱搜都還在,發微博功能與原生APP也毫無區別,用戶體驗挺不錯。
值得注意的是,Web APP是基於瀏覽器的技術,不僅在移動端瀏覽器上可用,在PC端瀏覽器上同樣可以使用。小黑打開電腦,在谷歌瀏覽器中找到網頁應用連結。與手機端一樣,點擊添加到主屏幕,一個微博lite Web APP便誕生了。
點擊進去,界面、功能與移動端沒有區別,甚至可以開好幾個窗口同時瀏覽。
對比完網頁應用與本地APP這兩個近親,小黑又去試了一下微信中的微博小程序。微博本身沒有微信小程序,小黑只找到「熱門微博」這個小程序。打開之後,功能與前兩者差不多,首頁關注、熱門、視頻,小程序的功能似乎在網頁應用與本地APP之間。「關注」界面還有嵌入式廣告,這一點挺讓人鬧心。
與網頁應用類似,微信「熱門微博」小程序同樣可以在PC端使用,只是步驟稍微複雜一點。首先將登錄PC端微信,然後將「熱門微博」小程序通過文件傳輸助手推送到電腦端,再點擊小程序即可,基本功能與移動端小程序完全一致。
看完首頁界面,小黑又對交互功能做了測試。小程序不用說,用戶分組與個人資料全都不能編輯,私信聊天也不行。發微博與微博評論倒是可以正常進行,發出去之後立馬就會顯示。整個體驗過程中,小黑最大的感受就是廣告太多,用戶體驗太差。此外,由於iOS是封閉系統,iPhone端微信並不支持小程序添加到主屏幕,不能直接在主屏幕上直接打開「熱門微博」微博小程序。
WebAPP功能稍強,可以發微博、修改個人資料,不過修改資料時會自動跳轉到編輯頁面,並沒有返回按鈕,交互做得還不夠好。至於私信聊天,WebAPP同樣可以實現,這點比小程序強不少。此外,WebAPP理論上還能接受通知消息,不過可能因為微博webAPP未做相應開發,測試過程中小黑並未收到通知消息。
總體來看,微博Web APP功能性介於原生APP與小程序之間,簡潔性上與推送廣告上具有明顯優勢。在小黑看來,Web APP整體用戶體驗當屬第一。此外,小黑注意到原生APP會收集小黑關注與瀏覽記錄,首頁視頻推送的內容正好是小黑最近幾天關注的內容,而Web APP 與小程序則沒這個困擾。在隱私保護方面,Web APP與小程序比原生APP更有優勢。
在中國的前景
在小黑實際測試中,網頁應用表現良好,比本地APP簡潔,比小程序實用,似乎大有可為。然而事實很殘酷,除了微博之外,支持谷歌WebAPP的國內APP非常有限。小黑向幾位好友推薦WebAPP,幾乎很少得到回應。
以Y君為例,當小黑拿著手機嘗試勸說Y君使用網頁應用,被果斷拒絕了:「下載一個微博又佔用不了多少內存,我完全不需要什麼網頁應用。再說,你這個應用跟網頁版微博有什麼區別,我在瀏覽器上收藏個書籤不就行了,簡直多此一舉」。
另外一位朋友Z君倒是欣然接受小黑的建議,然而他很快給小黑出了新的難題,在哪能找到更多Web APP。
聽到Z君的問題,小黑不禁陷入沉思中,一時不知如何回答。事實上,國內WebAPP屈指可數,WebAPP更大的發展空間在國外,國外WebAPP更大與國內完全不一樣,不僅數量眾多,功能還全。
小黑在國外某網頁應用網站中發現,國外主流社交APP都支持網頁應用版本。小黑選擇推特點擊進入,發現它與推特APP幾乎完全一樣。從左上角的頭像及設置、右上角的個性化推薦到右下角的發推特功能,以及正下方搜索、消息、私信,幾乎做到100%相似。由此可見,網頁應用在國內還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微博網頁應用完全有機會做到與微博APP功能一致。
微軟與蘋果的態度
對於WebAPP目前在國內的頹勢,還有網友認為,谷歌對WebAPP開發力度不夠,玩代碼的事還得微軟來做。
事實上,微軟已經躋身為WebAPP第二大支持者,在桌面瀏覽器上跟谷歌達成多種協作。微軟Windows10系統還與WebAPP做了定製開發,微軟應用商店可以直接打開WebAPP,windows10啟動時可以直接喚醒WebAPP,在WebAPP開發上,微軟甚至比谷歌還要積極。
或許感受到谷歌與微軟的壓力,蘋果也在嘗試webAPP。按照9to5mac的說法,蘋果在iOS 14的代碼中加入了一個名為「Clips」的新接口。「Clips」,中文含義為剪輯,這一功能就像字面意思那樣,將App的部分功能剪輯出來,以連結或者二維碼的形式傳播出去。以B站為例,假設用戶從朋友手上獲得共享B站視頻的二維碼,但是又沒有安裝B站的應用,那iOS 14會自動為用戶提供一個無需下載的輕量版bilibili應用界面,用以開啟該視頻。
由於App Store封閉性,蘋果不願意放棄對APP的控制,而輕量化應用浪潮滾滾而來,強如蘋果也無法阻擋。微信、支付寶、百度研發的小程序;微軟、谷歌選擇的WebAPP;以及華為、小米、OPPO、vivo建立的快應用聯盟,都對蘋果iOS系統產生巨大衝擊,如果蘋果不跟進遲早會被淘汰,跟進又不免喪失對APP開發者控制。因此蘋果選擇了「Clips」,將APP功能剪輯成一個網頁應用,既不影響App Store封閉性,又追隨了時代潮流。
不論是小程序、快應用、WebAPP,還是蘋果「Clips」剪輯,本質上都是將APP輕量化,提高用戶使用體驗。在技術實力上,以WebAPP為首,而在推廣使用中,小程序明顯技高一籌。WebAPP雖好,但是在中國水土不服。小黑相信,未來幾年國內輕應用中還將以小程序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