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九頭蟲」,大家的記憶中應該有深刻的印象,它是《西遊記》裡的妖怪,手持一柄月牙鏟。本相是一隻九頭鳥(羽蟲),碧波潭萬聖龍王的上門女婿,原型是神話傳說中的九頭滴血蟲(又名鬼車、姑獲鳥)。
在《西遊記》裡,九頭蟲與孫悟空曾大戰三十回合,後來面對孫悟空和豬八戒的聯手,架不住五七回合,擋不得前後齊輪,便現出本相,是一個九頭蟲,捉走了豬八戒,觀其形象十分噁心,夜晚還會得惡夢!
後來,「九頭蟲」被二郎神打折翅膀,又被天犬咬掉一顆頭顱後,孫悟空見此,馬上向二郎神求情,九頭蟲就逃往北海不知所蹤。孫悟空為何求情﹖他是怕在以後的取經路上,養九頭蟲的那位上仙會給他們麻煩!
其實《西遊記》裡的「九頭蟲」,是一個神化的妖怪,按裡面的描述,它是一種活得久的九頭蛇,現實中有沒有﹖誰也無法確認,反正現在這個世界裡沒有!不過昨天朋友給了我一些「九頭蟲」,它是有藥用的小蟲子!
這種「九頭蟲」,是鞘翅目擬步行蟲科昆蟲,別名「九龍蟲」,也叫洋蟲,分布於東南亞各國和中國的華南、華東地區,為溫帶、熱帶地區蛀食倉庫糧食的害蟲之一。成蟲體形很小,體長僅0.6釐米左右,長橢圓形。
「九頭蟲」身體黑褐色,鞘翅有光澤,有小黑點,不會飛行。其上唇、觸角、足及腹面為棕褐色,複眼大而突出,前胸、背板寬大,小盾片三角形,棕黑色。前足、中足的跗節為5節,後足跗節為4節,足側扁。跗節和脛節腹面著生黃色毛,有1對棕色小爪。
「九頭蟲」卵長圓形,淺乳白色,長約0.008釐米。「九頭蟲」幼蟲長圓筒形,黃褐色,各節有深色條紋。口器為黑褐色,腹末腹面有1對偽足狀突起。九頭蟲蛹淡黃色,複眼黑褐色,雄蟲後面末節有1對乳狀突起。
說起「九頭蟲」,它是一味非常好的中藥,由於其富含人體有用的蛋白質和各種胺基酸等有益物質,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既可藥用,又可食用,所以在民間有不少飼養者。那么九頭蟲功效與作用到底是些什麼呢?
《本草綱目拾遺》云:「九頭蟲也叫洋蟲,出外洋,明末年始,傳入中國。……此物形如米蛘子,初生蟻,如小蠶,久則變黑,如豆瓣,有雌雄,今人用竹筒置谷花飼之,性極畏寒,天冷須藏之懷袖中,夜則置衾衣間。報蕃衍,有飼以茯苓屑,紅花,交桂末者,人食則色紅而光澤可愛,入藥尤良。」凡此蟲出沒百裡之地定有長壽老者。
「九龍蟲」具有溫中理氣、活血止痛、祛風除溼等功效,主治心胃氣痛、腹脹吐瀉、跌打損傷、半身不遂、肢體痿痺、勞傷咳嗽、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等。同時也可治肝胃氣痛、反胃、噎膈、溫中理氣等的功效。
研究表明: 「九龍蟲」體內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棕櫚酸、亞油酸、油酸,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在臨床上的應用廣泛,特別在護膚美容、高脂血症和惡性腫瘤方面已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但尚未見相關藥理作用報導。
現代已有很多人開始養殖「九龍蟲」了,它的最適宜生長溫度是20-35度,如果是在冬天寒冷的天氣裡,可以把它放到泡沫箱裡養,留出氣孔。最好有加熱設備,如燈泡、暖氣、空調等。不然,它就會在寒冷中死去!
朋友說:「你別看這小小如米粒的「九頭蟲」幼蟲外觀如蟑螂的外觀一樣,但它們的確是不同的種類,蟑螂什麼環境都可生存,而九頭蟲就比較難養了,它每天吃的還都是一些中藥,讓我大跌眼鏡!這個有九個頭嗎﹖
馬上就在百度裡查「九頭蟲」,但裡面只有關於《西遊記》裡的九頭蟲記載,至於「九頭蟲」幾乎是查不到,而改查「九龍蟲」就出來了很多,原來「九龍蟲」才是它的正名,「九頭蟲」「洋蟲」都是它的別名!
朋友又說:「這『九頭蟲』其實就是『九龍蟲』,它的藥用價值很高,繁殖也快,我養了一年後,生了仔我就送一些給你養,過半年後就長大了,你就可以做藥用了,《西遊記》裡的九頭蟲是一種神話,是幻想!」
聽了朋友的這話,一下子就打破了我心中「九頭蟲」的形象,原來我們的知識是如此淺顯,就連深入人心的九頭蟲,以前總以為是神話的妖怪,不想今天就見到了它的真身,不過,這差別也太大了一點,這是真的嗎﹖
朋友們,以你們豐富的人生閱歷,你們知道「九頭蟲」其實就是「九龍蟲」嗎﹖你們可見過以上這些蟲子嗎﹖看看它真是「九頭蟲」嗎﹖它又為什麼叫「九頭蟲」﹖是否正如我朋友所說﹖我可期待大家的留言討論喲!
寫於湘南千年水鄉古鎮大浦
2021.2.21.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