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柯渡鎮回輝村,青磚黛瓦的房屋牆壁上,「紅軍絕對保護回家工農群眾利益」的標語清晰可見。那是1935年4月30日中央紅軍長徵進入尋甸時寫下的,從那時起,各民族兄弟親如一家的思想就深深植根於這片土地。85年過去了,歷經歲月洗禮,紅色基因發揚光大,尋甸縣各民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民族團結進步之花處處綻放。
進入新時代,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把雲南建設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三個定位」的指引方向,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昆明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尋甸縣統一思想認識,利用自身優勢,主動擔當作為,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為契機,全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先後制定出臺《尋甸縣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120個貧困村整村提升工程項目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整合精準扶貧、美麗鄉村、易地搬遷等建設資源,同步推進、合力創建,各項成果遍地開花。
崇山峻岭間,小江流域上,雙向四車道的功東高速公路讓天塹變坦途。這是尋甸強基礎、聚民生、補短板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尋甸縣全力實施「五網」建設,確保「看得見、管長遠」,尋沾、武倘尋高速公路等重點交通項目穩步推進,村(社區)道路硬化率達100%。實施108個行政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完成覆蓋全縣1224個水源點的水質檢測,全面實現飲水安全。投資1.58億元實施農網升級改造項目33項,行政村10千伏以上動力電覆蓋率達100%。
綠草茵茵、白雲悠悠、牛羊滿坡……近兩年來,尋甸北大營草場成為網紅「打卡」地,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賞景、採風。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創建過程中,尋甸縣實施旅遊強縣示範工程,加快推進民族旅遊項目建設、旅遊業態創新、旅遊市場拓展、旅遊環境整治及旅遊服務質量提升,星河溫泉小鎮、柯渡紅軍長徵紀念館等3個景區在「一部手機遊雲南」平臺上線,鳳龍灣國際旅遊度假區對外試運營並完成省級旅遊度假區創建評定。目前,回族聚居的星河溫泉、紅軍長徵柯渡紀念館景區,彝族聚居的北大營、蘇撒坡景點,苗族聚居的鳳龍灣、鍾靈山景點等,已成為拉動尋甸旅遊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假日經濟成為當地旅遊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2019年,全縣接待遊客34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7.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54%和33.33%,切實提高了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的收入水平。
扶貧微電影《撒花坡》感人肺腑,激勵人心。電影由昆明市文聯、尋甸縣委宣傳部共同籌拍,由尋甸少數民族演員使用本土語言演出,2018年6月在第八屆邁阿密美洲電影節暨金燈塔電影節華語電影峰會上,憑藉充滿正能量的脫貧主題、絢麗多彩的民族風光風情以及質樸的表演風格斬獲「金燈塔獎」最佳導演獎。2018年7月,該片法語版被中央外宣辦和國家扶貧辦選為對外扶貧宣傳重點影片。尋甸縣堅持推進「文化惠民」工程,搭建起了促進各民族溝通的文化橋梁。
尋甸縣圍繞「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目標,牢牢把握脫貧攻堅和民族團結進步兩大時代主題,紮實推進各項工作。截至目前,共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特色鎮3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村19個、民族特色村1個,55個單位被命名為市級示範點。深入開展民族地區脫貧攻堅工作,完成易地扶貧搬遷項目23個、宜居農房集中安置項目13個,其中26個為少數民族村落。如今,民族貧困地區生產、生活、生態條件大幅改善,用實際行動兌現了「決不讓一個兄弟民族掉隊,不讓一個民族地區落伍」的莊嚴承諾。
雲南網記者 浦美玲